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獲得貧困生補助感想2000
感恩成長,自強不息生活著,就肯定會遇到種種困難
在我們處于困境的時候,無論怎樣的幫助都會在我們的心里留下最深刻的烙印,他是我們內心深處最讓我們感到感動的烙印,感恩,是我們唯一可以回報的
感恩的前提來源于無私,生活中父母對子女的關愛,老師對學生的關懷,政府對我們的補助,這是無私的,然而,在我們的心中,始終會有一種想法,想感恩他們,但感恩并非是物質上饋贈的一份大禮,一份等價的酬謝,感恩也絕不僅僅是為他人做一點點事,說幾句感謝的話,這些還不能叫做真正的感恩。
那真的感恩究竟是什么呢
歌德曾說:“感恩等于等價的付出。
”這是一種新的啟迪,我們都在人生的長河中續寫著生命的故事,無論何時何地,感恩必定是永不褪色的片段,只有真正地理解“感恩”的意義,才能為人生留下欣慰的一筆。
這種理念,是人奉獻的原動力,更是凈化人們心靈的使者,“送人玫瑰,手留余香”,田野中飽滿的谷粒,深情地望著自己的根,想報答大地母親的哺育之情,仁厚的大地母親卻以她寬廣的胸襟,婉拒了谷粒的回報,希望它將自己的一切奉獻給予更需要的人們,這些,都是詮釋“感恩”的華彩之辭。
所以,回報他人的最好方法,就是無私地去為他人作貢獻。
感恩將之升華而言便是一種責任,而它要求人們在危難之際能以益授人,這才是感恩的真諦。
感恩的前提來源于無私的愛,無私的愛背后有許多推卸不掉的責任和義務,感恩的必然結果是承擔責任。
無怨無悔承擔責任,才能擁有一顆感恩的心,做一個有責任心的人,是時代的需要和呼喚,有人把“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改為:“天下興亡,我有責”意思是說:“我應當義不容辭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既然我們享受了國家的助學金,我們就有責任和義務付出等價的回報,而我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活著,努力學習,不讓助學金無回報,不讓它的愛付諸東流,所以呀
朋友們,醒醒吧
讓你們的心靈亮起來吧
讓我們的愛心充滿生機貢獻他人,俗話說:“只有愛才能喚醒愛。
”就讓我們用彼此的愛來相互扶持,相互關愛吧
責任的背后最大的支持者就是自強,只有自強不息,我才能背起巨大的擔子,春選擇小草,因為她清新自然,冬選擇白雪,因為她純潔高雅,我選擇風雨,因為我喜歡自己堅強地面對生活,面對責任,風雨過后,我依然有笑對彩虹,擁抱陽光的激情,我選擇了自強,因為我擁有一種獨特的風格,記得每年的政府助學金一發下來,我激動而又擔憂,我激動政府對我們的關心和幫助,我擔憂,我們不發愁的時候,有別的貧困者沒錢而餓肚子,上不起學,我多么希望自己有能力,來幫助他們,我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為他們祈福,希望幸福的時光與他們相伴,無私的關心,關愛與他們相擁,貧困清苦的日子離他們遠去。
我衷心地祈禱……。
選擇自強,生命才會持久煥發光彩,每個人,不可能永久堅強,先前家庭的貧困,讓我幾乎輟學在家,政府的補助及時到我家,使我重拾陽光的撫慰,后來,我拋棄了一切顧慮,帶上我對未來的執著和堅強,我選擇了重新開始,我感謝學校和政府對我帶來的恩賜和啟迪,無論以后的路多么曲折坎坷,我都要自強地走下去,走過黑暗,經歷風雨,回報社會。
總有一天,我坦然接受考驗,接受幸福生活的賜予,在平坦大道與曲折小徑之間我選擇小徑,因為小徑帶給我更多的精神支柱,在懦弱與堅強之間,我將毫不猶豫地選擇自強,我渴望一種經歷,一種品質,一種陽光燦爛的生活,正享受陽光燦爛的生活的同胞們,你們做到了自強,感恩,責任嗎
不知誰在我耳邊唱起了“感恩的心,感謝有你,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做我自己……”多么動聽感人的樂聲,讓我們擁有一顆感恩的心,感恩社會,感恩他人。
學會感恩,學會自強,學會珍惜自己身邊的每一件事物
20090704233 09房2 高洋
高中作文精準扶貧后的感受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因此大力發展生產力是發展東社村的第一要務。
