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眾生苦苦尋求,就是為了離苦得樂,然而,什么才是快樂的真正法門?也許我們可以從這句話中找到答案:“不要討厭壞境界,也不要貪求好現象,只有不依不求,才能無欠無賒,才能體會到真正的快樂?!蹦婢持幸掠诔袚?,不可自暴自棄;順境中要謙卑恭謹,不可得意忘形。
【第2句】:以正智力,善了有情心行黑白,能為眾生說相應法,令人大乘甚深妙義,即能安住究竟涅槃。以是因緣,即得名為力波羅蜜?!缎牡赜^經》卷七,波羅密多品
【第3句】:【禪心佛語】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自尊心,都有引為驕傲的地方。賣弄乃缺少教養的表現。當然,女性一般考慮問題都比男性周到而細致,在那種馬大哈的男人面前,適當顯示你的周到與細致,他是會非??粗啬愕模f不要以為這是耍小聰明,這是想得到位的表現,也是女性心思細膩的表現。
【第4句】:【禪語人生】相處時需要包容,相愛時需要真心,快樂時需要分享,爭吵時需要溝通,孤單時需要陪伴,難過時需要安慰,生氣時需要冷靜,幸福時貴在珍惜。
【第5句】:【早安禪語】愛的瞬間,是迷人而絢爛的,同時也能夠讓人深刻地體會到孤獨與清雅。宛如一盞清茶,在淡香裊裊的幽韻間,展示著人生的際遇與心緒的沉浮起宕。
【第6句】:古云將相本無種,男女自強萬事成。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爭。顧得當頭時一照,免教人在暗中行。命中只有八分米,走盡天下不滿升。過份重情終誤己,要防性直害己身。逢人且說三分話,不可全拋一片心。
【第7句】:【心靜禪語】俗話說的清楚,哪個人前不說人,誰人背后無人說。人生就像一個黑色幽默,你在人前說過別人三言兩語,也許你想不到,在你的身后有一群人在說你,包括那些曾經在一起說別人的人。要是真的聰明,那么就先堵住自己的嘴吧。
【第8句】:【禪語人生】我們給自己找種種冠冕堂皇的理由去生氣,去發脾氣,甚至埋怨、憎恨,但是仔細思量一下,當我們生氣發脾氣時,是誰糟踐了誰?當我們對生活充滿了埋怨甚至自甘墮時,是誰放棄了誰?當我們把大量的時間、精力放在了連自己都明白是毫無意義的事情上時,是誰賤賣了誰?多些寬恕,多些饒恕,寬容的是自己。
【第9句】:【佛家禪語】如果我們能把握到每一刻的當下,且保持覺醒、珍惜擁有,并以感恩之心去善待周圍的一切的話,幸福在我們的身邊,快樂在我們的心間,成就在我們的掌中。
【第10句】:火不待日而熱,風不待月而涼。鶴脛自長,鳧脛自短。松直棘曲,鵲白烏玄,頭頭露現,若委悉得,隨處作主,遇緣即宗。竿木隨身,逢場作戲。——《圓悟佛果禪師文案》
【第11句】:【禪心佛語】人生不僅僅是一個結果,而是生命的過程。在人生的旅行中,我們是會得到很多很多,但是同時也是會失去很多很多。但是我們不會為我們的失去而后悔,因為我們曾經奮斗過,那些曾經擁有過的。我們必須懂得如何和周圍的人好好相處,懂得去欣賞沿途的風景。
【第12句】:【佛心禪語】不過也不用講到什么宗教觀念上去,只向那些曾經因為我們而受苦的人伸出手,承認我們做錯了,表達出真誠的歉意,讓對方不要再懷恨在心。當然,要做到這種地步,雙方都要有很開放的胸襟才行。
【第13句】:一個將軍一個令,一個和尚一個磬。一家養女百家求,一馬不行百馬憂。一舉首登龍虎榜,十年身到鳳凰池。一切從實際出發,是成功的第一步。
【第14句】:【禪心佛語】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讀懂了淡定,才算讀懂了人生。生活的主題,就是面對復雜保持歡喜,少了彎路,也就錯過了風景。現在事,現在心,隨緣即可;未來事,未來心,何須勞心。
