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好家當怕三份分】(諺)再好的家業,要是一分三份,就顯得很單薄了。指大家業合在一起厚實,人力物力調動支配都方便;分開就處處拮據了。
【第2句】:鄰居家忘了關水龍頭上班去了,結果他們家發了大水,我們家也遭了殃。哥哥氣憤地要去找他們算賬。奶奶說:“算了,人家又不是故意的。常言說,走路要好伴,居家要好鄰。千金買屋,八百買鄰。為了一件意外的事傷了鄰居和氣,不值得。”(河南·許昌)
【第3句】:【扼死在搖籃里】原指殺害幼兒,借指扼殺新生事物。余 杰《火與冰》:“無數有文學天賦的孩子被扼殺在搖籃中,從 而終身與文學絕緣。”
【第4句】:【魚水盆內捻蒼蠅】(慣)比喻事情很容易辦到。
【第5句】:【猴年馬月】“猴年馬月”泛指年代久遠或遙遙無期,或者沒有指望的事情。 “猴年馬月”的起源還得從十二生肖說起。生肖是十二種代表十二地支的動物,即鼠、牛、虎、兔、龍、蛇、馬、羊、猴、雞、狗、豬。這些動物,與-f--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匹配,常用以記人的出生年份。這樣說來,“猴年”即指申年,每十二年就有一個猴年。除了用生肖紀年之外,占人還有用生肖紀月的說法:正月:萬木凋零,虎嘯震野,故稱“虎月”。二月:大地復蘇,小革新綠,故稱“兔月”。三月:春雷陣陣,神龍作雨,故稱“龍月”。四月:天氣轉暖,蟄蛇出洞,故稱“蛇月”。五月:草長鶯飛,駿馬奔馳,故稱“馬月”。六月:水草豐茂,群羊遍野,故稱“羊月”。七月:山林樹茂,群猴出沒,故稱“猴月”。八月:中秋月圓,殺雞飲酒,故稱“雞月”。九月:秋收時節,養狗防盜,故稱“狗月”。十月:秋意微涼,肥豬滿圈,故稱“豬月”。十一月:冬雪初降,室內多鼠,故稱“鼠月”。十二月:寒風凜凜,老牛歸棚,故稱“牛月”。這樣看來,每個猴年都會有一個“馬月”,以十二年為一個周期。時過境遷,有指望的事情也給拖黃了。現在普遍認為,“猴年馬月”這個詞極有可能是口語中“何年嘛月”的諧音。不管怎么說,以上兩種解釋都通,泛指事情遙遙無期。
【第6句】:晚上停電了,媽媽就著手電筒的光切菜。這時,張叔叔來借手電筒,媽媽笑著說:“這個時候,手電筒就像是年三十晚上的案板,難借到啊!你還是去買支蠟燭吧!”(廣西·興安)
【第7句】:【三十六計,走為上計】最好趕快離開。語出《南史》:“檀公 三十六計,走為上。”明代《水滸》:“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若不快走時,更待什么!”
【第8句】:【高樓一席酒,窮漢半年糧】見“富家一席酒,貧漢一年糧”。
【第9句】:報時的雄雞——不用催
【第10句】:【官場如戲場】(諺)官場的事,就如同演戲一樣。舊指官場榮辱不定,恩怨無常,一切都像是暫時的表演。
【第11句】:山豬嘴里的齙牙——包不住
【第12句】:【禍從天降,災向地生】(慣)指災禍突然降臨。
【第13句】:【吞下秤砣——鐵了心】見“吃了秤砣——鐵了心”。
【第14句】:【有利一家得,有害眾人攤】事情做成,一個人得利;出了問 題,大家受害。指不公平,或被人利用。馬烽《村仇》:“哼! 反正是有利一家得,有害眾人攤,我算看穿了!”
