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詞寫女子接受了禮物表示感謝有嗎
一:意氣年華太匆匆, 此間離愁千萬種。
舉杯共飲說奈何, 話別來時待相逢。
二:云垂柳低風飄絮,飛落紅塵去百家。
莫愁前途多坎坷,越過高崗見(現)百花。
用一句古詩詞體現獲獎感言
用一句古詩詞體現獲獎感言
【第1句】:獲獎名單我 上榜,漫卷詩書喜若狂。
【第2句】:榜單高中非終點,新征路上繼續忙。
【第3句】:獎牌激勵再鞭策,矢志高峰豈能忘。
古詩詞參賽感言
石灰吟 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間。
墨梅 作者: 王冕 我家洗硯池頭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人生感悟古詩詞
星期五的下午,陽光明媚,金色的陽光灑滿大地,校園里的月季顯得格外美麗,一棵棵小樹木也顯得格外英姿挺拔,同學們穿著整齊的衣服,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學校,因為我們四年級要在操場上舉行古詩詞朗誦比賽。
比賽開始了,第一個走上臺的是四年級(1)班,只見他們昂著頭,像戰士那樣,情緒飽滿,當他們朗誦的特別優美時,同學們就不約而同的鼓起掌來,接著就是(5)班出場,他們的聲音像泉水一樣,清澈、流暢,他們的聲音響亮、清脆、優美,聽著聽著,我感覺像走進了音樂的大會堂。
當我們班該朗誦時,全班同學都非常緊張、激動,我上臺時,就已經全神貫注來朗誦比賽。
比賽結束時,我們班只得了第二名,全班都很失望,都在想為什么我班就拿不了第一名呢
我希望這樣的朗誦比賽越多越好,使同學們能發揮自己的口才和膽量。
古詩詞,推薦理由,我的感想
將進酒作者:李白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理由:這首詩非常形象的表現了李白桀驁不馴的性格:一方面對自己充滿自信,孤高自傲;一方面在政治前途出現波折后,又流露出縱情享樂之情。
在這首詩里,他演繹莊子的樂生哲學,表示對富貴、圣賢的藐視。
而在豪飲行樂中,實則深含懷才不遇之情。
全詩氣勢豪邁,感情奔放,語言流暢,具有很強的感染力,李白“借題發揮”借酒澆愁,抒發了自己的憤激情緒。
——百度百科感想:詩仙李白在《將進酒》一詩中寫道“天生我材必有用”,一個人活著,起碼得有這樣的自信,在任何挫折失敗面前,敢于逆風行船,不屈不撓,沉著奮戰,這樣才可能獲得成功。
——百分網
古詩詞賞析及感想
........ 本我也想先推李太白的<將就酒>,但被樓上的小小霸占了,真是人如其名。
(笑)推薦蘇軾的《江城子·記夢》,以下原文: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縱使相逢應不認,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
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如夜,短松岡。
這是蘇軾的一首悼亡詞,語方簡練,通俗而又深刻。
通篇一個情字,讓人難忘。
那種相愛、相思、細膩而真摯,如此凄涼而悲傷。
全詞感情深摯,充滿凄婉哀傷的情感。
上片訴盡相思之苦,“十年生死兩茫茫”,宛如郁結于心深處的悲嘆,下片正是久思成夢,如夢似幻,“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最為高潮。
全詞道盡對亡妻的思念,出語悲苦,以情動人,不禁讓人意深,痛楚,黯然神傷。
古詩詞創作感想
舊體詩詞寫作淺議 舊體詩詞,是我們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唐詩宋詞中的名篇佳作,瑯瑯上口,易讀易記。
一兩句精辟的詩詞句子,可以蘊藏著很深的哲理。
我自幼受到它的薰陶,一直很喜愛它,雖沒成大器,但閱讀欣賞和寫作舊體詩詞,一直是我業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近日,受命編選一部詩詞選,讀了很多來稿,對舊體詩詞生發出一些感慨,遂寫成這些文字與之商討。
從來稿中得知,喜歡寫舊體詩詞的人還不少,說明舊體詩詞還有它的生命力,在當代可以與新體詩“并肩前進”。
來稿中有不少格律,嚴謹、意境深邃的佳作,這些作品的作者多為老年人。
但不容樂觀的是,中青年作者雖也不乏佼佼者,但多數不是不合格律便是沒有意境,只是文字堆砌。
有的作者可能自知律詩難寫,故不敢冠上“律絕”字樣,以為這樣便可不講究平仄,每句五字或七字便可,有的還冠以“古絕”“古風”字樣,以為就可不講究平仄了。
須知,“古風古絕”雖來講平仄,但有個起碼要求:順口。
而來稿中出現了不少四連平四連仄的句子,讀起來十分拗口,有的在單句(三、五、七句)還用了平聲字。
我讀過很多竹枝詞、山歌,那些原創的民間作者們,他們也許不懂平仄格律的理論,但他們“唱出”的作品卻合乎格律,抑揚頓挫,起承轉合,十分順口,極少出現四連平、四連仄的。
而我們一些年青初學作者,就沒有注意到這些基本常識,寫出一些讀得拗口之作。
有個署名作者身份是社科院副教授的“七律”,全詩56個字,竟有14個字不合格律(除開可平可仄的不算)。
我真感到“隔行如隔山”:這位作者可能在社科研究上是權威,但寫成這樣的“七律”實在令人不敢恭維。
另有兩首“滿江紅”作者“自報家門”是助理研究員,據稱一首原載北方一家副省級報刊,一首曾在本省一家報紙上發表。
同樣,每首字,其中一首有30個字不合律,另一首19個字不合律,兩首有七字不合韻。
你不采用他,他可能有意見,“副省級的報刊都用了
”這就值得做編輯的引起注意了。
現在在報刊上經常看到這樣的詩詞,我想原因可能就是許多初學詩詞寫作的人,以為只要對照唐詩宋詞中的某詞牌作品,某句某句多少字填夠便可。
殊不知,每種詞牌除了規定每句多少字數之外,那個位置的字是平是仄都是有嚴格規定的。
出現不合律的詞作登載在報刊上,除了作者不懂詞的格律要求之外,可能有的編輯也不懂。
不懂不奇怪,編輯不可能是全才,不可能是萬能,但“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你不知道就要問知道的人,找不到現成的就找“啞老師”。
在這里我推薦個很好的“啞老師”———小舟著的詩詞三部曲中的《詩詞作法淺說》,它以簡明扼要的通俗文字,概括了格律詩體式和作法的原理和知識,以其短小、全面、淺白、實用、生動、有趣的特色,指導讀者消除疑難登堂入室,提高古典詩詞的知識水平和創作能力,該書對七、五言律絕詩中每個字是平是仄、哪個字可平可仄都排列得清清楚楚,還將40種常用詞牌的每句每字的平仄也標注清楚,編輯們碰到編發這類稿件時“對號入座”便可。
三部曲其中的《古典詩詞名篇淺讀》精選了古典詩詞中的300首,可引導讀者讀懂名篇原句時受到啟發,提高自己的閱讀欣賞和寫作能力。
《格律詩詞淺寫》則是作者創作的100首詩詞作品,可供讀者鑒賞。
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就是意境,一些作者平仄格律是注意到了,個個字都符合平仄格律要求,可就是沒有詩意,味同嚼蠟,當然這是更高一層的要求,那是要經過推敲、錘煉才能做到,是根據作者本身的文化底蘊、閱歷等多方面因素所決定的,在此就不多贅述了。
上一篇:受助學生情況反饋表感言
下一篇:書法參賽字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