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懷念》選自《史鐵生散文自選集》,文中描述了史鐵生對已故母親的回憶,表現了史鐵生對母親深切的懷念,對母親無盡的愛,對母愛的贊美,以及史鐵生對“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悔恨之情,及對先年對母親不解的懊悔,令人十分感動。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秋天的懷念》試講稿(錦集5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第1篇: 《秋天的懷念》試講稿
各位評委老師:
大家好!我是初中語文組01號考生,今天我試講的內容是《秋天的懷念》,下面開始我的試講。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還記不記得我們學過的《游子吟》?誰能給老師背一背?
A同學,你來。
師:背得很好。知道這首詩是寫什么的嗎?
師:對,這是一首贊美母愛的詩。是啊,小草無法報答春光的沐浴之恩,就像小草一樣,我們也無法報答母親的養育之恩。今天我們共同學習的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也體現了母愛的偉大和平凡、細致和深沉。
師:課前你們通過預習、搜集資料,都認識史鐵生了嗎?師:都已經認識啦,誰來說一說?
師:同學們說得很全面。對于史鐵生來說,他年僅21歲就失去了雙腿,這是一份多么沉重的打擊呀!請同學們打開課本默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讀完課文,你們了解了哪些內容呢?同桌之間可以互相交流。師:我聽見很多同學說文中的“我”心情非常不好,脾氣暴怒無常,是
呀,作者活著還有什么勁兒,他的生活就要與輪椅相伴了,他的心情異??鄲?。你們還讀出了什么?
師:同學們說得非常準確,文中的母親非常愛自己的兒子,關心自己的兒子。
三、品味詞句,體會母愛
師:那么母親是怎樣關心“我”的?我們可以從哪里讀出來?請同學們把這些句子從文中找出來,說一說。
師:B同學從“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這句話中讀出了母愛。非常棒,因為這些動作兒子都不能做了,所以這些字眼也成了母親最最忌諱的。母親得有多小心、多謹慎呀!
師:C同學從母親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讀出了偉大的母愛。大家看這句話后面是省略號,母親沒有說完的話是什么?
師:是的,課文最后告訴了我們是“要好好兒活”。這就是母親不變的愿望啊!
師:D同學從“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這句話看出母親也有重病在身,但她卻不告訴兒子,不讓兒子傷心。D同學讀得很動情,老師知道他也在心疼母親。
師:E同學說“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這一句也很棒,母親的這一“撲”,這一“抓”深刻地表現了母親對兒子的心疼。而且母親為了照顧我,連自己最愛的花都不養了,她侍弄的那些花都死了。
師:同學們都讀得很認真,不僅讀出了母親對兒子的愛、關心和照顧,還讀出了母親對兒子的理解和包容。我們把掌聲送給自己。
師:母愛就是這些看似平常的點點滴滴,文章當中沒有一處明著寫“母愛”兩個字,但是卻讓我們感受到母愛無處不在。作者就是抓住了這些細節,寫得多細膩,多傳神啊!同學們,有了剛才的體會,老師相信,你們已經走進了母親的內心世界。讓我們再來讀母子的對話,分角色朗讀,感受母親深沉而包容的愛。
四、深入分析,咀嚼母殤
師:課文中有兩次寫到母親出去了,對比一下,第二次寫她出去,與前一次有什么不同?
師:對,通過讀課文,我們很容易就知道,之前母親出去了,還回來,但最后一次她出去就病逝了,再也沒回來。那在文中作者為什么不用“病逝”“去世”這樣的字眼兒啊?
師:這位同學說的很對。他太難過,不愿接受、不忍接受母親去世的現實。他多么希望母親還像以前一樣,出去,回來,出去,再回來。可是,她出去了,就再也沒有回來。同學們,這篇文章是作者在母親去世七年后寫下的,你們想一想,史鐵生握著手中的筆,當時會懷著怎樣的心情,寫下這篇文章?
師:你們都很用心,不僅讀懂了這篇文章,還讀懂了作者的心。作者是悲傷的、自責的、慚愧的。是啊,子欲養而親不待!同學們,讓我們帶著作者的情感一起再來讀。
五、升華拓展,感悟親情
師:母親走了,她留給這個世界的最后一句話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母親為什么這么說?
師:是啊,這一對兒女是母親永遠的牽掛,母親希望她的兒女能夠堅強樂觀地面對生活。同學們,作者有沒有理解母親的苦心,你從哪里看出來的?
師:是的,通過最后一段,作者和妹妹一起去北??淳栈ǎ@是母親特別希望他去做的。你們看,在史鐵生的面前,這是一個何等絢麗的秋天!誰來讀讀這段話?
師:讀得非常好。在史鐵生的眼中,菊花就是這樣的淡雅、高潔、熱烈、深沉、爛漫,一如母親的愛。
師:那之后,史鐵生再也不會因雙腿癱瘓而自暴自棄了。史鐵生活出了屬于自己的淡雅、高潔、熱烈、深沉。母親的那句“好好兒活”會永遠銘刻在他的內心深處。讓我們帶著對生活的熱愛,帶著一份昂揚和激情,再讀這一段。
師:同學們,在這個秋天里,母親那令人心酸的一“撲”一“抓”,那無限深情的“躲”,都已經不在了。課文學到這兒,母親給我們的印象還僅僅是憔悴嗎?
