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居住的四合院是邵飄萍烈士的故居。在這里生活了13年的我擁有了童年的美好回憶。
這是一個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不過,它跟其它的四合院相比起來卻略勝一籌。由三個院子相連而成,最大的要數中間那個院子,它有八十多平方米。靠南墻根有一棵蓉樹,夏天時,蓉花飄落滿地像是鋪了一層薄毯。中院的北房又高又大,從不見有人居住,一把老鎖吊在上面,增添了幾分神秘感。有一天我見幾個人打開那把老鎖,好奇心驅使我上前詢問,他們告訴我這是邵飄萍烈士工作過的房間,后來,通過資料我了解到邵飄萍是解放前一位進步人士,后被國民黨殺害,我為自己在這里居住感到自豪同時又有了幾分敬仰。
前后院雖小,卻生長著倆棵老香椿樹,枝繁葉茂的香椿枝交錯在小院的上空,給夏天里炎熱的小院添加了幾分涼爽。春天我爬上房可以摘到鮮嫩的香椿葉,親身體驗了采摘帶來的樂趣,秋天無數的香椿豆落在房頂上像劈啪作響的小雨一樣使人遐想。
春去秋來,小院中的景色隨著季節不斷地變化,尤其是到了春天,鮮艷的月季花散發出迷人的芳香沁人心脾,亭亭玉立的朝天椒站成一排襯托著月季花的嬌艷,爺爺奶奶種植了許多瓜果蔬菜,嫩綠的絲瓜藤爬滿整個房頂,圓圓的向日葵迎著朝陽微笑……
“綠色小院”是我對這個小院的愛稱,綠色成為了整個院子的一大亮點。
在小院的房頂上生長著一些郁郁蔥蔥的野草,它們伴隨著這個小院年復一年的生長。小時侯我常常獨自一人站在院子里仰著頭向房頂上張望,那一簇簇茂盛的蒿草青綠秋黃在風中搖擺的情景使我經常出神遐想,不知里面究竟藏有什么秘密。有一次修房的師傅把梯子豎在了房邊,隨后,我也順勢爬上了房頂,第一次這么近距離的和那些野草親密接觸。我驚訝的發現它們的莖葉在瓦片上生長是那么的粗壯,竟然看不到一點土壤而根卻深埋在瓦礫之下。拔開草叢尋找我盼望以久的答案,卻發現草叢里什么都沒有,當我帶著失望下來時卻見古老的房檐下有一個空鳥窩,使我想起了:有一次,刮大風將屋檐下一只獨自在家的小鳥刮摔在地上,它那凄涼的慘叫聲將我引去,我連忙將它放到了一個自己制作的鳥籠里。黃昏時分,一只老鳥圍者鳥籠直打轉,不停的哀叫。爺爺看到了,連忙對我說:“你看它的媽媽多著急呀,快把它放出來和媽媽團聚吧!”于是我打開籠門,小鳥歪歪扭扭的從籠子里飛出來沖進了媽媽的懷抱。
童年時的小院是美好的,房間雖多住人卻少,所以我和伙伴總愛在這里聚居玩耍,我們一起玩著童年的游戲,有說有笑,歡笑聲充滿了整個小院,使我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里。
夏天時的傍晚,我總會和小伙伴們一起度過,我們搬個板凳坐在院中抬頭望著滿天的星斗,暢談著幼稚的理想、愿望以及崇拜的職業,心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每當談到興奮處卻被家長一聲斷喝“這孩子怎么還不睡覺,明早還要上學去呢”。于是我帶著對未來美好的向往和幻想進入了甜美的夢鄉。
上了初三的我,雖然學習緊張,但時常會想起四合院的童年。一個天真、活潑、富有童趣的我,總會做一些調皮的事情,說一些冒傻氣的話,使得我的童年生活更具有回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