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記事起,我的膽子就比較大,愛在城邊比較熱鬧的山上轉悠,也常會在山頂上的瞭望臺,租一架望遠鏡,眺望城市四周。
這個城市周圍的山比較多,放眼望去,郁郁蔥蔥,似一片蒼海。小時候,我看著蒼海,也曾做過無數的想象,幻想著山的那邊是仙女,或是精靈……漸漸地,我看著山長大,山的那邊,便成了我“幻想的天堂”。
直到九歲的時候,我才真正地走進了大山,領略了一次田園風光。我見到的是簡陋的貧房,破舊的雞舍,難以行走的泥濘小路和一頭耕田的水牛,還有那些雜亂地生長在莊稼地里的狗尾巴草,頂端毛絨絨的,隨風搖擺。也曾走進深山,那里既沒有仙女,也沒有精靈,有的只是煩人的蒼耳子,長著彎彎的鉤子,一不小心,便會鉤在人的身上,刮得生疼。草叢中,常常會有蜘蛛、蟋蟀、毛毛蟲,實在令人害怕。
十二歲后,我的功課繁多,再沒去過山里,對于山中的事兒,也只剩下模糊的影子。直到今年春天,陪同母親回老家探親,才喚起我對大山的向往。
汽車剛轉進山溝,我便看見了一塊塊碧綠的梯田,金黃色的油菜花鋪滿了整個山谷,蜜蜂、蝴蝶在花間嬉戲,潺潺碧水,倒映著青山綠樹。原來的泥濘小路,變成了“羅馬大道”,青磚碧瓦的溫馨農舍取代了簡陋的貧房,我不禁驚嘆,大山真是變了。近幾年來,黨中央加大對農村的建設,扎實地推進了新農村改革,開展“四在農家”活動。還在各界成功人士的熱心幫助下,新修了學校,提高了教育質量。像宋祖英阿姨,從大山出來,成功后,帶著五十三萬沉甸甸的希望,回到家鄉資助貧困學生。又如孔雀舞皇后楊麗萍,多次返鄉,再續鄉情。
回城后,我和一位來自山里的同學散步,談到下鄉的感受,她滿懷深情地說:“山里的生活很辛苦,我的父親像一張弓,蓄一生之勢,要把孩子射出大山;母親則像一尊‘望子石’,盡一生之力,盼望孩子學成歸來。我定要好好學習,回去建設大山!”
我對山的那邊有了新的印象,那里雖然沒有仙女和精靈,但有辛勤的父親和慈愛的母親,還有各方人士的關注和黨的關愛,以及建設新農村的新一代。我仿佛看到一顆希望的種子,正在大山深處生根發芽。
上一篇:你拋棄的正是我需要的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