【第15句】:【禪語】①對人恭敬,就是在莊嚴你自己。②隨緣不是得過且過,而是盡人事、聽天命。③須交有道之人,莫結無義之友。開方便之門,閉是非之口。④存平常心,行方便事,則天下無事。懷慈悲心,做慈悲事,則心中太平。⑤讓別人快樂是慈悲,讓自己快樂是智慧。
【第16句】:【凈化心靈禪語】一個人時,善待自己;兩個人時,善待對方。人生就象是一出戲,可惜沒有彩排,多一分淡泊,人生就多一分幸福。成功之時不得意忘形,失敗之時不心灰意冷。淡泊可以沉淀心中的浮躁,過濾思想的雜質。淡泊是一種修養、一種境界、一種充滿內涵的悠遠,能讓人在生活中安之若素,幸福而從容。
【第17句】:是非皆因多開口,煩惱只為強出頭。懼法天天樂,欺天日日憂。藥能醫假病,酒不解真愁。深山竟能藏猛虎,大海終須納溪流。受恩深處宜先退,得意濃時便可休。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愁無處下金鉤。
【第18句】:在人生的路上,并非到處都充滿了掌聲和鮮花,并非事事都一帆風順。在復雜紛繁,變幻莫測的現實世界,一切都在不斷地改變,事事都難以預料,人人都有不如意,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
【第19句】:【佛禪語】人生的高度,一半始于個人的努力,一半源自眾多的選擇。人生的敗筆,亦多是生于選擇當中:一是不會選擇,盲目攀高,肆意逐浪,心神分離,難修正果;二是不堅持選擇,目常斜視,心易旁顧,朝秦暮楚,難成其大。
【第20句】:【禪心佛語】當智慧在內心中生起的時候,你就會享受你生命中的每一刻,你就會活得快樂、安詳。一個擁有智慧、親見真理的人,就是世界上最快樂的人。他的心理健康而美麗,他愉悅地活在當下,他的內心清凈無染,他的愛心與寬容發展到極致,這一切是因為他以智慧的力量徹底消除了“自我”的錯覺的原因。
【第21句】:有人表面上很冷,其實內心很熱;有人看上去很熱,實際上很冷。與人交往,不要被表象迷惑,要深入對方的內心,心靈的樣子才是一個人為人的真實樣子。行走于世,哪能不與人交往?但與人相交要做到心中有數,察心辨人是交友的重要一環,不察而交,后果難料。
【第22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人生數十寒暑,如夢幻泡影,生活是否幸福,與財富地位無關,與環境無關,更與外貌長相無關,貧富苦樂只在于自己內心的體認罷了。有些人粗茶淡飯也覺香;有些人雖富甲一方,卻仍然憂愁煩惱不斷。所以說,如果心里擁有大千世界,那么,即使身無立錐之地,卻可富有天下,活得一樣充實幸福。
【第23句】:【禪心佛語】生活里最重要的是有慈悲的心與誠實的態度,它比最高智慧和一切學識都重要。關心和善意,比任何禮物都能產生更多的效果,比任何禮物都有更多的實際利益。
【第24句】:【佛心禪語】不要等爬到了梯子的頂端,才發現梯子架錯了墻;【第2句】:不要該用情時太過于用腦,該用腦時卻太過于用情;【第3句】:不要為了夢想忙碌,卻因忙碌而失去了夢想;【第4句】:不要心里想得什么,軀體卻不聽使喚。
【第25句】:【禪心佛語】沒有人會幫你一輩子,所以你要奮斗一生。【第3句】:與其用淚水悔恨昨天,不如用汗水拼搏今天?!镜?句】:當眼淚流盡的時候,留下的應該是堅強?!镜?句】:這一秒不放棄,下一秒就會有希望。
【第26句】:“心若住法,名為自縛”,偏執是束縛我們思維發展的罪魁禍首。倘若一個人能夠放下心中的那份過分堅持,破除心理的固執念頭,人生將會少許多煩惱、多些快樂。相反,如果我們過于執著于那些本不該執著的事情,我們將會迷失更多的人生。