師:是的,母親縱然憔悴,但她也是偉大、堅強的,更是無私的。
六、小結作業
師:相信大家通過今天的學習,都能體會到母愛的內涵,你們是不是也想起了自己的媽媽,有一些話想對自己的媽媽說呢?那么,課下把它寫下來吧,完成一篇作文《媽媽,我想對您說》。
師:下課,同學們再見!
七、板書設計
略
我的試講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老師的聆聽。
第2篇: 《秋天的懷念》試講稿
師說:同學們,在我們身邊呀,有許許多多的愛包圍著我們,這其中呀,有來自父母的愛,也有來自朋友的愛,有來自同學間的愛,也有來自陌生人的愛,那么在這么多的愛當中,你覺得最偉大最無私的愛是應該是誰給予我們的呀!
生說:父母的愛,
師說:今天呀!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史鐵生先生筆下關于母愛的文章。
《秋天的懷念》接下來,老師想請同學們大聲的朗讀課文,并且思考一下文章講了什么內容,好,開始,恩我看同學們都已經讀完了,誰來跟我們一起分享一下,
生說:作者在雙腿殘疾之后脾氣變得暴躁無常,那么母親呢,為了讓兒子重新燃起對生活的希望,兩次提出去北??椿ǖ墓适?,
師說:你的總結簡單明了,非常的棒。請坐,同學們,那么老師想問了那么母親是在什么樣的情形下,第一次提出去北海去看花呢,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細細的品讀第一自然段,好,開始,我看同學們都已經讀完了,誰能第一個跟大家分享,你來,
生說:當作者在家里生悶氣,發脾氣亂砸東西的時候,
師說:那母親在看到這種情景之后她是怎么做的呢,誰能給大家找出相關句子來,靠窗邊的女同學請你來,
生說:母親悄悄的躲了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的聽著我的動靜。
師說:同學們,從這個句子當中你體會到了什么呀?
生說:她從悄悄躲出去這個動作當中體會到了,母親對兒子的包容和理解,
生說:說母親并沒有制止母親亂砸東西這個行為而是給他留出了空間讓他發泄心中的不滿,我覺得這是一位非常包容理解兒子的母親,
師說:非常好,請坐,誰還想說,來請你,
生說:從偷偷的聽著我的動靜這一個舉動當中看到了一位非常關心疼愛兒子的母親,生怕自己的兒子做出不好的事情來,
師說:非常好,請坐,同學們,那此刻已經備負面情緒所包容的兒子,答應了母親去北??椿ǖ恼埱罅寺?,哎,沒有那兒子是怎么說的呢。請你來,不,我不去,我狠命的捶打著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兒子這樣說,母親又是怎樣做的呢請你來說,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在一起,好好活,好好活,同學們,那從這里你又看到了一位怎樣的母親,
生說:他看到了一位非常疼愛,非常關心自己兒子的母親
師說:好,請坐,那么第一次提出去北海去看花就一失敗而告終了,那么第二次提出去北??椿ㄓ质窃谑裁礃拥那闆r下提出來的呢,接下來,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細心地品讀課文第三自然段開始,我看同學們都已經讀完了,
師說:請你來,他給大家找出了這麼一個句子,那天我有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滋滋啦啦的飄著,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帶你去看看吧,那母親她為什么要擋在窗前呢,同學們,你有話說
生說:請你母親怕兒子看著窗外蕭瑟的秋景,心生難過之情,這是一位多么細心,細致入微的母親呀,
師說:非常好,請坐,同學們,那母親第二次提出去看花,兒子同意了嘛,他同意了,那母親此刻又是怎樣的心情呀,請你。
生說:母親特別高興,高興的像個孩子一樣,
師說:那你從哪看出來的,她給大家找出了兩個句子,她高興的一會坐起一會坐下,還有一句,她也笑了,坐在身邊絮絮叨叨的說著看完菊花,咱們就去坊上那你小時候最愛吃的豌豆黃,,還記得上回我帶你去北海,你偏說那楊花像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他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的字眼她比我還敏感,
師說:同學們,那從這里你又體會到是怎樣的一位母親呢?
生說:這是一位非常細心的母親,為了照顧自己兒子的情緒,連說話的方式都時時刻刻的注意著,
師說:非常好請坐,同學們既然母親這樣高興,那他們最后去看菊花了嘛,沒有,為什么,你能找出相關句子嘛,來,請你,他出去了,就再也沒回來,是的,同學們母親死了
他怎么就毫無征兆的死了呢,當她被抬上三輪車的時候,還大口大口的吐著血,你似乎有話說,奧,
生說:她并不是毫無征兆的死去了,其實在很久之前她就已經得了肝癌,她整宿整宿的被疼痛折磨的睡不著覺
師說:同學們,那母親這種狀況,兒子知不知道,不知道,你是從哪看出來的,請你,恩她給大家找到了這樣一個句子
生說:我沒想到,她已經病成那樣了,看著三輪車遠去,也絕沒有想到她竟是訣別的現場,師說:你從沒想到和絕沒想到這兩個短語當中體會到了兒子對母親的病情是毫不知情的那同學們,大家想一下,母親和兒子整天朝夕相處母親已經病入膏肓,兒子為什么毫不知情呢大家可以想一下這個問題小組之間討論一下恩我看大家已經討論完了,哪一個組給大家分享,一組的代表你來說。
生說:母親呀,肯定是瞞著兒子,怕兒子擔心,
師說:好,請坐,母親她也是常人呀,她每天忍著巨大的病痛的折磨,她難道就沒有一點點自己的情緒嘛,她面對著北歸的雁陣,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她亂甩亂砸東西了嘛,沒有,她做的只有在忍受了一夜的病痛之后每天早上強打起精神,抹掉眼淚,擠出笑容去伺候她那個脾氣暴躁的兒子,
生說:從這里還感受到了兒子對于母親的疏于關心,
師說:好請坐同學們,如果你是此時的作者的話,你會是一種怎樣的心境呀來請你說,
生說:會非常的內疚會非常的愧疚,
師說:那你能帶著這種思想感情來讀一讀文章嘛從你的讀聲中感受到了真情實感,好不錯,那誰還想說,這麼多同學,那么大家齊讀同學們,那么母親心心念讓兒子去北??椿?,兒子最后去了嘛?
