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國演義》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一部重要的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有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其小有庸主獻帝劉禪,氣量狹小的周瑜,忠厚的魯肅,勇猛的張飛,重義的關羽,納賢的劉備等,無不各具其態。這些人物給了我很深的教育。雖有這些人物,但是最令有所感觸的是這本書中所描述的幾個英雄人物。
先說關羽。這是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人物之一。他降漢不降曹,秉燭達旦,千里走單其騎,過五關斬六將,古城斬蔡陽,后來又在華容道義是釋曹操。他忠于故主,因戰敗降敵,但是一知故主消息,便不知千里萬里往投。我認為雖然降了敵,但是最后還是回來了,不但算是忠,而且還是難得可貴的忠。《三國演義》表現關羽的方法也十分簡單: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青龍偃月刀。后來加上赤兔馬,刮股療毒不怕疼,斬顏良,誅文丑,幾乎變得天下無敵。
再說曹操。曹操在《三國演義》中被稱為奸雄。他說劉備與他是并世英雄,說得劉備都不敢聽,但是他沒有殺劉備,雖劉備正是他的甕中之憋。這使我感到了曹操的大度,也是周瑜做夢都想不到的。周瑜眼中只有諸葛亮,與之勢不兩立,只要諸葛亮殺了,東吳的天下就太平了。后來又發現劉備不是一般的人物,便想殺劉備,至少把他留在東吳,東吳的天下也就太平了。目光短淺,氣量狹小,非英雄也。這也與曹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說劉備。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行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愛戴。
《三國演義》還讓我學到:要善于聽取正確意見,忠言逆耳。曹操赤壁之站為什么會失敗?我覺得還是沒有聽取好的意見。面對新來的龐統這個外人,他卻毫不猶豫的相信了他的“連環計”。而面對另一個臣子對他的忠言:若敵人用火攻,如之奈何?曹操答得大致意思是:現在這個季節不會刮東南風,如果用火攻,那便是燒他自己的營了。這也怪不了曹操,他又不像孔明這個氣象專家能知風聽雨。但是既然有人提了建議,曹操也應該有所警覺啊,不然也不會失敗了。所以,能否正確聽取他人的意見,往往決定著事情的最終成敗。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我大開眼界,以上幾人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上一篇:《小故事大道理》讀后感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