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說不在沉默中滅亡,就在沉默中爆發。《家》中寫的正是這樣的一種偉大的爆發,一種對舊制度、舊思想的反抗。小說描寫的不只是一個家,而是千千萬萬個像這樣的封建家庭、一個時代。
小說中充滿著矛盾,封建與新思想、妥協與反抗、退縮與革命、愛與恨。。。。。。甚至在每一個人物身上也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這種矛盾造就了小說的靈魂。在矛盾中有愛有恨,有悲哀與痛苦。書中出現了各種各樣的人物,每個形象都寫得血肉豐滿、個性鮮明、栩栩如生。而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敢于向死向封建專制抗議的剛烈丫頭鳴鳳和新青年覺慧這一對悲劇情人。他們面對著封建制度的壓迫卻能勇敢的反抗,始終向著愛與夢奔跑著。為愛為夢他們付出一切,甚至是寶貴的生命。我欣賞的是覺慧的反抗精神,他要的是徹底的改變這個家、這個社會。他的思想是新的。他流的是新時代的熱血。因為有像他這樣的人社會才會進步。他們推動著時代的發展,是一支激流帶走一切阻礙與困難,追求著新的事物,向著唯一的海逝去。
文中另一個給我深刻印象的人是覺新。覺新是個接受過五四新思潮的激蕩,但處于“長房長孫”的特殊地位,深受封建倫理綱常,特別是“孝”的熏染。他的一生陷入極大的矛盾痛苦中。就如他自己所說的“我不是青年,我沒有青春。我沒有幸福,而且也永遠不會有幸福”。痛苦,一生的痛苦,永遠沒有解脫。眼淚落下,哭了,卻無法挽回。
盡管有如此之多的“烏云”,但它永遠遮擋不住“太陽”的光輝。被壓迫的太久了,已再無法忍耐。在這種沉默之中將會爆發的是一種強大的力量,沖破一切,將一切破壞再重生。但有的人將在這沉默中死亡。他們最終將成為時代的犧牲品,在遺憾和痛苦中死去。
矛盾已消失,而代替它的是一種堅定。小說的最后,我看到的是希望的光芒。這只是一場前奏,引領著人們前進。
雨已停了,天邊已出現了一道彩虹。
上一篇:今天,你“投資”了沒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