生說:去了。
師說: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作者花了大量的筆墨去描述菊花覺得作者的用意是什么?請同學們帶著這個問題細細品讀文章最后一個自然段。恩我看同學們都已經讀完了,
生說:菊花對于作者來說她是有象征意義的,不僅僅象征母親對兒子偉大的母愛,也象征著兒子對母親深深的懷念,
師說:好請坐,同學們,咱們文章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都有那些收獲呢
生說:你再一次被偉大的母愛所震撼了
生說: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也不應該只懂得接受,只懂得索取我們更應該懂得感恩懂得回報。
師說:看來大家這節課的收獲可真不少,其實史鐵生有很多文章都是記錄他與母親之間的事情的,那課下老師希望大家吧它們搜集過來。自己去品讀一下,同學之間交流一下。
第3篇: 《秋天的懷念》試講稿
一、走進文本,潛心研讀——說教材
《秋天的懷念》是初中語文人教版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歌頌“濃濃的親情”;閱讀訓練的重點是“根據文章特點,運用學到的閱讀方法理解重點語句,認真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p>
這篇課文是當代著名作家史鐵生的一篇回憶性散文,全文以“看花”為線索,通過回憶三十年前的往事:母親忍受著病痛和我的壞脾氣、第一次提出看花被我拒絕、第二次提出看花我同意后的欣喜、母親病故,以樸實的語言和傳神的神態、動作描寫,表現了母愛的深沉厚重,也對生命和生存問題進行了深刻反思。本課充分詮釋了單元主題,加深了學生對親情的感悟。
本課教學設計為兩課時,我今天說課的內容是第二課時。
二、以人為本,關注學生——說學情
五年級是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關鍵時期。學生對本文涉及的母愛已有了一定的體驗和理解。通過自主閱讀,能夠體會作者對母親的思念之情,能夠感悟母親堅強的人生態度、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以及對兒子的影響。但是,課文的字里行間是怎樣表現母親的堅強、母愛的深厚?母親帶給了兒子怎樣的影響?課題“秋天的懷念”又有著怎樣的內涵?這些問題都需要學生深入學習并感受。
三、走進語言,關注精神——說理念
基于此,本課的教學設計力求以讀為本,以情感人,實現語言與精神的同構共生。
四、以學定教,明確目標——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根據學段要求、教材特點、學生實際,以及新課程標準對教學目標所做的“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的要求。我在第一課時引導學生學會本課字詞、理清課文脈絡、感受人物形象的基礎上,將本課時的教學目標定位在:
1.通過有感情地朗讀,抓住課文中人物的細節描寫,體味人物的內心情感。
2.品讀重點詞句,感悟母愛。
3.理解課題“秋天的懷念”的內涵。
4.引導學生對生活態度的積極思考,探詢母親遺囑中“好好兒活”這句話的意味深長。
教學重點:
課標指出:第四學段的閱讀要體味和推敲重要詞句在語言環境中的意義和作用。因此,我將本課的教學重點確定為:引導學生研讀文本,推敲關鍵詞句,從中感悟蘊含在字里行間的那份毫不張揚的母愛。
教學難點:
根據學生實際,我將教學難點確定為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獲得“好好兒活”的啟示。
五、優化組合,營造和諧——說教法學法
為了有效達成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堅守“以學定教、順學而導”的原則,采用啟發引導、朗讀感悟、想象感悟、創設情景等方法進行教學,引導學生在讀中品詞析句,感悟文字背后的內涵。
在學法上,我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讓學生自讀自悟、合作討論、匯報交流、朗讀感悟,給與學生充分的表達機會與發展自我的舞臺。
六、提前預設,直觀展示——說課前準備
1.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充分領悟,走出文本、拓展閱讀,課前我給學生準備了史鐵生的《合歡樹》片段、《我與地壇》片段、《有關廟的回憶》片段。
2.為本課制作了多媒體課件。
七、以讀為本,情動課堂——說教學流程
根據以上分析,我在第二課時中設計了以下三個環節:
(一)感受“娘倆”的“好好兒活”
開課伊始,我出示《合歡樹》片段,讓學生初步感受母親的“苦”,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思念。他的好多文章都表達了這份感情,比如今天我們的這篇——秋天的懷念。課標指出,閱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因此,在第一課時學生讀文本的基礎上,我為學生設計了閱讀的幾個層次:正確——流利——有感情,讓學生自己評價自己的閱讀水平并選取句子讀一讀,總結出要在正確流利的基礎上讀出感情、讀出韻味。緊接著指導學生讀出課題的韻味。隨后一句“現在我們就走進課文,品品課文中文字的味道”,引導學生明確了本文的學習重點。
通過第一課時的閱讀,學生明確了課文三次提到看花,第一次沒去成因為“雙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露無常”。引讀第一自然段,體會作者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時的心情: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他會——(把眼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媽媽要他去北??淳栈ǎ爸ú?,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勁)。從中體會出作者的喜怒無常、活得沒勁。承接這一組句子我讓學生大膽想象,補充課文中的這個句子:獨自坐在屋里,看著窗外的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我————作者活得如此之苦,如果你是他的朋友或哥哥、妹妹,面對他這副樣子,你會怎么做?(此處創設情境讓學生“勸”的過程,就是他們思想成長的過程,同時也為后面進一步體會母親毫不張揚的愛埋下伏筆。)在學生發表完意見后追問一句:怎樣做更合適呢?讓我們看看母親是怎樣做的吧。進而重點體味母親的做法。
