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生活在這個地球上,難道僅僅是為了從小學升到初中?從初中升到高中?從高中升到大學?讀完大學,考研究生?考完研究生,讀博士后?然后娶妻生子,之后就是虛得不能再虛的口號,為國家貢獻一份力量。
呸,都是老一套的東西,他們的腦中只有錢。因為小時候,看見別人開著轎車從自己身邊飛馳而過,心想,多風光呀!以后,我也要買輛轎車。形式主義束縛了人類的思想。人類需要發明,需要創造。電視誰造的?手機誰造的?電腦誰造的?答案只有一個:人類造的。人類只能利用自己的大腦去思考,構思這些東西,然后找材料將它制造出來。大家覺得這些是不是有些循規蹈矩?假如人類只是辛辛苦苦的學習,然后辛辛苦苦的賺錢,然后辛辛苦苦的教兒子學習、讀書、賺錢、買車、買房,等生活舒適了,在咽下最后一口氣,與人間說byebye了。
假如人類的生活只是這樣循規蹈矩,如此形式化,要人類有什么用?說實話,動物也是如此,但人和動物之中,都有奉獻者,他們想辦法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有意義,為別人奉獻,累倒自己,然后躺在病床上向人微笑。為人類作出了貢獻累倒、病倒、甚至死,只要他做的事情對人類有益、有意義,人們就會繼續支持他做下去,而他也樂意為整個人類社會貢獻一份自己的力量,能為這個社會帶來光明、溫暖、愛,他的心里就特別的高興。人類與動物不同,人類的生活應該是起起落落的,正如學生寫作文都是千篇一律,有何感想?只能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抄襲。千篇一律,一樣的優美詞句,一樣的段落,一樣的比劃,一樣的手法,甚至連寫作的姿勢、標點符號都一模一樣。那時,你肯定會說不出話來。像《我的好兄弟》中“人生難得起起落落,還是要堅強的生活,哭過,笑過……”人類需要的是挫折與喜悅并存的生活。
人類需要的是跌宕起伏、漂浮不定的生活,像千篇一律的說辭,一樣的開幕式、開場白,一定要開始先有個震驚眾人的舉動,然后才開始正題。現代的競爭,我不得不說很激烈。學生吃完早飯就騎車上學;然后放學之后,匆匆吃完午飯,再去學校學習;晚自習的時候,看到自己身邊的同學一個個都在學習,自己還緊張兮兮的,壓力還很大;到了第二天,開始新一輪的競爭。每天按時到校,按時放學,按時吃飯,按時睡覺,按時刷牙,每天如此重復,究竟有何意義?人們上學只是這樣一個個像呆子似的背書嗎?人類應該接受新式教育,而拋棄那些舊的、老的、過時的觀念,要積極把自己的看法提出來。我認為顛沛流離的生活能造就一個人堅強的性格和處變不驚、隨機應變的能力;而平平靜靜、毫無風浪可言的生活,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人類只能束手待斃,而不是去化解它。這種生活只能讓一個人的意志日漸消退,使他成為一個懦夫。
中國人以前就是被稱為“東亞病夫”的。人類只有推翻舊時的觀念,學校應該只是一個靈感的起源地的一個地方,而不是將學生束縛在學校中的代名詞。生活,隨時隨地都能有靈感從你的腦中涌現,這篇文章是最好的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