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雷鋒活動后的家長對孩子的感言
家長會心得體會 通過參加這次家長會,收獲很多,也學習了很多東西,受益非淺。
主要有這樣幾方面體會: 一、注重對孩子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 特別要重視對孩子進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平時的言談舉止,每一件事的處理方式,待人接物的態度,都會對孩子產生較大影響,最能對孩子數學的學習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學會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應從何入手,有好多收獲。
比如要引導孩子多觀察自然、觀察社會,從而發現問題,產生疑惑,萌發求知欲望。
要適當滿足孩子對讀物的興趣取向。
為孩子訂購圖書、報刊時,要盡量采取指導、建議與商量結合的態度。
要多鼓勵孩子讀書,給孩子一定的自主權,讓孩子自己選擇一些感興趣的圖書,從而逐步提高閱讀的能力。
培養孩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帶孩子去書店,讓他自己挑……
孩子得獎后家長的寄語
寄語 : 努力得來的榮譽最光榮,可喜可賀
把這份榮譽當做學習知識的道路上、遇到困難時的無窮動力,勇敢的向前。
家長會感想
東關小學劉子琦王開家長會后的感想作為一長,參加了學校召開的家,感受很多,通過這次家長會,對教師的工作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也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孩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只有老師和家長工同努力才能提高孩子的成績。
家長會的書面感受怎么寫
有關方面曾對各國小學生每天勞動時間作過統計:美國孩子每天的家務勞動時間是
【第1句】:2小時,韓國孩子每天0.7小時,英國孩子每天0.6小時,法國0.5小時,日本0.4小時,而中國孩子每天家務勞動時間不足0.2小時。
中國的獨生子女在家里有舒適的生活環境,家長對家務活大包大攬,于是孩子們缺少了鍛煉。
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嬌氣、懶惰的壞習慣。
對于年輕父母來說,應該怎樣培養孩子參與家務勞動的能力呢?一、培養幼兒家務勞動的意識家務勞動是維持家庭正常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父母應有意識地讓孩子感受到他也是家庭中的一分子,有責任和義務為這個家做些什么。
要讓孩子明白,參加掃地、洗菜、擦桌子等家務勞動是他的義務,而不是幫別人干活,這樣孩子在干家務時,就會心甘情愿去做,而不是討價還價地講條件了。
最好不要以賄賂的手段利誘孩子做家務勞動,否則,沒有“實惠”作強化物時,孩子就不愿干家務活。
許多父母在孩子小的時候,總是不舍得讓他一起參與家務,等到覺得孩子大了可以幫忙了才開始指揮,吆喝孩子做這做那,結果發現孩子根本就不情愿。
如果從孩子的幼兒期開始,就讓其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他們就會自然而然地愉快地參加,而且沒有辛苦的感覺,更不會認為是額外負擔。
我家被評選為“和美家庭”,該怎么寫感言
常干家務活的孩子智力好 讀魏書生的《好父母好家教》一書,有篇文章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就是《常干家務活的孩子智力好》。
我很贊同這個觀點。
法國偉大的思想家盧梭說過這樣一句話:一個小時勞動所獲得的東西比一天聽講解得到的東西要多。
人的大腦是思維的基礎,可光有這個基礎是不行的,不培養鍛煉是產生不了思想和智慧的。
從小讓孩子干點家務活,可以使之不致成為享用現成知識的人,而成為有才能有豐富創造力的人。
在每一個有著多個子女的家庭中,我們都有這樣一個共同的感慨:老大最辛苦,但卻是最能干的,遇到困難方法多,點子多,體貼父母,愛護弟弟妹妹,責任心很強。
而排行較末的弟弟妹妹們則是屬于那種依賴性較強的人,遇事沒主見。
如果你也有上述感慨,那么你也應該承認常干家務活對發展孩子的智力是很有幫助的。
世界各國的孩子都能盡力為父母做家務,聽說法國還用法律規定孩子是必須要為父母干家務活的。
而向來以吃苦耐勞著稱于世的中國人竟然不讓孩子干家務,大包大攬讓孩子一心一意地學習。
于是我們越來越多的發現富人家在出產嬌生貴子,窮人家也在盛產嬌生貴子。
一天不干活,光學習就能讓孩子把成績提高嗎
這恐怕只是家長們的一種美好愿望而已。
很多孩子從小不干家務活,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富裕日子,缺少一種責任感,一種為別人服務的意識,有什么理由要好好學習呢
他們逐漸變得很懶惰,很拖拉。
而經常干家活的孩子不僅從勞動中體驗到干活的辛苦,懂得體貼父母,還能讓自己的各種感覺器官得到了鍛煉,具有益智作用。
的
關于孩子成長的感悟有哪些
兒童心理學研究分析,孩子偷拿別人的東兩種心素引起:一是孩子有一種強烈的占有欲他對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充滿好奇心,而且很想馬上獲得。
在這種私有欲的引領下,他便悄悄將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
另一原因是孩子有一種異乎成人的冒險心理,他們心想,我拿了別人的東西,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卻不知道,這是多刺激和神秘呀。
可見,孩子剛開始偷拿別人的東西,主要是在外界誘因的驅使下,通過自身的心理活動而形成的。