如果有學生讀到“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倆好好兒活,好好兒活??”我就引導學生抓住“撲、抓”,體會母親要撲下去的是兒子想去死的念頭,要抓住的是兒子好好兒活下去的信念,讓學生把這些珍貴的體驗送進文本中去,讀出力量;抓住“忍”,體會病入膏肓的母親忍住的是“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忍住的是兒子的病帶給她的打擊,忍住的是兒子的抱怨,忍住的是兒子砸玻璃、摔東西等暴怒無常的脾氣。進而體會到母親的“苦”,但活得如此之苦的母親,“有沒有看著看著北歸的雁陣突然把玻璃砸碎?(沒有)有沒有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把東西摔向墻壁?(沒有)”這就是母親的忍,再次讓學生把體會到的感情送進句子中去讀。
如果有學生讀到“??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地聽著我的動靜。一切恢復沉靜,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我就引導學生抓住“悄悄地”,通過去掉這個詞談體會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母親對兒子的理解、關心、細心,對兒子無微不至的愛,怕兒子傷心連說話都小心翼翼。學生每體會出一種感情就讓學生把這種感情送進文字中去讀出來,以讀促悟。
感受“母愛”、感悟“咱娘倆的好好兒活”是本課的重點,在前面這一環節充分研讀文本的基礎上,讓學生總結出母親的堅強、理智,進而引領學生探究“好好兒好”的內涵。
在這一環節的品詞析句中,我引導學生抓住母親的動作描寫,以多種形式分別讀出母親的辛苦,讀出母親的隱忍,讀出母親對兒子的大愛。
(二)探究“我倆”的“好好兒活”
在這個環節中,我引導學生重點研讀文章第4、5、6自然段。引讀:鄰居們——(全班同學把課文寫母親母親臨終前的話讀出來,直到最后一句),抓?。何夷莻€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引導學生感悟省略號里沒說完的話究竟是什么?(好好兒活)進而引出他究竟懂得了要怎樣“好好兒活”?讓學生自由讀文章第六自然段,小組合作討論或自己思考他們究竟懂得了該怎樣“好好兒活”,通過匯報交流,引導學生“穿”過菊花的表象,借菊花“淡雅、高潔”等體會到人活著的各種滋味,從而引出作者明白了應用怎樣的行為走出這“好好兒活”。在此基礎上再次引讀“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他還會把玻璃砸碎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他還會猛地把東西摔向墻壁嗎?”再一次地讓學生創作“看著窗外的樹葉‘刷刷啦啦’的飄落,我————”,與前文形成對照,體味作者的變化。史鐵生通過三十多年的感悟,他說文字更能表達他的心,在這里出示他的《病隙碎筆》中的一段話,進一步讓學生感悟他對“好好兒活”的理解,進而向學生推薦《我與地壇》、《病隙碎筆》、《務虛筆記》。伴著哀傷的音樂學生誦讀、教師引讀這些文章的片段,走出文本感受作者對母親的思念,感悟作者在母親去世以后的“好好兒活”。再走進文本引讀課文最后一段:又是秋天——引領學生回過頭來探究“秋天的懷念”懷念的究竟是什么?學生有了前面對母親的品讀,明白了懷念的是一次又一次想讓他去看花的母親,懷念的是母親給他的“好好兒活”的信念。
(三)思考“我們”的“好好兒活”
課標指出:第四學段的學生對課文的內容要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我們通過品悟文字的韻味,嘗到了這一家人的人生韻味,那么,他們家的這件事,跟我們有什么關系呢?讓學生暢所欲言。隨后總結:我們讀書不光要讀出文字的味道,還要讀出自己的思考;不光要感悟別人的“好好兒活”,還要思考自己的“好好兒活”。讓學生用一個詞、一句話說出學了這篇課文后他對“好好兒活”的思考。隨后引出“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這個“我倆”應該變成“我們”,朗讀這句話,引領學生說出:面對自己的家人要——;面對自己的老師要——;面對自己的朋友要——等等??傊诮窈蟮娜松校还苡龅蕉啻蟮拇驌?、困難、挫折、失敗,我們——(生: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作業設計:
學完這課,我設計了如下作業:
1.必選作業: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2.自選作業:運用語言、動作等描寫方法寫一個人物片段。
以上的教學設計,將語言文字聽、說、讀、寫、思的訓練落到了實處,力求達到工具性、人文性的統一,力求體現大語文教學觀。
八、凸顯過程、深化內涵——說板書
第4篇: 《秋天的懷念》試講稿
教學目標: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知文章內容。
2.品味描寫語言,把握描寫方法,體悟母子真情。
3.感受博大、寬厚的母愛,在磨難中堅強成長。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視頻欣賞《暴走媽媽》)同學們,看完剛才的視頻,你最想說什么?一位平凡而偉大的母親,感動了你我,感動了中國。這節課,讓我們再來認識另一位偉大的母親,品讀當代作家史鐵生的散文——《秋天的懷念》,走進史鐵生和他母親的別樣人生,感悟母子親情。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首先請同學們聽讀課文,注意把握全篇的感情基調,邊聽邊標畫生字詞,并思考完成這樣兩個任務:
1.請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2.課文幾次寫到秋天?敘事的線索是什么?
