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百善孝為先。羊有跪乳之恩,牛有舔犢之情,父母把我們帶到這個世界,把我們含辛茹苦地養大,沒有他們哪有我們的生命?報答父母養育之恩,是一種美德。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孝敬長輩的優良傳統。孔孟時期的子路在孔子的弟子中以政事著稱。
尤其以勇敢聞名。在子路小的時候家里很窮,長年靠吃粗糧野菜度日。有一次,年老的父母想吃米飯,可是家里一點米也沒有,怎么辦?
子路想到要是翻過幾道山到親戚家借點米,不就可以滿足父母的這點要求了嗎?于是,小小的子路翻山越嶺走了十幾里路,從親戚家背回了一小袋米,看到父母吃上了香噴噴的米飯,子路忘記了疲勞。鄰居們都夸子路是一個勇敢孝順的好孩子。晉朝的王祥,早年喪母,繼母朱氏并不慈愛,常在其父面前數說王祥的是非,因而失去父親之疼愛。繼母朱氏想吃鯉魚,但因天寒河水冰凍,無法捕捉,王祥便赤身臥于冰上禱告,忽然間冰裂,從裂縫處躍出兩尾鯉魚,王祥喜極,持歸供奉繼母。
他的舉動,在十里鄉村傳為佳話。人們都稱贊王祥是人間少有的孝子。有詩頌曰:繼母人間有,王祥天下無;至今河水上,留得臥冰模。子路和王祥為我們做出了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要孝敬父母,要做父母身邊的好孩子,不可以和父母頂嘴。
我在生活中也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從未和父母頂過嘴,盡管這樣我還是不太明白父母的苦心。直到有一天我才忽然理解了父親的深沉的愛。因為我從小和爺爺奶奶生活在一起,很少和父親交流,所以我和父親有些疏遠了。直到有一天爺爺奶奶去市里給在市里的老伯看孩子,我才不得不和父母生活在一起。
盡管這樣我和父親還是沒有好好在一起回句話,爸爸也不問我學習情況,在學校好不好,有沒有什么不懂的問題。就這樣半個學期很快就過去了,期中考完試,我回到家里爸爸什么也沒有說。到了下星期開學,老師說要開家長會,因為從小都是爺爺去開家長會,這次叫爸爸來開我不免有些緊張。但最后還是爸爸去開的家長會。
等到了晚上10點多爸爸才回來,回來之后爸爸就很生氣的說:“?這次老師說你學習退步了。這學你還想上嗎?你好好想想。”說完之后爸爸就去上夜班了。我心里想:你平時都不關注我的學習竟然還這樣說。
我只是想,卻沒有說出來。等到開完家長會后,老師找我談了話,老師的一句話讓我改變了對父親的看法。讓我知道了父親其實是很關心我的。老師說:“你這次考試怎么會考這么低,那天開家長會你爸爸最后一個走的,他問我你在學校表現怎樣,和同學相處得好不好……,你爸爸這么關心你,你應該認真學了。
”我的心不禁一顫:開家長會那天爸爸不是10點多才回的家嗎?
當時我就覺得對不起我爸爸,辜負了他的期望。等我回到家,看見爸爸坐在院子的臺階上休息,我還是和往常一樣一句話沒說,從他身邊走過,但我注意到了他的頭發已被歲月的痕跡漸漸染白了,那雙飽經風霜的雙手布滿了老繭,稍有彎曲的身軀已被家庭的重擔壓的直不起來了。忽然我的心里閃過一絲酸楚,我暗暗的發誓,我要好好學習,要報答他的養育之恩,不辜負他對我的期望。我一定要讓他過上好日子。
我從記事起就感覺到父母為我愿做一切犧牲和奉獻,不辭辛苦,不計較時間和精力,只希望我將來比他們生活得更加美好,在各方面超越他們。道不遠人,不得不孝敬父母。我一定滿足他們的希望,讓他們的生活越來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