在日常學習、工作或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或者范文吧,通過文章可以把我們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塊。大家想知道怎么樣才能寫一篇比較優質的范文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優秀范文,歡迎大家分享閱讀。
礦井運輸管理規定最新 煤礦井下運輸規程規定篇一
1、絞車司機每次拉放車接近+950m、880m車場道岔時,必須減速通過,不減速
通過罰款20元;如不減速造成車掉道,追究司機責任,每次罰款50元。
2、翻車工礦車不掛銷子、不上拉板,一次罰款50元。有問題礦車必須挪到空
車道。發現帶病礦車入井每次每輛罰款100元。礦車必須清理徹底。剩貨多
留大車底不處理,每車罰款50元。
3、信號工每次下放車時,要全面檢查礦車各部。如檢查不細致或不檢查、有問
題不處理追信號工責任。別銷不插或拉板不掛罰50元,帶病車下井100元。4、950、880下把鉤接車后檢查插銷及拉板。如未發現病車入井,發現一臺罰款
100元。車場上下10米范圍內為下把鉤文明生產責任區。如因撒貨清理不及
時造成車掉道每次每輛罰款50元。
5、下把鉤每次拉放車必須保證道岔搬到正確位置,有一次不正確造車車輛掉道
每次每輛罰款100元。
6、嚴格執行拉風車數量管理制度。巖車2個、噴漿料車2個、件車2個、煤車
3個。超規定拉放車每次每輛罰款200元。
7、落實地面王東雨進行礦車維修。每旬必須對礦車進行一次全面檢修及保養。
維修不及時每次每輛罰款50元。
8、機電技術員盧熙馳落實編號管理、保養記錄的準備、驗收及礦車檢查及復查。
發現帶病車入井,每次每輛罰款50元。
9、機電技術員落實井區地輪編號及檢查工作。完成地輪安設計劃、落實檢查、相關人員檢修及復查工作。發現地輪不檢修、不好使每次罰款50元。
礦井運輸管理規定最新 煤礦井下運輸規程規定篇二
礦井運輸安全與管理
礦井運輸工作與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只要一入井口就涉及運輸工作,乘坐罐籠、猴車、人車,就開始了運輸工作,沿途行走,工作地點的往返都離不開運輸,生產過程中的下料、排矸、運人、拉煤等工作,均為運輸工作,因此它是煤礦生產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學習礦井運輸的安全和管理:
一、礦井運輸概況
概括起來大致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把工作面采出的煤炭經由井下巷道或井筒運輸至地面指點地點。
2、把掘進工作面掘出的矸石由井下巷道或井筒運輸提升至地面矸石山。
3、運送往返人員和礦井生產用的設備、材料。礦井運輸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井下運輸在巷道工作,由于受井下巷道空間的限制,因而運輸設備結構應緊湊,尺寸相對不大。
2、井下運輸環節多,運輸路線長短不一,且經常變化,水平和傾斜路線交叉相連,同時,還有裝載、卸載等輔助設備,因此,要求設備種類多。
3、井下運輸的流動性強,隨著工作面的推進,運輸線路需要伸長和縮短,運輸設備的工作地點也要隨之改變,因此,運輸設備要便于移動。
通常將煤礦運輸分為主運輸和輔運輸。主運輸是指煤炭的開采后升井的運輸過程,主要采用皮帶運輸方式,部分老礦井仍使用電機車牽引礦車的運輸方式;煤礦輔助運輸指煤礦井下的運輸除煤炭運輸以外,人員、材料、設備和矸石等各種運輸。煤礦井下輔助運輸可分為軌道輔助運輸、無軌輔助運輸和有軌無軌并存三種。軌道輔助運輸以鋪設雙軌或懸吊單軌為主要特征,采用架線電力、防爆柴油機、蓄電池和鋼絲繩為牽引力;無軌輔助運輸則以膠輪或履帶為行走機構,采用防爆柴油機、蓄電池等為牽引力的運輸。
