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孔子就曾說過:“不學禮,無以立。”在歷史的長河中,我們的先祖為中華民族贏得了“禮儀之邦”的盛譽。那么今天又有多少人是真正做到了文明禮貌的呢?走在學校的走廊上,依然可以聽到肆無忌憚的漫罵聲;踏在學校的樓梯上,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臺階上的口香糖;回顧學校的拐角處,依然可以辨認學生為了回避直面老師而躲躲藏藏的身影。。。。。。事實上,這些都不應該成為我們學習生活中的普遍現象,而是我們作為文明禮貌的學生應該杜絕的現象。
許多人都教育自己的孩子:要講文明,懂禮貌。自己卻不以身作則---
曾看到這樣一則報道,說的是新加坡,新加坡是一個通用英語的國家,這個國家的公共場所的各種標語大多是用英語書寫。但其中的一些文明禮貌的標語,如“不準隨地吐痰”、“禁止吸煙”、“不準進入草坪”等卻用中文書寫。為什么呢?人家回答:“因為有這些不文明行為的大多數是中國大陸的游客?!睘榇?,到新加坡考察的一位中學校長語重心長地說:“不文明行為也是國恥?!辈恢蠹沂欠裼浀?,中央電視臺曾經報道,國慶節后的天安門廣場,隨處可見口香糖殘跡,40萬平方米的天安門廣場上竟有60萬塊口香糖殘渣,有的地方不到一平方米的地面上,竟有9塊口香糖污跡,密密麻麻的斑痕與天安門廣場的神圣和莊嚴形成了強烈反差。中國是一個文明古國,有著幾千年的文明歷史,而在今天這一切一切是否不符合一個中國人的行為呢?
文明就像一棵不起眼的小草,只要你用細節去體現,用真心去行動,這棵小草會在你心中扎根。
豐子愷是名人,家里經常有客人來訪。每逢家里有客人來的時候,父親總是耐心地對孩子們說:“客人來了,要熱情招待,要主動給客人倒茶、添飯,而且一定要雙手捧上,不能用一只手。如果用一只手給客人端茶、送飯,就好像是皇上給臣子賞賜,或是像對乞丐布施,又好像是父母給小孩子喝水、吃飯。這是非常不恭敬的?!彼€說:“要是客人送你們什么禮物,可以收下,但你們接的時候,要躬身雙手去接。躬身,表示謝意;雙手,表示敬意。”這些教導,都深深地印在孩子們的心里。
有一次,父親在一家菜館里宴請一位遠道而來的朋友,把幾個十多歲的孩子也帶了去作陪。孩子們吃飯時,還算有禮貌,守規矩。當孩子們吃完飯后,他們之中就有人嘟嚷著想先回家。父親聽到了,也不敢大聲制止,就悄悄地告訴他們不能急著回家。事后,豐子愷對孩子們說:“我們家請客,我們全家人都是主人,你們幾個小孩子也是主人。主人比客人先走,那是對客人不尊敬。就好像嫌人家客人吃得多,這很不好。”孩子們聽了,都很懂事地點頭。在父親的正確教導下,豐子愷的孩子個個都是懂規矩,講禮貌,長大后有出息的人。
中國作為一個‘禮儀之邦’,我們應該讓這文明歷史發揚光大,一代一代的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