如果家長不給予正確的引導,就會逐漸演變成偷竊行為。
因此,家長在發現孩子有順手牽羊的行為時,一定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幫助孩子塑造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
【第1句】: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概念\ 年幼的孩子活動范圍只限于家庭,從記事起他就發現,爸爸媽媽可以隨便拿他的東西,孩子也可以拿大人們的東西。
隨著孩子年齡的不斷增長,他開始上幼兒園了,接觸的人和事越來越多,看到別的小朋友玩具很好看或很好玩時,就想拿過來玩一玩,甚至塞進書包帶回家玩,把玩具占為己有。
這是由于2歲左右的孩子已經意識到自己的存在,頭腦中有了“我的”、“我自己的”的概念,但對“你的”、“他的”概念又比較模糊,所以,對一切他們有興趣的東西,都認為是自己的。
\ 當孩子缺乏物品所有權概念時,就要積極幫助形成物品所有權概念。
即哪些東西是自己的,哪些是別人的
屬于自己的可以自由支配,他人的東西要征得別人的同意才能使用。
在家中也要建立這種所有權的意識。
將孩子的東西與成人的東西區分開,孩子在需要使用家長的東西時,必須征求家長的同意。
家長也要在使用孩子的物品時,征求孩子的意見。
孩子的衣柜和玩具要和家長的分開。
還可經常提出這東西是誰的
等問題來幫助孩子形成所有權的概念。
\
【第2句】:對孩子的需要應適度滿足\ 現在的家庭對孩子的需要往往滿足過度,容易造成孩子一種思維習慣:我想要就能有,我想要就得有。
孩子的需要如果不能滿足,就會出現“強占”或“私拿”,這是孩子思維的一個誤區。
因此在滿足孩子的需求時,不能一味地全部滿足,有些要求可以讓孩子通過努力去實現。
\ 相反,有的家長對孩子的要求過于嚴格,不允許孩子隨意獲得他并不太需要的東西,這本來是正常的。
但如果家長既不給他提供,又不作解釋,就會使孩子感到失望。
很可能導致他產生把別人的東西拿過來作為己有的不良行為,說起來,這實在還是一種對家教過嚴的“報復”行為。
\
【第3句】:讓孩子樂于與家長交流\ 了解孩子內心的真正想法對于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很重要。
對待孩子出現的問題要保持一種冷靜的態度,讓孩子樂于將自己的想法說出來。
“你是不是也想要以只像明明那樣的筆呀
你可以用你的零花錢買一個。
”孩子每天回到家,都要與他聊聊在幼兒園或在學校發生的有趣的事,讓孩子養成與家長說“心事”的習慣。
\
【第4句】:讓孩子把玩具還回去\ 家長若發現孩子拿別人的東西,千萬不要打罵、鄙視孩子,應告訴孩子這樣的行為不可取,讓孩子學會接受錯誤,勇于承擔后果。
如要求孩子把玩具還回去,也可陪著孩子物歸原主,讓孩子給對方道歉,甚至送給對方一個小禮物。
讓孩子意識到知錯就改、補償對方的重要性。
但切忌小題大做,把“拿”上升到“偷”的高度,甚至威脅懲罰孩子。
相反,家長可以借此培養孩子的同情心,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行為會使小朋友難過,并鼓勵孩子角色易位,體會自己喜愛的東西遺失會是什么滋味。
\ 另外,對于孩子拾金不昧、幫助他人等行為要給予及時的表揚和獎勵,幫助孩子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
【第5句】:要強調傷害\ 到了幼稚園階段,大多數五歲左右的孩子明白拿別人東西不對。
即便如此,孩子有時會對鍾愛的東西不由自主。
若家長發現孩子有“順手拿來”的行為,要反復強調拿別人東西的行為不會被容忍。
該年齡段的孩子特別重視友情,因此家長可以告訴孩子拿別人的東西會傷害彼此友誼,讓孩子考慮自己的行為對朋友和老師造成的傷害。
\
【第6句】:要維護孩子的自尊\ 有的家長發現孩子犯了錯,總愛擺起一副“老子教兒子天經地義”的態度來教訓孩子。
用暴力不能解決問題,孩子最多知道這件事讓家長特別生氣,下次不能做,或者下次不能讓他們知道。
家長應有分寸地用科學方法來幫助孩子克服不良習慣。
如果孩子是初犯,要警告他:這次行為如能改正不再犯,就可以得到原諒,如果再犯要重罰。
在批評和懲罰孩子時,要針對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他的人格,既不要像個歷史學家翻出孩子過去的錯誤不放,也不要在外人面前教訓孩子,否則,孩子會從心里和家長產生對抗,以后再想說他什么可就難了。
\
【第7句】:須警惕孩子說謊\ 若孩子經常“拿”東西,家長則要格外當心。
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書包,即使多一件小物品,也要問清來路。
如果孩子說是朋友送的,即使懷疑孩子說謊,也不要當場表露,但私底下要跟小朋友家長核查,不要輕易定性孩子偷盜。
家長絕對不能對孩子拿別人東西視而不見,以防患未然。
\ 上小學后,孩子已有是非觀念,可以明辨對錯,不會隨手拿別人的東西,但家長更要警惕。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仍有可能僅僅出于“愛好”而霸占別人的東西,也有可能受嫉妒心理驅使拿別人的東西。
譬如說,寫字漂亮的同學經常得到老師贊揚,孩子可能認為同學的鉛筆有助自己寫好字,從而將“具有神奇力量”的鉛筆占為己有。
\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難免會犯這樣或那樣的錯。
當孩子拿了別人的東西時,家長不能毫不介意,這樣孩子會認為你默許了他的做法,慢慢形成惡習;要及時向孩子了解原因,是在哪兒拿的,拿誰的;讓孩子知道隨便拿別人的東西會給別人帶來不方便和煩惱,是一種不好的行為;要求孩子及時歸還別人的東西,并向對方道歉;對孩子的行為提出明確要求,及時提醒,嚴格監督,使孩子養成不隨便拿別人東西的好習慣。
(珥陵幼兒園 李文娟)
上一篇:關于愛黨愛祖國愛家鄉的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