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語人生】戰士的劍只有在血光中才能看得見,決勝的利器一旦暴露,你將在劍拔出來之前倒下去,永遠倒在悔恨的血泊里。
【第2句】:在一個人成長的過程中,逆境固然能磨煉人,但順境時也不能放縱。順境也是錘煉和考驗人的時候,所以,不可得意忘形,自命不凡。因為越是功底深厚的人越應誠信篤行,保持低調。
【第3句】:【佛心禪語】不要糾纏過去。如果你老是回味上一章節,那你就沒法翻開生活中新的一頁。
【第4句】:【佛語悟道】大象不走小兔子所走的道路,它所走的是大路。真正大徹大悟的人,是無拘無束、不拘小節的。
【第5句】:以單純自在的心態樂享自然中最本初原始的一切,從每一種花草身上看見美麗,從每一陣清風中聽到時光的低吟淺唱,讓生活的每一個細節回歸自然的淳樸,便能從現實的煩惱中超脫。
【第6句】:【佛心禪語】※對任何人、任何事、任何境,不起煩惱,這叫看破。你要知道,沒有恒常,沒有長久。順境要安心,逆境還是要安心。
【第7句】:【禪語人生】幸福不在于你擁有多少物品,而在于你能放下多少對物品的執著,對物品執著的越多,只能說明你是它們的奴隸。一無所有才是萬物的主人。
【第8句】:【禪心佛語】貧窮和富有、快樂和痛苦就在一念之間,善意地解釋一切,你就生活在天堂;悲觀地看待一切,你就墜入地獄了。
【第9句】:幸福不是誰的施舍,幸福是自我內心的一種提醒,幸福有個特征,若即若離,一旦粗心麻木,幸福卻容易錯過。所以需要自我拓寬心地的寬度,容留幸福的盤旋,幸福也就不再朦朧。
【第10句】:【禪心佛語】回家的路上我哭了,眼淚再一次崩潰孓.無能為力這樣走著,再也不敢驕傲奢求了。我還能夠說些什么,我還能夠做些什么?我好希望你會聽見,因為愛你我讓你走了。
【第11句】:【禪心佛語】對于穩步向前的人,道路并不漫長;對于堅忍不拔的人,榮譽并不遙遠。與其讓生命生銹,不如讓生命發光。
【第12句】:【心靈禪語】這是“報應說”的觀點。如果“善有善報,惡有惡報”果真能夠像自然界的規律一樣成為“鐵的法則”,那么千百萬善良的人們是最為高興的。
【第13句】:【禪心佛語】科學技術可以滿足人們的物質需求,促進生活水平的提高;佛教則給人們帶來精神上的快樂,遣除內心世界的愚暗。如果沒有佛教,只是一味地追求物質的享受,只會適得其反。
【第14句】:若人言如來有所說法,即為謗佛,不能解我所說故。須菩提,說法者,無法可說,是名說法。《金剛經》
【第15句】:【唯美雅句】將一顆心婉約在唐詩宋詞里,尋一季清涼,感受風與花香的纏綿,體味雨打窗欞的靜美。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素面素心的紫砂壺,只為茶而生。
【第16句】:一切眾生實成就不思議定。何以故?一切心相即非心故,是名不思議定。是故一切眾生相及不思議三昧相,等無分別。《文殊說般若經》
【第17句】:【常念于一切】無害于天下,終身不遇害,常念于一切,孰能以為怨。(《法句經·刀杖品》)☆對天下沒有一點損害,自己一生也不會遇害。常常以慈悲之心對待一切,誰又會把他當仇敵。
【第18句】:【禪心佛語】你的善良要留給那些懂得感恩的人,而不是那種將你的善良接受的理所應當且會欲求不滿得寸進尺的人。
【第19句】:【禪心佛語】當一個人心態好的時候,他的思考是正面的,他的行為是精進的,他的表達是正面的。
【第20句】:如果一個人放棄自己的本分,忽略了自己的角色,而去癡心、妄想、羨慕或嫉妒別人,所得到的除了煩惱和人生的負值之外,只有迷失了。——耕云先生
【第21句】:【禪心佛語】人與人之間相處,要學會包容,若總是想著改變對方,結果將會是對方不快樂,自己也不開心,彼此可能會陷進一個水火不容的境地。
【第22句】:【禪語人生】與之相反的是另一個雙手健全的乞丐,他絲毫也不理會方丈的一番良苦用心,很直接地放棄了自己的尊嚴。
【第23句】:人無害虎心,虎有傷人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為人量小非君子,遇事無毒不丈夫。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百思必有一得。書到用時方狠少,事到經過才知難。疾風知勁草,烈火見真金。
【第24句】:【心靈禪語】路在延伸,風景在變幻,人生沒有不變的永恒。走遠了再回頭看,很多事已經模糊,很多人已經淡忘,只有很少的人與事與我們有關,牽連著我們的幸福與快樂,這才是我們真正要珍惜的地方。
【第25句】:想要正確地駕馭自己的心,就要達到心的自由境界。與其說心象是墻壁,不如說仿若倉庫更加貼切。
