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有哪些民間風俗活動傳統意義上,春節還需要祭祖,這目的也是為了表達人們對新年的美好愿望。有的地方還要貼上秦瓊和尉遲敬德兩位“門神”,認為可以讓一家人去邪避災。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春節有哪些民間風俗精選三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1篇: 春節有哪些民間風俗
春節,是農歷的歲首,春節的另一名稱叫過年,是中國最盛大、最熱鬧、最重要的一個 古老傳統節日,也是中國人所獨有的節日。是中華文明最集中的表現。自西漢以來,春節的 習俗一直延續到今天。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 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 潮。如何過慶賀這個節日,在千百年的歷史發展中,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風俗習慣,有許 多還相傳至今。在春節這一傳統節日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大多數少數民族都有要舉行各種慶 ?;顒?,這些活動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布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 容?;顒有问截S富多彩,帶有濃郁的民族特色。2006年5月20日,“春節”民俗經批準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第2篇: 春節有哪些民間風俗
1、掃塵
在民間,新年前夕有“臘月二十四,掃塵(亦稱掃屋)的習俗 。民諺稱“二十四,掃房子”。民間稱做“掃塵日”。掃塵就是年終大掃除, 每家每戶都要打掃干凈自己家里,清洗各種器具,拆洗被褥窗簾,灑掃六閭庭院,撣拂塵垢蛛網,疏浚明渠暗溝。到處洋溢著歡歡喜喜搞衛生、干干凈凈迎新春的歡樂氣氛。按民間的說法:因“塵”與“陳”諧音,年前掃塵有“除陳布新”的涵義。掃塵用意是要把一切窮運、晦氣統統掃出門,以祈來年清吉。
2、貼春聯
春聯也叫門對、春貼、對聯、對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對偶、簡潔、精巧的文字描繪時代背景,抒發美好愿望,是我國特有的文學形式。每逢春節,家家戶戶都會貼上對聯,慶祝新年的到來。
3、辦年貨
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過年必備”。置辦年貨,包括吃的、穿的、戴的、用的、貼的(年紅)、送的(拜年)禮物等等,統名曰之“年貨”,而把采購年貨的過程稱之為“辦年貨”。
4、祭祖
新年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祭祖,也是中國人的傳統習俗。由于每個地方存在文化上面的差別,每個地方祭祖的形式也不同,有的是去野外掃墓,有的是祠堂叩拜,不管形式如何,這都是紀念祖先。
第3篇: 春節有哪些民間風俗
貼春聯
按照古代歷法的規定,臘月三十這一天被稱為“大年”。在過大年這一天早上起來,需要貼門神和貼春聯。春聯是中國特有的一種民俗象征,在過春節的時候貼春聯是一個非常隆重的項目。
所謂“春聯”就是用紅色紙張為底,然后在紅色紙張上面寫下美好的祝福詞語。其實,這也是文化與春節的一種有機融合。當人們將紅彤彤的春聯,貼在自己家大門兩側之時,也就是“千門萬戶曈曈日,總把新桃換舊符”的時候,這其實就意味著春節的序幕被正式拉開。
放爆竹
除夕夜放爆竹的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雖然現在為了環境保護,很多地方已經基本上禁止了這個習俗,但在一些偏遠地區還依然保留了這個習俗。相傳在除夕夜子時,放爆竹是為了驅趕“年”獸。
在這個“歲之元、月之元、時之元”的關鍵時刻,當爆竹聲響徹中華大地,不僅可以嚇跑“年”獸,還寓意新的一年會更加興旺、繁盛。時至今日依然有很多地方,在除夕子時要點一堆“旺火”,就是希望在這辭舊迎新之際,一家人事事順利、吉祥如意。
除夕守歲與壓歲錢
在我國有很多地區大年夜“守歲”,其實就是全家人無論長幼,過年當晚都不睡覺。而且一定要等到初一八點鐘之后才能睡覺。主要的寓意就是希望一家人平安、健康。尤其是對于小孩子來說,只有在除夕“守歲”才能健康長大。
很多地區會在吃年夜飯之前給晚輩“壓歲錢”,年紀比較小的孩子需要跪拜長輩,并且給長輩磕頭才能拿到屬于自己的那份“壓歲錢”。所謂的“壓歲錢”可以起到“壓住邪祟”的作用,是長輩對晚輩的一種呵護與祝福。
上一篇:春節放假給客戶的通知【匯編四篇】
下一篇:2024年班主任寄語42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