檢查字詞預習
(二)檢查聽讀任務
1.請用一句話概括課文內容。
方法導航:什么人+(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做了什么事
本文寫我懷念身患重病的母親悉心照顧雙腿癱瘓的"我,"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的事。
或講述了一位重病纏身的母親,體貼入微地照顧雙腿癱瘓的兒子,鼓勵兒子好好活下去的故事,表達了兒子對母親深深地懷念。
2.課文幾次寫到秋天?敘事的線索是什么?
(方法導航:找文中反復出現的詞。)
課文兩次寫到了秋天,一次在母親即將去世前,一次在母親去世后多年,“我”和妹妹去北海公園看花。
線索:看花母親要帶我去看花——我答應母親去看花——母親不能陪我看花——我和妹妹去看了花
“看花”是全文圍繞的中心事件;“看花”是母愛的集中體現;“看花”是“我”新生活的象征,是母親愿望的達成。
三、合作探究,研讀品味
一起去看花,多平常的小事!偉大的母愛就體現在生活的點點滴滴里,體現在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情、心理等細節描寫的句子里。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1—5自然段,標畫描寫母親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的句子,先把最感動你的句子帶著自己的理解有感情的讀給同位聽,再說說這句話采用了怎樣的描寫方法,讓你讀懂了怎樣的母愛。
1.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見的地方偷偷聽著我的動靜。(動作)
“悄悄躲出去”,讓“我”盡情發泄,以恢復平靜;(母親對痛苦暴躁的兒子的理解、體貼、寬容。)”“偷偷地聽著”(母親對病殘兒子的無比牽掛和關切);讓我讀懂了母愛就是理解、寬容、牽掛、關切、小心翼翼!
2.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忍住哭聲說:“咱娘兒倆在一塊兒,好好兒活,好好兒活……”(動作、語言)(對比)
點撥:“娘倆“指的是誰?——母親和兒子
這是母親對兒子說的話,兒子是怎么不好好活了,母親才會說出這樣的話?請用課文中的句子,朗讀給大家聽。比如:
?、匐p腿癱瘓后,我的脾氣變得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群,我回突然把面前的玻璃砸碎;聽著聽著李谷一甜美的歌聲,我會猛地把手邊的東西摔向四周的墻壁。②“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③“哎呀,煩不煩?幾步路,有什么好準備的!”
你怎樣理解“我”的表現?21歲的史鐵生,風華正茂,生龍活虎,忽然癱瘓了雙腿。命運太殘酷,太突然,他被打懵了,是誰都一下子承受不了。
母親要和兒子好好活,母親能活得好嗎?母親的自身情況又是怎樣的?
?、倏墒俏覅s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到了那步田地。后來妹妹告訴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來覆去地睡不了覺。(插敘)
?、谒鋈チ恕>驮僖矝]有回來。鄰居的小伙子背著我去看她的時候,她正艱難地呼吸著,大口大口吐血……(消化道出血是肝癌晚期死前常見的癥狀,往往發病較快、危險度及病死率也極高。)
這些痛苦兒子知道嗎?當一個病人清醒地知道她離死亡更近的`的時候是一種痛苦,然而,還有比這更痛苦的是生龍活虎般的只有21歲的兒子癱瘓了雙腿,娘要是沒了,兒子可怎么活?作為母親,還有比這更揪心的痛嗎?
面對這種種的痛,母親有沒有選擇發泄、怨恨、逃避、甚至放棄?沒有!(與兒子的自暴自棄形成對比)她是怎么做的?
“撲”“抓”等詞語,表現了母親反應的強烈,非常迅速,說明母親早在一旁觀察我的舉動;“忍住哭聲”兒子的自暴自棄使母親痛不欲生,強忍著刀割般痛苦,極力勸勉兒子堅強面對眼前挫折,字字沉重,句句貼心。(母親的愛好堅定!)
