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生命的價值遠遠超過世間任何物質的價值。可是現在的人恰恰相反,迷失了本性,迷失了方向,對物質過分地貪求,物欲高漲,忘卻了生命存在的價值與意義,荒蕪了生命,實在可悲可嘆。
【第2句】:【禪心佛語】鄰里團結,家庭美滿,職業(yè)安定,環(huán)境優(yōu)美,這是眾生應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誠心地服務,無怨無悔,這是最大的幸福。
【第3句】:心靈禪語:樂觀的生活,才是生活的順其自然,每個人都是自己命運的規(guī)范者,不勉強,不灰暗,別埋怨生活帶刺兒,西風梧桐總是風景,想不開的糾結,到最后都是閑愁,往昔追不回,恩怨隨境遷。誰的煩惱誰自找,寬寬去行,平平處坐。
【第4句】:【凈化心靈禪語】淡定是一味良藥,它能夠熄滅內心熊熊燃燒的火焰。一個“淡”字,一邊是水,一邊是火,水能克火,水至火滅。淡定,看似消極退讓,實則是一味降壓消火的妙藥。淡定,能讓浮躁的心靈趨于平靜,能讓沖動的魔鬼消弭于無形。淡定的人生,不浮躁,不呆滯,不狂妄,不自棄,花開花落,云卷云舒。
【第5句】:淡泊歲月,從容人生。有時候堅強并不是什么好事情,生活本來簡單,只是我們人為地摻雜了許多不必要的東西,無論你今天怎么用力,明天的落葉還是會飄下來,人生本無常,無常是人生的一種常態(tài),要學著習慣適應這種無常。
【第6句】:【佛心禪語】《心經》的譯本從古到今有二三十種,在漢地,以玄奘大師的譯本流傳最廣。玄奘大師翻譯的《心經》共260字,提綱挈領、簡明扼要,處處直指人心,袒露般若精義。
【第7句】:【禪心佛語】青年人要做有覺悟、有智慧的人;要做懂得惜緣惜福的人,要做有信仰、講因果的人;要做有良心、講道德的人:為我們未來生命的發(fā)展,走好第一步。
【第8句】:【佛語悟道】世界上萬物的存在、產生都有一定條件,既然是這樣,所以不是自我存在的。因為不是自我的存在,所以是“無我”。那種絕對的“我”的性質也就不可得知了。
【第9句】:待人接物要擺正自己的位置,不可以老把自己當人物,老拿自己當領導,老把自己當富翁,老以為自己是情圣,老是自我感覺良好,即便真是小有作為,業(yè)績斐然,也要謹慎,要虛懷若谷,要大智若愚,其實人的最終結局都是一樣的,只是你把自己看復雜了。說句俗話:千萬別把自己當回事。
【第10句】:【禪心佛語】塵世間有兩苦,一是得不到之苦,二是鍾情之苦。前者在你付諸努力的前提下,就把一切當作一場賭,勝之坦然,敗之淡然,好在這年齡還有一定的資本得以卷土重來;至于后者可說是世間最苦,如果把這時還有這樣的情愫,一定要像清除灰塵般,把它從心屋里掃出去。
【第11句】:【禪心佛語】沉沉浮浮的歲月,恩仇交錯的來回。總以為世界里有一份真實的灑脫,卻總走不出重重樓閣。一回人生,一個緣字。聚了,萬千風光,散了,渺無蹤跡,舉頭向天,流云天空。
【第12句】:勤勞是幸福快樂的源泉,懶惰是貧窮的原因,貧窮是罪惡的根源。養(yǎng)成勤勞工作的習性,你就是個富有的人。(當代)星云《行為平坦的道路》
【第13句】:佛教微博經典:心如蓮花,人生就會一路芬芳。我們常常迷失在自己的心路上:不如別人時,會心生嫉妒,失去從容;發(fā)生意外時,會心生慌張,失去鎮(zhèn)定;痛失親人時,會失去理智,心生絕望。只有內心安靜祥和,才不會被外界所左右。心如蓮花,就是在安靜的歲月里面露微笑,摒棄內心的掙扎、邪念和虛榮,活得灑脫自在。
