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條條寬闊平坦的街道,一排排整齊的磚瓦房,一座座整齊的院落。這是哪呀!這是我的家鄉——大慶市一個普普通通的村莊。
變了,變了,一切都變了模樣。再也看不到帶著煙囪冒著濃煙的泥草房,再也看不到雨天里泥濘不堪,甚至連馬牛都難行走的街道。村子里到處是繁忙的、生機勃勃的景象。田野里,農民伯伯正在辛勤耕作,土地上撒遍了汗水。村子南邊一排排的溫室大棚,車水馬龍正把收獲的蔬菜運往城市。大型養殖場里牛羊肥壯,正“哞哞”地唱著歡快的歌,小牛小羊跳著蹦著好像在舞蹈;那邊整車的大肥豬正要運往屠宰場,這里裝滿箱的雞、鴨、鵝蛋正等待裝車;加工車間里,香港的客商在那里清點著加工成熟食的雞、鴨、鵝數量……在黨的惠民政策的扶持下,農民真正的富起來了!
要說以前,這里可不是這樣。就讓我們先從生活說起吧。從前家家戶戶的餐桌上都是苞米碴子和大餅子,苞米碴子很難咽下去,大餅子嚼起來都不舒服,更別說往下咽了。信息也很閉塞,以前有什么事都要親自到別人家里去,勞神費時。就算有了手機,可是在這偏僻的小村莊也是沒有信號的,手機也變成了磚頭。以前,我們住的是泥草房,由于房子低矮,窗戶窄小,每到陰天下雨,屋內暗的如黑夜一般。雨水順著屋頂的縫隙流進屋里,地面就成了“水泥”的了。有的人家懶于收拾,房頂上長滿了草,遠遠望去,就像一頂綠色的小蘑菇。人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辛苦異常,但是收獲頗少,原因是生產條件落后。每家有頭牛耕地就不錯了,沒有牛的人家還要和人家有牛的人家合伙種地,一頭牛幾家用,其種植效率可想而知。種植的農作物品種也比較單一。基本上是玉米和高粱。而且產量還非常低,平均畝產只有三、四百斤。
現在不一樣了?,F在我們村吃的都是大米白面,就這有的人還不愛吃呢。我想應該讓這些人再回到過去,去嘗嘗過去的苦日子,他們才會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F在的通訊也比以前好多了。以前是有手機沒信號,如今聯通、移動兩大通信公司都在我們村建了信號塔,我們的手機再也不用為沒有信號發愁了。聯系工作,問個農產品信息什么的,只要手機一播,就行了,你看多方便呀!我們的住房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大、寬敞、明亮、磚瓦房,住在里面別提有多舒服了。農業生產變化就更大了?,F在,每家都有拖拉機,從種到收清一色的機械化,你只要開著拖拉機在地里面走就行了。
家鄉的巨變,都是我們的父輩們辛勤勞動的成果。我未來的家鄉會是什么樣子呢?我想未來我們會住上整潔干凈的樓房,樓房內全是自動化的,想做什么只要一按電鈕就行了。吃上營養師為我們搭配的飯菜,飯菜營養搭配合理,每個人都不會生病。農業耕作就會更簡單了,只要到了農忙的時候,我們在家里吩咐幾個機器人去種地就行了。
未來是美好的,未來的家鄉更是美好的。家鄉的未來是要靠我們這一代去建設。我要努力學習,刻苦鉆研,學好科學文化知識,長大后把家鄉建設的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