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漢子做事漢子當】見“好漢做事好漢當”。
【第2句】:【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諺)人沒有長久興旺而不衰敗的,就像花沒有長久盛開而不凋謝一樣。 常指人與人的交往或者個人的境遇,不可能一直保持良好。 也作人無干日好,花無摘下紅。 人無干日好,花有幾日紅。
【第3句】:【出門看天色,進門看臉色】(諺)指出門要看天色陰晴冷熱變化,及時作好相應安排;進門要察顏觀色判斷情況,以便見機行事。
【第4句】:【八拜之交】現在的詞義是結拜兄弟的鐵哥們。源出兩處。 一處是源自徽宗時期著名文人邵伯溫的《邵氏聞見錄》,其中記載了“八拜之交”典故:文彥博聽說國子博士出身的李稷待人傲慢,決心給他點教訓。 有一次,文彥博任北京守備,李稷聽說后,便上門來拜謁。文彥博故意讓李稷在客廳等候多時后方出來接見。見了李稷之后,文彥博說:“你的父親是我的朋友,你就對我拜八拜吧。”李稷因輩分低,不敢造次,只得向文彥博拜了八拜。文彥博以長輩的身份挫了李稷的傲氣。這就是“八拜之交”的典故。 到后來,“八拜之交”成為了古人結拜兄弟的最重要禮儀,拜把子、認兄弟都要行八拜之禮。一般認為“八拜之交”是行八次下拜,分別沖著東、南、西、北以及東南、東北、西南、西北八個方位行禮。但據古書記載,“八拜之交”的頭一拜是伯牙子期知音之交;第二拜廉頗藺相如刎頸之交;第三拜陳重雷義膠漆之交;第四拜元伯巨卿雞黍之交;第五拜角哀伯桃舍命之交;第六拜劉關張生死之交;第七拜夷吾叔牙管鮑交交;第八拜孔融禰衡忘年之交。拜的是八份感天動地的友情。 二處是“八拜之交”是以清初以來秘密會社“洪門”入會立誓的儀式。 入會之始,舉行八拜之禮。一拜天為父,二拜地為母,三拜日為兄,四拜月為嫂,五拜五圣賢(即五個創會始祖),六拜萬云龍,七拜眾兄弟,八拜萬年香。自此,“八拜之交”在江湖道上通行慣用。
【第5句】:【腳底板抹香油——溜了】(歇)本指腳底擦了油很滑溜,轉指人悄悄地溜走了。 也作腳底擦油——溜了。 腳底下擦油——滑溜。 腳底抹油——開溜。
【第6句】:有山必有路,有水必有渡.
【第7句】:字是門樓書是房。
【第8句】:【飛鳥盡,良弓藏;狡免死,走狗烹】 釋義:狡兔:狡猾的兔子。走狗:獵狗。烹:煮。比喻被人利用除掉了別人,自己也沒得到好下場。 例句:古話說:“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他們把日本人打垮以后,就該收拾到咱們頭上來了。
【第9句】:【春聯】過年貼春聯,這春聯的來歷還有個故事呢!據說上古時候,東海度朔山上有一棵巨大的桃樹,蟠屈千里,桃樹北邊是鬼門關,陰間鬼魂都從這里出入。玉帝派神荼、郁壘兩兄弟守候門前,他們身穿甲胄,一手持長矛,一手拿蘆葦繩,立在桃樹下審查百鬼,抓壞鬼出來喂虎,不讓轉世騷擾民間。 這是桃木能辟邪的來歷,人們據此每逢過年過節就用桃木板刻成兩尊神像,或刻上神荼、郁壘兩神的名字,掛在大門的兩邊以求平安。這就是民間最初的春聯,也叫“桃符”。 到了五代的時候,后蜀的國君叫孟昶,在桃符上題了兩句詞“新年納余慶,佳節號長春”,掛在門的兩邊,這就是我國第一副聯語對聯。后來,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都時曾下令,除夕之日,各個公卿家門上都要加貼春聯一幅。這時的春聯已經是寫在紅紙上了。起初,春聯只限于官府門第,后來,一般平民百姓家也都張貼起來了。從那以后,春節貼春聯便成為我國人民的一種風俗,一直傳到現在。