【第14句】:工作、生存、責任固然重要,然而它們并不是我們活著的全部意義。所以,當煩惱來臨的時候,當內心迷茫的時候,何不選擇放空自己的心靈呢?。一個人,只有放空自己,才能讓生命的縫隙透進陽光。
【第15句】:【心靈禪語】以容己之心容人,人生時時都有快樂。計較之心如同撞車,沖撞了別人,也傷害了自己。若人生包容別人就像寬容自己一樣,快樂的春風吹綠的不只你的小花園,還有別人的芳草地。很多時候,不是別人拿氣給你受,而是自己的猜忌、狹隘、獨斷堵死了自己的路。人無完人,別用完美的眼光衡量別人,自己才更美。
【第16句】:若諸菩薩,安住菩薩凈戒律儀,見諸有情應可呵責,應可治罰,應可驅擯,懷染污心而不呵責或雖呵責而不治罰、如法教誡,或雖治罰、如法教誡,而不驅擯,是名有犯。(古印度)彌勒《瑜伽師地論》卷四十
【第17句】:光陰只方寸,卻演繹著各種離奇的故事。世間有善便有惡,有晴便有雨。所以有種文字是生活的縮影,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禪,細讀慢品,方知其中真味。這樣的文字,是一粥一飯,一煙一火里,經過時間的打磨,世間的歷練,以睿智之心沉淀下來的精華,是經得起重復咀嚼的文字,值得一讀再讀的。
【第18句】:這個世界,誰也愿意活在溫暖里,朋友也是。一個人,有永遠的朋友,未必是充分張揚了優(yōu)點,一定是懂得適度地把控了缺點。因為,一把刀子拿出來,即便不傷人,寒光閃過,就是一種凜冽。留住人心的,未必是那個遙遠的優(yōu)點。有時候,能掩住缺點,就是最貼心最深沉的懂得。
【第19句】:【佛家禪語形容人生】一個成熟的人,應該少一些憤憤不平,少一些惡語中傷,多一份寬容與理解。過去不理解的,以后會理解,小時候不理解的,長大了會理解,長大了不理解的,年老了會理解。一切都經過了,一切都走過了,一切都熬過了,生命的底色里,增了韌,淬了剛,添了柔。
【第20句】:如是我聞,一笑紅塵遠一懷溫柔,我不知安放在哪里,一臉甜蜜,我不知讓誰來品嘗,我收拾起這段被月光漂洗過的舊事,沿著古韻跌宕的禪道,向一座檀香繚繞的古剎走去,我心皈依。
【第21句】:【禪心佛語】看淡世事滄桑,內心安然無恙。人生,說到底,活的是心情。人活得累,是因為能左右你心情的東西太多。天氣的變化,人情的冷暖,不同的風景都會影響你的心情。而他們都是你無法左右的。看淡了,天無非陰晴,人不過聚散,地只是高低。滄海桑田,我心不驚,自然安穩(wěn);隨緣自在,不悲不喜,便是晴天。
【第22句】:【圣經文案】130耶和華對我說,你不要說我是年幼的,因為我差遣你到誰那里去,你都要去。我吩咐你說什么話,你都要說。(耶1:7)
【第23句】:【圣經文案】71天離地何等地高,他的慈愛向敬畏他的人,也是何等地大。東離西有多遠,他叫我們的過犯,離我們也有多遠。(詩103:11-12)
【第24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的涵養(yǎng),不在心平氣和時,而是心浮氣燥時;一個人的理性,不在風平浪靜時,而是眾聲喧嘩時;一個人的慈悲,不在居高臨下時,而是人微言輕時。
【第25句】:花落傷多,人心墻多。心量大小決定了人生苦樂。心量小的人,容不得,受不得,裝不下大格局。當我們能為別人考慮,它又會漸漸舒展開來。一念利他,心的格局便不一樣。
