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老歌唱得好:“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這首歌不但好聽,而且告訴了我們一個道理:只要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只要是智力健全的人,就需要相互幫助,就需要互相配合,就需要彼此間的合作。只有這樣我們才會發現彼此的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感知人與人之間的溫暖,只有這樣我們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更完美。
至今我還清楚地記得去年五月十二日“護士節”,我和同學站在主席臺上,手持話筒,深情地贊美著白衣天使。我倆的聲音傳遍了整個操場,傳進了全校師生的耳中,也流進了他們的心里。那天的演講很成功,我和同學都非常高興。事情過去了近一年,當學了《學會合作》這篇課文后,我又想起了那次演講。為了那次演講成功,我倆不僅背熟了自己的演講稿,而且把對方的演講內容也熟記于心,以防到時有誰哪一句忘記了而影響演講。并且在演講前,相互鼓勵,提醒對方不要緊張。演講成功后只顧高興了,也沒想那么多。現在我明白,是合作精神讓我倆配合得那么默契,是合作精神令我們的演講獲得了成功。
如今我們大都是獨生子女,從小在一群大人的精心呵護下無憂無慮的長大。他們把我們培養得身體強壯、興趣廣泛、思維靈敏……并且充滿了自信(優點多多,不一一列舉)。但在我們快樂成長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某些不好的個性——以自我為中心、缺乏合作精神就是一個顯著的表現。這使得有些需要團結合作才能完成的事情往往做不好。其中關鍵的原因就是我們都覺得自己很棒(過于自信),缺乏合作精神,致使本不困難的事情常常做的一波三折,甚至半途而廢。
小時在幼兒園發生的一件小事就很能說明合作的重要:那是我們在“六一”節前夕的體操表演排練中,有一個造型動作需要六個人共同完成,配合好做出來才漂亮。可是有一個小朋友很要強,他強烈要求一個人單獨完成(他個人的動作很好),老師當然不會答應。結果,他在排練中就不好好的合作,致使我們在表演時做出來的造型要多難看又多難看。最后評比的時候,好幾個小朋友都氣哭了。這件小事現在想來,就是那個小朋友缺乏合作精神的結果。
合作無處不在,我們需要合作,我們離不開合作精神。
縱觀古今中外歷史,如果沒有合作,貞觀皇帝李世民、大漢武帝劉徹、拿破侖、彼得大帝……這些偉人能做出了那么偉大的功業?沒有合作精神,埃及能建造出金字塔?我國能修筑起萬里長城?這些舉世矚目,歷經幾千年不朽的巨大工程,需要多少人緊密的合作才能完成呀。再看看現在,我們神州飛船飛向太空的背后,有多少科研工作者通力合作、辛勤的忙碌著。當今金融風暴席卷全球,更不是一個奧巴馬總統以一己之力所能挽救的,它需要全世界國家的合作。
一個人的本領再大,學問再高,也只是區區之力。獨木怎能成林呢?我們只有學會合作,善于合作,富于合作精神才會把事情做得更好,我們才會飛的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