二、大巷運輸
1、“兩區管理”大巷部分
“兩區管理”是集團公司為適應煤礦井下新型管理方式提出的防控各類易發事故的有針對性的管理方式。
2、礦井運輸技術管理規定
關于印發《礦井主要軌道運輸大巷實施封閉管理規定》的通知(陽煤發【2003】28號)。
對礦井主要軌道運輸大巷實施封閉管理。封閉區段內未經許可嚴禁人員行走、滯留、工作。進入封閉區的人員必須穿著規定反光服飾。以此,杜絕或減少主要運輸大巷各類事故的發生。
《煤礦安全規程》是我國煤礦企業遵守的最高規范。
3、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2002年12月17日下午,某煤礦掘進一隊二組,在8102
3回風巷掘進收工后,梁某、耿某一行4人沒有趕上17點30分的車,違章扒乘5噸底側卸煤車,當煤車行至北翼彎道時,遇三名安監人員查運輸違章,煤車便開始減速,4人也相繼跳下。蹲在兩煤車碰頭之間的梁、耿二人向巷幫跳下,因巷幫距車不足0.5米,二人被擠在巷幫與車體之間,當煤車再次加速行駛時,將耿某當場擠拖致死,梁某被擠成綜合腹內傷內出血,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
1、事故責任人明知故犯,拿生命當兒戲,違章乘車時造成事故發生的主要原因。
2、現場人員群體違章扒車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3、各管理環節不到位,對違章查處不力是事故的直接原因。
4、生產組織過程中,集體收工制度名存實亡,收工后如何升井隨意,以至于出現嚴重扒車現象,也是事故的主要原因。
防范措施
1、嚴格運輸大巷封閉管理制度
2、嚴禁違章乘坐規定車輛外,嚴禁扒、蹬、跳運行中的列車。
3、加強勞動紀律,實行統一收工。
4、適當增加運送人員列車趟數,為杜絕違章乘車創造條件。
三、小巷運輸
1、“兩區管理”小巷部分
易發生事故類型:①上部車場不合格、阻車器未關閉、未連接推車造成跑車傷人;②超規定掛車、鋼絲繩磨損超限,造成繩斷跑車傷人;③使用不合格的連接裝置,造成連接斷裂或跳銷跑車傷人事故;④斜巷車輛運行區域有人,造成車輛撞扎傷人。
2、技術管理規定及文件:①工作人員推車時一次只能推一輛車,嚴禁在礦車兩側推車。同向推車的間距不得小于10米,若前車停時,必須立即向后車發出警號。②、推車時必須時刻注意前方。在開始推車、停車、掉道、發現前方有人或者有障礙物,從坡度大的地方向下推車以及接近道岔、彎道、巷道口時,推車人必須發出警號。③嚴禁放飛車。④巷道坡度大于7‰時,嚴禁人力推車。⑤彎道推車時,車距巷幫安全距離不得小于700mm。
《煤礦生產技術管理規定》中的“礦井運輸技術管理規定”部分,是日常管理的基本準則。其中包括軌道運輸部分、無軌膠輪車部分及各類設備設施安好標注等內容。
3、事故案例及原因分析
2000年7月9日零點班,班長馬某安排繼續舊巷道的回收。張某、郭某用鋼絲繩將7個空車掛起,未上保險繩也未上車尾巴,上下信號打后車就啟動了,此時張某、郭某未進躲避硐,當車開到坡頂變坡時,6 個空車突然從坡上滑下,把下車場的兩人撞傷,因傷勢太重,搶救無效死亡。
事故原因分析:①傾斜巷道行車擱警戒制度不落實,人員未撤到安全地點,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②傾斜巷道小絞車未上保險繩、車尾巴,擋車裝置沒有發揮作用,也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③現場管理不到位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原因
防范措施:①必須使用正規的連接裝置。②開車前要對礦車的連接裝置進行檢查。③斜巷運輸安全設施必須齊全可靠。④發出開車信號后,工作人員和警戒人員必須躲避在安全地點。
