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春天,正好十五歲。脫去了童稚的外表,穿上了成俗的“外套”,縱使有“少年壯志當拿云”的雄心壯志,可也能透露出無盡的哀泣,整天愁眉苦臉的。
離開了自己生活了六年的母校,遠離了農村的安靜祥和,更重要的是:離開了自己最喜歡的一位老師。沒有人會了解他內心的孤獨與無助,縱然一張重點中學的通知書加在他身上也于事無補,但他知道只有接受現實,帶著所有人的期待,邁入了XX中學,才有可能取得巨大的成績。然而陌生的面孔,高大的教學樓,喧囂的城市,對一位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的孩子來說有些“天方夜譚”。
即便如此,他也不僅僅接受這些。“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份寸”,他從來都與懶惰“針鋒相對”。老師讓同學們一星期內背熟《琵琶行》,頓時怨聲四起,連聲哀嘆著。第二天同學們來到學校,玩的玩,笑的笑,早已把背書的事拋到九霄云外了,而他為了背熟,連早餐的時間也犧牲了。
當老師檢查時,全部像“縮頭烏龜”,面面相覷時,他非常謙虛的站起來,有感情的把全文背下來,讓別人目瞪口呆。別人可能不會知道昨天晚上他背到凌晨1:30才睡覺,今天一早復習。可能接受了太多鄙視的目光,他總是有一股不服輸的勁。結果也證明了他的努力沒白費,以高于第二名30多分的優勢穩居第一。
他沒有被繁華的事物所吸引,可是他從來沒在別人或老師面前笑過,若有所思似的,他總是那么的深沉。那年夏天,正好十七歲。當自己聽到那個消息——小學的X老師不幸在車禍中去世了,那年夏天的晚上,注定是他自己的一場“音樂會”。心酸的眼淚,老師的音容笑貌……。可以說堪比他母親的人靜靜地走了,而一切的一切讓他不知如何面對。沒有了昔日的刻苦,自己開始得過且過起來。
老師問,他不回答,同學議論,他避開。仿佛他只活在了自己的世界。終于有一天,“你看他,從這一直到了第幾十名。””是呀,咱娃怎么了?“他在一旁默不作聲。老師不知怎么了:”我看他是沒有什么希望了,我也不抱什么希望了,可就是對不起他的小學老師六次找我,為他生活和學習的事跑前跑后,他卻因為一件不幸的事而墮落。“當著全班同學以及父親的面,第一次批評教育他。
第二天當他重新跨入那個不熟悉而陌生的校門時,他狠狠的對自己說:“我不僅要從這里爬起來,還要從這里起飛,證明給那個家伙看看我是否還有希望。”轉眼幾個月過去了,他實現了諾言,考上了理想的高中。
上學前那個夜晚,父親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好酒。他恭敬的敬了父親一杯,又敬了母親一杯,然后父親為他斟滿第三杯,說:“孩子,這杯你該敬你那位班主任。”他不可思議的望著父親,父親回憶說:“你的班主任為了讓你的心靈有所觸動,做了那樣的事不讓我告訴你,說對激勵你有好處,希望你勇敢的笑,一直堅強地笑下去。”一股冬日里的暖陽在他似笑非笑的臉上,可是心里美滋滋的,他把這三年之內唯一的笑容奉獻給了那份潛風送雨的鼓勵和愛。
老師好,我這個作文是不是缺少點題“心里美滋滋的”句子,請老師幫忙增添一下,充分表現“心里美滋滋的”這一主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