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踏飛燕閱讀中,體會加點詞語的意思,說說文中分別用來形容什么
“馬踏飛燕”,是東漢時期的藝術珍品。
它于1969年出土以后,很快名聞天下,受到人們的贊美。
這匹銅制的駿馬,膘肥身健,體形勻稱,鬃毛整齊,四蹄堅韌有力。
它的頭微微后仰而稍向左歪,尾巴向后揚起。
它張開大口,讓人仿佛聽到了高亢的嘶鳴聲。
這是一匹奔跑中的駿馬。
怎樣表現(xiàn)它的速度之快呢
作者構思奇妙,讓馬的右前腿大步前跨,左后腿向后平伸,以表現(xiàn)它正在快速奔跑。
快到什么程度呢
作者匠心獨運,讓馬的后蹄踏在一只飛燕上。
這樣就把“快”具體化了,連飛燕都來不及躲閃,確實是跑得快啊
馬蹄踏在一只飛燕上,飛燕競安然無恙,可見這匹馬幾乎是四蹄離地,風馳電掣地飛奔。
銅奔馬全身的重量都集中在右后蹄上。
怎樣才能保持平衡
這是一個難題。
作者有意使馬的頭和頸往后收縮,讓重心盡量后移;同時使踏燕的后蹄盡量前伸,讓馬的支撐點和重心正好在一條垂直線上。
再加上向前后伸出的兩條腿和揚起的尾巴,不僅使馬在整體上保持平衡,而且使馬的造型更加優(yōu)美。
從這匹踏燕的奔馬身上,我們看到了古代勞動人民豐富的藝術想象力和先進的科學技術,看到了他們卓越的創(chuàng)造才能。
馬踏飛燕體現(xiàn)了漢代怎樣的精神,(填一個四字詞語)
一、形容速度快的成語
【成語】 健步如飛
【釋義】: 健步:腳步快而有力。
步伐矯健,跑得飛快。
【出處】: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鳳陽士人》:“麗人牽坐路側,自乃捉足,脫履相假,女喜著之,幸不鑿枘,復起從行,健步如飛。
”成語】 腳不點地
【釋義】: 形容走得非常快,好象腳尖都未著地。
【出處】: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七:“七八個老嫗丫環(huán),扯耳朵、拽胳膊,好似六賊戲彌陀一般,腳不點地,擁到新人面前。
” 一日千里
【釋義】:原形容馬跑得很快。
后比喻進展極快。
【出處】:《莊子·秋水》:“騏、驥、驊、騮,一日而馳千里。
”《史記·刺客列傳》:“臣聞騏驥盛壯之時,—日而馳千里;至其衰老;駕馬先之。
風馳電掣
【全拼】:
【 fēng chí diàn chè 】
【釋義】: 馳:奔跑;掣:閃過。
形容非常迅速,象風吹電閃一樣。
【出處】: 《六韜·龍韜·王翼》:“奮威四人,主擇材力,論兵革,風馳電掣,不知所由。
” 電光石火
【釋義】: 閃電的光,燧石的火。
原為佛家語,比喻事物瞬息即逝。
現(xiàn)多形容事物象閃電和石火一樣一瞬間就消逝。
【出處】: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此事如擊石火,似閃電光。
” 迅雷不及掩耳
【全拼】:
【 xùn léi bù jí yǎn ěr 】
【釋義】: 雷聲來得非常快,連捂耳朵都來不及。
比喻來勢兇猛,使人來不及防備。
【出處】: 《六韜·龍韜·軍勢》:“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
”稍縱即逝
【全拼】: shāo zòng jí shì
【釋義】: 縱:放;逝:消失。
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
形容時間或機會等很容易過去。
【出處】: 宋·蘇軾《文與可畫畫云當谷偃竹記》:“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
”二、形容拼搏進取的成語銜膽棲冰
【全拼】:
【 xián dǎn qī bīng 】
【釋義】: 銜:嘴含;膽:苦膽;棲:棲息。
嘴里含著苦膽,居住在冰上。
形容刻苦自勵。
【出處】: 《晉書·劉元海載記》:“但以大恥未雪,社稷無主,銜膽棲冰,勉從群議。
” 冬寒抱冰,夏熱握火
【釋義】: 形容刻苦自勉。
【出處】: 《吳越春秋·勾踐歸國外傳》:“越王念復吳,仇非上旦也。
苦身勞心,夜以繼日。
……冬常抱冰,夏還握火。
”引錐刺股
【全拼】: yǐn zhuī cì gǔ
【釋義】: 錐:錐子;股:大腿。
晚間讀書時想睡覺,就用錐子刺自己的大腿,以保持清醒。
形容學習勤奮刻苦。
【出處】: 《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
” 十年磨劍
【釋義】: 比喻多年刻苦磨練。
【出處】: 唐·賈島《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今日把似君,誰為不平事
”孫康映雪
【釋義】: 比喻讀書非常刻苦。
【出處】: 《藝文類聚》卷二:“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清介,交游不雜。
”艱苦卓絕
【全拼】: jiān kǔ zhuó jué
【釋義】: 堅忍刻苦的精神超過尋常。
【出處】: 《宋史·邵雍傳》:“始為學,即堅苦刻厲,寒不爐,暑不扇,夜不席者數(shù)年。
” 懸梁刺股
【全拼】: xuán liáng cì gǔ
【釋義】: 形容刻苦學習。
【出處】: 西漢·劉向《戰(zhàn)國策·秦策一》:“(蘇秦)讀書欲睡,引錐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東漢·班固《漢書》:“孫敬字文寶,好學,晨夕不休。
及至眠睡疲寢,以繩系頭,懸屋梁。
”
上一篇:私企離職感言
下一篇:碩士畢業(yè)同學友誼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