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于憂患,死于安樂”,孟子的這句名言曾警醒著一代代世人。
“亂世出英雄”,這雖不一定正確,但憂患紛爭磨煉人才,這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有多少英雄人物不是在困境中成長的呢!而沉迷安樂,危機必來。我們不僅要了解“生于憂患,死于安樂”,更要正視危機,正視安樂,在安樂中憂患。
平靜的流水常讓人聯想到一帆風順,但在這樣的水底下更多的是令人防不勝防的暗礁,險患重重,駕船時一不小心,就會葬身在這平靜的水底。
清朝末期就是如此。朝野上下無一不沉浸在天下太平的氛圍里,統治者閉關自守,心存僥幸地坐享安樂,心想著清朝的萬古流芳,對西歐各國的飛速發展,視而不見。那些八旗子弟、王孫大臣貪圖享受,驕奢淫逸,忘記了來自西方日益強大的威脅。而此時,統治者仍洋洋得意地宣稱:“天朝地大物博!”他們哪能意識到危機可能就潛藏在如此的安樂背后,哪能考慮到可能存在的“暗礁”?不久,清朝滅亡了。
如今的中國日益繁榮,人民和樂,可謂喜事不斷:神州五號飛入太空,中國加入WTO,參加基因工程……這樣的時代應當是安樂的時代吧!但黨和政府沒有為安樂的現狀陶醉,仍然繼續領導人民在安樂中不忘憂患,為創建和諧社會而不斷奮斗。
然而,有多少朝代不是像清朝一般“盛極而衰”,又有多少英雄不是在成功后放松警惕,以為風險不在,而導致以前的努力毀于一旦。他們顯然只看到風平浪靜,而忽視了暗礁險阻。的確,在安樂的順境之中,又有幾人能像如今的中國一樣明智,依舊清醒地小心前行呢?歷史是如此,生活亦是如此,就像有人剛在學業上、事業上取得了一些進步,便沾沾自喜,對別人的努力奮斗不以為然,忘了殘酷的競爭,最后只有一敗涂地。
安樂能使人喪失意志,讓人沉淪于玩樂之中,不思上進,反以安樂為幸,貪圖享受,這樣終究無法擺脫失敗的命運。可悲的是,順境中的人們往往意識不到這一點。所以,我們才更需要憂患,在安樂中憂患,不要被太平的現象所迷惑,警惕著四面潛伏的危機與“暗礁”,以此為動力,鞭策磨煉意志,這樣安樂才能延續下去,并成就千古傳頌的偉業。
“生于憂患,死于安樂”,這是孟子的八個字,它們在歷史千年的風沙中熠熠生輝。而“在安樂中憂患”,不也同樣值得記取嗎?
上一篇:高考加油鼓勁的一句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