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夜里行走,看見了燈,就看見了希望。
記得小時候,我經常跟媽媽一起下地干活。傍晚回家的路上,肚餓口渴,腳邁不動不動。媽媽就鼓勵我說:“快到家了,你看人家的燈都亮了。
”于是,在艱難困境中,我心中似乎也亮起了一盞燈,它鼓舞著我跟在媽媽的后面姍姍前行。后來,我上完了小學,考上了鎮里的重點初中。初一時,我的各科成績在班上還是名列前茅。
然而,到了初二時,我的學習成績卻急劇下降。在初二上學期的期末考試中,我的總成績由班上的第三名一下子下降到第二十八名。我看到了老師失望的眼神,更看到了爸媽痛苦的眼神。
這對一向驕傲而自信的我來說無疑是個巨大的打擊。那段時間是我最灰暗的日子,我痛哭過,掙扎過,也絕望過。
于是,我索性破罐子破摔。上課時,我不再認真聽講了,而是偷偷地看瓊瑤的小說。這種墮落的日子一過就是三個月,直到有一天,我看見了一間小屋里的一盞燈。
我讀初中時是住校。那時候,在我們宿舍樓旁邊有一間小屋。小屋里住著班主任的弟弟小張,小張是個殘疾人,靠拄拐杖行走。
那時候,我無意中發現,我們每天晚上下了晚自習后,小張小屋里的燈依然亮著。透過薄薄的窗簾,還依稀可見小張伏案讀書的身影。最亮的一盞燈就是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