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六月間狗吐舌——熱出來的
【第2句】:【黃花魚,溜邊兒】指回避問題,繞著走。浩然《艷陽天》: “我得把話說在頭邊:如今我攤上真事兒了,你可不能黃花 魚溜邊兒.呀!”
【第3句】:【太歲頭上動土】“太歲頭上動土”比喻不畏權勢敢于觸犯強權的行為。源出兩支。一說“太歲”是古代天文學中假設的星名,與木星(歲星)運行的方向相反。舊時迷信,認為太歲是個兇惡的煞神,是“百神之統”。他“奉領諸神,統正方位,斡運時序。”太歲所經過的方位為兇方。有一句諺語就是這樣說的:“太歲當頭坐,非實便是禍。”《土風錄》云:“術家以太歲為大將軍,動土遷移者必避其方。”意為建筑蓋房時找準方位,避免與太歲沖突。于是民間就有了“不要在太歲頭上動土”的說法。二說“太歲頭上動土”源于一個故事。唐朝末年,黃巢率領起義軍走潼關、入長安,建立了大齊政權。這位農民起義領袖習慣流動作戰,在皇宮里待不住,常常率領親兵親將百余人出長安觀察地形,研究作戰方案。一天,行至臨潼縣荊山原邊,被一座高大墳墓擋住去路,上前一看,原來是劉邦之父——漢太上皇陵,占據大片良田。黃巢心想,這個太上皇生前魚肉百姓,死后還霸占著這么多田地苦害百姓,擋我去路,實在可恨,便喚隨從借了一把鐵锨挖了起來,因用力過猛,锨把折了,于是,他又親自向農夫借了一把大锨,登至墓頂,幾锨就把墓頂挖了個大坑。黃巢放聲大笑,朗吟了詩一首:“輾轉中原逐驚鹿,西進長安過齊都。吾輩豈是山野人,太歲頭上敢動土。” 吟罷,余怒未息,拖锨下原,競把原邊劃了一條深溝,人們叫它鐵锨溝。從此,“太歲頭上動土”這句話就流傳下來。
【第4句】:小峰貪玩,不好好學習,他爸爸正在狠狠地訓斥他。這時,一向寵他的奶奶走過來解圍說:“罵他干啥?成人的楊六郎,不成人的賣麻糖。由他去好了。”(山西·太原)
【第5句】:【遇難成祥,逢兇化吉】見“逢兇化吉,遇難呈祥”。
【第6句】:【鳥為食死,人為財亡】見“人為財死,鳥為食亡”。
【第7句】:【一支筆難寫兩件事】釋義:一支筆不能同時記述兩件事,得分頭寫。例句:書中交代,一支筆難寫兩件事。怎么柴、杜二位班頭會被人鎖上呢?這其中有一段隱情。
【第8句】:【樹不成林怕大風】(諺)樹木如果不能形成森林,孤孤單單,就最怕狂風襲擊。比喻人如果不團結成堅強的群體,就無力抗擊天災人禍。
【第9句】:鯊魚把兒請貓代管——不保險
【第10句】:【虎瘦雄心在】(諺)瘦:瘦弱。比喻志向高遠的人,縱然年老體弱或遭遇坎坷,銳氣不會減退。 也作“虎瘦雄心在,身死骨不倒”。
【第11句】:蝦子落鍋——死了還是紅的
【第12句】:【槽里無食豬拱豬】(諺)喂豬的食槽里要是沒了食物,豬就會用嘴互相拱咬。比喻經濟拮據之時,容易彼此抱怨或爭吵。
【第13句】:【兩節甘蔗不能一口咬】釋義:比喻有計劃按步驟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例句:馬遠甫望著他們的背影,自己跟自己說:“那不好。要干也得一個一個來,兩節甘蔗不能一口咬呀!”
【第14句】:【先來媳婦不怕晚來婆】(諺)媳婦雖然是晚輩,但先來;繼母雖然是長輩,但晚到。先來的不怕晚到的。指資格老往往勝過地位高。
【第15句】:晚飯時,媽媽叫弟弟吃菜,弟弟不肯吃。媽媽一邊給弟弟夾菜,一邊對弟弟說:“三天不吃青,行路不正經。”(廣東·吳川)
【第16句】:【砸飯碗】(慣)比喻失業,沒有了經濟來源。
【第17句】:【窮灶門,富水缸】(諺)灶門:燒鍋灶的火口。灶門口要少積柴火,以免引起火災;水缸里要經常放滿水,以備滅火。指在容易發生火災的地方,要有高度的防范。
【第18句】:門縫里看大街——眼光狹窄
【第19句】:谷子稗子堆一垛——好壞不分
【第20句】:狐貍吵架——派狐(胡)言
【第21句】:【皮笑肉不笑】假裝笑臉。袁靜孔厥《新兒女英雄傳》:“第 二次過堂,何世雄還是皮笑肉不笑的說:‘楊小梅,怎么樣? 憋悶得慌吧?”’