ê此時此刻,老師深信你們已經讀懂了這位母親的心聲,無論如何也要讓兒子好好活!母親的愛——用心良苦!哪個同學愿意把這句讓人聽了揪心的話“忍住哭聲”讀給大家聽?(指導讀)
3.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動作、語言、神態)
母親為什么要“擋在”窗前?她怕什么?(怕兒子觸景傷情)她怕我看到落葉凋零的蕭條景象,而觸景傷情,傷感痛苦對生活逃避,喪失信心。(會有怎樣的傷感?聯想)實際是母親像一扇門一樣,擋住的不是窗外“唰唰啦啦”地飄落的樹葉,而是兒子郁悶煩躁的思緒。母親的愛好勇敢!帶著這樣的感受再讀這句話。
“憔悴的臉”表明母親積勞成疾,“央求般的神色”反映出母親既盼望兒子早日擺脫陰影,又怕自己支撐不到那一天的復雜心理,可見母親的耐心、慈祥。
4.還記得那回我帶你去北海嗎?你偏說那楊樹花是毛毛蟲,跑著,一腳踩扁一個……”她忽然不說了。對于“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兒。她比我還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語言、動作)
她又悄悄地出去了”的原因:中斷敏感話題,避免刺激我。母親的愛好細心!
5.別人告訴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話是:“我那個有病的兒子和我那個還未成年的女兒……”(語言。插敘)
說明母親心里只為兒女的幸福著想,從未把自己放在心上。母親沒說完的話是什么?(補充母親沒有說完的話,讀出來。)你倆要好好活。母愛是無私的!
教師總結:作者借助生活中的小事,來表達對母親的一片深情,把“我”與母親的情感態度進行對比,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等,刻畫出一位堅強、無私、偉大的母親形象。
四、深入理解,引發共鳴——思考“好好活”
在母愛的溫暖里,一顆冰冷的心活過來了,“我”改變了對生活的態度,從哪一段看出來的?
齊讀: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黃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潔、紫紅色的花熱烈而深沉,潑潑灑灑,秋風中正開得爛漫。我懂得母親沒有說完的話。妹妹也懂。我倆在一塊兒,要好好兒活……
1.最后一段為什么詳寫各種顏色的菊花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你怎樣理解結尾重復母親“好好活兒”這句話的深意。
(方法導航:先弄懂字面意思,再結合文本聯系生活和人生談感悟。)
此處的菊花,既實指看到的眼前的菊花,暗含深意。
詳寫在“秋風中正開得爛漫”的菊花,象征了母親菊花一樣的精神品格,使人聯想到母愛的崇高、圣潔,也表明“我”和妹妹實現了母親生前的遺愿,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對生活永遠要有信心。
詳寫那多姿多彩的菊花,實則象征著人生百態——或淡雅,或深沉,或熱烈激情,或圣潔崇高,但不管哪一種都應該活出一種姿態,活出自己的滋味,活出自己的個性,活出自己的尊嚴,活出自己的價值,活出自己的精彩!
借用某種具體的形象的事物(菊花)暗示特定的人物或事理(母親的品格和母愛以及人生百態),以表達真摯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叫象征。象征的表現效果是:寓意深刻,能豐富人們的聯想,耐人尋味,使人獲得意境無窮的感覺;能給人以簡練、形象的實感,能表達真摯的感情。托物寓意。
結尾重復母親“好好活兒”的話,首尾呼應,表明“我”說的意思是母親雖然離開了,成熟的“我們”現在已經懂得生命的意義和生活的真諦,不會再徒嘆命運的無情,我仍要和妹妹相依為命,遵照母親的意愿堅強的活下去,會勇敢地面對生活中的磨難。作為對母親的紀念。
里面僅僅是對母親的懷念嗎?愧疚之情、悔恨(懺悔)。人生有時就是如此,“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在”。
作家史鐵生:
21歲的他,風華正茂、生龍活虎,卻不幸癱瘓了雙腿;后來又身患尿毒癥,靠每周三次的透析來維持生命。
28歲的他,發表第一篇小說《法學教授及其夫人》;之后在病榻上創作出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他的作品多次獲得國內外重要文學獎項,多部作品在海外出版。他寫的《我與地壇》被公認為中國近50年最優秀的散文之一。
51歲的他,獲得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年度杰出成就獎,是現在中國最令人敬佩的作家之一。他的寫作與他的生命完全連在了一起,他體驗到的是生命的苦難,表達出的卻是存在的明朗和歡樂。
59歲的他,因突發腦溢血搶救無效去世。根據其生前遺愿,捐獻了脊椎、大腦和肝臟。他多半生都坐在輪椅上,但他的形象卻永遠高大在我們的心里。
他活出了境界?;畛隽松母哔F。他多半生都坐在輪椅上,但他的形象卻永遠高大在我們的心里。
2.為什么文章的題目叫“秋天的懷念”?