農業生產力高農業產量就要提高村民的勞動技能和素質,多開展農業技術交流會,請專家來進行視察和指導;加強對農業投入,改善水利基礎設施;優化配置農產品社會化服務資源;建立農產品安全區域化管理體系,使食物鏈生產、加工、經營等環節走向規范。
工業生產力則要提高工作效率即也要提高村民素質,如機床廠,提高勞動者的專業技術。
【第2句】:村委應制定相關政策促進東社村多元化的組織結構,為農民的積累資本創造條件。
東社村的組織較少且較單一,...還應該包括其他自治組織,行業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基層服務組織等等;在寒暑假期間,村委應將待業青年和休假在校大學生組織起來,成立志愿服務隊,參與時間活動,為東社村發展添活力;鼓勵農民自主創業,成立合作經濟組織,社團協會或非正式組織如:公路養護協會,環保協會,心理家園協會,農業協會,籃球隊,老年隊,文藝隊等等。
【第3句】:建議建立東社村網站,加大對東社村的宣傳力度,將東社村從閉塞狀態引入到開放狀態,同時招商引資,吸引更多的人來投資東社村,關注東社村,通過網絡,鼓勵村民學習計算機文化,使東社村變為一家,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同時可以使村務透明,方便村民提建議‘使得村情村貌、規劃方案、法規、消息靈通地傳達給村民,從而提高村民的認知,間接地樹立經濟觀念,充實經濟頭腦,找到發財致富之道。
扶貧后的感想和啟示
師生們捐贈的物資被一箱箱的搬上汽車,志愿者也陸續地上了車,意味著這一天的活動從那一刻便開始了。
出發時的心情是興奮的,期盼著與小朋友共渡美好的一天。
給孩子們糖果,他們笑了;給孩子們玩游戲,他們也笑了;給孩子筆、本子和書籍,他們除了微笑,還有愛不釋手,似乎手里捧著的是生命里最珍貴的物品,怕一不留神便會從視線里消失。
他們就是清遠市清新縣石潭鎮北邊聯英小學的孩子們,清貧的家境,或許使他們連九年義務教育都無法完成。
與孩子們的交談中知道,他們都是禮貌的,十分愛惜他們的物品的,也看得出他們的拘謹與復雜的內心世界,清澈的雙眸雖然沒有雜質,卻讓你看不透。
長輩的命運也許是他們心靈的枷鎖,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想象,卻沒有勇氣去實現。
我問了一個4年級的小女孩一個問題,我問她:“你以后想當老師嗎
”她看起來是那種活潑、大膽的女孩子,然而,她的答案出乎我的意料。
“我想,可是我讀完6年級就不可以繼續念書了, 爸爸媽媽會讓我在家幫忙干活,或到田里幫忙。
。
。
。
。
。
”她說。
她的眼里充滿無奈,雙手緊抱著剛才發的學習用具,她是愛學習的,那一刻。
我忽然發覺,無能為力原來很可怕,我幫不了她,即使我很想。
中國流傳一句佳話:窮孩子早當家。
可是我覺得對他們是很不公平的。
我的一個外省的朋友問我:“你們廣東省也有這么窮的地方嗎
”我說:“美國的紐約市不也很多每天只靠1美元漢堡維生的打工族嗎
我想我們這些平日里置身于幸福的人應該多了解社會,多關心需要關愛的貧困山區的孩子們,我們都生長在同一片藍天下,共同沐浴著同樣的陽光,都是炎黃子孫。
返校的時候,天色已開始變黑,各個志愿者在經過雨水與汗水的參滲,已經疲憊了。
打開窗,看著窗外熟悉的四園景象,孩子們的臉龐又清晰地浮現了,此時的心情是復雜的,思緒萬千。
。
。
。
。
。
幫忙寫一份受貧困資助后的感想
以下一篇,我稍微編輯了下,字數大致夠了。
你改一改就可用了。
受國家助學金資助的感言 國家助學金不僅是物質上的幫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勵,我感謝祖國對我的關懷,我要把國家的關懷化為前進的動力,努力學習,同時參加各種社會公益活動,回報社會。
有人說“獲得了國家的資助,一要懷著感恩的心,回報社會;二要合理計劃,把錢花在值得的地方。
”這句話很正確,尤其對于我這個天生就是貧困的人來說是特別會善用資源的,絕不會亂花一分錢。
我在網上看到了很多罵我們這些貧困生的文章,我看到了之后,我的心很痛,對于他們的批斗我也難以平伸,現在新的國家助學金條例出臺后他們就罵得更加轟轟烈烈了。
我在沉思,我們也是人,有情感的人,有血有肉與他們沒有任何區別的人,可是在他們的眼中就是看我們不順眼
難道我們貧困有罪嗎
