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家的故事》中,我認識了勇于探索的愛迪生;善于發現的魯班;救死扶傷的扁鵲;知識淵博的張衡……而我最敬佩的是為祖國“兩彈”創造立下汗馬功勞的科學家——鄧稼先。
解放前,鄧稼先從昆明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畢業后遠涉重洋到了美國。在印第安納州普都大學獲得博士學位。1956年間同200多位中國留學生一起,回到祖國。1958年秋季的一天,一位機械工業部的負責人找到鄧稼先說:“小鄧,我們要放個‘大炮仗’,這是國家絕密的事情,請你參加,你看怎么樣?這可是光榮的任務啊!”鄧稼先面對著艱巨、光榮的重大任務,一時有些惶恐、膽怯。他心底想:“啊,研制原子彈!我能行嗎?”作為原子彈的設計負責人,他報道后做的第一件事,是換上工作服做小工,同建筑工人一起挖土、推車、和泥、蓋房子……武器設計院就是真真正正在他們的手中誕生的。當時,蘇聯撕毀了協議,不再援助中國,專家全部撤走,國外的資料也被嚴密封鎖。鄧稼先只能先培養人才。他一面備課,一面講。有時,他備課到凌晨4點多,在辦公室睡兩三個小時,天亮了繼續工作。1964年10月16日下午3時,一聲巨響,浩瀚的戈壁灘上冉冉升起了煙云,這震撼世界的驚雷向人們宣告:中國人有了力量!1984年冬天,鄧稼先工作過度,英勇去世。
鄧稼先最讓我佩服的是他作為一個在國內嶄露頭角的優秀物理學家,為了這項絕密的工作而銷聲匿跡。這項工作,一沒有名,二沒有利,只能當無名英雄,做出偉大成果也不能發表論文。而鄧稼先絲毫沒有因為這些而停止腳步。他那種默默奉獻于祖國的精神世代相傳,也成為了我應該學習的榜樣。
鄧稼先是一根火把,照亮黑暗,讓中國更加強大;他將成果化作磅礴的蘑菇云,讓中國更加繁榮;他把青春變為偉大的核武器,讓世界領略中國的厲害!鄧稼先,一個把生命默默奉獻于祖國的偉大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