【第22句】:【四海之內皆兄弟也】(諺)四海:指全國或天下。指普天下的人都親如兄弟。 也作四海皆兄弟。 四海之內,皆為兄弟。 四海內,皆兄弟。
【第23句】:【讓人指后脊梁骨】謂背地里受人責罵,或被議論。類似 的:讓人背后罵娘。高云覽《小城春秋》:“昧心錢賺不得! 一家富貴千家怨,咱不能讓人家指脊梁骨!”
【第24句】:玉皇大帝娶土地婆——驚天動地
【第25句】:【事緩則圓】(諺)緩:舒緩,從容。 圓:圓滿。指遇事不可急于求成,要從容舒緩,才能得到圓滿的結果。
【第26句】:【張天師被鬼迷】(慣)張天師:東漢張道陵創立道派,認為符水咒法能驅鬼治病,被盾世尊為“天師”,其后裔繼承道法,受封號為“張天師”;民間也泛指能降鬼的人。比喻有本領的人被入迷惑,頭腦不清醒。 也作張天師吃鬼迷了。 張天師著鬼迷。 張天師教鬼給迷住了。
【第27句】:【刀靶付與外人】(慣)刀靶:即刀把,比喻把柄。指給別人提供把柄或口實。
【第28句】:爸爸是局長,叔叔又有錢,我經常向別人夸耀。可媽媽卻說:“有人不仗人勢,有錢不恃錢勢。你要好好學習,將來靠自己的本領做事。”(河北·易縣)
【第29句】:螻蛄吃莊稼——地下活動
【第30句】:【 無顏見江東父老】原指項羽兵敗,無臉回江東故地,在烏 江自刎。借指失敗后羞見熟人。海外於梨華《三人行》:“從 臺灣回來,他便無顏見江東父老,不愿回到洋人圈里。” 小曲好唱口難開指不好張口明說,羞于啟齒。特指男 女開始相愛時,有話不好直說。李季《王貴與李香香》:“小 曲好唱口難開,櫻桃好吃樹難栽;交好的心思兩人都有,誰 也害臊難開口。”
【第31句】:【瞎子見錢眼睛開】(諺)指金錢對人有著極大的吸引力。 也作瞎子見錢眼也開。 瞎子見錢眼睛亮。
【第32句】:吃午飯時,媽媽說:“你的嘴爛是因為內火太大。油炸花生米火氣大,就不要吃了。”我連聲答應:“好,好!”午飯后,我背上書包上學,臨走時,順手抓了一把花生米,結果,被媽媽看見了。她數叨我說:“你呀,能叫眼流膿,不讓嘴受窮。”(河南·南陽)
【第33句】:【名師出高徒】釋義:有名的師傅能教出本領高強的徒弟。例句:誰都知道和尚的本事大,武藝好。名師出高徒,老師好,徒弟也錯不了,所以這小和尚一出臺也是“碰頭好”。
【第34句】:【猜啞謎】(慣)啞謎:指隱晦的話語。比喻猜測別人話語的真實意思或事實真相。
【第35句】:小時候,我看到別的孩子買了新衣服、新文具的時候,總鬧著向媽媽要。媽媽常這樣對我說:“孩子,公雞不能跟馬跑啊!”(湖南·平江)
【第36句】:【插翅也飛不出去】(慣)形容封鎖極其嚴密,無法逃脫困境。 也作“插翅也難飛”。
【第37句】:我在學習上愛偷懶,老師留的家庭作業常常是三天兩頭完不成。媽媽批評我:“一天不練,手生腳慢;兩天不練,功夫丟一半;三天不練,成了門外漢;四天不練,只能瞪眼看。在學習上,光憑腦瓜子聰明,可不行啊!”(河北·行唐)
【第38句】:【又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想要又好又省,想要人們努 力工作,卻不給條件和報酬。馬烽《三年早知道》:“真是又 要馬兒好,又要馬兒不吃草。你又要我們多澆地,又不多給 水。”
【第39句】:電視里播放廣告,我在一旁尖聲怪調地隨著學說廣告詞。媽媽嫌難聽,白了我一眼說:“嘴不尖學鷹叫。”(山東·平邑)
【第40句】:鄰居一位阿姨叫我給她抱一會兒孩子,可抱了很久,還不見她回來。我一問,才知道她下地干活去了。媽媽說:“你真是貓抓糍粑,脫不了爪爪。”(四川·渠縣)
【第41句】:【得理不讓人】(慣)指占了理,就不肯寬容、饒恕別人。 也作“得理不饒人”。
【第42句】:全家人正在看電視,可突然停電了。爸爸說:“早不停,晚不停,偏偏到前沒村后沒店的地方停。”(寧夏·賀蘭)
【第43句】:做飯,刷碗,洗衣服,媽媽說她天天忙得辮子不沾背。(江西·宜黃)