【第26句】:【禪心佛語】慢下追逐的腳步,欲壑如井,鉆得深了,你很難再回來;改變世故的心態(tài),別讓外界輕易傾斜、顛覆、扼殺你的本真;喚醒麻木的靈魂,人是需要一點精神支撐的,否則你就遺棄了自已;拒絕身外的喧囂,只有當心寧靜之后,我們才能漸漸地穩(wěn)健和成熟。學會淡泊與放棄,是智慧之根;學會沉默與堅韌,是生存之道。
【第27句】:【禪心佛語】從來沒有用來鼓勵工作努力的賞賜,所有的賞賜都是用來獎勵工作成果的。所以,我們不能只是努力地去工作,更要聰明地去工作。
【第28句】:話雖已到嘴邊,三思更好;事縱放得心下,再慎何妨。積產遺子孫,子孫未必守;積書遺子孫,子孫未必讀。家累千金,不如日進分文;良田萬頃,不如薄技隨身。久旱逢甘雨,他鄉(xiāng)遇故知,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居視其所親,達視其所舉,富視其不為,貧視其不取。
【第29句】:【佛心禪語】生活是一場品味,是一敗涂地還是生機盎然,都在于你面對生活的態(tài)度,不管面對多少挫折,都把它當做一種生存的動力,不要去尋覓什么結局,最終也逃不過一場從容。——恒唯法師
【第30句】:【禪心佛語】時間在生活里穿梭,就象是大河浪趕浪,大河向東沒有回頭浪,那么很多事情就放過去過去吧,不要留戀。放走昨天,活好當下,擁抱明天。生活就象是大河涉水,不管腳下是清是濁,都要走過,我們能享用的就是腳下的這片清濁。
【第31句】:最使人疲憊的往往不是道路的遙遠,而是你心中的郁悶;最使人頹廢的往往不是前途的坎坷,而是你自信的喪失;最使人痛苦的往往不是生活的不幸,而是你希望的破滅;最使人絕望的往往不是挫折的打擊,而是心靈的死亡。所以我們凡事要看淡些,心放開一點,一切都會變好!
【第32句】:【禪語人生】我們不要把自己看得多么大,看得多么有能耐、了不起。每個人都是非常渺小的,都必須在群體當中才能生存。沒有群體,沒有社會,沒有人類,我們絕對不能生存。沒有一件事是孤立的,不依靠任何人而獨自生存的人是沒有的,包括佛在內,因為沒有了眾生就沒有了佛。
【第33句】:始見新春,又逢初夏。四時若箭,兩曜如梭。不覺紅顏翻成白首。直須努力,別著精神,耕取自己田園,莫犯他人苗稼。——《兜率從悅禪師》
【第34句】:【心靈禪語】既然我們必須生活下去,那么就學會主宰生活,不做生活的絆腳者。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每個人都是自由行走的個體,每顆心都是自由的世界。不要讓心被束縛,心之所向便是人生的方向,知足感召幸福,悲觀感召不幸。風景從來都是波瀾起伏,做一個看故事的人,隨它自然,萬緣放下。
【第35句】:【心靈禪語】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有些煩惱和困惑很正常,不要害怕,面對它,正視它,戰(zhàn)勝它,超越它,從煩惱中走出來,當下就是解脫。而把煩惱忘記了,就是對生活最高的敬意和祈福。
【第36句】:【禪語人生】一生何其短暫,如流星之于夜空;生命何其卑微,如塵埃之于蒼穹。然而,我們常常會短視和淺見,總以為今天很長,明天就是永遠;總以為自己很高,登頂即為山峰于是,在有限的人生里,我們極度揮霍;在浩渺的宇宙中,我們肆意踐踏。對時間要珍愛,對生命要敬畏,我們才能找回最本真的自己。
【第37句】:我創(chuàng)辦“慈濟功德會”、修學佛法,一生中奉行的道理無他,唯有“為佛教、為眾生”,這就是我體悟的真理,我一生都沐浴在這“為佛教、為眾生”的真理中。
