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央嘉措,是一位幾乎寄托了世間一切旖旎情感的上師,僧與俗,佛與塵,枷鎖與人性,讓他變得極其神秘,也讓他傾倒眾生。(馬寧川)
——題記
第一次聽說倉央嘉措這個名字只是無意間,心卻莫名被觸動,是誰,才配有如此圣潔的名字。后來,偶然間接觸了《十誡詩》,“最好不相見,便可不相戀。最好不相知,便可不相思。”我一下子為之傾倒,激動地幾番查找作者,發(fā)現(xiàn)是倉央嘉措后,心里反倒沒有太多驚訝,不錯,能寫出這般詩的人,本該擁有這樣的名字。
大概是從那時起,我?guī)е牡昨\的敬仰,試圖探訪上師的內心與靈魂,但也許是機緣未至,始終不能如愿,直到這個暑假,我遇見了馬寧川和她的《倉央嘉措詩傳》。
倉央嘉措是歷代達賴喇嘛里最被世人銘記和懷念的一位了,在沒讀過這本書之前,我和大多數(shù)人一樣,只是對他凄婉的愛情故事略知一二。
曾經(jīng),當年輕的倉央嘉措還只是紅教寺院里平凡的阿旺嘉措時,他與瑪吉阿米在一個美麗的春天,甜蜜地邂逅了。只是,因果輪回無法改變,似乎完美的開始,注定要有悲傷的結局。當一行浩浩蕩蕩的隊伍抬著身穿繡金僧袍的年輕僧人離去時,阿旺嘉措從此成了倉央嘉措,而這份平凡的愛情,也似乎將被埋藏了。然而,年輕的上師無法割舍凡間的情愫,于是化作普通人,逍遙于尋常街頭。然而有一天,他居然在那家小酒館再次邂逅了他心愛的瑪吉阿米!近在咫尺,恍若天涯。就這樣,白天坐在布達拉宮里圣潔睿智的雪域之王,等到夜晚,就變成小酒館里那可愛的情郎。最后,哪怕被政敵揭開真相,哪怕淪為階下囚犯,他與她今生再無法相見,但緣已盡、情未了,而這凡間未了的情緣,成就了上師一生的慈悲。
今天,一氣呵成地吃透了整本詩傳,我忽然了悟,原來他與她的情感,早已超越了男女之愛。正是這一段歷盡磨難、矢志不渝的姻緣,使得倉央嘉措能夠俯下身來,以無限的慈悲與憐憫,撫慰眾生。正如五世班禪所說:“珍惜愛你的人,是她,才讓你體悟慈悲與愛的含義。或者換言之,她就是你修行之路的菩薩。”這份情感所成就的,不止是感人肺腑的詩篇亦或傳頌千古的佳話,
它讓倉央嘉措刻骨銘心地感受到凡人的愛之痛、離之殤,我想,其他任何一位喇嘛都難以像他一樣真正領悟到佛陀所示的人生七苦: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人們之所以懷念六世達賴,也許不只因為他留下的詩,更重要的是,年輕活佛的慈悲,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當三百年前押送倉央嘉措的隊伍行至青海湖時,夏夜里的一場雪模糊了所有人的視線與蹤跡。也許是命中注定,這一夜,上師不知去向。
緣起即滅,緣生已空。
緩緩合上手邊精致的書,眼眶中竟不知不覺蒙了一層濃濃的水霧。心被深切的感動著。而我也感謝馬寧川,是她執(zhí)著的探索和用心的解讀,讓我了解了一個豐富旖旎的倉央嘉措,而我想,世間的因果,她,亦是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