?、兕}目為“秋天的懷念”,“秋天”是背景和“引子”,文中寫景、敘事、記人,都與“秋天”有關。在秋天懷念同樣是在秋天去世的母親,②“秋天”是“我”不幸遭遇、暗淡心情的寫照,具有象征性。③“秋天”是“我”經過人生的“秋天”,走出低谷、樂觀生活的象征。
讓我們用響亮的朗讀祝福這個堅強的“好好活”著的史鐵生!讓這位偉大的母親永安她的靈魂!齊讀第6段。
五、體驗感悟,拓展文本
作者曾經沉淪在自己命運的泥潭中無法自拔,仇恨生命、仇恨生活。他愛母親,卻曾一度忘卻了如何去愛。后悔的他惟有完成母親希望他“好好活”的遺愿,才是對母親的報答。
幸福的你,生活在媽媽的呵護里,那寫滿了你和媽媽故事的點點滴滴都是愛,此時此刻,你最想對為你操勞為你牽掛的最親愛的媽媽說些什么呢?請同學們用心語給媽媽傳話。
我用心語傳話
媽媽,我想對您說:___________。
六、交流感受,總結升華(分享收獲)
謝謝同學們,你們都是有情有義知道感恩的好孩子,老師被你們的真情打動了。這節課,老師真切的感覺到,同學們的心靈為母愛的真情所震撼。相信你們肯定收獲了很多東西,請從內容、寫法、情感,受到的啟發,懂得的道理等方面進行梳理,然后與大家分享。
課堂總結語:一位母親的要“好好活”照亮了兒子的后半生,讓兒子有缺憾的生命活得如此光亮。人生的道路無論怎樣崎嶇不平,我們都要好好活!
(齊讀)好好兒活,活出個樣來,給母親看!
第5篇: 《秋天的懷念》試講稿
今天我說課的題目是《秋天的懷念》
一、教材和學情分析
《秋天的懷念》這篇文章選自七年級語文上冊第一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屬精讀課文。本單元課文主題為:人間自有真情在。這一組課文都是以愛為主題,一個“情”字貫穿文章的始終。《秋天的懷念》是當代作家史鐵生的一篇懷念母親的散文。作者用凝重的筆觸,回憶了母親在自己癱瘓時幾件小事,一個個平凡的細節為讀者詮釋了偉大母愛的內涵。課文是作家對母親的追憶,更是一篇充滿人生哲理的感人作品。課文語言含蓄,情感真摯細膩。七年級學生正是人生觀價值觀初步形成時期,本課的出現讓學生感受到母愛的熏陶與感染,感悟人間真情,及時的給學生作一次愛的洗禮。同時七年級的學生也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學生要理解課文的內容和主題并不難,關鍵是如何使學生的內心真正受到震撼,從而感恩母親,熱愛生活!在感恩中理解愛,在感動中樹立“好好兒活”的信念。
二、教法與學法
根據以上教材和學情的分析,我認為這種情感濃重的作品應該重在閱讀與感悟?!缎抡n程標準》對作品閱讀的要求是“逐步培養學生探究性閱讀和創造性閱讀的能力?!币虼吮菊n的教學我綜合運用了精讀、略讀、瀏覽等多種閱讀方式,咀嚼語言,感悟真情。在整體閱讀中感知,在品讀中感悟感動。同時也靈活運用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充分體現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三、教學目標
據以上分析和《新課程標準》的三維目標的要求:我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定為,(1)賞析文章的寫作方法,體會偉大、無私的母愛。(2)合作交流并聯系生活實際,激發感恩情懷。(3)積極思考,探尋“好好兒活”的含義。
四、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教學目標的設定,由此確定本課文的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通過細節描寫來感受偉大的母愛,激發感恩情懷。教學難點為:學習作品中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5、教學過程
這篇課文設計的教學時間是兩個課時,今天我所說課的是第一課時的教學內容。
(1)、介紹作者,導入新課:
這篇課文的作者史鐵生是中國當代一位令人敬佩的作家,課文所寫內容屬于作者的親身經歷,在介紹作者的同時也就交待了課文的創作背景。因此我就設計了通過介紹作者來導入新課的方式。
在中國當代的文壇上,有一位“硬漢”作家,他的名字叫史鐵生。他1951年生于北京,1967年畢業于清華附中,1969年去延安一帶插隊。因雙腿癱瘓于1972年回到北京。后來又患腎病并發展到尿毒癥,需要靠透析維持生命。自稱是“職業是生病,業余在寫作”。他在與病魔抗爭的同時,在病榻上創作了大量優秀的、廣為人知的文學作品,?著有長篇小說《務虛筆記》,短篇小說《命若琴弦》,散文《我與地壇》等?!段业倪b遠的清平灣》、《奶奶的星星》分別獲1983年、1984年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老屋小記》獲首屆魯迅文學獎。多部作品被譯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他為人低調,嚴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那么是什么力量讓史鐵生寫出這么多震動中國文壇的好作品呢?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史鐵生,從他所寫的這篇文章《秋天的懷念》中尋找答案。
(二)、初讀全文,整體把握。
1、我從網上下載了本篇課文的配樂朗讀錄音,先讓學生聽朗讀錄音,整體把握作者情感。
2、提出問題,由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后回答。因為本篇課文作者是以“看菊花”為線索來寫,我在本課時也是以作者三看菊花為線索來分析文章內容和作者感情的,因此我首先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由學生快速默讀課文后進行小組討論并回答。
文中幾次提到了秋天里去看菊花?簡要敘述。
學生討論。
教師明確:第一次(第1自然段):。母親是怎么說的?我什么態度?找出相應的句子讀一讀。
母親:當一切恢復沉寂,她又悄悄地進來,眼邊紅紅的,看著我:“聽說北海的花兒都開了,我推著你去走走。”
我:“不,我不去!”我狠命地捶打這兩條可恨的腿,喊著:“我可活什么勁?”