【第38句】:【生活禪語】每個人的生命都不過是一團相同的泥巴而已,只是被塑造成了不同的表相。相,恐怕是世界上最能影響我們的東西。我們往往執(zhí)著于我們所認識到的那個“相”,慢慢迷失了自己,迷失于世界,迷失了那無形無相的道。
【第39句】:【禪語人生】宰相詢問了各種各樣的人,但始終沒有找到自認為最幸福的人。在返回的路上,一籌莫展的宰相聽到了遠處傳來的歌聲,那?聲中充滿了歡樂、活力和激情。于是宰相趕緊找到了那個唱歌的人。
【第40句】:【禪心佛語】人生要喘兩種氣:一種是生命之氣,一種是精神之氣。人生要會兩件事:學會掙錢,學會思考。人生的兩個基本點:糊涂點,瀟灑點。
【第41句】:一個人如果能夠養(yǎng)成“寬以待人”的優(yōu)良品德,就一定可以在同他人的相處中,嚴格要求自己,寬容地善待他人,不斷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使自己成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
【第42句】:【禪心佛語】女招待將老太太的100元現鈔拿去結賬,老太太卻悄悄地離開了咖啡館。當女招待將零錢送還給老太太時,發(fā)現位置已經空了,正想著老太太跑到哪里去的時候,她注意到老太太的餐巾紙上寫著字,在餐巾紙下,她發(fā)現另外還壓著300塊錢。
【第43句】:【禪心佛語】人生之所以有這么多的痛苦、煩惱病根,只在于‘我執(zhí)’。因為有了自我的堅執(zhí),才產生諸多顛倒妄見,認虛為實,以假作真,隨著幻生幻滅的外境打轉,因而迷失了常住不易的本性。
【第44句】:【佛系禪語】生活的變幻,歲月的流轉,使得再單純的心,也會有悲歡離合的感嘆,人心不是木頭,多少的波動,也是常理,需要的是安頓自己的心,莫要因過多的執(zhí)著而越傷越重,糾結往復。這一路的坎坷,內心的波動需要記得去安頓,用一種心正、心清、心平、心靜的態(tài)度,去平息心底的焦躁。
【第45句】:【禪心佛語】忍,不是含淚度日、忍氣吞聲的懦弱之舉,而是為人處世、化干戈為玉帛的上上之策。不能忍一時之痛,必將受百年之憂。人生有太多的不如意,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也是一種雅量。
【第46句】:【禪心佛語】當一個人無欲無求時,在付出時不去想著要取回報時,那么就沒有所謂的得與失了,沒有了所謂的輝煌與破敗了。這是一種最高尚的心德,在這種心德的面前,這個塵世間被人們趨之若鶩的爭名奪利也就不值一提了。
【第47句】:【禪語人生】無德禪師道:禪音就是化一切音聲為微妙的音聲,把辱罵的音聲轉為慈悲的音聲,把毀謗的聲音轉為幫助的音聲,哭聲鬧聲,粗聲丑聲,你都能不介意,那就是禪音了。
【第48句】:生活中如果人拿個石頭向狗丟過去,這只狗就會莫名其妙地開始追逐那塊石頭,追了老半天,原來是一塊不能吃又沒有用的石頭,除了跑得氣喘吁吁以外,沒有任何好處,只是白費力氣而已。狗為什么要去追一塊沒有用的石頭呢?同樣的道理,人為什么要去追一個別人丟過來的壞臉色,別人丟過來的一句壞話呢?
【第49句】:我們不要在有形有相的數量上計較,只要心誠意正,用這個“歡喜的一念”來如法布施,其功德也是很大的。無論是須彌芥子的大小比較,或布施功德的大小較量,在佛教里面,小大大小,是全然不從形相、表相上去拘執(zhí),而是要從理事圓融、內外一如的法身慧命上去體證的。
上一篇:建黨99周年征文800字精選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