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自古以來就是我們餐桌上的美味,蟹還可以做成許多小吃,蟹黃湯包等等。歷史上還有一位皇帝以螃蟹為食品第一位,跟我去認識一下吧。隋煬帝以蟹為食品第一。《清異錄》記載:“煬帝幸江都,吳中貢糟蟹、糖蟹。
每進御,則上旋潔拭殼面,以金鏤龍鳳花云貼其上。”宋元時期流行吃“洗手蟹”,系以鹽、酒、橙皮、花椒等調料腌漬而成。朱彝尊《食憲鴻秘》記載“蟹丸”食譜。劉若愚《明宮史》記載宮廷內的螃蟹宴說:“凡宮眷內臣吃蟹,活洗凈,用蒲包蒸熟,五六成群,攢坐共食,嬉嬉笑笑。自揭臍蓋,細細用指甲挑剔,蘸醋蒜以佐酒。或剔胸骨,八路完整如蝴蝶式者,以示巧焉。”李漁嗜食螃蟹,人稱“蟹仙”,曾言:“凡食蟹者,只合全其故體蒸而食之……入于口中實屬鮮嫩細膩”“蟹之鮮而肥,甘而膩,白似玉而黃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極致,更無一物可以上之……獨于蟹螯一物,心能嗜之,口能甘之,無論終身一日皆不能忘之。”。還有袁枚的《隨園食單》記載“蟹宜獨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鹽湯煮熟,自剝自食為妙。蒸者味雖全,而失之太淡。”乾嘉年間顧錄的《清嘉錄》介紹了蘇州螃蟹,有太湖的湖蟹,吳江汾湖紫須蟹,常熟金爪蟹。
歷史上還有一位詩人給螃蟹寫了一首詩,他叫皮日休。未游滄海早知名,有骨還從肉上生。莫道無心畏雷電,海龍王處也橫行。這首詩充分體現出了螃蟹的橫行霸道。魯迅曾說過說:“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顯然魯迅先生對螃蟹平評價是很高的。
螃蟹還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及微量元素,對身體有很好的滋補作用。螃蟹還有抗結核作用,吃蟹對結核病的康復大有補益。蟹殼含碳酸鈣、蟹紅素、蟹黃素、甲殼素、蛋白質等。
[用途]用于跌打損傷,損筋折骨,血瘀腫痛;婦人產后血瘀腹痛;濕熱黃疸等。
[用法]酒浸,油炸,煎湯,入丸、散等。
所以說螃蟹是一種有藥效價值的,那么我就不解說了!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