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此方等經,是諸佛眼,諸佛因是得具五眼,佛三種身,從方等生。《觀普賢行法經》
【第2句】:別人可以害我們,打我們,毀謗我們,可是我們不能因此而憎恨別人,為什么?我們一定要保有完整的本性和一顆清凈的心。
【第3句】:【禪心佛語】達天時就是陽火,信因果就是陽土,找好處是陽金,認不是是陽水,能受氣是真陽木,這是真五行。
【第4句】:【禪語人生】我們航行在遼闊的人生大海中,理性是我們的羅盤,熱情是疾風。
【第5句】:“善知識”即思想端正、品格高尚、言行友善、可助人為善者;“惡知識”正好相反,思想邪僻、品格卑污、言行乖張、可導人為惡。
【第6句】:【禪語人生】修行的最終目標是要了生脫死,最終在生死這件大事面前能夠做得了主。
【第7句】:【禪語人生】喜樂不在別的地方,只在慌亂中錯過的停頓里,溫暖不在別的地方,只在脆弱而丟棄的信任里。你每一處走過的地方,風景在你的眼里,因果在你的心里。
【第8句】:【禪心佛語】其實,有些藏在心底的話,并不是故意要去隱瞞,只是,并不是所有的疼痛,都可以吶喊。
【第9句】:【圣經文案】502我又看見圣城新耶路撒冷由神那里從天而降,預備好了,就如新婦妝飾整齊,等候丈夫。(啟21:2)
【第10句】:熱鬧風光說穿了不過“虛無”二字,但看得透的人少之又少。很多時候,人們總是不自覺地放大金錢的作用,將金錢的地位拾得很高,高過人格的底線,甚至高過生命。
【第11句】:【禪心佛語】現前一念,即是佛念,佛念相續,綿綿密密,有覺有照,心月當頭,三關透脫,得自在,悟無生。歷境驗心,隨緣保任起妙用。
【第12句】:【圣經文案】312所以弟兄們,我以神的慈悲勸你們,將身體獻上,當作活祭,是圣潔的,是神所喜悅的;你們如此事奉,乃是理所當然的。(羅12:1)
【第13句】:寒風激水成冰,呆日照冰成水。冰水本自無情,各各應時而至。世間萬物皆然,不用強生擬義。——《清隱清源禪師》
【第14句】:【禪心佛語】持戒是修行一切善法的基礎,也是一切修行的根本。戒不是用來讀誦的,而是要去實踐奉行的。
【第15句】:【佛心禪語】不要因為他人降低自己的水平。不因為要遷就那些拒絕提高標準人,就降低自己的標準。
【第16句】:大乘戒于乘緩者,乃名為緩,于戒緩者,不名為緩。《大般涅槃經》卷六,如來性品有聲聞乘持清凈戒,于菩薩乘名大破
【第17句】:有業有報,不見作者,如是空法,名第一義空。《大般涅槃經》卷十六,梵行品
【第18句】:【禪心佛語】人生第一苦——生苦。佛說,現實世界是痛苦的,我們生活在在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第19句】:【禪心佛語】凡是成就一番大事業的人,都能夠經年累月地堅持自己的規劃,每一天當中明白何時該做何事——這也是持戒的內涵。
【第20句】:我回答她:“你目前的功夫只是‘忍’而已,還沒達到‘吞下去’的地步;其實,真正的功夫不只是吞下去,還要能夠消化掉才是真功夫。”
【第21句】:【禪心佛語】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從來硬弩弦先斷,自古鋼刀口易傷。
【第22句】:【佛心禪語】不圓滿是自己有煩惱,不清凈是自己有業障。心有慈悲,沒有看不起的人;心有智慧,沒有看不慣的事。一切隨緣,緣生緣滅,寒來暑往,真心不變。——延參法師
【第23句】:【禪心佛語】人生就是這樣無常,千萬不要讓昨天的挫折,毀了今天的生活。
【第24句】:【禪心佛語】忍苦捍勞,繁興大用,雖粗淺中皆為至實,惟貴心不易移,一往直前履踐將去,生死亦不奈我何。
【第25句】:【禪語人生】愚癡的人,不知因果的厲害,隨便錯因果,甚至不相信因果,撥無因果。有智慧的人,知道因果報應的厲害,就怕錯因果。無論做什么事情,三思而后行。
【第26句】:在盡責中求滿足,在義務中求心安,在奉獻中求幸福,在無我中求進取,在生活中透禪機,在保任中證解脫。