【第27句】:【心靈禪語】一杯茶在手,品人生的收放適度,品歲月的春華秋實,身心安靜,自然融合,即不與世隔絕,又要安守本分,悲歡量力,適可有度。
【第28句】:【禪心佛語】面對生活的曲折,需要一份客觀的忍耐和正確的認識,人生的起起伏伏本身就是歷練,而不是用痛苦來懷疑、猜測甚至否定人生,人生需要能夠把握的只有自己的內心,去傳遞生活的光明信念,沒有浮云散不開,只有自己的苦苦糾纏才會陷入無止無休的痛苦與悲哀。
【第29句】:【禪語】山有山的高度,水有水的深度,沒必要攀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風有風的自由,云有云的溫柔,沒必要模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個性。你認為快樂的,就去尋找;你認為值得的,就去守候;你認為幸福的,就去珍惜。沒有不被評說的事,沒有不被猜測的人。
【第30句】:無我為學問第一。調伏身心勵令清凈為持戒第一。利他不貪為布施第一。觀照自心為口訣第一。知一切如幻為對治根塵第一。不同凡夫為行動第一。遠離三毒為成就第一。一切不貪著為神通第一。常居卑下為忍辱行第一。舍離世事為精進第一。妄心不起為禪定第一。一切相不取不著為智慧第一。(古印度)阿底峽
【第31句】:【禪語人生】一個人能送給愛人的最好的禮物,是時間??傆幸惶?,你會遇上那個人,陪你看每一次日出,直到你的人生落幕。真正改變命運的,并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珍惜身邊的幸福,磨難和挫折是人生的一筆財富,我們不能決定生命的長度,可以決定生命的質量,不能夠改變世界,可以改變態度。
【第32句】:【禪心佛語】從來因貪不自由,何必苦苦處處求。經過的,入眼的,相知的,相別的,多少全憑感覺,何嘗不是錯覺。卻忘了,原是水月光中歷一遍,懂得的,會感動,不懂的,還糾纏,終是淚一場。不再問煩惱來處,原該忘記的,忘了好。
【第33句】:一直以來,我總是喜歡帶有浪漫色調的日子,看似平凡簡單,但是卻包含了無數個細小的美麗時刻。蹉跎的歲月,讓我知道,人與人之間的相遇是一件很微妙的事情,或許也是命中注定。因為總會在一個恰當的時候,突然的會給我們一些驚喜,于是我們相遇,于是我們的生活,就多了一份盼望,多了一份期許。
【第34句】:說我是庸人實在恰如其分,因為我的確是個非常遲鈍的人,尤其在面對社會生活的時候。當一種社會現象發生,多數人早已洞悉這種現象背后所隱藏的本質的時候,我依然停留在現象的表面上,為現象所牽引,有那么一種看熱鬧之嫌。
【第35句】:【佛說放下的禪語】風不定,人初靜,往事如煙飄絮。彼岸花,開一千年,落一千年,花葉永不相見。那些執念煩惱,終將一晃而過,過客在路上,漸行漸遠漸知,如煙的往事,已經說不清楚對錯。使人乏力的并不是事情的本身,而是那顆患得患失的心。
【第36句】:【人心禪語】生活中高高低低的故事,不是為生命增添困擾,傷人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自己不放過自己的糾結,人在世間走過,不是簡單的混口飯吃,還要提醒自己,內心的氛圍,心地的厚重,生命的態度,生活需要一雙智慧、寬恕、悲憫的眼睛,去與世界理解和相處。
【第37句】:人生盡是福,惟人不知足。思量挑擔苦,徒手便是福。思量行路苦,騎驢便是福。思量饑寒苦,飽暖便是福。思量病痛苦,無疾便是福。思量露宿苦,陋室便是福。思量慌亂苦,平安便是福。思量失業苦,傭工便是福。思量加班苦,安睡便是福。思量折騰苦,安靜便是福。思量離別苦,團圓便是福!
