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水滴知道自己很卑微,所以不停地聚集,匯成江河,奔騰不息地撲向大海的懷抱,展現出遼闊和浩蕩。
【第2句】:【佛心禪語】自然,剝去了一切偽裝,包括你的影子。自然,疏通了你的血脈,拉近了你與天使的距離。
【第3句】:有人盯著你,有人嫉妒你,有人批評你,說明你還有價值,對方的層次越高,說明你的價值越大。
【第4句】:【禪心佛語】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接受無法改變的部份,而且擁有智慧可以知道其中的差別。
【第5句】:【禪心佛語】即使是過去有這個因果,不用擔心,受苦就是了苦,業消掉不就好了。
【第6句】:【禪心佛語】世界處處是財富,且看好事好話好心地;人間時時皆吉利,但憑真情真義真心意。
【第7句】:【禪心佛語】水滿則溢,月滿則虧。凡事欠三分是一種智慧,它能讓你無論身處什么境地都能保證游刃有余,有一定的轉圜的余地。
【第8句】:顛沛患難,是煅煉佛祖英靈漢一大爐鞴,能受煅煉,便如松柏歷歲寒而愈堅。。種種逆境,可動心忍性,增益不能,皆所以成就自己而已。(明)澫益《靈峰宗論》卷五之二
【第9句】:【禪語人生】用平常心來生活,用慚愧心來待人,用無住心來處世,用菩提心契佛心。
【第10句】:【禪心佛語】煩惱的心情,懲罰的是自己,不開心的日子,是把自己打折處理了,上蒼只眷顧那些堅強的人,不放棄信仰的人,幸福只圍繞那些知足常樂的人。
【第11句】:【禪心佛語】佛教分為小乘、大乘。小乘的修行目標是為了自己從煩惱和痛苦中解脫;大乘唯一希望所有眾生徹底解脫,并身體力行地饒益他們。
【第12句】:【禪心佛語】今天他來報怨,我們不起怨恨心,不起報復心,這個帳到這里就結了,沒了,沒事了。
【第13句】:要眾生都有心病,擁有的人煩惱“失”,沒有的人憂慮“得”;患得患失,即成憂愁。
【第14句】:【禪心佛語】貧窮是不需要計劃的,致富才需要一個周密的計劃——并去實踐它。
【第15句】:【禪心佛語】個體是群體的一部分,只有尊重個體,才能保障群體的利益。學會體貼下屬,那么在必要的時候,他們就會為你、為整個群體效死。
【第16句】:【禪心佛語】放不下的原因是什么?就是害怕——害怕離開,害怕失去,害怕得不到。真正弄明白了什么是放下,那個時候才不會害怕,才能放下。
【第17句】:不怒勝瞋恚,不善以善伏;惠施伏慳貪,真言壞妄語。不罵亦不虐,常住賢圣心。《雜阿含經》卷四十二,第1151經
【第18句】:【圣經文案】137但以理知道這禁令蓋了玉璽,就到自己家里(他樓上的窗戶,開向耶路撒冷),一日三次,雙膝跪在他神面前,禱告感謝,與素常一樣。(但6:10)
【第19句】:【禪心佛語】什么是正法住世?你老老實實去修行,不好虛名假利,不貪供養,就是正法住世。
【第20句】:佛陀告訴了我們一個“美容妙方”:不悲念過去之事,不掛懷未來之事,安享眼前的生活,皮膚的顏色就會光潔潤澤。
【第21句】:【禪語人生】我們對于佛法的道理學得越深,回歸到現實生活當中,心就會變得越來越平靜,凡事我們就會越來越有智慧地去處理。
【第22句】:聰明與智慧不同。聰明的人只有考慮自己,沒有想到別人,他愛自己,不愛別人;只會對他人不滿意、不原諒、不接納,卻時時寬待自己。
【第23句】:【禪心佛語】改變觀念,就是改變可以改變的一切,適應不能改變的一切。改變觀念,就是推陳出新,解放思想。
【第24句】:【禪語人生】要得人如我意,除非我如人意;人人所得如意,大家萬事如意。
【第25句】:【禪語人生】修行不僅僅是打坐、念佛、誦經,一切善法都是修行不可缺少的部分。