【第15句】:【光打雷不下雨】見“干打雷不下雨”。
【第16句】:【雷同】“雷同”現在指兩個東西極為相似。一般指抄襲現象。 “雷同”最早出處是《禮記》。《禮記·曲禮》上記載:“毋剿說,毋雷同。”漢代鄭玄注:“雷之發生,物無不同時應者。人之言當各由已,不當然也。”意思是說,打雷的時候,萬物同時都響應。人應該用自己的心去斷其是非,不要他人之說以為己語,像萬物聞聲而應那樣。所以,雷同還有“隨聲附和”的意思。《漢書·劉欲傳》:“或懷妒忌,不考情實,雷同相從,隨聲是非。”就是指隨聲附和。但,“隨聲附和”今已不取其義。后“雷同”引申為抄襲現象。
【第17句】:鱉笑龜兒——看不見自己的丑
【第18句】:【兩手攥空拳】(慣)指手里什么都沒有。 也作“兩手握空拳”。
【第19句】:黃河向東流——百折不回
【第20句】:【 天機不可泄漏】天機,天的機密,深奧的道理。謂機密事 情不可告訴別人。魯迅《準風月談》:“然而預言的妙處,正 在似懂非懂之間,叫人在事情完全應驗之后,方才恍然大 悟。這所謂天機不可泄漏也。”
【第21句】:【一棵蔓上兩個瓜】釋義:比喻兩人關系密切、利害相同。例句:好孩子,你弟兄倆是一棵蔓上兩個瓜,怎么好打架啊!你們兩個的爹都是叫財主、官府害死的,亭子媽無法尋了短。
【第22句】:白紙上落黑字——改不了;黑白分明
【第23句】:【鄉下人不認識仙人掌——青餅子】(歇)仙人掌:多年生植物,莖多呈長橢圓形,稍扁平,像手掌,綠色。本指鄉下人沒見過仙人掌,說成是青餅子;轉以形容人刻板古怪。
【第24句】:雞子啄米——亂點頭
【第25句】:綠豆掉進芝麻里——總覺得自己大
【第26句】:【揪尾巴】(慣)比喻抓住致命的要害或證據。 也作“揪尾巴根子”。
【第27句】:應聲蟲——隨聲附和
【第28句】:哥哥脾氣不好,動不動就發火。媽媽勸他:“酒多傷身,氣大傷人;棍子傷肉,惡語入骨。你要改改自己的壞脾氣啊!”(廣東·陸豐)
【第29句】:【有酒膽,無飯力】膽大胡來,并無能力。清代《紅樓夢》: “薛蟠本是個憐新棄舊的人,且是有酒膽無飯力的。”
【第30句】:眼睛長在耳朵邊上——有偏見
【第31句】:我的語文作業一直做到晚上10點鐘還沒做完。爸爸生氣地說:“會讀書的讀課堂,不會讀書的一天忙。”(四川·達州)
【第32句】:草地上的蘑菇——單根獨苗
【第33句】:【搟面杖吹火——不通氣兒】(歇)搟面杖:搟面用的木棍兒,沒有通氣孔,無法用來吹火。本指空氣不流通,轉喻不通達事理。
【第34句】:【摸摸腦殼算一個】(慣)指不加選擇,有一個算一個。
【第35句】:佛殿里的羅漢——肚子泥(一肚子疑)
【第36句】:【 蝎子尾巴,有毒】也不多指危害有限,不可怕。柳青《創業 史》:“那白占魁再過二十年還是個普通社員。蝎子的尾巴, 有點毒水,也不多!”
【第37句】:水獺上山——裝熊(雄)
【第38句】:披蓑衣的被狗咬——窮人好欺負
【第39句】:【九國販駱駝】(慣)原指到處兜攬生意。比喻到處鉆營、圖利。
【第40句】:【引虎入羊群】(慣)比喻把壞人招引來禍害百姓。
【第41句】:我和小強的學習都不好,我又經常去找他玩。媽媽說:“真是魚找魚,蝦找蝦,王八找個鱉親家。”(山東·臨的)
【第42句】:【死馬當活馬醫】“死馬當活馬醫”,其含義是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做出的拯救舉動。典出宋·朱翌《猗覺寮雜記》。在古時候,有一個人的良馬死了,傷心地閉門謝客。郭璞找上門來,說可以將馬救活,那人先是不信,后來一想,反正馬已死了,姑且聽聽他怎么說吧。郭璞何許人也,晉書有《郭璞傳》,郭璞不僅是一位文學家、訓古學家,還是一位高明的獸醫。郭璞指點:“派一個健壯勞力,拿一根長竹竿,往東行走二三十里,遇到一片樹林,就用竹竿猛打,會得到一個小動物,把它拿回來,馬就能活過來。” 那人按照他的吩咐去做,果然得到一只像小猴子的小動物,這個小動物一見死馬,立即湊過去,與馬接吻,猛吸馬的鼻子,不一會,這馬就站起來,又跳又叫,與平常無不異。這就是“死馬當活馬醫”的出處。
【第43句】:表弟沒上學的時候,常答不出外婆出的問題,上學以后卻大不相同了。外婆高興地說:“這真是天上星星搖兩搖,公雞變成金鳳凰。”(安徽·安慶)
