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春天的花兒總有鮮艷迷人的風采?因為冬天的它始終相信會有春天,所以堅持不懈地鉆出地面;為什么藍天中總有鳥兒卓越的身姿?因為它有對自由的憧憬與堅強的信念;為什么孩子們的叫聲又總是那么快活?因為他們有著對未來奇妙的幻想和想去實現它們的信念。
信念是風,風箏抱著它就飛上了天。信念是錘,釘子有了它才有了力量。
在戰場上,戰士犧牲在血雨腥風里,他們有著怎樣的信念從而努力沖刺,奮勇殺敵?在窗前時,李白是懷著怎樣的信念承受著對故鄉那深深的懷念之情?在臨終前,陸游又是懷著怎樣的信念堅信著朝廷的軍隊會收復北方領土,重新統一?
相信大家可能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年,一支英國探險隊進入撒哈拉沙漠的某個地區,在茫茫的沙海里跋涉。陽光下,漫天飛舞的風沙像炒紅的鐵砂一般,撲打著探險隊員的面孔。口渴似炙,心急如焚——大家的水都沒了。這時,探險隊長拿出一只水壺,說:“這里還有一壺水,但穿越沙漠前,誰也不能喝。”這只水壺在隊員們手中傳遞,那沉甸甸的感覺使隊員們瀕臨絕望的臉上,又露出堅定的神色。終于,探險隊頑強地走出了沙漠,掙脫了死神之手。大家喜極而泣,用顫抖的手擰開那壺支撐他們的精神之水——可緩緩流出來的,卻是滿滿的一壺沙子!
從表面上看,這壺“水”的確是讓他們支撐到底的“救星”,但在當時那種炎炎烈日下,在一望無際的沙漠里,真正救了他們的,又哪兒是一壺“水”呢?救他們的是他們自己的信念:有了這一壺水,就有希望走出沙漠。信念如同一粒種子,在他們心底生根發芽,最終領著他們走出了絕境,迎來了希望。
如今的社會,又何嘗不是這樣呢?
還記得那讓所有中國人悲喜交加,刻骨銘心的2008年嗎?還記得那莊嚴的奧運會主辦場——鳥巢上空那徐徐升起的五星紅旗嗎?又還曾記得地震、雪災后那一片片廢墟下的一張張充滿微笑和堅強的臉龐?我們相信,只要堅持下去,不放棄,守著頑強的信念,去努力,追求。那么,我們終將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事實上,人生中從來沒有真正的絕境。無論遭受多少艱辛,經歷多少苦難,只要一個人的心中還懷著一粒信念的種子,那么總有一天,他就能走出困境,讓生命重新開花結果,迎來自己最美好的明天。
所以只要信念還在,希望就在。
如果說理想是一堵墻,那么信念就是階梯,引領你不斷攀登。
如果說困難是一條河,那么信念就是小船,引領你不斷前行。
如果說學習是一條路,那么信念就是動力,引領你不斷前進。
老天帶走了我的翅膀,于是我用信念飛翔,并且要飛得更高!飛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