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作,就像生活,當一篇文章或一本書中充滿了傳奇色彩,那么它就會顯得出類拔萃,與眾不同,光彩耀眼。可如果它平凡如其,就會像俗世中的塵埃,只能立足于人世間的一角。純真不在,溫馨不在,美感不在,崇高不在,就難以寫出驚世駭俗的作。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就是作者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容入真情實感,全身心創作的一本賦有教育性的書。我記得書中有這樣一段話發人深省: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于我們只有一次。一個人的生命應當這樣度過:當他回首往事的時候,他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臨死的時候,他能夠:“我整個的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已獻給世界上最壯麗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斗爭。”是啊,人生就像一朵艷麗的花朵,經歷了發芽,生長,開花,當一切的輝煌過去之后,在它落葉的一剎那,它享受到了自己一生的回顧,它能為自己枯萎前的燦爛奪目而笑,為自己枯萎后的肥沃大地而舞。在我看來,世界萬物皆應如此。
你喜歡風嗎?風是我們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一種自然現象。我覺得人活著就應該像風一樣:忽而粗獷豪放,忽而輕柔婉約,忽而神秘莫測,忽親近相知。因為風的天性就是放縱,像嬰兒,毫無顧忌的哭,毫無顧忌的笑,毫無顧忌的顯示天性,它能不顧一切地去尋找,去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標。那么,即使它將要頃刻消失,它也能無愧于天地,因為活得精彩,活得自由,活得有價值,它活出了自己的本色!
有人說:“人生無常,風云難測。”人生就好比天氣,變化多端,讓人始料未及。當晴空萬里時,一切看起來都是那么的清靜,安詳。不一會兒,雷電交加,狂風驟雨來勢洶洶。花兒為此夭折,樹木為此傾倒,房屋為此坍塌……但是,當下一次暴風雨來臨時,一切都完好無損,因為在經歷了無數磨難之后,所有的東西都得到了教訓,所有的東西都有了經驗,它們因此學會了頑強拼搏,學會了生存,學會了保護自己。人不也和這些東西一樣,在第一次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都會被困難打倒,也許第二次第三次都戰勝不了它,可當它再來第四次的時候,再沒有人會說自己會輸給它。巴爾扎克有句名言:“困難,對于一個強者是一筆財富,對于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是啊,人的一生,有起有落,有成功的,當然也肯定有失敗的。成功與失敗只不過隔著一條河,河的這邊是失敗,但只要你相信自己,永不氣餒,把屢敗屢戰的精神發揚起來,那樣,成功的彼岸就離我們不遠了。
人生如夢,在夢境中,有人學會了堅強,取得了成功;有人胸無大志,貪生怕死,由于自己的懦弱,永遠只能和失敗做伴。其實老天是公平的,對每個人都一樣,只要自己去爭取,即使前面是刀山火海,也勇往直前。這就是成功最大的秘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