【第44句】:【馬后炮】“馬后炮”常被人們用來比喻和形容事后采取措施、行動遲緩。它源自中國象棋術語。最初,馬后炮的詞義并不消極,它指的是在象棋的對陣中,炮位于馬之后,隔山將殺的一種招式。說起它的詞義色彩,甚至偏向積極,因古時候下象棋時,“馬后炮”常常是克敵制勝的法寶之一。在下象棋時“馬后炮”是比較常用的招數。這時,只要把馬放在對方的將上隔一格,用于控制將的移動,再用炮“將軍”,如果對方沒有棋子可墊,往往形成絕殺。可見,“馬后炮”是置對手于死地的很厲害的一招,詞義并不消極。 “馬后炮”之所以反其意而用之,有兩種語境可以說得通。其一,馬后炮雖然是絕殺,馬的功勞是第一位的,馬死死控制住了老將,炮才能起作用,不然還是放空炮。從這個棋講,馬先炮后,不是正好應了“馬后炮”的比喻或引申意義了嗎?其二,馬后炮雖然厲害,但中國詞匯不能望文生義,因為它是豐富多彩、魅力無窮的,在許多情況下與原意不同。如“高高在上”一詞,說風箏是好,說干部作風是壞,這就是反其意而用之。
【第45句】:戲臺上說話——不辦真事
【第46句】:【五十年不變】原指香港回歸,制度五十年不變,借指長期 定型。香港梁鳳儀《千堆雪》:“整個人,如假包換的五十年 不變,在成長過程中既已早定模式,不見得會吸引別人作感 情上的突破。”
【第47句】: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
【第48句】:【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還有一個一字之差的反版:“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思卻截然相反,這是怎么回事呢?看看它的來龍去脈、發展變化就清楚了。 “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源自元代馬致遠《漢宮秋》一折:“教他受苦一世,正是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無毒不丈夫”在元代用例很多。那么,它是怎樣由“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變成“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的呢?儒家認為,謙謙君子應該“溫良恭儉讓”,應該“己所不欲,先施于人”。而“無毒不丈夫”這一俗語顯然與儒家的君子標準相抵觸。產生這樣反叛儒家道德準則的俗語是需要有一定的社會思想文化基礎的,而元代平民社會中便具有這種基礎,因此“無毒不丈夫”這個俗語能夠得以生存并被廣泛使用。后來人們用正統的儒家道德觀念去改造這個俗語,結果是“毒”通過同音替換的方式被曲解為“度”,為了與“度”對偶,“恨”被換作“量”,“恨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訛變為“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但由于“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生命力太強大,影響太深,結果形成了流傳至今的“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應該有肚量,有志氣有作為的人該狠毒時就要狠毒,像電視連續劇《水滸傳》主題歌唱的那樣“該出手時就出手”。經過改造的“量小非君子,無度不丈夫”境界雖高,使用率卻遠不如“量小非君子,無毒不丈夫”,原因是高處不勝寒。
【第49句】:【遠路無輕擔】見“百步無輕擔”。
【第50句】:【記德不記仇】記住別人對自己的好處,忘掉別人對自己 的傷害。明代《醒世恒言》:“那白氏是個記德不記仇的賢 婦,念著同胞份上,將前情一筆勾卻。”
【第51句】:刀子對斧子——硬過硬
