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看待真布施不怕假和尚
大乘佛法論心不論事。
如果一個人,發善心布施出家人,即使那個出家人是假的,是來騙人的。
然而,你有你布施的善業,他有他欺騙的惡業。
各人因果就不同了。
遇到假乞丐,要不要布施
當然了 布施是真心 就是有功德的 但我們修行人要有智慧 不能給假的 有可乘之機·······
真布施不怕假和尚,對嗎
問:有關菩薩戒里有見乞不與戒,經常見有不良集團收集很多可憐殘障人士,將放置夜市乞討,被不良集團利用,以及假出家人行托缽,如真布施不拘假和尚,是否如法
答:對的,你看到這些可憐人,你布施他,你接濟他,是你的功德,那些不法的人造作罪業,他是他的因果,各人果報不一樣。
如果你有懷疑,你的果報里頭就打折扣,就會增加很多困難。
所以不要懷疑,這是自己慈悲心的流露,這樣做你就如法,你就沒有顧慮了。
出家人托缽,不管他是真的是假的,你施舍的時候,布施都有功德。
不要先存一個問號在那里,這是假出家人,你自己的心已經不善,你的行也就不善;他是假出家人,我把他當真出家人看,我的心善,我所行的這是真正的善,這個道理要懂。
所以從這個地方,我今天還遇到一位同修問我,他們念這些古書,提出很多意見,對于古書有批判。
講到從前,這講到“君臣有義”,說這是不平等,過去帝王時代不平等,那要怎么平等
你們說怎么平等
五個指頭不一樣齊,是不是用刀把它切成平等
今天的社會能平等嗎
你在公司里面,公司一個老板,下面是下屬,這下屬跟老板能平等嗎
是不是個個都當老板
中國現在我都不太清楚了,從前我聽說部隊里面的領導人都稱司令員,有軍區司令員,有小團體幾十個人也叫司令員,他能平等嗎
都把平等的意思講錯了。
平等是在心地上,佛法是講真平等,眾生跟佛平等,什么時候平等
一念不生的時候就平等。
你們想想,佛菩薩沒有分別、沒有執著、沒有妄想,在任何境界里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也做到了不起心、不動念、不分別、不執著,你跟佛平等,是講這個,不是從事上講。
事上怎么會平等
哪有這種道理
理上是平等的,理是真的,永恒不變的,事是假的,千變萬化。
把這個道理要懂得透徹,你才了解真正平等,化解沖突亦復如是。
今天這個世界沖突很多,多少學者專家都在討論怎么樣化解沖突,怎么樣促進和平,他們不叫化解,叫消弭沖突。
我參加了四次會議,下個月還要參加一次聯合國的會議,都討論這個問題。
聯合國搞這個和平問題,化解沖突問題,已經搞了三十多年,它是一九七0年開始做這個工作,到今年三十五年,世界是沖突愈來愈多,愈來愈亂。
這個沖突能不能消滅
實在講能,不是不能,能化解。
從哪里做起
他們沒有找到這個根源,要從自己內心做起。
中國圣人教我們,你看《論語》、《孟子》上都有,“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遇到這些障礙怎么解決
反省,在自己內心里頭解決。
所以我參加這個會議跟大家介紹、跟大家說明化解的方法,要從自己內心把對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對立的念頭化解,那這個沖突真的就化解了,不能從對方,從自己。
所謂是兩個巴掌才能拍得響,一個想拍,這邊沒有了,它不響了。
你來對付我,我不回你,事情就沒有了,就能化解;你打我,我不還手,你罵我,我不還口,沖突就沒有了。
你罵我,我要還口,那愈罵愈起勁;你打我,我還手,那愈打愈厲害,這不能解決問題。
所以不能有怨恨心,不能有報復心,怨恨、報復是一切沖突的根源,那制造沖突怎么能化解
這個理很深,一般人不懂,都是用報復,這是永遠不能解決問題的,所以一定從內心。
中國古圣先賢懂這個道理,而這個道理非常有效果。
我自己學了之后,在我很年輕的時候,二十幾歲我就體驗到。
二十幾歲我那個時候還上班,同事當中有一個找我的麻煩,批評我、罵我,在辦公室,辦公室十多個人,他罵我,我一句話不說,罵了好像半個鐘點,他也罵得很累了,就算了,不罵了。
收到的效果很好,我們那個辦公室人都說:某人修養真好。
都過了兩天,罵我的人向我道歉,他說他錯了,他錯了。
你看就有效果,不會起沖突。
還有一次,遇到也是一個同事,他年歲也比我大,階級也比我高,動手打我,把我打躺在地上,我不還手,最后怎么樣
打不下去了,他也很難堪,打人家不還手,不打怎么辦,是不是
永遠不跟人結冤仇,永遠不跟人對立,這是平常我們自己小事情,處理國際爭端也是這個道理。
你懂得這個道理,什么事情你都能夠解決,沒有困難,所以統統要從自己自身上去求,才真正能解決問題。
(凈空法師·答香港參學同修之十 2005\\\/7\\\/22) 其他相關文章
布施是什么意思
布施(1)將、實物布散給別人(2)指佛教用語,人的。
布施是大乘佛法六中的第一項,種類有三種:法施,財施和無畏施。
布施中分為三種:一、財施以財物金錢送給貧窮之人,使其能養活色身治療疾病。
以培養我們舍掉貪心的念頭。
《地藏經》說:“舍一得萬報”。
并且我們財施生生世世能得大富貴。
二、法施以印造佛經法物送給大眾并為人演說,使其能養活智慧之命。
以培養我們大慈的精神,了《法華經》說:“諸供養中,法供養最”。
并且我們法施能得大智慧。
三、無畏施以善巧方便開示心里不安煩惱之人,使其能心無怖畏而得自在,以培養我們大悲的精神。
《普賢菩薩行愿品》說:“菩薩以方便力為我們在怖畏急難中,能施無畏”。
并且我們學習菩薩無畏施能得現生健康和快樂。
以上三種布施,加戒殺放生利益六道眾生,所得果報說不能盡。
——方海權著
上一篇:2024已結束的優美文案
下一篇:稅務數字人事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