【第10句】:【吃一塹,長一智】(諺)塹(qian):阻斷交通的壕溝,比喻挫折困難。 受到一次挫折,就會增長一分見識。 也作“經一失,長一智”。
【第11句】:【百姓斗不過官,凡人斗不過仙】(諺)官員有權有勢,仙人有法有術,一般人不是對手。舊指普通百姓地位低下,招惹不起有錢有勢的人家。
【第12句】:【閻羅王做生意——鬼也沒得上門】(歇)形容生意冷淡,沒有顧客上門。也泛指遭冷遇,無人光臨或光顧。 也作閻王老子開飯店——鬼都不上門。 閻王開店——鬼兒都不上門。
【第13句】:【砍柴上山,捉鳥上樹】(諺)要想砍柴,你就得上山;要想捉鳥,你就得上樹。指有了確定的目標,還必須找對門路,盲目亂干不會有結果。
【第14句】:【夾褲改單褲——沒里兒】(歇)里:諧“理”。指理虧。
【第15句】:【燒香望和尚——一事兩勾當】(歇)舊時作風不好的女子去寺廟,既燒了香又看望了相好的和尚。 轉指一舉兩得。
【第16句】:【丑話說在頭里】 釋義:把不好聽的話說在事前。 例句:“不!”花四季沉著臉,“萬事一個理兒,丑話說在頭里,免得日后鬧一脖子狗蠅,翻臉無情不香甜。”
【第17句】:【好漢死在證見手】(諺)證見:事件發生時親眼目睹的證明人。指任憑你是怎樣的英雄好漢,只要證人出面證明你犯罪,你就無法逃避罪責。
【第18句】:【哪個女子不懷春,哪個男子不鐘情】(諺)懷春:心懷著對異性的愛戀。鐘情:愛戀情感專注。指青年男女人人都有愛情上的追求。
【第19句】:【不說不知道,一說嚇一跳】(慣)指不說還好,說出來的事情令人大吃一驚。
【第20句】:【馬奶奶見了馮奶奶——差兩點】(歇)“馬”字比“馮”字少兩點。點:本指漢字的筆畫“點”,轉為量詞,表示少量。指還有一些差距。
【第21句】:刀傷易治,口傷難醫.
【第22句】:【獅舞三趟無人看,話說三遍沒人聽】(諺)三:泛指多數。重復多次舞獅,就沒人愛看;重復多次說話,就沒人愛聽。指說話沒有新意,一味重復,必定惹人膩煩。
【第23句】:【田舍翁亦當積三斛麥】(諺)田舍翁:莊稼漢。斛(h0):舊量器,容量為五斗。就連普通的農夫也應積存一定數量的麥子。指人人都應有點積蓄,以備急需。
【第24句】:【茅石板上打滾——尋的往屎坑里跳】(歇)茅石板:搭在茅坑上的供腳踏的石板。屎:諧“死”。指自己往死路上走。
【第25句】:【提著頭過日子】(慣)比喻時時處于危險的境地。
【第26句】:【說的是一套,做的是一套】(慣)指言行不一致或耍兩面手法。
【第27句】:【足幫足,手幫手】(慣)比喻親友之間互相幫助。
【第28句】:【請字兒不曾出聲,去字兒連忙答應】(慣)主人的“請”字還未說出口,客人就連忙答應說“去”。指迫不及待地盼望別人邀請。
【第29句】:【女不女,男不男】見“男不男,女不女”。
【第30句】:【碰釘子】(慣)比喻遭人拒絕、斥責或遭受失敗、挫折。
【第31句】:【好漢無錢到處難】(諺)指錢財重要,任何人都離不了。
【第32句】:【谷怕八月風,人怕老來窮】 釋義:谷子怕八月天刮大風,人怕老年時受貧窮。 例句:這兩年您家勞力少,生活困難,我對您老人家照顧不夠,以后,缺什么,就打發扎西吉來取好了,一家人嘛,就不要分彼此。谷怕八月風,人怕老來窮啊!