四、礦井運輸質量標準化
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礦井的采煤、掘進、機電、運輸、通風、防治水等生產環節和相關崗位的安全質量工作,必須符合法律、法規、規章、規程等規定,達到和保持一定的標準,使煤礦始終處于安全生產的良好狀態,以適應保障礦工生命安全和煤炭工業現代化建設的需要。
為加強對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的管理,推進實施《山西省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標準》(晉煤安發【2023】500號),制定了《山西省煤礦安全質量標準化考核評級法》(晉煤安發【2023】501號)。
礦井運輸管理規定最新 煤礦井下運輸規程規定篇三
礦井運輸
全縣煤礦的提升運輸歷經了人力、畜力、蒸汽動力和電力等幾個發展階段: 解放前,一直采用人力、畜力,在這種生產環境中作業,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后來逐步改用轆轤提升,從而減輕了勞動強度,生產效率也有所提高。
解放后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礦井提升改革與發展有了一個較大的突破,改變為小型絞車,有的改換為大型絞車,設備的改進與發展,提高了工時效率,加快煤炭行業發展步伐。
到80年代至90年代部分鄉鎮煤礦仍用畜力運輸,直到1996年部分礦井由原先的單鏈170型刮板改使用為30型、40型刮板。
經過技術改良與發展,2003—2004年柳林縣大部分煤礦已經取締對土無極繩、人力平車運輸、畜力平車運輸的使用,只有劉家焉煤礦、后山垣煤礦、大莊煤礦等部分煤礦使用,2004年根據柳安監字[2004]20號文件下達的通知,允許成家莊煤礦、劉家山煤礦、曹家山煤礦三對礦井井下大巷中使用防爆三輪車運輸,與此同時,柳林縣大部分煤礦取締jtd-80型絞車的使用,只有王家嶺煤礦保持使用。2005年后毛家莊煤礦、屈家溝煤礦率先取締井下放爆柴油機車的使用。
從2000年至2005年大部分礦井逐步改用強力帶式輸送機的一條龍運輸系統,其優點是運量大、運輸系統專業化、管理人員少、事故少、效率高,容易實現集中控制和自動控制,具有聯系運輸的優越性、運輸潛力大,能夠充分發揮綜合機械化設備的生產能力,確保礦井穩產高產。
2005年至今,各類煤礦的井上、井下運輸都有了很大的改變,井下主要運
輸普遍采用dsj80/37型帶式輸送機、jd-25型調度絞車牽引1噸礦車、平板車運輸,運輸長度均為800米;主提升采用dtc80/15/200大傾角膠帶機提升原煤、副提升采用jt2000/1500單滾筒絞車提升,配備電機80kw,配套使用1頓“u”型礦車或平板車,xrb10-6/6sw人車;刮板使用sgb-620/40t、spj-800/237型號運輸。這一技術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礦井的運輸能力。
礦井提升系統是礦山企業的關鍵,對礦井的生產及安全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初的煤礦立井提升方式有單罐、雙罐,但由于罐籠保護措施不完善、安全無保障、效率低下,逐漸被由電機帶動的皮帶所代替。根據礦井的發展歷程電動機經歷了交流繞線型異步電動機拖動、電動機直流拖動、晶閘管整流裝置供電的直流拖動、交變頻器供電的交流拖動等四個階段。
交流繞線型異步電動機拖動是礦井提升機電力拖動發展的第一階段,大體在20世紀50年代至60年代初,采用的是異步電機+動力制動+繼電器控制的方式。由于鼠籠型異步電動機很難滿足提升機起動和調速性能的要求。因此,在這一階段,礦井多采用繞線型異步電動機拖動。繞線型異步電動機轉子回路串電阻后能限制啟動電流和提高啟動轉矩,并能在一定范圍內調速。電動機直流拖動與交流繞線型異步電動機拖動同屬第一發展階段,較之前者,調速性能更好,工作更加可靠,目前,這種系統已較少采用。