【第26句】: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但見一切人時,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靜坐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他人非,才是真正的處世之道。
【第27句】:達摩作為禪宗的祖師,他只是給人以指導的方法,并不能替代個人的修行。因為修行是個人的事情,要靠個人來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他人是代替不了的。
【第28句】:【禪心佛語】人的際遇無常,榮華富貴的朋友,也許一夕遭遇橫禍而貧病交迫,這時最需要友情,你千萬不要輕視他,能夠貧賤不輕,才是患難見真情。
【第29句】:【禪語人生】學會觀察,因為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只有眼觀其變,才能明辯是非。
【第30句】:家長對孩子嬌慣溺愛多少,孩子就讓家長失望多少。求可求,不強求;有自信,不亢奮;知好歹,不較勁。
【第31句】:人的行為是受思想支配的,而思想是無形無相的。也就是說,人有形的肉體有相的行為是受制于無形無相的思想。疾病也是同樣的道理。
【第32句】:二由一有,一亦莫守。一心不生,萬法無咎。境由能境,能由境能。欲知兩段,元是一空。一空同兩,齊含萬象。(隋)僧粲《信心銘》
【第33句】:【佛家禪語】無論人生長短,只要真實地付出善念,就是很美的生命樂章。
【第34句】:【禪心佛語】您有您的生命觀,我有我的生命觀,我不干涉您。只要我能,我就感化您。如果不能,那我就認命。
【第35句】:【禪語人生】有時,菩薩給我們的愛,也如這碗熱水,用心良苦卻不為我們凡夫所知。我們又急又貪,非但不能體會慈悲,反而生起嗔怒和怨恨。
【第36句】:芳華輕逝,淚灑菩提,我們每一天都在憧憬未來的美好,擁禪心渡慈航,如花似玉的年華,轉眼如云煙消失的無影無蹤,淚珠紛紛落下,悲傷著你的悲傷,痛苦著你的痛苦。
【第37句】:【禪心佛語】雖然你看不見我,但我無時不是和你同一體;雖然你聽不見我,但我無時不在聽你訴說;雖然你感受不到我的體溫,但我無時不在感受你的呼吸。
【第38句】:【禪心佛語】佛經里有個故事:有位女人,她的先生很愛她。她的家境富有,每天生活在感情穩定、幸福的家庭中。
【第39句】:學者事事要自責,慎勿責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無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無能,時時自反,才德無不進之理。
【第40句】:凡于眾生有利、于法門有利者,皆當為之。凡于眾生不利、于法門不利者,皆不當為。一切條規,以此為則,自能通融。
【第41句】:【禪心佛語】從孩提的時代開始,就要學會怎么和別人相處,怎么互助合作。小爭執和小沖突雖然沒有辦法避免,但是,重要的是養成即往不咎、不記恨在心的習慣。
【第42句】:【禪心佛語】簡單兩個字,滲著智慧,透著靜好,是清水滌心的純凈;是心素如簡的恬淡;是隨遇而安的人生態度,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簡單似禪。
【第43句】:【佛心禪語】若啖食有情眾生,即會生成有情眾生。吃無情眾生,不但不會變米變草變菜,而且真正能幫助法身慧命。——宣化上人
【第44句】:禪悟人生:馬祖整日靜坐,問之,答:想成佛。懷讓拿磚在地上磨,問則答欲磨成鏡。馬祖疑之,懷讓曰:磚既不能磨成鏡,靜坐豈能成佛?