【第27句】:【禪心佛語】凡是大成就者,百折不改其志,千苦不退其愿,最后才能萬花叢中惟你笑。
【第28句】:【圣經文案】394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就能抵擋魔鬼的詭計。(弗6:11)
【第29句】:【禪心佛語】看重了錢財,你圍著錢財轉;看淡了錢財,財神圍著你轉。
【第30句】:學佛法最根本的課題,即是自我突破,自我突破以后,就突破了一切。如何突破?有個基本的方向,要確認真理是原本如此的。——耕云先生
【第31句】:【佛心禪語】全場學生哄然大笑,這一笑,使他釋然了,因為心想:“再也不會有比跌跤更糟的事了。”
【第32句】:【禪語人生】終日不見己過,便絕圣賢之路。終日談人過,便傷天地之和。
【第33句】:【禪心佛語】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便能解渴;佛法無邊,奉行一法,便能得益。
【第34句】:【佛心禪語】禪,如人飲水,冷暖自知。陸放翁有詩云:“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第35句】:慈悲心的一個體現就是寬容,一個人如果不從內心原諒人,就永遠活在痛苦中,沒有辦法與大家和諧相處。
【第36句】:【禪心佛語】如果以厭惡之情對待世界,就如同戴上墨鏡般—眼前一片陰暗。
【第37句】:【佛心禪語】時間用過以后有成果,即“夠用”;用很多時間卻無所得,即“不夠用”。
【第38句】:皈依僧——僧即是出家眾,依佛陀的精神、行為而依止,棄名利、舍俗家、辭親割愛,為一切眾生勤修正理實道、清凈身心。僧是延續佛陀慧命法身的人。
【第39句】:以大乘大菩薩戒,謂觀唯心,本無外色,無色可破,相空亦無,離取相過,故名持戒。又云:一切凡圣戒,盡心為體。(五代)延壽《觀心玄樞》
【第40句】:愿一切眾生財寶豐足,無所乏少。愿一切眾生具足一切安隱快樂。《華嚴經》卷二十九,十回向品
【第41句】:真理是洞徹宇宙人生的大智慧;度化眾生,是不分冤親、不分種族、不分國界,落實“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
【第42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善行決定了今生、也決定了來世的解脫與快樂。莫嫌小善而不為,莫嫌善大而恐懼,大小全在一念間。善行是解脫痛苦、獲得快樂的惟一途徑。
【第43句】:【禪心佛語】皈依三寶是平等的精神,因為生佛一如,無高無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
【第44句】:【禪心佛語】時刻告訴自己:少為自己謀幸福安樂,多為別人做事情,廣結善緣,在善緣中,體會感恩知足的快樂。這也是我人生的目的。祖師大德這么過來,我也要這么努力。
【第45句】:【禪心佛語】生活里,每個人所最關心的問題,莫過于“自己”;而自己的問題之中,又以“命運”最為重大。
【第46句】:【禪心佛語】色不自色,由心故色;心不自心,由色故心;是知心色兩相俱生滅。有者有于無,無者無于有,是名真見。
【第47句】:修禪的關鍵在于行禪,在于如何去做。聽得太多,說得太多,卻不去做,這也是假法。雖然聽得不多,說得不多,但能身體力行簡單的一句偈文,這就是真法。
【第48句】:【禪心佛語】或淡或雅,花總在綻放;或盈或缺,月總在天上;或高興或痛苦,日子總是在過;或期盼或失望,希望總在眼前;或見或不見,朋友永在心間。
【第49句】:【佛心禪語】禪的里面,沒有大小、長短、是非、好壞,當然也沒有輸贏,禪是不爭論的世界。
【第50句】:【經典佛語】“革命”這個詞匯,唐以前就已經開始用了;撥亂,反之則正;梁武帝偏意釋門。
【第51句】:【禪語人生】一曰天倫樂夫妻互敬互愛,兄弟親熱相好,妯娌和睦相處,兒女孝順父母,長輩關心晚輩,經常讓屬于自己的小天地充滿溫馨。