自20世紀60年代初到70年代,在近20年的時間里,伴隨著電子電力技術的飛速發展,晶閘管整流裝置供電的直流拖動系統得到迅速發展和普及。系統通常通過電樞可逆自動調速方案,通過改變直流電動機的電樞電壓的極性,改變提升機運行方向。目前礦井提升機v-m直流調速系統有模擬控制和數字控制方式。全數字化調控系統提高了調速性能、提高了運行的可靠性,而且易于維修。
盡管前者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仍存在不足之處,特別是礦井提升機的容量越大,功率因數低這個問題也就越突出。面對這一問題,20世紀80年代初期,人們開始采用交變頻器供電的交流拖動方式。1982年,世界上第一臺交變頻器供電的同步電動機拖動的礦井提升機在西德問世并投入使用,從此,礦井提升機的電力拖動進入了交流變頻拖動階段。這種系統顯著提高了電動機的功率因素,有效地減少了電能消耗,而且啟動轉矩大,運行平穩。隨著電動機的發展,煤礦也配備了相應型號的皮帶和絞車,如今配套使用2jtp-1.2型礦用絞車,配yr250m型電動機,55kw,380v,965r/min;采用jtkp-p-1.2型成套電控系統;后備保護裝置型號為kth-50。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柳林縣各礦也享受了發展成果,特別是經過煤礦整合之后,柳林縣大部分煤礦提升系統已初步實現數字化監控。這種系統的使用,提高了生產效率,保障了煤礦的高產穩產,更為重要的是實現了安全生產,保障了工人的財產和生命安全。
礦井運輸管理規定最新 煤礦井下運輸規程規定篇四
老橋煤礦礦井提升運輸管理規定
1、提升運轉必須嚴格遵守《煤礦安全規程》的有關規定。
2、絞車司機必須持證上崗,各崗位人員必須堅守崗位,嚴格按各崗位安全操作規程進行操作。
3、堅持鋼絲繩檢查和更換制度,做好提升運轉機械設備、安全裝置和軌道的日常檢查維護工作。
4、拉放車時,必須先檢查連接裝置是否完好。
5、拉放車時,必須堅持“行人不行車,行車不行人”原則。
6、人力推車時,推車工必須按照規定距離保持車距,聽看并用,防止推車傷人或被人傷,同向推車時,在軌道坡度小于或等于5‰時,車距不得小于10米;坡度大于5‰時,不得小于30米。
7、車推出石門或交叉口時,推車人必須控制車速并發出警號。
8、下山掘進作業過程中,拉放車時,下方人員必須全部進入防身峒或上到平臺后,方可拉放車。車斗下放到位后,絞車司機不得離開絞車,下方作業人員還應用可靠的物器將車輛穩住后,方可作業。
9、拉放車過程中,嚴禁無關人員在上下平臺逗留。
威寧縣老橋煤礦
二〇一二年七月四日
礦井運輸管理規定最新 煤礦井下運輸規程規定篇五
礦井運輸管理規定
1、絞車司機每次拉放車接近+950m、880m車場道岔時,必須減速通過,如不減速造成車掉道,追究司機責任.2、有問題礦車必須挪到空車道。發現帶病礦車不能入井。礦車必須清理徹底。
3、信號工每次下放車時,要全面檢查礦車各部。如檢查不細致或不檢查、有問題不處理追信號工責任。
4、下把鉤工接車后檢查插銷及拉板。如未發現病車入井,要及時匯報機電科。
5、下把鉤工每次拉放車必須保證道岔搬到正確位置。
6、嚴格執行拉車數量管理制度。巖車2個、噴漿料車2個、件車2個、煤車
3個。
7、落實地面礦車維修保養情況。每旬必須對礦車進行一次全面檢修及保養。
8、機電科落實編號管理、保養記錄的準備、驗收及礦車檢查及復查。
9、機電科落實井區地輪編號及檢查工作。完成地輪安設計劃、落實檢查、相關人員檢修及復查工作。
上一篇:2024年西餐就餐基本禮儀知識培訓 西餐用餐禮儀常識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