【第45句】:如果有一天,所有的一切都以緘默的姿勢定格。我依舊無悔端坐在初識的渡口,煮一盞禪青茶。與日月共輝,與清風共語。
【第46句】:封滯者不解脫,不封滯則解脫。云何封滯不解脫?比丘,攀援四取陰識住。。于色界離貪,受想行識離貪,乃至清涼真實,是則不封滯則解脫。《雜阿含經》卷二,第34經
【第47句】:諸天大系縛,無過于女色,女人縛諸天,將至三惡道。《大薩遮尼干子經》
【第48句】:【禪語人生】一個人如果太努力在活給別人看,就會痛苦得不得了。今天如果你相信自己做得還不錯,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你的時候,你真的可以很自在。
【第49句】:大氣是談吐大方得體,處世自然和諧,生活態度平和,不急躁,不懈怠,不該出手時呆若木雞,該出手時讓人瞠目結舌。
【第50句】:與人相處時,善意的開始必然帶來快樂融洽的結果。面帶微笑,心存真誠,兩人相對視第一個瞬間,必定能傳達出發好的信號。
【第51句】:日:“如何是體明無盡句?”師日:“手指空時天地轉,回途石馬出紗籠。”——《大陽警玄禪師》
【第52句】:【禪心佛語】寧靜中方能悟出遠大志向,淡泊中方能體味出人生之本。天地之玄機,皆在一個悟字;人生之玄機,皆在一個靜字。心如明鏡方能體味出心性。
【第53句】:【禪心佛語】苦難也沒有壓抑住孫臏,他在苦難中獨自奮起,最終成為齊國一代軍師。
【第54句】:【禪心佛語】忍一句一切是非自然去,息一怒無量福田從此獲,退一步便是人間修行路。
【第55句】:珠光寶氣并不是高貴的象征,人之所以高貴,更重要的是因為氣質和品格,而非外在的浮華。
【第56句】:【禪語人生】學者事事要自責,慎勿責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無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無能,時時自反,才德無不進之理。
【第57句】:【經典佛語】如果她愛我像肯德基那么多,看見阿一鮑魚她自然會出軌.如果我對他的忠誠像伊利牛奶那么甜,給我一碗冰糖燕窩我也肯定會背叛.
【第58句】:【禪心佛語】承擔了生命,就負起了生命的重量,也就負起了生命中的沉重和無奈。
【第59句】:【一日禪文案】人生如月,月滿則虧,凡事豈能盡人意,但求于心無愧。木已成舟便要順其自然。心容易滿足,你才會感覺幸福,歡樂與悲哀是伴生的,歡樂有度會歡樂常伴。
【第60句】:【佛心禪語】不亂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將來,不念過往。得之坦然,失之淡然,爭取必然,順其自然。
【第61句】:菩薩摩訶薩修學一法通達一切法者,所謂般若波羅蜜。《勝天王般若經》卷一
【第62句】:【禪心佛語】如能掌握了因果及因緣的精義,便是掌握了整個佛教的教義。
【第63句】:聽一曲清音,研一池墨香,展開一尺素箋,把字里行間的心夢融于墨色,心掬一縷幽香,落雪樣梅花,輕吟風雅,淺唱芳華,琉璃清寧時光。
【第64句】:當你用煩惱心來面對人生時,你會覺得一切都是業障,世界也會變得丑陋可憎。
【第65句】:【禪心佛語】前幾天一個朋友請我去喝茶,專門為我放了這段熟悉的旋律,并給我講了一些他的感慨。
【第66句】:天地有萬古,此身不易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過。人身難得,人命只在呼吸間,一失人身,萬古難得。
【第67句】:希望有可見度,我們寧愿相信天上某個閃爍的星星就是自己;希望靈魂不滅,我們內心深處篤信生命的輪回。現實和虛妄僅僅隔著一層紙。
【第68句】:現在上師為你灌頂的時候,在你的身、口、意種下了佛的法身、報身、化身三身種子,最后叫無二身。
【第69句】:孔子說:“朝聞道,夕死可矣!”早上若能聽聞一句真理,深加體悟,而且心行合一,即使晚上便撒手塵寰,也毫無遺憾!
