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歷史的銀河,顆顆星星的閃閃發光,不經意間地抬頭,你會發現在眾星襯托下有一顆最亮、最美的,仔細品讀,他就是我最喜歡的歷史人物——諸葛孔明。回眸中國歷史上無數個名人,但沒有誰能像諸葛亮這樣引起人們長久不衰的懷念,讓人生無限的崇敬,無盡的思考和深深的遺憾。
諸葛亮,181——234,字孔明,號臥龍,三國武候,手持羽扇,也正因如此,后來的羽扇成為了智慧與才干的象征。他在亂世中選擇了隱居,但仍然心系天下,他雖選擇了淡泊名利,卻也立下了豐功偉績,我至今仍欣賞一副關于他的對聯:“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這其中不僅概括了他的功績,更說明了他的種種美好精神品質——神機妙算,機智過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鞠躬盡瘁,忠心耿耿……但我最欣賞的是他的知恩圖報,原本與世無爭的一生應是他最好的歸宿,可是為了劉備的三顧茅廬之恩,他毅然選擇了放棄,盡管自知外面的世界很無奈,但他仍然抱有希望地決心以他的才和德,幫助劉備打江山,于是舌戰群儒,草船借箭,智取漢中等好戲才一幕接著一幕地上演。記得曾經讀過岳飛的前后《出師表》,雖只是一知半解,但也覺得大氣磅礴,現在想來,這也許就是岳飛與諸葛亮的靈魂共鳴吧,自古英雄惜英雄,何況又都是如此鞠躬盡瘁之人!
更加喜愛的是諸葛亮的《隆中對》和《出師表》,能從中品讀出他的慎密思維和憂國憂民之心,腦海中浮現出一幅幅畫面:他在國亂喪家之時,布衣粗茶,耕讀山中;他在初出茅廬時羽扇一揮,八十三萬曹軍灰飛煙滅,他在斬馬謖時竟流下了一滴難言的混濁淚;他在向后主自報家產時的坦然無私……第一次讀《三國演義》時,還不太懂事,但卻也希望劉備能贏,不為別的,只為諸葛亮,至今亦如此,可我知道這是歷史的選擇,我們不能左右,至身于一千七百年后的今天,我們唯有在讀后感慨“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托孤未負先君望,恨入岷江晝夜流”……一路走來,是他教會我滴水之恩當涌泉相報,是他告訴我做人應忠心于祖國,是他讓我明白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也正因如此,他才得以穿越千年時空,而得到永恒。這不正是“死而不亡者壽”嗎?一個人,一生恩。古人不遠,諸葛孔明活在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