【第44句】:張華嫌冬天太冷,不想起床。他媽媽說:“少年小伙子三把火,老人冷得棉花裹。怎么不能應時起床呢?”(江蘇·高郵)
【第45句】:【鬼畫符】(慣)符:道士所畫的一種線條或圖形,聲稱能驅鬼辟邪或給人帶來禍福。1形容字跡潦草難認。2比喻騙人的謊言或伎倆。3玩弄騙人的伎倆。
【第46句】:玉皇大帝上戰場——大動干戈
【第47句】:草原里的狍子——三五成群
【第48句】:【嘴上掛得油瓶】(慣)形容人生氣時嘴巴高高噘起的樣子。
【第49句】:【千個屠夫一把刀】(慣)屠夫:舊時以宰殺牲畜為職業的人。屠夫再多,所使用的工具也都是刀。比喻大家的做法都一樣。
【第50句】:小剛自己的作業都沒有完成,還告妹妹小蘭的狀。媽媽說:“自己都是四尺八,拿著五尺量人家,管住你自己就行了。”(河南·內鄉)
【第51句】:【八九不離十】釋義:數字的順序是八九緊接著十,比喻相差不多。另外,“十”與“實”諧音,常說明估計或猜測的情況與實際情況很接近。例句:“……咱們對男人心理分析不了,可是對咱們自個兒總能透視個八九不離十……”
【第52句】:黃鼠狼生耗子———輩不如一輩
【第53句】:【三兩棉花四張弓——細細地彈】(歇)弓:彈棉花用的繃弓兒。彈:諧“談”。指詳細地談談。
【第54句】:【玉波去四點,依舊是王皮】(諺)玉字去一點,還是王字;波字去三點,還是皮字。指表面上略有變化,但本質上還是不變。
【第55句】:【花為腸肚,雪作肌膚】(慣)形容女子美麗、嬌嫩。
【第56句】:【玩火者必自焚】謂做冒險的事情,必然會危及自身。成 語:玩火自焚。傳記圖書:“然而,事與愿違,玩火者必自 焚。”
【第57句】:【過耳之言,不可聽信】傳話沒有什么根據,不必信以為真。 明代《西游記》:“大王且息怒。常言道:過耳之言,不可聽 信。”
【第58句】:【既在山場轉,就有打獵心】(諺)山場:山區圍獵場。指既是來山場走動,就有打獵的想頭。借指敢到比賽現場來,就有向強者挑戰的意向。
【第59句】:【一個死了,一個還沒出世】人世間不存在好人。《臺灣小 說選》:“一點都不假,古早人說天良的有兩個,一個死了,一 個還沒出世。”
【第60句】:【王八吃西瓜——滾的滾爬的爬】(歇)滾:本指西瓜滾動,轉指人翻滾。爬:本指王八爬行,轉指人亂爬。形容狼狽敗退,抱頭鼠竄的樣子。 也作“王八啃西瓜——連滾帶爬”。
【第61句】:鄰居近幾年木材和茶葉收入好幾萬元,可是,一筆生意沒做好,連老本都賠上了。為了過個年,不得不四處借錢。爺爺說:“這真是吃不窮,穿不窮,算計不好一世窮!”(安徽·石臺)
【第62句】:【頭撞南墻也不知道拐彎抹角】(慣)形容人脾氣執拗,做事不知變通。
【第63句】:【木偶能跳動,自有提線人】(諺)木偶:木頭做的人像。木偶戲中木偶人像能跳能舞,是有人在幕后牽線操縱。比喻有人出面鬧事,是后臺人物在指使。 也作“木偶不會自己跳,幕后定有牽線人”。
【第64句】:爸爸穿上一套西裝,我和姐姐都說瀟灑。媽媽打趣地說:“今天,你爸爸是老山羊打噴嚏——洋(羊)氣沖天。”(河南·西華)
【第65句】:【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實也難收】釋義:處暑時還沒有下雨,莊稼縱然結了籽實也無收成。指干旱難以成孰。例句:處暑日宜雨。諺云:“處暑若還天不雨,縱然結實也難收。”
【第66句】:奶奶說,人年輕的時候應該艱苦奮斗,攢下錢財,老了走不動的時候,即使沒有兒女贍養也不至于受罪,說是“禾怕霜降風,人怕老來窮”。(廣西·平南)
【第67句】:【客不離貨,貨不離客】(諺)客:客商。指客商出遠門運販貨物,要把貨物帶在身邊,做到人不離貨,貨不離人。也指出遠門攜帶的貴重物品,不能輕易委托別人。
【第68句】:【 君子不奪人之所好】君子尊重別人,不能侵犯別人的利 益。香港梁鳳儀《千堆雪》:“君子不奪人之所好。何況,爭 得到,也未必好!”
