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理想的人,就像大海中一條無舵的小船,隨波逐流;一個人有理想,然而目標不正確,就會導致失敗,甚至禍國殃民;一個人有理想,而且目標遠大,就會對國家、對民族、對人類做出很大的貢獻。
這些道理,我是通過閱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后,才有了一些了解和認識的。
我用了十幾天的時間把這本書讀了一遍。書中主人翁保爾·柯察金那高尚的品德、鋼鐵般的意志深深地感動了我,特別是他有一個偉大的理想,這使他由一個貧苦的孩子成長為一個共產主義戰士,這使我深受教益。
保爾的理想是什么呢?那就是:“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光陰而悔恨,也不會因為過去的碌碌無為而羞愧。臨終之際,他能說:‘我的整個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獻給了世界上最壯麗的爭業—為解放全人類而奮斗’。”
在這種理想的支配下,保爾拼命地戰斗,忘我地工作,堅強的意志比鋼鐵還硬。在白色恐怖下,他給地下工作者探消息、送情報,在虎口下營救革命者。為此,他受過刑,坐過牢。在革命戰爭年代,他跨戰馬,揮戰刀,同白匪進行了激烈的戰斗。在艱苦的環境里,他斗嚴寒,戰冰雪,忍饑挨餓,奮力搶修鐵路。在和平建設時期,他在工廠里忘我的工作。特別感人的是他雙目失明后仍堅持寫作,終于完成了小說《暴風雨的兒女》。
人應該怎樣的活著才有意義?保爾·柯察金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做出了完美的回答。在我們平時生活中,周圍殘疾的人有很多,但是又有多少人憑著自己堅強的意志重新“站”起來了呢?然而,保爾·柯察金,這樣一個因為不幸而殘疾的人,雖然自己身體行動不便,但是他用自己頑強的毅力克服了,他在殘疾后毫不灰心,更加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并且開始了文學創作。但是厄運又一次不幸的降臨在他的頭上,雙目失明對于已經癱瘓的他來說,無疑又是當頭一棒!可是他卻毅然拿起筆來,摸索著,堅持寫作,每寫一字,他都需要付出常人根本無法想象的艱辛勞動。他終于成功地寫出了小說《暴風雨的兒女》的前幾章。讀到這兒時,我的心早已經被深深的震撼了,保爾·柯察金那堅毅的臉龐,仿佛就在我的眼前。保爾·柯察金這樣一個普通的戰士,竟有如此鋼鐵般的堅強意志,這是什么力量在鼓舞著他呢?我想就是那最偉大,最壯麗的共產主義事業在召喚他一次又一次的創造奇跡吧!這是他頑強地與疾病作斗爭的動力。
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作者的經歷與保爾是多么得相似!同樣是在雙目失明、全身癱瘓的情況下,尼·奧斯特洛夫斯基完成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部偉大的著作。這本書曾用30多種不同的文字,再版50多次,在全世界發行3000多萬冊,影響著幾代人。至今還深深地刻在人們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