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發展現狀
二是能人領辦。充分利用其有技術、有資金、有市場的優勢,帶動周邊農戶共同發展。如棗陽市養兔大戶喬成林在多年養兔有基地上,成立了棗陽金玉兔業專業合作社,合作社以“基地”養殖為起點,以新建合作社為載體,以委托代理制為手段,著力抓好周邊養殖戶網絡陣地建設,初步形成了以**市周邊和棗陽市兩大區域為主的養殖基地。在**市周邊重點以伙牌、黃集、張家集、歐廟、牛首等鄉鎮為主;在棗陽市重點以楊垱、平林、熊集、吳店等鄉鎮為主建立養殖基地。在業務拓展中,實行代理制,每在一個鄉鎮發展一個養殖基地,就幫其成立一個養兔專業合作社,由當地的養兔專業合作社實行代理服務,以后該地農民想發展養兔產業,就由當地的養兔專業合作社提供指導服務,金玉兔業專業合作社與當地的養兔專業合作社發生業務聯系,由當地的養兔專業合作社實行業務總代理。截止2024年底,已在全市建立200只種兔養殖基地35個,500只種兔養殖基地 2個,帶動養殖農戶 6000 戶,年出欄商品兔360萬只。
四是引導技術人員創辦。2007年7月以來,我市農機服務部門充分發揮其農機服務優勢,組織成立農機專業合作社,閑時組織成員外出經營,忙時為本轄區內農戶提供服務,不僅提高了農機使用效益,而且加強了農業社會化服務,同時為當地農業規模經營起到了促進作用。
五是村級組織領辦。發揮村“兩委”班子成員的“能人”效應,由“兩委”班子帶領群眾走合作發展之路。村“兩委”根據本地產業優勢,帶頭組建或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形成“一村一社”甚至“多村一社”,使“兩委”班子成員自然“轉型”,成為合作社及村集體的“兩用”領導人才。這樣通過“一村一社”或“多村一社”的發展,使“兩委”成員和群眾融為一體,形成一種既有經濟聯系,又有組織形式結合的有效對接。如老河口市李樓辦事處朱樓村新任黨委書記邢成斌,通過對外部市場的調研分析,動員全村村民通過對村民承包地租賃或入股的流轉方式組建一個全村規模蔬菜、花卉種植專業合作社。這種方式的合作經濟形式就可以實現村集體經濟與合作經濟的對接、村組織與合作組織的對接。
二、今年以來抓的主要工作
今年以來,圍繞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發展,我們主要是加大了六個方面的工作力度:
二是加大政策宣傳力度,調動各界興社辦社熱情。3月份,為配合市政協開展“送政策、送科技、送醫藥、送書籍、送種苗、送戲曲”等“六送”活動,市農經局先后參加了在老河口市張集鎮、南漳縣九集鎮、襄陽區黃集鎮等三個鎮開展的農村政策宣傳活動,具體向廣大農民朋友宣傳了農民合作社等農經政策,印發宣傳資料3000份,現場接待農民群眾咨詢300余人次,深受廣大農民歡迎和領導好評;上半年,市農經局還承擔了市科協農村建設科普知識叢書《農村經營管理篇》農民專業合作社等專題文稿的組稿撰寫工作;同時,積極參加市廣播電臺的《行風熱線》欄目,向廣大農民宣傳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相關政策知識等,深受廣大農民群眾的歡迎。
三是加大業務培訓力度,促進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運作。為了促進全市已成立的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制度化建設,6月29日-7月1日,市農經局舉辦了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規范化建設培訓班,對農民專業合作社開展了政策、財會知識和業務技能培訓。市“四大家”領導;市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培育發展工作領導小組成員單位負責人;(市、區)分管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領導、農經局長;省、市、縣三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的理事長和財會人員參加了培訓會。會上,襄城區委、區政府介紹了近年來培育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做法與經驗;老河口市春雨苗木果品專業合作社、**新田園蔬菜專業合作社、**海紅蔬菜專業合作社分別就農民專業合作社建立黨支部、發展超市農業、吸納安置返鄉農民工等方面的情況進行了大會經驗交流。培訓班專門邀請了**市國稅局、**市綠色食品辦公室、**市農業產業化信用擔保有限責任公司、**職業技術學院的有關專家學者分別講授了農民專業合作社稅務登記及稅收減免辦理程序、農業“三品”(無公害、綠色、有機食品)認證的相關程序、農業信用擔保貸款的相關程序以及農民專業合作社財會知識和財務操作技能。通過培訓,將使全市農民專業合作社進一步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發展軌道。
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支持合作社做實做大做強。今年以來,市農經局想方設法,創新資金支持扶持辦法,切實解決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的資金困難。一是積極協調市農業擔保公司降低信用擔保門檻,加大信用擔保力度。今年市農業擔保公司已將對農民專業合作社單筆貸款的底限從100萬元調降至50萬元。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擔保的措施和辦法,允許采取信用聯保的辦法,由合作社的成員聯保為合作社貸款進行信用擔保;進一步放寬了擔保抵押條件。按照今年中央1號文件的要求,探索用林權、四荒地使用權等抵押貸款和應收賬款、倉單、可轉讓股權、專利權、商標專用權等權利質押貸款。上半年,市農業擔保公司已向農民專業合作社提供擔保貸款2780萬元,并正在對部分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貸款申請進行立項和考察論證。二是積極與市農行合作,實施“富農興社”工程。為進一步拓寬農民專業合作社融資渠道,6月下旬,市農經局積極與市農行溝通,爭取將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社員的貸款納入市農行放貸范圍。8月25日,**市人民政府辦公室下發了《市人民政府辦公室轉發市農村經營管理局、中國農業銀行**分行關于開展“富民興社誠信創業計劃”的意見的通知》(**政辦發[2024]71號),隨后,市農經局、市農行兩家又下發了《關于貫徹落實**政辦發[2024]71號文件精神認真組織實施“富民興社誠信創業計劃”的通知》(襄農經字[2024]20號)。近期已由點到面進入實質操作階段。
上一篇:2024第一學期總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