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征人盡望鄉”是什么樣的樂聲,會有如此大的力量,可以讓所有的征人徹夜未眠?是什么樣的感情有如此大的感召力,直達所有人的心底?是鄉愁,是心靈深處對家鄉的思念。
小時候,我一直不懂,不是每個人都擁有家、擁有自己的親人嗎?為何還要在尋找家的途中如此惆悵?長大以后,我才明白生活的無奈—擁有有時也只是一種奢望。
總想起蘇軾在中秋之夜不能與弟弟團圓的情形。一個人獨飲美酒,觀望明月,尋找家人的影子,最終吟出“但愿人長久,千里共撣娟”的千古絕唱??傁肫鹄仙崛惗?、住巴黎的情形,他在街上走著,尋找著北京城的喧鬧;與人交談,尋找著如北京一樣的厚重的人情味,卻始終不能如愿。他于是盼望著回國,盼望著去重新擁有那份只屬于家鄉的溫暖。總想起,蕭乾的好友在美國旅居的情形,將庭院裝扮得如故土一般,更像個孩子似的問友人要一顆棗核兒,只為擁有家鄉的感覺。
他們都因離開了故土而擁有了一份深深的鄉愁,而又都因為這份?鄉愁去四處尋找。尋找家鄉的味道,家鄉的氣息,無怨無悔。
記得在林清玄先生的一篇散文里,曾講到這樣一件事情,一位中年男子得知林先生是自己的老鄉時激動萬分,當即在臺北的街頭唱起了鄉歌??蓱z一個壯年男子唱著唱著就嚎陶大哭。這是一個早年被抓來打仗的壯丁,從那時起,他就失去了妻子兒女。我知道,那淚眼朦朧中飄灑著多少對家鄉的酸楚的記憶呀!
人們對家鄉的思念與找尋是何等的迫切,何等的執著。這其中包含的決不是徐志摩“得之,我幸;失之,我命”的淡然,而是不得不在乎的鄉土情結。
因為曾經擁有過,所以我們了解家鄉的溫暖,于是就有了對家的依戀。一張張親人的臉龐是我們心靈最好的慰藉。因為離開,于是我們又開始尋找。在尋找的過程中,我們又擁有了另一份情感—鄉愁。一葉鄉愁,牽著我們苦苦尋找。或許這就是人們常說的,“生命就是不斷擁有和尋找的過程”。
離家越遠,其實離家卻近。不再擁有,卻找到了對家的最深處的思念。“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蔽铼q如此,人何以堪!而當有一天,我們真的“獨在異鄉為異客”時,請不要放棄尋找的信念,將那鄉愁寄予明月,我們會真的體會到“月,是故鄉明;茶,是故鄉濃”的滋味。
哦,那一葉鄉愁,穿梭在家鄉與心靈的輪回中,穿梭在不斷擁有與尋找的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