【第69句】:【豁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見“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70句】:【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諺)徒:同類,同伙。水過于清澈,會使魚失去生存的條件;人過于苛察,會使自己孤孤單單,失去群眾。 指為人處世貴在寬厚,切忌苛求。 也作水清無魚,人察無徒。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清則無徒。
【第71句】:【拉住狀元喊姐夫】(慣)譏諷人不顧廉恥去攀附權貴。
【第72句】:【金戒指】“金戒指”原來并非定情之物,鎖定姻緣,一定終身。“金戒指”原為“經戒指”,意即婦女經期應該戒止性生活,因“經”、“金”諧音而改名。早在漢代,宮廷已經盛行戴金戒指了,開始時,只限皇后和嬪妃戴,每逢皇后或嬪妃月經來潮時戴用,示意在此期間,帝王不可與之同房。因為月經一詞在帝王面前是要避諱的“穢語”,不能直接說出,而當她的手戴“經戒指”時,帝王見了心里自然明白了。后來,王公宰相、文武百官的眷屬相繼效法,成為古代文明禮節與衛生的習慣,并逐漸風靡民間,演變為現在的金戒指,詞義有了脫胎換骨的變化。
【第73句】:【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形容心跳急速。成語:忐忑 不安。馬烽西戎《呂梁英雄傳》:“他這時心中十分煎熬,真 像十五個吊桶打水,七上八下拿不定主意!”
【第74句】:【分一杯藍】(慣)比喻分得一份好處。
【第75句】:大軸子裹小軸子——畫里有畫(話里有話)
【第76句】:【狐貍不能和雞同籠】釋義:比喻不能和敵人生活在一起。例句:是呀,狐貍不能和雞同籠,黑心肝的漁霸不會跟窮抓魚的拉親家!
【第77句】:吃炒面哼小曲——含糊其辭;含含糊糊
【第78句】:【物有不同物,人有不同人】(諺)物和物不一樣,人和人也不會相同。指人與人總有差別,不能強求一律。
【第79句】:高樹上的鳥兒——瞧不起低窩
【第80句】:客堂里掛驢皮——啥畫(話)
【第81句】:有其父必有其子。
【第82句】:【駱駝擱在橋板上——兩頭無著落】(歇)兩頭:本指駱駝的頭和尾,轉指雙方、兩方面。著落:本指落在地上,轉指落實。指兩頭都落空,或兩方面都不落實。
【第83句】:【不怕稠吃,就怕稀化】(諺)稠吃:吃得多。稀化:零星花錢。指在經濟開支方面,不怕有計劃的整堆開支,就怕無節制的零星花錢。
【第84句】:我見爸爸拖地沒拖墻角,就告訴了媽媽。媽媽說:“他這是洗臉不洗耳朵,拖地不拖旮旯。”(湖南·攸縣)
【第85句】:【時來逢好友,運去遇佳人】(諺)佳人:美貌女子。好運來時會遇到好友,霉運來時會遇到美女。指艷遇給男子帶來的往往是不幸。
【第86句】:【虎豹不堪騎,人心隔肚皮】釋義:比喻猜不透別人的心思。例句:萬丈深潭終有底,只有人心不可量。虎豹不堪騎,人心隔肚皮。休將心腹事,說與結交知!自后無情日,反成大是非。
【第87句】:【衣冠禽獸】“衣冠禽獸”現在常用來指責品德敗壞的官員和壞人。稱其徒有人的外表,行為卻似禽獸。衣冠禽獸來源有兩種說法。一種傳說古代有一種惡鳥、惡獸,名叫“梟”、“獍”,這兩種禽獸出生后均先把生它的母親吃掉,據此就有了“衣冠梟獍”一語,喻指行為卑劣,品質極壞的人。因一禽一獸,后演變為“衣冠禽獸”。另一種認為,“衣冠禽獸”一語源于古代官員的衣飾,原來并無貶義。在我國歷史和戲劇舞臺上,封建官吏服飾上都繡有飛禽走獸,明清兩代文官服上繡禽,武官服上繡獸,且看下表:品級:青樹林二品三品四品五品六品七品八品九品文官:仙鶴錦雞孔雀雪雁白鸝露鶿鴛鴦鵪鶉練雀武官:麒麟獅豹虎熊彪犀牛犀牛海馬從中不難看出,衣冠上的禽獸,越是珍奇,品級越高。后來這些象征、區別官職的“衣冠禽獸”們,只顧當官做老爺,仗勢欺人,魚肉百姓,到頭來卻成了人民切齒痛恨的代名詞。
【第88句】:【 殺人一萬,自損三千】戰爭中不論勝負,雙方均有損失。 明代《西游記》:“勝負乃兵家之常。古人云:殺人一萬,自損 三千。何須煩惱?”
