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滴盡蓮花漏,碧井酴酥沈凍酒。曉寒料峭尚欺人,春態苗條先到柳。佳人重勸千長壽,柏葉椒花芬翠袖。醉鄉深處少相知,祗與東君偏故舊。————題記我國最盛大的節日是春節,春節一般指除夕和大年初一。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
活動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1>春節的由來古時的正月初一被稱為“元旦”,直到中國近代辛亥革命勝利后,南京臨時政府為了順應農時和便于統計,規定在民間使用夏歷,在政府機關、廠礦、學校和團體中實行公歷,以公歷的元月一日為元旦,農歷的正月初一稱春節。<2>壓歲錢的由來有一戶姓管的人家在這年三十晚上,為了防止祟來侵擾,這對夫妻不睡覺,一直逗著孩子玩,他們用紅紙包了幾枚銅錢,包了拆,拆了包。但隨著夜漸漸深了,小孩子受不了,先睡著了。這對夫妻把包好的幾枚銅錢放在他的枕邊。老夫妻年歲大,也熬不住,一看都已是四更天了,想來那祟該不會來傷害他們的孩子了吧!可他們剛一睡著,一陣陰風吹過,黑矮的小妖就進了屋,就在他要用手摸孩子頭的時候,突然孩子枕邊發出一道金光,祟尖叫著逃跑了。
很快,這件事就傳揚開來,大家紛紛效仿,在大年除夕夜里用紅紙包上錢給孩子,祟就不敢再來侵擾了。因而人們把這種錢叫“壓祟錢”,“祟”與“歲”發音相同,日久天長,就被稱為“壓歲錢”了。爆竹聲響是辭舊迎新的標志、喜慶心情的流露。所以除夕的晚上,愛熱鬧的人們拿出各家存放已久的鞭炮,紛紛地往天空上打去,五彩繽紛的煙花把天空點綴的多姿多彩,一朵朵煙花在空中綻放有的似含苞欲放的鮮花;有的似長龍在飛舞;有的似金虎在鬧新春……那晚、黑夜亮如白晝。就是多困的人,也會被這感染,索性跟著一起鬧。真是把氣氛推向了高潮。而春節則伴隨著噼里啪啦的聲音來到了。我穿著喜氣洋洋的新衣,拿著壓歲錢甭提多high了。
一出門,看著街面上掛著大紅燈籠,門上貼著吉祥、詩意的春聯,三兩個小孩拿著二踢腳,嘿!真有節日的氣氛。嗅嗅鼻子,家家戶戶做的年夜飯的香味撲鼻而來。可惜我不會作詩,不然就可以學歷代的詩人墨客,他們總是以最美好的詩句,贊頌新年的來臨。王安石的《元日》:爆竹聲中一歲除,春風送暖人屠蘇。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月是故鄉明,節是家鄉親。我愛我們的傳統節日——春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