【第26句】:【佛心禪語】不要凡事都依靠別人,在這個世界上,最能讓你依靠的人是自己,能拯救你的人也只能是自己。
【第27句】:行善的人在心理上容易心安理得,幫助別人自己也常處在快樂之中,這本身就是對你的善報。
【第28句】:知足是控制感官瘋狂傾向的唯一辦法,我們不應做我們感官的奴隸;相反我們必須做感官的主人。到那時候,我們就能了解生活的真正目的非常簡單:尋求永恒的幸福。——《法露緣》雜志
【第29句】:【禪心佛語】局部的失敗是肯定的,但要相信今后會獲得更大的成功,不因一次小小的失誤而低頭,而意志消沉。
【第30句】:【佛心禪語】不執著我,不分別法,便能調伏其心,若能調伏其心,便能徹明諸法緣起,洞悉緣起法性空無。
【第31句】:【禪心佛語】善知識,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當知愚人智人,佛性本無差別,只緣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第32句】:【禪心佛語】積累塵土千萬堆,便可形成崇山峻嶺,匯集無數溪流,便可形成長江大河,大智慧的人,對各色人等的意見,兼收并蓄,雖自認正確,而不排斥他人的不同意見,如此,才可認識真理。
【第33句】:每個人的潛能都足以創造奇跡,最大障礙不是別的,而是目標不定、精力分散。只要你將潛能專注于一個目標,奇跡就會在你手中發生。
【第34句】:恒東法師:不必要把幸福描繪得和春天一樣美好,人生本來就是在煩惱當中穿行,在痛苦當中浮沉,你的謙虛和樂觀,就是面對逆境出現的曙光,向前,就是方向。
【第35句】:【佛心禪語】不要說謊、失信:對朋友同事說謊會失去朋友同事的信任,使朋友、同事從再相信你,這是你最大的損失。要避免說大話,要說到做到,做不到的寧可不說。
【第36句】:【禪語人生】修行的最高目標就是轉化自己的態度,讓自己走向和平、慈悲、平靜的專注,以及智慧。
【第37句】:誦經時,經文字句,要深心體會。不只是誦經、做課、打坐才是修行;日常生活的舉止動作,無一不是修持的時間。把工作的場所,當做修行的地方,將心緣收攝,專心系于工作之中,也是修心的方法之一。
【第38句】:當以慈心養育幼弱,見禽獸蟲蛾、下賤仰人活者,常當愍念,隨其所食,令得穌息。《佛說阿難四事經》
【第39句】:【禪語感悟】佛光禪師開示說:“不寬恕眾生,不原諒眾生,是苦了你自己。你永遠要寬恕眾生,不論他有多壞,甚至他傷害過你。寬恕別人就是解放自己,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樂。”
【第40句】:不吝嗇,不期待,不追悔,行者的人生“三不”原則。不吝嗇付出,能付出說明我有;不期待回報,回報不應該成為付出的附加條件;不追悔曾經,過去的不會重來,走好現在和未來的路才是關鍵。
【第41句】:【禪心佛語】人生如夢,歲月無情。驀然回首,才發現,人活著是一種心情。窮也好、富也好,得也好、失也好,一切都是過眼云煙。
【第42句】:【禪心佛語】如果,感到此時的自己很辛苦,告訴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堅持住,因為你正在走上坡路。
【第43句】:【圣經文案】114所以主耶和華如此說:看哪,我在錫安放一塊石頭,作為根基,是試驗過的石頭,是穩固根基,寶貴的房角石,信靠的人必不著急。(塞28:16)
【第44句】:【禪心佛語】教授越來越多,教書的越來越少;博士越來越多,博學的越來越少;戀愛的越來越多,戀學的越來越少;鉆營的越來越多,鉆研的越來越少。
【第45句】:【禪心佛語】人生在世,最重要的生活態度就是「利人」。如果一個人不懂得付出,而一味只求接受的話,他的生命,可說正在死亡邊緣。
【第46句】:我現在為心中有恨的人們開一帖藥方,這帖藥方可以解開恨與怨的心結,那就是——“感恩藥”。
【第47句】:一個人只要選對了路,下定了成功的決心,“精進不止”,終能成功。當然,這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需要始終保持至誠之心,永不動搖,才能心想事成。
【第48句】:“還有明天”,這是一個可怕的想法,它讓人不思進取,蹉跎歲月,浪費生命,成了人們做事拖延的借口,也是許多人無所事事、一事無成的原因。
【第49句】:【禪語人生】有的人很年輕,就覺得自己老了;有的人年壽已高,卻仍老當益壯。“沒有時間老”,就是心中沒有老的觀念。禪者人生觀,認準了事就去做。胸有大志的人沒時間去沮喪、憤怒、郁悶、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