【第52句】:【禪心佛語】如果有兩種選擇:一是一流的團隊,三流的執行能力;二是三流的團隊,一流的執行能力。我情愿選擇后者。
【第53句】:勞動也好,休息也好,只要用心去感受生命,就會發現正是這些平凡的日常生活,蘊含著純真的意趣。
【第54句】:【禪語人生】心態決定看世界的眼光,行動決定生存的狀態。要想活出尊嚴,展現不凡,只有改變觀念,敢于和命運抗爭。
【第55句】:【禪心佛語】解一即千從,迷一即萬惑,若人守一,萬事畢。是悟道之妙也。
【第56句】:【圣經文案】158從天上有聲音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太3:17)
【第57句】:擇師與敬師現在有許多人喪心敗德;道德敗壞起于不能尊師,心志喪失因于不能重道。
【第58句】:【禪語人生】在國與國之間,很明顯地,「瞋恨」是戰爭、沖突及爭端的主因。在家庭層面,憤怒來自意見分歧與爭吵。
【第59句】:禪是微笑,不是愁眉苦臉。雖然說生死事大,無常迅速,沒有什么值得快樂的地方,但是愁眉苦臉也不等于就能解決生死問題。要解決生死問題,還是得從容面對。
【第60句】:【禪心佛語】經典四:人生在世如身處荊棘之中,心不動,人不妄動,不動則不傷;如心動則人妄動,傷其身痛其骨,于是體會到世間諸般痛苦。
【第61句】:【佛心禪語】八六、人不是壞的,只是習氣罷了,每個人都有習氣,只是深淺不同罷了。只要他有向道的心,能原諒的就原諒他,不要把他看做是壞人。
【第62句】:【禪語人生】在一切善惡境界上不起分別,不等于沒有分別。自性分別還是有的,只是不執著。
【第63句】:【禪心佛語】時間是個常數,但對勤奮者來說,是個變數。用“分”來計算時間的人,比用“時”來計算時間的人,時間多五十九倍。
【第64句】:及時行善,以免你的心里再起壞念頭。凡是做善拖延的人,內心不易與惡事絕緣。——《佛陀的格言》
【第65句】:富足的狀態:憂患時喜悅,落魄時灑脫富足不是外在的身份,不是金錢的雉砌,也不是以物質衡量的價值,而是一種身心的狀態。
【第66句】:汝妄想之心遍天遍地,不知息心念佛。所謂向外馳求,不知返照回光。(印光法師)
【第67句】:芭蕉生實死,蘆竹葦亦然。貪利者如是,必能自損傷。《別譯雜阿含經》卷一
【第68句】:我們如果能夠把握住自己的心,駕馭好自己的欲望,不貪婪、不覬覦,做到寡欲無求,“役物而不為物役”,自然能夠知足常樂、隨遇而安。
【第69句】:【佛心禪語】不是標形虛事持,如來寶杖親蹤跡。不求真,不斷妄,了知二法空無相。
【第70句】:【禪語人生】永遠要把對手想得非常強大,哪怕他非常弱小,你也要把他想得非常強大。
【第71句】:【經典佛語】超越聲(贊美、誹謗)色(美丑),即是半個圣人,凡夫最在意的就是外界反饋的聲色境界,而圣人是學會了用心感受聲色背后的無聲無色的境界.
【第72句】:【禪語人生】心命具不好,遭殃且貧夭。心可挽乎命,最要存人道。命實造于心,禍福為人招,信命不修心,陰陽恐虛矯。修心亦聽命,天地自相保。
【第73句】:人生也是如此,有的人總是以一種定勢思維去考慮自己的人生,結果怎么也走不出自己為自己設置的牢獄,終生與成功無緣。
【第74句】:【禪語人生】在無數個睡不著的晚上,我相信會有很多人,習慣性的開始閉上眼睛,安靜的想念一個人,想念一張臉。而在他們心里,能夠有這樣一個人可以想念,或許就夠了。
【第75句】: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是否能未雨綢繆也是衡量智慧和愚昧的標桿。預測到風險提前規避就不會有風險,這樣比化險為夷更聰明省事。
【第76句】:當一個人真正長大成熟時,他對外界的要求其實只會越來越少,也會越來越隨意。
【第77句】:【禪心佛語】常懷慈悲之心,做慈悲之事,才能心中太平,才能度己度人。
【第78句】:【得過歌】得過且過,多惜福,少惹禍;石家豪勢傾蒼天,項楚烏江竟難度,何如陶潛撫孤松,醉來閑向北窗臥。世事到頭終坎坷,快意終須有折挫,得過且過!