【第33句】:【熱不過火口,親不過兩口】(諺)火口:火爐的火焰出口,溫度最高。 兩口:專指夫妻。指火口的熱度是最高的,夫妻間的情感是最深的。
【第34句】:【摸不準脈窩】(慣)比喻找不到問題的癥結。
【第35句】:【領袖】“領袖”現在指國家、政治團體、群眾組織等的領導人。如偉大領袖毛主席。“領袖”的本義是衣領和袖口。衣領和袖口在衣飾中,有著很重要的作用。將“領”和“袖”合并在一起使用的最早見于《后漢書》,《后漢書·皇后紀上·明德馬皇后》中就有“蒼頭衣綠耩,領袖正白”的描寫。 第一次將領袖用來形容人的是《晉書·魏舒傳》,其中寫道:“魏舒堂堂,人之領袖也。”意思是說魏舒儀表堂堂,氣魄非凡,如同衣服的領和袖,具有卓越地位,堪稱世人之表率。后來,人們逐漸將同一類人中的突出者稱為“領袖”。現在,專用于指國家、政治團體、群眾組織的最高領導人。
【第36句】:【抓住手腕子】(慣)比喻當場抓住作案的罪證。 也作“抓住手脖子”。
【第37句】:【貓奸狗忠】(諺)貓是誰家有吃就往誰家跑,狗無論主人多么窮苦,絕不離開。指貓性奸猾,狗性忠誠。 也作“狗是忠臣,貓是奸臣”。
【第38句】:【人哭天沒淚】(慣)指陷入困境,無人同情、幫助。
【第39句】:【快馬一鞭,快人一言】 釋義:痛快人說話痛快,干脆。 例句:武當說:“快馬—鞭,快人一言,說干就干,說走就走.今天動身!”
【第40句】:【一棒打著兩個人】(慣)比喻一句話傷了兩個人。
【第41句】:【人冷先冷腿,狗冷先冷嘴】(諺)天冷時,人是先從腿上感覺到的,狗是先從嘴上感覺到的。指天冷防寒,人要首先注意腿腳的保暖。
【第42句】:【一山不藏二虎】 釋義:比喻兩個互不相讓的強人不能在一起共事。 例句:“只有一樁,他跟展公有點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這是他太狂妄。如果展公伏得住他,這人也有用處。”
【第43句】:【同是天涯淪落人】 釋義:都是沉淪流落天涯的人。比喻處境相同。 例句:她想用自己對未來生活的信心去影響那個“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大姐夫,要他振作精神,鼓起勇氣,朝前看,重建新生活。
【第44句】:【亮底牌】(慣)比喻把別人不知道的底細公開出來。
【第45句】:【黃山歸來不看山】(諺)黃山:在今安徽黃山市內,景色秀麗,奇觀甚多,囊括了眾山的特色。指黃山游覽過后,其他的山就不值一看了。 也作“五岳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五岳: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第46句】:【軍禮】“軍禮”即軍人的禮節氣,通常包括舉手禮、注目禮、舉槍禮等。軍禮瀟灑英姿,整齊劃一,甚是好看。 軍禮最早是從英國開始的。當年,英國海軍在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為凱旋的將士們舉行隆重的慶祝大會。在大會上,女王親自為有功將士頒發獎章。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規定參加授獎將士不得平視女王,要用手背遮住眼部。這個動作后來就逐漸演變成了今天各國軍隊的軍禮。
