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故而知新汪昭宇“溫故而知新”,顧名思義就是溫習已學的知識,并且由其中獲得新的領悟(這是中國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創始人孔子的名句)。記得去年9月,我剛上初中時間不久,就經歷了第一次月考。我認為月考只是一次普普通通的測試而已,我們讀小學6年時間經歷的大大小小考試無數。因此,我卻不屑一顧,獨自在課桌上趕著作業,心想趕完作業就了事了。
結果出乎意料:等到公布成績的那天,我完全傻眼了,考了個不及格。我體會到了什么叫不知所措,什么叫一臉茫然。此時的我的臉紅一陣紫一陣不知放在何處,真想一頭鉆進凳子下的瓷磚里。于是我在心里暗暗地告誡自己:“再也不能這樣下去了,一定要考個好成績”。于是,我悄悄地向同桌請教了一下,她卻告訴我“誰叫你學完就完了,考前不復習,一直趕作業,能考好才怪呢!”聽了她一番訓話之后,我感到挺內疚。并且,這是我自己不復習造成的,怪誰呢?后來,我從平時的學習中不斷地總結經驗、查找不足。每天放學回到家,我都會把當天的筆記本拿出來,對照書中的例題,讀懂、弄通后再做作業。這樣一來,既節省了做題時間,又提高了做題速度。而且在做不來題的時候,還可以翻開筆記對照著,弄清“卡殼”的原因,直至把作業完成好為止。
實在做不出來的題,第二天一早就去辦公室問老師!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了,我就這樣堅持著,從中體會到了學習的樂趣。過了一段時間,我找到了許多學習的竅門。盡管老師上課都要給我們復習,但是一回到家,我還是像以前那樣認真、專心的復習。生怕那個死角沒有復習到,生怕那個地方沒有弄明白。時間一天天過去,我仿佛體會到“溫故而知新”的含義,學習的熱情日益高漲。
終于到了半期考試的時間,終于到了收獲知識的時刻,我懷揣著喜悅走進考場,信心百倍地走進那個曾經讓我不及格的地方……一周后,成績下來了,這次考試,我考取了優異成績。第一次的考試失敗讓我明白了“溫故而知新”的道理。在以后的學習中,我時常把第一次失敗作為自己學習知識的深刻教訓,只要在學習中有自滿情緒,我就會用孔子這句“溫故而知新”的話來告誡自己:只有把知識掌握牢固,從中得到啟示或感悟,才能對知識有一種真理性概括,才能經得起階段性和歷史性檢驗。初中生活還有兩年時間,我暗暗地告誡自己:希望自己在今后的學習中,對已學過的知識常常“溫故而知新”,爭取在中考時考取好成績,不要因為自己未復習好而考差而悔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