【第89句】:【出其不意,攻其無備】釋義:行動出乎對方意料之外,趁對方沒有防備發動進攻。例句:要是里面真有人躲著,那就應該趁這夜里給他來個出其不意,攻其不備,這樣才能手到擒來。
【第90句】:【舍命不舍財】(慣)寧可舍棄性命,也不放棄錢財。指人太貪財。
【第91句】:【饒人是福,欺人是禍】見“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第92句】:【黃貍黑貍,得鼠者雄】(諺)貍:貍貓。不論是黃色的貓還是黑色的貓,哪個能捉住老鼠,哪個就是好貓。比喻用人只求有實際的辦事能力,其他可以不論。 也作黑貓白貓,抓住耗子的就是好貓。 不管白貓黑貓,抓住老鼠就是好貓。
【第93句】:春節期間,爸爸媽媽再三叮囑我不要亂吃東西,防止鬧肚子。爸爸說:“少吃多滋味,多吃壞肚皮。”(浙江·嘉興)
【第94句】:【年號】“年號”是我們經常遇到的一個詞,如我們十分熟悉的康熙、乾隆、道光、光緒等,都是皇帝的年號,不是他們的名字。那么,年號創始于何時,出自誰手呢? “年號”是中國古代皇帝用以紀年的名號,也是時代的標志,由漢武帝劉徹首創。公元前140年,漢武帝即位,稱為建元元年,第二年稱建元二年,依此類推。以后新君即位或遇軍國大事、重大祥瑞、災異,常常改變年號,稱為改元。有的甚至一年之中一改再改。自朱元璋開始,明清兩代皇帝一般不改元,不論在位時間長短,一個皇帝只用一個年號。我國歷代各朝所定的年號,為了稱謂之便,大多以兩個字命名,如漢初建元、晉永和、唐貞觀、宋元嘉、明萬歷,清乾隆等。但也有少數是三個字、四個字以至六個字的。如王莽的“始建國”、北魏太武帝的“太平真君”、西夏景宗的“天授禮法延祚”。封建帝王年號在用詞上是十分考究的,總要經過反復篩選,采擷吉祥字眼,多用“大、太、應、元、天、中、永”等字開頭。如漢武帝劉徹一共使用過十一個年號,其中“元”字開頭的就占五個,“太”字開頭的占二個,“天”字開頭的一個。
【第95句】:【東不成,西不就】(慣)指擇偶或擇業不順利,總是不成功。也泛指事情總是辦不成。
【第96句】:【 一家過年都過年】過年是共同的節日。借指情況相同, 沒有例外。《馬烽小說選》:“一家過年都過年,到處都在蓋 新房、建工廠。”
【第97句】:【水銀瀉地——無孔不入】(歇)水銀:銀白色液態金屬,比重大,瀉地呈圓珠狀滾動,遇有空隙便滾入其中。形容會鉆營。也指能利用一切機會。 也作“水銀滲地——無孔不入”。
【第98句】:【冷在三九,熱在三伏】(諺)三九:冬至節后第三個九天。三伏:夏至節后分頭伏、中伏、末伏。指一年之中,三九天最冷,三伏天最熱。 也作冷不過三九,熱不過三伏。 熱不過三伏,冷不過三九。
【第99句】:【饑了吃糠甜如蜜.飽了吃蜜也不甜】見“餓咽糟糠甜似蜜,飽飫烹宰也無香”。
上一篇:簡書經典摘錄佛心禪語的文案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