【第47句】:【半路上出家】(慣)出家:離開家到廟里去做和尚、尼姑或道士。比喻放棄原來從事的職業,中途改行。
【第48句】:【一世為官三世累】(諺)勸人做官應廉潔,以免后代受連累。
【第49句】:【便宜沒好貨,好貨不便宜】見“好物不賤,賤物不好”。
【第50句】:【打鐵看火候,做事看時機】(諺)火候:適度的火力。時機:恰到好處的機會。指做事要抓住好的時機,就像打鐵要定好火候一樣。
【第51句】:【見了火的蠟——軟了】(歇)本指蠟熔化后變軟,轉指人遇到強手,態度由硬變軟。
【第52句】:【又抱西瓜,又揀芝麻】(慣)比喻大事小事全都抓。
【第53句】:【弓是彎的,理是直的】(諺)弓不彎,射不出箭;理不直,說不服人。 指道理不怕反復辯論,越辯理越明。也指真理是不容歪曲的。
【第54句】:【姜子牙的坐騎——四不像】(歇)坐騎:供人騎的馬,也泛指供人騎的獸類。四不像:麋鹿的俗稱,角像鹿,尾像驢,蹄像牛,頸像駱駝,從整體上看,哪種動物都不像。比喻不倫不類的人或事物。 也作“姜太公的坐騎——四不像”。
【第55句】:【八戒】提到豬八戒,那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那么,他為什么叫“八戒”?因為豬八戒也是文學作品中描寫的佛教人物,他是唐僧的徒弟,取名自然和佛教有關。其實“八戒”是佛教名詞,全稱“八關齋戒”、“八齋戒”,指佛教為在家的男女信徒制定的八條戒條:一不殺生;二不偷盜;三不淫欲;四不妄語;五不飲酒;六不眠坐高廣華麗之床;七不裝扮、打扮及觀聽歌舞;八不食非時食(正午過后不吃飯)。
【第56句】:【老驢啃癢,還有來有往呢】 釋義:比喻幫助應該是互相的。 例句:上次劉世忠掃蕩潛龍湖,我們不是派人援助過他嗎?老驢啃癢,還有來有往呢!
【第57句】:【西紅柿】“西紅柿”是人們非常喜歡吃的一種外來蔬菜。那么,外來蔬菜多了,為何單探西紅柿之源呢?因為西紅柿有個典故。 國外傳人的東西,一般用“胡、番、西、洋”來表述,并與國產相區別。 “西紅柿”最初叫“番茄”,現在還有“番茄醬”美食。顧名思義,它來自番邦,大約在明代時傳人中國。最初稱為“番柿”,后來又叫“西紅柿”,因為它的形狀酷似柿子,顏色是紅的,來自西洋的緣故。 據記載,它的老家在南美洲秘魯的叢林幽谷之中,它的枝葉上有一股難聞的氣味,所以曾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誤認為是有毒植物,艷麗的果實競無人敢吃。當地印第安人認為只有狼才敢吃它,于是給它取名為“狼桃”,警示人們不要誤食。直到十七世紀有個法國畫家先寫下了遺囑,然后冒死吃了一只“狼桃”。他雖然嘗到了酸甜可口的美味,但想到種種可怕的傳說,仍躺在床上心驚肉跳,等候死神的降臨。過了大半天,他仍舊活著,便立即爬起來把遺囑燒掉,興沖沖地出門告訴親友們,“狼桃”無毒可以吃,且味道美極了。這一舉動不亞于魯迅筆下的第一個吃螃蟹者。這件事廣泛傳開,許多科學家對番茄進行研究,證明它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果實。從此,番茄風行全球。
