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很多人都認為“書呆子”這一個是含有貶義的稱號。他們都以為“書呆子”就是一心只會讀書讀書還是讀書,而不會用書上的知識變通的人,并且整個人的氣質、面貌、說話等就像個呆子一般。而剛好,這些所謂的“書呆子”只不過是人們的一個錯誤的理解,那些“書呆子”,雖然表面呆,一臉茫然,但是他們不是在思考問題,就是深藏不露!
華羅庚,這個名字大家想必都很熟悉吧?是一位近代螢聲中外的數學家,也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他是中國解析數論、典型群、矩陣幾何學、自守函數論與多復變函數論等很多方面研究的創始人與開拓者。在他小的時候,特別特別愛看書,甚至有時看得廢寢忘食。他只沉迷于看書這一事情,就是因為這樣,像書呆子似的特愛看書,成就了一位偉大的學者。
陳景潤,也是家喻戶曉的人。他是福建省閩侯人。父親是一位郵政工人,在眾多的兄弟姐妹中,陳景潤排行第三。1945年陳景潤隨全家從閩西北遷居福州市并進入英華中學讀書。他從小內向而好學,因只知啃書本而被同學們起了一個綽號“booker(書呆子)”。在他家里很窮困時,他依然刻苦學習,看書也成為了他的一種習慣。但經過他的一番刻苦努力,終于如愿以償的成為了一名出色的學者。
以上我舉的兩個例子,就是為了說明,其實書呆子,并不是一種呆,而是一種長久看書而被染上一種書的味道。華羅庚、陳景潤等著名的學家,他們的成就都離不開看書這一功勞,他們之所以能成為偉大的學者,就是看了大量的書,讓人頭疼的書。在以前,就有人描述了書呆子的讀書時的情形,古人云:“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十年寒窗苦讀書。”這說明了,書呆子能真正的一心一意的看書、讀書,耳朵都不知道外面有什么事發生。這就有人奇怪了:“既然兩耳不聞窗外事,那么怎么跟得上時代的發展啊?”其實,書里的內容并不是我們想象的那么簡單,每一種書里面,都有不同的知識,所以你可以輕輕松松知道外界的情況。可見,書呆子看的書是多么有用啊!還有一點,就是當讀書到一定的境界,所讀的所有內容,便會融會貫通的融合在一起,這時你就很有學問了,這樣,你才能叫做“書呆子”。
讓我們人人做個有大學問的“書呆子”吧!
上一篇:給自己取名
下一篇:怎樣背單詞才能既輕松又有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