【第70句】:【禪語人生】在我指導修行時,「認清自己」的層次分為自我肯定、自我成長和自我消融三個層次。
【第71句】:【禪心佛語】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第72句】:【禪心佛語】對一切眾生要有博愛的心,博愛的心就是菩薩心,放下自私和自愛的心,重視別人,熱愛別人、慈愛別人,為別人可以失去生命的愛就是博大的愛。
【第73句】:滿足,是至高無上的財富。健康,是至高無上的利益。安詳,是至高無上的幸福。
【第74句】:【禪心佛語】佛嘆道:一切皆流,無物永駐。凡人就是太在乎自己的感覺、感受,因為才會身處于水深火熱之中。
【第75句】:佛說:有所執著,故而要行禪定。凡有我見便化解它,即是禪定。“禪定”是一種奇妙的靈覺狀態,一旦得了“禪樂”,才知世間之樂,不過是糟粕,不及“禪樂”之萬一。
【第76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不要期待,不要假想,不要強求,順其自然,如果注定,便一定會發生。心安,便是活著的最美好狀態。
【第77句】:【禪語人生】誤把善意作惡意,錯把壞人當好人,做事魯莽不聽勸告,導致痛苦與傷害。
【第78句】:若不能忍一時之氣,心懷嗔恚仇恨,甚至加以報復,如此不但破壞過去的修持功德,更種下惡因惡緣;不只令人厭棄,日后也得不到他人的助緣。
【第79句】:【禪語人生】這位禪師回答:“至道無難,唯嫌揀擇,但莫憎愛,洞然明白。“聽了這四句話,這位學僧恍然大悟。
【第80句】:大多數的人都太愛自己,難免就會有一種自我保護的本能,唯恐受到傷害。
【第81句】:悔過后,不應再犯同樣的過錯。做人理應如此,學佛者更應努力、守志持戒。
【第82句】:事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進行;人情看透,就明白該如何相處;事情看破,就不想做事了;人情看破就不想做人了。所以,只要用點心,其余只是接受。
【第83句】:【佛家經典禪語靜心】萬行法師:有道德底線的人就是有信仰的人,有信仰的人就是有道德底線的人。一個沒有責任心的人既是一個沒信仰的人,也是一個沒有道德底線的人。
【第84句】:【禪心佛語】明白此理后,大家對生活要抱著“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豁達態度,放下過分的貪執,如此一來,許多煩惱就無從生起了。
【第85句】:萬緣放下真布施,清凈無染真持戒。不生不滅真忍辱,不起一念真精進。湛寂不動真禪定,念念不住真智慧。
【第86句】:我們應該從本身做起,第一要學“能吃虧,肯上當”,雖然吃虧上當,也絕不糊涂,那才是真實的智慧與德行。
【第87句】: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于其中不出不入,不溢不散,是為人不二法門。《維摩經》卷中,入不二法門品
【第88句】:【禪心佛語】出家人勘破紅塵的虛假空幻,放下浮世的巧爭利奪,而積極追求更超脫真實的生命。勘破、放下,不是退縮逃避,而是勇往直前、積極投入真理之旅的壯舉。
【第89句】:心一寬,天地就大。天地一大,眼界就闊,神思就遠,游太極,接八荒,一無所礙;無障無礙,自在騰挪,任憑馳騁,何事不成?欲得快意人生,寬心為第一要務。
【第90句】:修學生活禪有四個要點:將信仰落實于生活;將修行落實于當下;將佛法融化于世間;將個人融化于大眾。
【第91句】:【禪語人生】我們生活中有樂有苦,行善而生樂,行惡而生苦。我們要明白善與惡。
【第92句】:【佛心禪語】若只存大公無私的心,不想快,不想超過別人,只是專一其心用功,什么魔也不會有的。——宣化上人
【第93句】:【佛心禪語】當我們受到別人贊美的時候,如果我們謙虛對待的話,我們的福德便會更加增長;當我們受到別人贊美的時候,如果隨之生起我慢的話,我們的福德不久就會消失。
【第94句】:【佛心禪語】不問世事,空對月下念佛。多聞熏習,思維正智修行。思量輪回,神識不離六道。努力作善,熄滅炙熱業火。
【第95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這樣無常,千萬不要讓昨天的挫折,毀了今天的生活。
【第96句】:【禪心佛語】前段時間發生的幾件事情,人們似乎是在享受著先賢文化的同時,褻瀆自身的文化,這是令人痛心的事情。
【第97句】:【禪心佛語】人的一生都要經歷生、老、病、死等諸多的痛苦,要能真正離苦得樂,就必須了解生命之真相,了然因緣果報的道理,而開啟這把人生智慧之鑰就在--禪修。
【第98句】:【只有寬容才能化解仇恨】非以恨止恨,唯無恨止恨。(《法句經·雙品》)☆用仇恨的心是永遠都不能化解仇恨的,只有用寬容的心才能化解仇恨,這是永遠不變的真理。
【第99句】:【禪語人生】相較之下,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則不同了,雖然物質極大豐富,住的是豪宅,開的是靚車,穿的是名牌,心頭卻總縈繞著一大堆憂慮。
下一篇:讓你醍醐灌頂的心疼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