【第79句】:【禪心佛語】佛說:用傷害別人的手段來掩飾自己缺點的人,是可恥的。
【第80句】:【禪語人生】緣分像一本書,翻的不經意會錯過童話,讀得太認真會流干眼淚。
【第81句】:【禪語人生】無論你多么努力地讓自己做到完美,始終會有一群人在背地里指著你的背影比比劃劃。你不需要跟誰對罵或者抽誰一嘴巴,他們未必是壞人,只是看不懂你的活法。
【第82句】:學佛首重“道德”。所謂“尊莫尊乎道,美莫美乎德”。若能依道而行,即可倫理具足,而上下有序、美化人生;人格升華,即是循規蹈矩的品德學養。
【第83句】:了解自己最難,不了解自己最痛苦。所以,人生第一要務就是認識自己。
【第84句】:當知一切有情,皆由自業,業為伴侶,業為生門,業為眷屬,業為依趣,業能分定一切有情下中上品。《本事經》卷一
【第85句】:心、佛、眾生其實沒有差別,佛也沒有比我們多一只手多一只腳。所判別的只是佛心清澈無礙,真如讓你看不清真實面貌。——證嚴法師
【第86句】:【禪語人生】相反,由于不明此理,許多人死死抓住貪執之境不放,結果就像以手握沙一樣,握得越緊,沙子流失越多,最終不但一無所獲,而且增加了自己的不幸。
【第87句】:【禪心佛語】春天來了,花自然會開。秋天到了,葉自然會落。不用炫耀一時的得意,心持一份凝重,路才走的穩妥。
【第88句】:接納愛的本來面目,縱時光如刃,切割彼此的容貌,消磨彼此的激情,愛也能保持恒久。
【第89句】:【禪心佛語】海說:你來到我身邊,以為看到了海,但你并沒有看到我。其實,你看到的我只是表面,真實的我必須要你深入探索。
【第90句】:【佛家禪語】愛的力量,可以撫平心靈的不安,讓社會安定祥與,消除一切的災難。
【第91句】:是曾,許一世鉛華,輪回了多少烈士暮年,逍遙禪定。云卷云舒,花開花落,修的荒冢一夢。
【第92句】:【佛心禪語】把自卑從你的字典里刪去。不是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偉人,但每個人都可以成為內心強大的人。相信自己,找準自己的位置,你同樣可以擁有一個有價值的人生。
【第93句】:【佛心禪語】禪就是生活,以禪來凈化生活,溶實“覺悟人生”的理念;生活就是禪,以生活來體現禪的功能,落實“奉獻人生”的理念。
【第94句】:【禪心佛語】放下真的很難,執迷終究害己。勇敢正視內心的懦弱你才能真正的站起來。
【第95句】:【禪心佛語】雖然我們不能改變周遭的世界,我們就只好改變自己,用慈悲心和智慧心來面對這一切。
【第96句】:看世界不光要用眼睛,還要用心。失去欣賞能力的人是可悲的,他的心已經變得衰老。一個人的胸懷是否寬闊,很重要的一點就是看他是否能欣賞他人,義是如何欣賞的。
【第97句】:【禪語人生】在行走時,保持持續地覺知禪修業處,這是在修止;持續地觀照行走的名色法,或觀照名色法的無常、苦、無我,這是在修觀。
【第98句】:【禪語人生】一根最細小的魚刺也可以扎破喉嚨。一只麻雀大小的肉也可能挽救一條危弱的生命。生存無小事,珍惜每一口食物,把它當作救命的一口。
【第99句】:花開有聲,風過無痕。坐亦禪,行亦禪,緣起即滅,緣生已空。不要刻意的去追逐,一切遵循自然的規律,開心輕松。
上一篇:班主任培訓心得體會與收獲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