【第38句】:【禪心佛語】當我們的心不再滋生問題時,會變得很清明。心的本性清凈光明,平靜祥和,包容萬物,就算世上所有的垃圾都經過這個本心,也傷害不到它,沒有任何事物能污損或傷害這顆心。
【第39句】:今天我們能居住在平安富足的土地上,應慶幸我們有共同的福業,才能共生福地。既然是共同的福報,這福報的來源,應該感謝彼此過去生中所播種的善因,常生布施的歡喜心。
【第40句】:我們常把挫折失敗歸咎于環境與他人,總是想著改變外界來遷就自己。征服世界,你并一定偉大;征服自己,你才能所向披靡。我們要剔除看待自身的狹隘目光,全方位地審視自己,全縱深地解剖自己,克服短視和淺見,拋棄虛榮和私欲,唯有如此,我們才能讓夢想在行動中拓展,讓希望在腳步中延伸。
【第41句】:【禪心佛語】所謂執持名號者,即拳拳服膺之謂,謂牢持于心,而不暫忘也。稍或一念間斷,則非執持也。稍或一念夾雜,則非執持也。念念相續,無雜無間,是真精進。精進不已,則漸入一心不亂,圓成凈業。一心不亂,乃凈業之歸宿,凈土之大門。未入此門,終非穩妥。學者可不勉哉。
【第42句】:人會長大三次。第一次是在發現自己不是世界中心的時候。第二次是在發現即使再怎么努力,終究還是有些事令人無能為力的時候。第三次是在,明知道有些事可能會無能為力,但還是會盡力爭取的時候。
【第43句】:【禪語人生】有人問禪師:“師父,怎樣才能控制情緒,遇事不生氣呢?”禪師:“世事無常,但因果不爽,若能深信因果,則不生迷惑,沒有無緣無故的愛恨,一切恩怨情仇皆因果所致,無迷則無嗔。生氣,就好像自己喝毒藥而指望別人痛苦。”。
【第44句】:【禪心佛語】凡是我們生命多余的都是累贅,都是苦難,都是沉重,所以舍了才輕松,舍了才解脫,舍了才自由?;蛘卟灰嵞敲炊嗟腻X,把時間留出來,拿來修行,拿來覺醒生命。如果我們不盡快覺醒,等到災難來到的那一天,我們就沒有機會了。下一世的生命又不知道要等到何時才能覺醒。
【第45句】:【禪心佛語】人因為非常在乎自己喜愛的東西,所以只要能夠順自己的意就很歡喜,可是偏偏世間上的事,不如意的十常八九,于是心中常有怨恨、憤怒的情緒,這些都是嗔。
【第46句】:【禪語人生】喜歡夏日雨后清新的風光,卻不喜歡夏日熾熱的暴曬,太熱也太悶,憋得氣喘心煩,舉步維艱;喜歡冬日雪后皚皚的風光,卻不喜歡冬日凌厲的寒風,太冷也太寒,刺得骨冷體寒,步履艱難,喜歡總是伴著不喜歡,希望也總是陪著失望,但我總是在失望中眺望著希望,也總是在不喜歡中渴望著喜歡,人生就是眺望。
【第47句】:嘗聞佛滅度后,西方小乘教分裂,而成二十派別,各有所是,各有所非。其中真是真非,至今未聞有能判斷,指學者之正路者。今之授小乘學者,于此二十宗中,不能判決是非,學者將何以而適從乎?是彼之是,非彼之非,而自不知所以是,亦不知所以非,未了佛法之正旨,其然乎否也?
【第48句】:【禪心佛語】所學的法要精勤地在自己心上修。法如藥,不是背藥方,而是要服藥。一個個法要聽受之后,先以思維決定它的涵義,之后納入在自心上使自心修成這樣的功德。譬如:學知足,就精勤地修出知足的功德;學遠離,又精勤地成就遠離的功德。要在山間或空澤中,或樹下,或安靜地在靜室里修,這是為遠離散亂的緣故。
【第49句】:若生恩愛時,當念凈土眷屬無有情愛,何當得生凈土遠離此愛。若生嗔恚時,當念凈土眷屬無有觸惱,何當往生凈土得離此嗔。若受苦時,當念凈土無有眾苦,但受諸樂。若受樂時,當念凈土之樂,無央無待。凡歷緣境,皆以此意而推廣之,則一切時處,無非凈土之助行也。(幽溪法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