【第52句】:一天,我和媽媽去街上買衣服。一個攤主拿著衣服,說了一大堆好話,可媽媽拿起來檢查一下后就拉著我走了。我問媽媽為什么不買,媽媽說:“她是關老爺賣豆腐:人硬貨不硬。”(江蘇·錫山)
【第53句】:【樹老焦梢,人老貓腰】見“人老貓腰,樹老焦梢”。
【第54句】:【打核桃捎帶了棗】(慣)比喻打擊某個人,也連帶傷害了另一個人。
【第55句】:【人咸躓于垤,莫躓于山】見“不躓于山,而躓于垤”。
【第56句】:【唱戲的不瞞打鑼的】釋義:比喻關系密切或相互合作干事的人不必相互隱瞞。例句:過了幾天,楊大肚子按照藥葫蘆的吩咐把幾個親信的班長叫到他家里,大吃大喝一頓之后,說:“唱戲的不瞞打鑼的,跟兄弟們商量件事情。”
【第57句】:管中窺豹——略見一斑(般)
【第58句】:兒女都是父母身上肉。
【第59句】:我吃飯總愛挑挑揀揀,媽媽說:“人的肚子,雜貨的鋪子。平時,魚菜肉蛋,五谷雜糧,樣樣都應該吃。”(河南·許昌)
【第60句】:耳朵上掛板子——打聽打聽
【第61句】:【眼過千遍,不如手過一遍】見“耳聽千遍,不如手過一遍”。
【第62句】:過生日那天,爸爸給我十元錢,讓我自己買禮物。我跑到新華書店花十元錢買了一本注音《三國演義》。回到家,我問奶奶貴不貴,奶奶笑著說:“能買吃虧物,不買便宜嘴。”(河南·鄧州)
【第63句】:北風刮蒺藜——又風又刺(又諷又刺)
【第64句】:【站在河邊不脫鞋】(慣)比喻不深入實際或不做實事。
【第65句】:【生日吹蠟燭】孩子們過生日,生日蛋糕是少不了的,精明的蛋糕店老板又開始贈送生日蠟燭。生日那天,吃著蛋糕,又吹蠟燭,別提有多高興了。不過,過生日吹蠟燭的來歷恐怕孩子們不知道。過生日要吹滅插在蛋糕上的蠟燭,這一做法最早始于古希臘。古希臘的月亮女神阿耳特彌新的崇拜者們在慶祝月亮女神生日時,在圣壇上擺上插著蠟燭的甜蜜蛋糕。后來,古希臘人在孩子的生日蛋糕上插上燃燒著的蠟燭,并增加了吹蠟燭的內容。他們相信,燃燒著的蠟燭具有隱秘神奇的力量,如果孩子們要求一個心愿,并且一口氣吹滅所有的蠟燭,他們便可以如愿以償。這一習俗一直流傳至今,漂洋過海,來到中國。
【第66句】:【爬刀山,下火海】見“上刀山,下火海”。
【第67句】:【端鐵飯碗】(慣)比喻從事有固定收入的、非常穩定的職業。 也作“捧鐵飯碗”。
【第68句】:【船無水不行,事無錢不成】(諺)就像船離了水不能劃行一樣,做事離了錢財就辦不成。指錢財是社會生活中不可缺少的。
【第69句】:風箏脫了線——扶搖直上;搖搖欲墜
【第70句】:石頭砌墻——好的一面在外頭
【第71句】:【人多出韓信】(諺)韓信:古代杰出的軍事家,漢初幫漢高帝劉邦建立帝業的元勛。指人多就會出人才。
【第72句】:【家和萬事興】釋義:家庭和睦就能興旺。例句:六叔兩邊勸解地說:“好了,好了,家和萬事興。睡覺去吧,有話明天再說!”
【第73句】:【狗戴帽子裝人】釋義:罵人假裝正經。例句:牛打江山馬坐殿,你倒狗戴帽子裝人了!你他媽的問問天,問問你祖宗!誰給你置的家,誰給你養活的人?
【第74句】:我從姥姥家回來的時候,總是往路邊土大的地方走。媽媽說:“來,往這邊走,那兒土大。”我趕緊走了過去。可是沒過一會兒,我又走到土路里邊了。媽媽說:“你呀,吃一百個豆也不知道豆腥味兒。”(陜西·寶雞)
【第75句】:臨近考試了,復習很緊張。我對媽媽說:“要是不用復習就能考試好,那就好了!”媽媽說:“想吃爛肉又不愿多燒柴,那怎么行呢?”(河南·林州)
【第76句】:【 遇到攔路虎】遇到巨大的障礙。馬烽《飼養員趙大叔》: “遇到攔路虎就去問別人,學到一點好的辦法,馬上就試 驗。”
【第77句】:【天下老鴰一般黑】(諺)老鴰(gua):烏鴉。多比喻惡類本性相同,無論在什么地方都一樣作惡。 也作天下老鴉一樣黑。 天下烏鴉一般黑。
【第78句】:【樹欲靜而風不止】釋義:比喻客觀情勢不能如人的心愿。例句:樹欲靜而風不止,地主階級的浮財還沒挖凈,敵人還沒有認輸,階級斗爭還在繼續。
【第79句】:【火到豬頭爛,錢到公事辦】(諺)火候到了,難蒸的豬頭也能蒸爛;錢花到了,難辦的公事也能辦好。 指只要舍得花錢就能辦好事。也指舊時官場中只要行賄就能打通關節。 也作火大蒸的豬頭爛,錢多買的公事辦。 錢到公事辦,火到豬頭爛。