【第58句】:【讓圓就圓,讓扁就扁】(慣)形容非常聽話,讓怎么樣就怎么樣。也形容人軟弱,由人欺負。
【第59句】:【拉閑篇兒】見“磕閑牙”。
【第60句】:【早晨起來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諺)在每天早上安排一天大事時,首先考慮的是吃飯問題。指吃飯問題是民生壓倒一切的重大問題,每一天都必須認真對待。
【第61句】:【癩蛤蟆剝皮眼不閉,黑甲魚剖腹心不死】 釋義:比喻不甘心失敗。 例句:“敵人是‘癩蛤蟆剝皮眼不閉,黑甲魚剖腹心不死’,我們一定要百倍提高警惕。”
【第62句】:【一槌敲響了悶鼓】(慣)比喻一句話使人頓時明白。
【第63句】:【刀切豆腐——兩面光】見“快刀切豆腐——兩面光”。
【第64句】:【一個要補鍋,一個鍋要補】(慣)比喻兩人想法合拍。
【第65句】:【羊肉饅頭沒得吃,空教惹得一身膻】(慣)比喻好處沒得到,還惹下了麻煩。 也作羊肉不曾吃,空惹一身膻。 羊肉沒吃到,先惹一身騷。 羊肉沒吃到,弄得一身臊。
【第66句】:【樹怕傷根,人怕傷心】 釋義:人傷了心,喪失了勇氣和希望,很難振作起來。 例句:樹怕傷根,人怕傷心。丁世宗的話。深深地刺痛了他的心!人們對他冷眼相待,有的人一見他就像躲瘟疫似地離得遠遠的。
【第67句】:【福如東海,壽比南山】(慣)南山:終南山,在陜西省西安市南邊。 指福運就像東海一樣無邊,壽命就像終南山一樣綿長。多用于祝壽。 也作“福如東海長流水,壽比南山不老松”。
【第68句】:【身正影不斜】(諺)身子端正,身影就不會歪斜。指人的行為正大光明,就不怕別人飛短流長,說三道四。 也作身正不怕影子斜。 身子立得正,不怕影子斜。
【第69句】:【看得破,忍不過】(慣)指雖然看透了,卻控制不住情緒。
【第70句】:【駝背夾直,其人不活】(諺)駝背:后背隆起的人。如果硬要把駝背夾直,那這個人就沒命了。指矯正事物的缺陷,要因事制宜,過激就會適得其反。
【第71句】:【心窄得放不下顆黍子】(慣)形容人心胸狹窄。
【第72句】:【和尚置梳篦】(慣)梳篦:梳子和篦子的合稱。和尚是光頭,不需要梳子。比喻做毫無用處的事情。
【第73句】:【惱在心里,喜在面上】(慣)指心里氣惱,臉上卻裝出高興的樣子。
【第74句】:【撇在腦背后】(慣)指認為人或事情無關緊要,放在一邊或丟棄不管。
【第75句】:【雞歸雞,鴨歸鴨】 釋義:比喻不是同類,不能在一起。 例句:打開天窗說亮話,安隆奶奶,庚虎是你的孫子,小金蘭是我女兒,雞歸雞,鴨歸鴨,你安姐姐也應該知道自己的來龍去脈,不要麻雀跟雁飛,矮人空心高!
