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是一位語文老師,也是個象棋迷,不僅愛觀戰,還愛參戰。每逢閑暇,爸爸就會招棋友,設棋局。受爸爸的熏陶,我也漸漸手癢起來。爸爸也不失善教之風,欣然為師。
“馬走日,象走田,炮打一溜煙,卒則有去無回,車則橫沖直撞,將士則不出九宮。這口訣不錯吧!句式工整押韻,容易上口,記得快。這叫象棋中有語文。”真是三句話不離本行啊!
“你的馬,瘸了吧!車‘越位’,走亂啦!卒子未過河,豈可橫著行!”
“一邊下,一邊訓。還‘越位’,那是足球語言哎!”我把棋子一扔,嘴里嘟囔著。
爸爸笑笑:“這不叫訓你,這是為你取勝作‘鋪墊’,免得你的‘老頭兒’到最后‘四面楚歌’。”
爸爸見我不吱聲,又和藹地對我說:“下象棋就像學語文,需要信心、耐心和恒心,不驕不躁,不怕困難,否則豈不‘前功盡棄’!”
漸漸地,我心里明白了象棋中有語文的說法。爸爸和叔叔們對棋,我會默默地在心里用我的語文知識來分析他們的棋局,比如叔叔的重重危機,可謂“懸念”迭生,既使棋局“情節波瀾起伏”,又提升了觀棋者的“情趣”。爸爸的險招往往是前有絕妙的“伏筆”,后有及時的“照應”。這樣一盤棋下來也可謂是“結構嚴謹”,如同“行云流水”了。
數月之后,我與爸爸“華山論劍”,胸有成竹的爸爸居然被我打得“潰不成軍”。“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嘛!生不必不如師,師不必非得賢于弟子啊。”爸爸在棋盤上巧妙地用語文挽回了面子。
我從象棋中學到了押韻上口的對偶、富于魅力的雅詞、內涵豐富的典故、巧妙的為文技巧,更學到了面對失敗時的機智。
一、妙趣橫生,耐人尋味。這是一篇小短文,但敘述卻極有層次,先是由教語文的爸爸寫起,暗示象棋與語文的關聯。然后寫下棋中爸爸押韻上口的順口溜,言語中包含著典故。再寫象棋中巧妙的為文技巧,最后寫棋局中面對失敗時爸爸用古語巧解尷尬的機智。不愧是象棋中處處有語文,處處學語文!
二、嫁接自然,機智靈活。文章又處處滲透了富于魅力的雅詞。若以繪畫作比,此文猶如速寫,角度平凡卻不乏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