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5月3日體育專電(記者王恒志)對大多數(shù)南京青少年而言,兩年多前奧林匹克運動還是需要遙望的冠軍和金牌,雖曾有過北京奧運會的“洗禮”,但更多孩子心里,奧林匹克有點遠。如今,隨著南京青奧會步步臨近,越來越多的孩子開始真正了解奧林匹克精神,他們的青春和活力也被激發(fā)出來,在“鳥巢一代”之后,“青奧一代”正在崛起。
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由羅格倡導誕生,參賽運動員年齡限定為14-18歲,其初衷是推動奧林匹克運動在年輕人中的影響,看重的是運動員之間的交流以及和全世界青年朋友的互動,并以此讓奧林匹克的核心價值能更廣泛地被青年群體接受。將于2014年在南京舉辦的是第二屆青奧會。
從申辦伊始,南京就明白青奧會是一次青年人的盛會。申辦時提出“和青奧共成長”這一口號,其涵蓋的不僅是南京這座古老城市要煥發(fā)新的活力,也意味著千千萬萬中國青少年要與青奧一起共成長。
南京青奧組委執(zhí)行主席、南京市委書記楊衛(wèi)澤多次表示,青奧會因其特點,決定了其和奧運會不同,如果沿用老辦賽習慣,最后肯定要被年輕人“笑話”,所以青奧組委需要創(chuàng)新理念,努力向年輕人靠攏,用年輕人的思維思考問題,辦一個“新概念”的青奧會。
所以,征集青少年的意見、傾聽青少年的聲音、向青少年取經(jīng)成為青奧組委辦好南京青奧會的“獨門秘笈”。
于是,申辦成功后的所有重大節(jié)點里,都有“青春”的影子。
會徽揭曉,11種鮮艷的色彩、極具跳躍性和立體感的線條和色塊組成的空間、對話框框起的視覺標志——無一不符合青年人的審美口味,彰顯青年人的個性。
口號發(fā)布,“分享青春共筑未來”是從5000多個候選方案中層層選拔而出,而其中重要的幾道評審環(huán)節(jié),青年人都是握有決定權的人群。
有號召還要有參與。南京青少年的參與熱情讓人有些吃驚。
一場青奧小顧問選撥活動讓孩子們各展絕技:南師附中舉行了別開生面的模擬青奧會開幕式、會徽和會歌的設計展示活動。在以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居多的南京四中分校,孩子們則展開志愿者服務技能大賽,內(nèi)容涵蓋英語日常用語、醫(yī)療救護常識、南京人文地理常識等各方面。
對漢江路小學六年級學生劉益來說,早在青奧會申辦成功前,他就已經(jīng)融入其中了。那是2009年11月,還在讀四年級的他和同學們掀起了一場“簽名支持南京”的活動,活動地點卻遠在德國,曾經(jīng)到過南京的哥廷根市市長欣然成為首個簽名者。
如今,劉益已經(jīng)遞交了申請,希望到2014年,剛剛14歲的他可以成為一名志愿者。恰好青奧組委也正有打算招募一批和小運動員差不多大小的孩子當志愿者,因此劉益和他的伙伴們都成了“預備隊”。
現(xiàn)在隨便走進一所南京學校,無論是大學生還是小學生,幾乎沒有不知道青奧會的。16歲的張亦奕說:“以前對奧林匹克的概念只停留在字句書本上,‘更快更高更強’我們從小就會說,也覺得自己理解挺透徹,但真的青奧會來到身邊,覺得又多了很多新認識,對奧林匹克的精神也了解得更全面了。”
如今距離南京青奧會舉辦還有兩年多的時間,“青奧一代”正在和青奧共成長。伴隨著青奧會的一天天臨近,“青奧一代”的青春活力將進一步綻放,奧林匹克影響青年,青年傳播奧林匹克,從“鳥巢一代”到“青奧一代”,這是奧林匹克精神在中國的傳承,也是中國一代代青年人給世界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