【第80句】:爸爸鋤地到吃午飯時才回家,吃過飯,碗一丟,又急急忙忙地上工。我對爸爸說:“現在是閑天,你怎么那么忙?“爸爸笑著說:“麥鋤三道草,粒大稈不倒。現在不抓緊,小麥拔節以后就不好鋤了。”(湖北·鐘祥)
【第81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這個詞語通俗易懂,現在使用頻率非常高。那么,它典出哪里呢?它出自兩千五百年前的《論語》。孔子的弟子學習研究精神非常高,一日,又討論起來。有人問,對待工作也要有分寸嗎?無論是對待分內分外的工作,是不是做得越多越好啊?有的贊成,有的反對,相持不下,就去問老師。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意思是不擔任這個職務,就不去過問這個職務范圍內的事情。古人都知道,一個人不要越俎代庖,在什么位置上,做好本職工作,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只要把你應該做的事情做好就可以了。這是很有道理的。越俎代庖,就會做出一鍋糊涂湯。但如果以“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來推諉工作,那也不應該。應該的是既有明確分工,又有協作意識,齊心協力做好工作。
【第82句】:【刀山敢上,火海敢闖】釋義:形容非常勇敢。例句:“如果這樣魁梧的小伙子,能碰上一個好樣的帶頭人,準能造就成刀山敢上,火海敢闖的英雄好漢……”
【第83句】:【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原為佛教偈語。修行已經很高,還 需要追求更高境界。借指不能滿足已有成績,要繼續進步。 《傅雷家書》:“再加一個月的琢磨,自然會百尺竿頭,更進一 步。”
【第84句】:踩著梯子吃星星——離天遠
【第85句】:銀圓當眼鏡——光看錢
【第86句】:草帽當鈸打——沒有音
【第87句】:扯著耳朵腮頰動——互相牽連
【第88句】:【錢過北斗,米爛陳倉】(慣)金錢堆得高過了天上的北斗星,米多得吃不完,爛在以前堆放的糧倉里。 形容極其富有。 也作“錢過北斗,米爛成倉”。
【第89句】:代別人寫情書——不是心里話
【第90句】:【雪水煮豆腐——好不冷淡】(歇)指用雪水煮成的豆腐,又冷又淡,轉指對人很不熱情。
【第91句】:【怠慢親爹,不能怠慢遠客】(諺)寧可慢待了自己的親爹,也不能慢待了遠方來的客人。指遠方來客難得,應予禮待。
【第92句】:【老鼠尾巴熬湯,油水不大】釋義:比喻沒有多少好處可圖。例句:如今新社會,有錢人家過日子,是寸步難行。今后的生意,恐怕也是老鼠尾巴熬湯,油水不大,沒有什么大事頭了。
【第93句】:【連陰百日,也有天晴;冬長三月,早晚打春】釋義:比喻好日子總會到來。例句:“我才不死,我偏活著!”碧桃站在大街上,不是向老爹,而是向那些鬼打墻的小人們發出挑戰的宣告,“連陰百日,也有天睛,冬長三月,早晚打春;我要眼睜睜看見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才咽這口氣。”
【第94句】:【擰成一股繩】(慣)比喻眾人齊心協力,勁兒往一處使。
【第95句】:【吃掛面不調鹽——有鹽在先】(歇)鹽:諧“言”。指把話說在前頭。
【第96句】:【打旋磨】(慣)旋磨:轉圈推磨。 比喻圍著別人央求、乞憐。
【第97句】:【顧頭不顧尾】(慣)比喻只考慮眼前,不作長遠打算。也比喻做事情不能善始善終,或不能通盤安排。 也作顧前不顧后。 顧腦袋不顧屁股。
【第98句】:【破鞋,提不起來】釋義:比喻事情十分棘手,或事態非常糟糕,沒法說起。也指事情不要再提。例句:(老山頭)怔了一刻,把手在膝蓋上一拍,嘆了口氣說:“咳!破鞋,提不起來了!”馮貴堂問:“怎么?拉不過李霜泗來?”老山頭搖搖頭說:“他不來。”
【第99句】:喝著鹽水慢聊天——盡講咸(閑)話
上一篇:生活說到心坎的經典文案【502】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