【第76句】:【見錢眼就鉆】(慣)比喻利用各科機會撈取錢財。
【第77句】:【石臼里搗水——白費力】(歇)搗:舂。指白花力氣,收不到成效。
【第78句】:【打開天窗說亮話】(慣)天窗:開在房頂上用來采光的裝置,似窗。 比喻有話明講,不隱諱。 也作“推開天窗說亮話”。
【第79句】:【一點水一個泡】(慣)形容人說話不夸大也不縮小,誠實可靠。
【第80句】:【豬困長肉,人困賣屋】(諺)困:睡覺。指豬吃了睡,還有助于長肉;人要是像豬一樣懶,就必定窮困潦倒,連住房都會賣光。
【第81句】:【云往東,一場空;云往西,馬濺泥;云往南,水潭潭;云往北,好曬麥】(諺)指從云的走向上可判斷是否有雨:云往東走,無雨;云往西走,馬足濺泥;云往南走,暴雨來臨;云往北走,天晴。
【第82句】:【打死老虎】(慣)比喻打擊已經失勢或失去反抗能力的人。
【第83句】:【檀木雕的菩薩——靈是不靈,就是穩】(歇)檀木:青檀的木材,質地堅硬。靈:本指靈驗,轉指機靈。 指人雖不機靈,但辦事穩當可靠。
【第84句】:【不鏡于水,而鏡于人】 釋義:鏡:指照鏡。不必在水里去照自己面容,而要從別人的反映里去真切了解自己。 例句:古者有語日:“君子不鏡于水,而鏡于人。鏡于水見面之容,鏡于人則知吉與兇。”
【第85句】:【坐冷板凳】(慣)比喻不被重用,受到冷遇。
【第86句】:【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 釋義:比喻依仗勢力,橫行霸道。 例句:貴他娘站在門口叫陣:“劉二卯!甭扯著老虎尾巴抖威風,你出來咱在大街上文案!”
【第87句】:【喝了蜜糖水,忘了黃連苦】 釋義:比喻人忘本。 例句:我王哈哈在舊社會是個流浪江湖的窮藝人,要沒有共產黨,我哪有今天?可我……喝了蜜糖水,忘了黃連苦。
【第88句】:【一人拼命,萬夫難當】(諺)一個人舍命地沖殺,再多的人也難以抵擋。指人要是拼命戰斗,就會產生無窮的威力。 也作一人敢死,萬夫難敵。 一人不怕死,萬夫莫近身。
【第89句】:【福從此起,禍從此起】(諺)福是從這兒起的,禍也是從這兒起。指福與禍從來都是相倚相伏的。
【第90句】:【一根木頭做不成梁,一塊磚頭砌不成墻】(諺)比喻要想成事,得靠眾人,不能單槍匹馬。
【第91句】:【扎魚不扎母子魚,打獵不打失群雁】(諺)母子魚:將近產子的魚。 失群雁:離群的孤雁。指捕魚打獵也應有憐憫之心。
【第92句】:【殺人不眨眼】(慣)形容非常殘暴、兇狠。
【第93句】:【姓賈的姑娘配姓賈的小子——賈門賈氏】(歇)見“賈家的姑娘嫁賈家——賈門賈氏”。
【第94句】:【兩鳥在林,不如一鳥在手】(諺)指希望中的多數,不如實際據有的少數。 也作“樹上十鳥,不如手握一只”。
【第95句】:【報喜不報憂】 釋義:只說好的,不說壞的。比喻虛報成績。也說“報吉不報兇”。 例句:“會不會因為馬之悅去年犯了錯誤,現在想要討好、表功,故意跟自己報喜不報憂呢?”
【第96句】:【蜻蜓撼石柱——越撼越堅牢】(歇)形容對方武藝高強,神通廣大,根本無法動搖。 也作蜻蜒撼石柱——動也不動。 蜻蜒搖石柱——休想動得分毫。 蜻蜒撼石柱——不動分毫。
【第97句】:【干榆濕柳,木匠見了發愁】 釋義:木匠也難對付干榆木和濕柳木。比喻人頑固,不好對付。 例句:俗話說,“干榆濕柳,木匠見了發愁。”依我看,陸隊長就是個榆木墩子,早就風干了,再鋒利的鋸子也劈不開!
【第98句】:【瘦狗莫踢,病馬莫騎】(諺)瘦弱的狗不可踢它,有病的馬不可騎它。比喻對于病弱衰老的人,只應當憐憫救助,絕不可歧視凌辱。
【第99句】:【腦袋掖在褲腰帶上】(慣)比喻冒著生命危險做事情。也形容人勇敢,不怕犧牲。 也作腦袋拴在褲腰帶。 腦袋掛在腰帶上。 腦袋掖在腰里。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