有誰想貧困呢
有誰有頭發想做光頭呢
難到我們這些貧困的人接受國家的幫助都不行嗎
我們不是罪人
你們不要抱著這種奇特的眼光來看我們,來對待我們行不行
我不知到別的貧困學生的家庭情況,但是我相信家家都有一本難念的經。
就我自己來講吧。
我的家庭有六口人,我爸我媽,我爺爺奶奶,我,還有一個讀中專的弟弟。
我的爸爸和媽媽是家庭收入主要得力者。
我媽我爸不僅要撫養我和我弟弟,還要照顧我爺爺奶奶。
我自己也20歲了,現在還要繼續學習。
對于一個靠種養為生的家庭來講,養大我已經很不容易了。
而現在,我的學費還沒有交齊,還差學校6000元,我尊敬的大哥大姐們你們想一下這個一家六口的家庭會好得怎樣呢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有些同學是裝出來去騙取國家助學金,但我認為這是少數的。
正如我所說的有頭發誰想做光頭。
而我真的很需要這個國家助學金,有了這助學金最起碼減輕我媽我爸的一半負擔,另外,我再也不會那么頻繁的問同學借錢度日;再也不那么頻繁的去做兼職而耽誤學業。
我的精力也因此而集中在學習上,更有充裕的時間學好自己這門課。
祖國謝謝您
我這個貧困學生也總算見到曙光了。
在這校園重新煥發生機的時候,你們又一次給我們貧困地區的學生送來了溫暖和希望,讓我們這些莘莘學子滿載著你們的期待和祝福,又一次插上理想的翅膀,展翅飛翔。
這幾年來,有了你們的資助,我家再也不會為錢發愁了。
爸媽感謝黨的好政策,為了讓我能有更好的條件學習,爸爸遠離他鄉打工掙錢,媽媽在家任勞任怨,辛勤操持家里的一切。
是你們的幫助,使我家變得富裕了,爸媽變精神了,我也變得開朗活潑了。
也正是你們的愛心,讓我有了一個更好的學習環境,每天在學校高高興興地、努力的學習著,再也不用為學習的費用而擔心,因此,我的學習成績日漸進步,從剛進學校的幾百名已經上升到了十幾名。
看著自己的成績進步,讓我不禁感慨萬千,是什么力量讓我的學習成績進步如此之快
這時浮現在我眼前的第一個身影就是你們,是你們的愛心,讓我能夠在學習中勇往直前,無后顧之憂;是你們的期望,化作了我學習的動力,讓我不斷向著巔峰攀登。
雖然目前我的學習成績在年級中還不是特別冒尖,但我一定克服困難,不辜負你們對我的期望。
在你們資助的學生中,有些同學沒有考出好的成績,在這里,我代替他們向你們說聲“對不起”,我相信他們也和我一樣,在心里非常感激你們,在今后的求學路上一定會更加努力,以各種方式報答你們。
而我今年將面臨人生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學習非常緊張,但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
心,既有所追逐,便不能在“天天如此”的守候中,等待如期而至的未來,“太陽的手在天上,與誰的距離都一樣”,我將付出我的努力去追求美好的未來,希望自己的學業有所成就,去幫助那些貧困的兒童,因為他們更需要幫助,讓他們感受愛的溫暖。
在這里,我有千萬句謝謝,但光說不做是無意義的,何不讓時間和行動去證明一切呢
——————————————————
我是精準扶貧高中生,為什么我的學校還是收取了我的費用
可以,精確扶助對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
【第1句】:教育精準扶貧資助的對象為在高校就讀,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和我省戶籍的農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子女;在普通高校就讀,具有全日制學歷教育正式學籍和我省戶籍的因災因病等特殊原因返貧的非在冊貧困戶子女,經扶貧部門按“兩公示一公告”程序審核后,進入貧困人口建檔立卡系統的可納入資助范圍(資助對象以下均稱為“農村貧困學生”)。
【第2句】:無名額限制,可以提供扶貧手冊的學生即可納入資助范圍。
二、資助標準對我省戶籍農村貧困學生,除享受原有的國家助學金外,新增以下資助項目:
【第1句】:扶貧專項助學金,標準為1000元\\\/生﹒年;
【第2句】:免(補助)學費,標準為本科3830元\\\/生﹒年、專科(高職)3500元\\\/生﹒年符合以上條件的可以申請。
高中生扶貧到村委工作組是怎么回事?
