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嗎?在多年前,有一段罪惡的歲月,那些日子里,天空從未放晴過,就連一只鳥的影子都難以看到。滾滾濃煙下盤旋著一架架滿載著死亡的機體,一條條鮮活的生命,伴隨著炮火炸開的一瞬間,結束了。
難以想象,一個和你我一樣大的女孩,在這種時代,獨自背負著死亡,恐懼,孤獨,對青春的期待地活在這個世界上,并寫下了一本蘊藏深意的書——《安妮日記》女孩的名字叫安妮,13歲,猶太人。在她得到禮物的幾天后,她便遭遇了自己人生中唯一一次,也是毀滅性的浩劫——第二次世界大戰,猶太人大屠殺。她和家人躲在一個昏天黑地的小閣樓里,那里不透氣,無陽光,耳邊回蕩的只有無期結束的炮彈聲,轟炸聲。本應是多姿多彩的花季雨季,卻沒了生氣、活力。她的一切煩惱、不安都只能傾訴給這個無聲的朋友,日記本。從她的日記里,我們不難看出她對青春的渴望,對和平的渴求,對許多事情疑惑卻又無人解答,對戰爭滅種的憤怒自己又無能為力,就是這樣,她忍受著,沉默著,直至被帶入集中營……
故事的內涵豐富,情節動人,每個人物在她的筆下都變得栩栩如生,為人、心理活動都在這里嶄露無遺。我欣賞安妮,一個在戰爭中脆弱的生命,她象征著所有受戰爭摧殘的人。她的文字不僅帶著我們這個年齡特有的清新感,也帶著成年人的成熟、穩重。她在戰亂里不斷用文字完善自己,不斷地尋找著自己生命的精髓,正視自己的缺點,坦率,自然,毫無遮掩。她,不,是每個在那個時代的人都向往和平,都在嘗試去做堅強的人,可是卻沒有幾個人能像安妮一樣,把眼淚留給自己,把歡笑留在別人的心里,并在數不勝數的泛黃紙張上,記錄了在那戰爭的歲月里人們的善良、勇敢的精神。通過這本書,我了解了法西斯的罪行,我更了解了在戰爭中人們的痛苦、憂慮。我仿佛可以看見一顆顆晶瑩的淚珠從猶太人的眼眶中涌出,那不是軟弱,那是憤怒。
安妮和很多人一樣,最終還是死了,曾經的閣樓里,一家人只有安妮的父親幸存,并把安妮的日記傳揚了出去,傳給了一代又一代人,告訴我們,人世間最大的災難是戰爭,但只有在戰爭中人們的靈魂才會得到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