第二次(第2自然段):
母親:“北海的菊花開了,我推著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臉上現出央求般的神色。
我:“什么時候?”
第三次:又是秋天,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
這一個問題,只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不做過多的分析。通過以上三看菊花的敘述,學生已經從整體上了解了本文主要內容情節和作者的感情變化,下面就很自然地進入了第三個教學環節,也是本節課教學的主要環節。
(三)、三看菊花見真情
三看菊花是本文的敘事線索也是感情線索,但在具體教學中,我引導學生研讀賞析時是各有側重的,以避免授課方式重復給學生帶來的疲勞感。對第一次看菊花,側重于從母親與我的言行描寫的對比中,發現母親關愛兒子的深情,讓學生體會母愛的偉大與無私。
1、一看菊花,對比之處見真情。
問題:第一次看菊花時,“我”是什么樣的表現?有怎樣的情緒和心態?母親是什么樣的表現呢?她為什么想讓我去看菊花呢?
我:情緒上暴怒無常:望著望著天上北歸的雁陣……四周的墻壁。
心態上悲觀絕望:“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勁!
母親:母親就悄悄地躲出去……眼邊紅紅的;母親撲過來抓住我的手……好好兒活;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地睡不了覺。
母親不愿看到兒子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她想讓兒子走出去,走出這個壓抑的空間,走出心理上陰影。
總結:母親生病,默默承受——兒子生病,脾氣暴躁
母親生病,兒子毫不知情——兒子生病,母親默默鼓勵
通過這樣一個直觀的對比,讓學生明白:母親在自己身患身病的情況下,對兒子的暴怒無常依然能夠理解并寬容,并堅強地鼓勵兒子要好好兒活。她對病痛的艱難忍受,對兒子的寬容理解、堅強鼓勵都源于她對兒子的愛,這種愛是無私的、是偉大的。
2、二看菊花,細微之處見真情。
第二次看菊花,我側重于從細節描寫方面來引導學生感悟,讓學生明白母親的愛不僅是偉大的、無私的,也是最細膩的。
問題:從本段中找一找,你能從哪些地方發現母親的細心,母愛的細膩?
學生在瀏覽、討論后,會指出以下細節描寫的地方,然后師生共同明確:
(1)“母親進來了,擋在窗前”,母親為什么要擋在窗前?
怕兒子看到窗外蕭瑟的秋天景色而觸景傷情。
(2)“她忽然不說了……比我還敏感”。
由于兒子癱瘓,怕跑和踩一類的字眼勾起兒子傷心。
總結:這是一位心細如發的母親,疼愛而又理解兒子,她在乎兒子的感受勝過她自己,這樣的母愛是細膩的。
(3)這樣的一位細心的母親,怎么會讓“她侍弄的花兒都死了”呢?
討論后明確:這樣一位細心的母親,愛花的母親,她怎么會漠視花的死去呢?她定然是有心無力。母親病得那樣厲害,還要為兒子日夜操勞,她柔弱的肩膀實在無力承受這么多??!可她還是將自己的病痛隱瞞,唯恐自己的病情會給兒子的心理再加上了一丁點的負擔,這一切,只因她深深地愛著自己的兒子?。?/p>
3、三看菊花,“重生”之后悟真情。第三次看菊花,側重于從文章最后一段的景物描寫中,體會作者生活態度的變化,對應教學目標設計中“學習借景抒情的寫作方法”。
(1)第三次看菊花時,母親已經去世,妹妹推“我”去看了菊花,仔細閱讀最后一段,與第一段相比較,說說作者的生活態度發生了什么樣的變化?是什么促使了這種變化?
第一次時,作者情緒上暴怒無常,心態上悲觀絕望,可以從動作與語言的描寫中看出來。例如:“望著望著天上……四周的墻壁?!薄拔液菝反颉铱苫钍裁磩牛 ?/p>
第三次時,“黃色的花淡雅……好好兒活”,對花的描寫,暗示我走出了心理低谷,重新撿拾起了生活的信心,決定和妹妹一起“好好兒活”。結尾重復母親“好好兒活”的話,揭示了主旨,“我”說要好好兒活,體現了心中的堅強與自信。
是母愛促使了這一轉變。
4、感悟作者的愧疚之情
找出文中寫母親病痛的句子或表現我愧疚的句子,大家討論一下:
示例:A.可我卻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經……睡不了覺。
B.鄰居們把她抬上車時……已經病成那樣。
“我”在生病時只顧著自己的感受,完全忽略了母親的身體狀況;而母親卻忍受著病痛和心痛鼓勵兒子,這怎能不讓“我”感到愧疚和自責呢?正是這種愧疚與自責,帶給“我”心靈的震顫與反省,讓我徹底明白了母親的良苦用心,看到了自己以前的任性與懦弱,也獲得了重新生活的動力和信心。
四、總結
本文用樸實無華的語言,通過細膩的描寫展現了一位偉大無私的、堅強的母親對兒子理解、寬容和關愛,也深情地表達了兒子對母親的愧疚與懷念。
五、作業
推薦閱讀史鐵生的作品《我與地壇》《有關廟的回憶》,體會史鐵生對母親的無盡懷念。
上一篇:幼兒《聽雨》教案精選8篇
下一篇:防暴雨及洪澇災害安全知識精選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