“老師作為扶貧幫扶干部下鄉” —— 扶貧幫扶是否在學校
如是扶貧幫扶期間仍會有相應(一定)的專業(教育教學)工作業績;否則扶貧幫扶期間專業(教育教學)工作業績是“空白”,必然影響評職稱( 專業工作業績賦分會與在校老師有一定的差距 )( 除非明文規定 “老師作為扶貧幫扶干部下鄉”年限在職評時給予賦分,或“老師作為扶貧幫扶干部下鄉”職稱評時優先 )
國家精準扶貧對高中生有何幫助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四個全面”戰略部署的引擎下,尤其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驅動下,精準扶貧的車輪跋山涉水,深入基層,聯系群眾,開啟了“十三五”新一輪精準扶貧大計。
美麗婁星更是走在了精準扶貧的前沿。
4月12日,區委召開常委擴大會議,研究部署全區精準扶貧工作,研究下發《婁底市婁星區關于開展“千名干部下基層,解難惠民促發展” 統籌推進扶貧攻堅和群眾工作的活動方案》,力求通過在全區開展“百個單位駐村、千名干部包戶、萬名貧困戶脫貧”的“百千萬”活動來統籌推進扶貧攻堅和群眾工作。
扶貧是一項持久戰,更是一場攻堅戰。
根據區委目標要求,要想在2024年實現婁星區12000多人脫離貧困,貧困群眾必須在“弱鳥先飛”理念的指引和“滴水穿石”精神的激勵下,開啟接受“輸血”、艱難“換血”、自我“造血”的奮斗歷程,通過授人以漁的智慧、技術、信心,真正讓困難群眾脫離貧困,掌握生存技能,實現可持續發展。
“輸血”先輸“智”。
扶貧好比看醫生,對癥下藥必須精準到位。
一是提升教育水平,從智慧的源頭上擺脫貧困。
教育是強國之本,更是拜托貧困的根本,針對貧困地區,要完善學前教育、義務教育、普通高中、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等全方位教育結構體系,針對貧困群眾,要結好教育幫扶對子,有的放矢。
二是開闊群眾視野,培育致富意識,構建致富思維,增強支付本領,構建可持續內在動力。
三是進駐專業團隊,精準識別貧困群眾、仔細研判貧困原因、正確選擇扶貧項目,因地制宜選擇適合本地區環境資源特征的特色產業。
“換血”當換“技”。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扶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既要知民情,又要仔細分析,精準規劃,在全區貧困地區實現“三個覆蓋”:一是產業項目覆蓋貧困地區,抓住國家產業轉型升級的契機,將綠色、環保、生態新興產業想貧困地區傾斜,將產業鏈鏈接到貧困群眾家庭,解決貧困群眾無處可去、無處可發揮的問題,以興新產業的新技能帶動貧困群眾技術提升和創新;二是公路基礎設施覆蓋全村,要想富,先修路,只有發動群眾籌資籌勞,共同把自家門口的道路硬化中單擔當起來,才能為當地的發展、當地人的發展掃除外部障礙;三是技能培訓全覆蓋,統籌農村資源,以黨建為龍頭,發揮黨員的優勢,帶動當地技能培訓的發展,開展農業技能和非農技能培訓,解決農民不會干的敢為和剩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的難題,實現人人有一技之長,人人有用武之處。
“造血”當從“心”。
心,最關鍵的就是信心。
扶信心是扶貧的關鍵。
只有把貧困群眾的信心扶起來了,才能讓大家看到未來的希望,才有足夠強大的“內因”驅動有力的外部行動。
只要有信心,黃土變成金,只要有信心,鐵杵磨成針,唯有在心靈的源頭改變人的思想,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原來等、靠、要的被動思想,才能真正幫扶群眾脫離貧困,逐步實現小康。
婁星區作為扶貧攻堅的先驅,干部群眾必須上下團結,齊心協力,艱苦奮斗,頑強拼搏,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創新工作思路,因地制宜,精準發力,確保如期啃下全區脫貧這塊硬骨頭,確保全區民眾如期實現全面小康。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