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史的感受和啟示(4篇)。 通過讀書我們能夠提高自身的素養,還能夠開闊我們的視野,閱讀了一本書之后,我們一般對于這本書都會有自己的感悟。此時就可以寫一篇讀后感來記錄下自己的收獲和體會,我們將閱讀后得到的感受和啟示寫成的文章叫做讀后感。以下是為大家整理的中國近代史的感受和啟示(錦集3篇),歡迎品鑒!
【篇1】中國近代史的感受和啟示
為什么歷史上以往十分強盛的中國,到了近代會任人欺凌、任人宰割,直至最終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經濟和文化十分落后,使廣大人民群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而極端困苦為什么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之后,中國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而迅速屹立在世界之林為什么有了黨的領導之后,我們的祖國會日益強大,人民真正翻身做了主人
從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的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帝國主義的侵華史,是一部反動政府的投降賣國史,但同時也是一部中國人民反抗帝國主義及其走狗,追求近代化的奮斗史!
鴉片戰爭前的中國,清王朝實行閉關自守政策,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在整個社會經濟中占著絕對優勢,清朝封建統治日趨腐朽,無力抵抗外來侵略,為資本主義入侵供給了機會。
從鴉片戰爭開始,西方列強用武力迫使腐敗的清政府簽訂了很多不平等條約,經過《南京條約》、《天津條約》、《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等侵奪中國主權和巨額財富,控制了中國的政治、經濟、軍事、外交、財政、文教、國防等大權,給中華民族帶來了無窮的災難。清政府封建落后,始則盲目自大、閉關自守,到外國資本主義打進來后只經過短暫對抗,當明白外國侵略者并不想推翻大清政權,而是要通商貿易和掠奪財富,便開始屈膝投降,出賣民族利益,把鎮壓人民放在第一位,暴露了其敵視人民的丑惡嘴臉。
第二次鴉片戰爭后,清政府與帝國主義相互勾結,共同鎮壓太平天國起義。中法戰爭期間,中國在取得鎮南關大捷的情景下,清政府竟與法國侵略者簽訂出賣主權的不平等條約。中日甲午戰爭中,清政府實行妥協投降路線,壓制人民的反侵略斗爭,致使戰爭全面失敗。八國聯軍侵華,以慈禧為首的清朝權貴逃亡西安。戰爭結束后,慈禧竟然宣布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充分暴露了其不知羞恥為何物的一副丑惡奴才嘴臉。辛亥革命后,北洋軍閥各自在不一樣帝國主義的支持下,割據一方,混戰不已,北洋軍閥政府走馬燈似地交替更迭,人民苦不堪言。
可見,腐敗無能、軟弱透頂、閉關自守的政府是近代中國飽受欺凌的根源。
【篇2】中國近代史的感受和啟示
讀完這本書,我大概了解了: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百余年時間里,在中國的土地上,經歷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壓迫和反壓迫的歷史事件,它們如實地記載了外國列強和本國封建統治者對中國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實地記載了革命和進步力量與反動勢力的殊死較量;如實地記載了中國共產黨人領導全國人民進行民族民主革命并取得最終勝利的輝煌歷史。
1840年,成為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
歷史已經證明也永遠昭示,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勇于探索和進取的人民,中國必將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勿忘過去,面向未來!我們要繼承并發揚中華民族的偉大精神,使中國永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篇3】中國近代史的感受和啟示
一提到中國近代史,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反正我就感覺到了兩個字:可惡。當然,這是說外國人的。每每當我看到外國人如何如何霸占中國領土,如何胡攪蠻纏,使得中國政府暈頭轉向,答應他們無理的要求,我就覺得十分地憤恨:外國人,你們怎么能如此不要face呢?可是,當我看了《重說中國近代史》這本書后,我原先的一些片面的想法得到了一些改變。
書中一開始便指出了中國人的三種心態:怨婦心態,潑婦心態,和情婦心態。這讓我有些難以接受,可是隨著我漸漸地深入讀了下去,我發現作者說的也是不無道理。不僅如此,書中作者不少描寫的地方都沒有怎樣偏向中國人,反而是指出了中國很多愚昧和不合理的地方。這便讓我原先一看到近代史便發熱的腦袋變得冷靜了些。畢竟,不管中國人如何掩蓋,事實就是這樣:晚清亡國了。而我們呢?出于一種愛國主義,便是大肆宣揚外國人如何如何狡詐,蠻橫,而對中國失誤的地方,則是輕飄飄地一筆帶過,這便讓我的思想出現了一種誤區。思考問題也變得片面起來,覺得中國人是很無辜的樣子,一切都是外國人侵略我們的錯。可是,如果中國不弱小,外國人又怎么會打上中國的主意?如果中國采取了正確的措施,外國人的計劃有怎會得逞呢?
這本書,給我的思想敲了警鐘,它不僅告訴了我不少關于晚清的知識,更告訴了我:思考問題,不要太片面。
上一篇:十一個堅持心得體會錦集五篇
下一篇:彼岸花的傷感散文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