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校慶感言
座 談 感 想代繼明向書記、秦鄉長及各位領導:6月11日,我作為一名農村基層一線的普通職工,在茂田大酒店4樓參加學習貫徹市第三次黨代會精神座談,感到很榮幸,也很感動。
在此,我要特別感謝鄉領導對我的信任和厚愛。
這次會議由汪洋書記主持,出席會議的有市領導范照兵等6人;縣黨政主要負責人書記高必金、縣長劉信勇。
還有直轄十年建設功臣7人、優秀共產黨員代表4人、豐都基層群眾代表2人,共21人;我們豐都5人。
整個座談會分為三部分,首先由高書記匯報情況;其次由與會代表發言;最后由汪洋書記講話。
其中汪洋書記的講話對我影響最深刻,啟發很大。
今天,受向書記委托,現我就這次座談會議,談談我個人感想:一、精辟解讀,領會精神。
汪書記高屋建瓴,以其深透的理解、獨到的領悟和切身的感受,引導全體座談代表深入學習了黨代會重要精神。
汪書記重點指出:市第三次黨代會報告體現了“28字特點”——總結成績,凝煉經驗,理清思路,提出目標,促進發展,構建和諧,抓好黨建;呈現出“八大亮點”: 一是報告以“加快建設城鄉統籌發展的直轄市”為主線,更加切實貫徹“314”總體部署;二是報告高度凝練了直轄十年來的基本經驗,為今后的工作部署奠定了基礎;三是報告響亮提出了構建“一圈兩翼”區域發展新格局;四是報告科學確立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階段性目標,力爭到2024年邁上“三個臺階”、實現“五大突破”;五是報告務實創新地提出了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的五大戰略,切實把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貫穿于實現“加快”和“率先”的全過程;六是報告強調要推動經濟更好更快地發展,將胡總書記提出的“加快”和“率先”落實到經濟建設工作中;七是報告真切體現了“和諧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的理念,切實加快和諧重慶建設步伐;八是報告突出強調了要以黨的建設推進科學發展,與時俱進地加強黨的建設。
汪書記的剖析精彩、精煉、精辟,令每一位座談代表深受感觸、茅塞頓開,讓我們的思想得到進一步的解放。
二、振奮精神,暢談體會。
座談代表一致認為,汪洋書記的談話是對過去工作總結和直轄十年來的經驗提煉,為我縣今后的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談話對今后五年勾劃出的宏偉藍圖高瞻遠矚、精細周密,對我縣工作具有深刻的指導意義。
他說,豐都是連接“一圈兩翼”的黃金點,又是涪萬黔區域中心城市輻射拉動的聚合區,也是承接“一圈”共振“兩翼”的橋頭堡。
為此,豐都縣委、縣政府確定了豐都未來發展的定位:黃金旅游帶上的明珠、一圈兩翼的連接高地、三峽庫區的經濟強縣,并根據這一定位,提出了“531”奮斗目標。
這使我感到欣慰,也讓我看到了豐都發展的未來。
汪書記說,這是他第二次來豐都,發展情況卻大不一樣,特別是這次來豐都,看到豐都人民上下一心共謀求發展,讓他很感動。
他指出豐都應看到自己的優勢,其一是地處長江國際黃金旅游帶的地理優勢;其二是資源豐厚,很多資源尚未開采,許多景點尚待開發;三是人氣指數高,全縣人民拎成一股繩,上下一心謀發展;四是政策好,豐都是國家貧困縣,中央提供了大量的投入和政策支持;五是人力資源豐富,每年轉移了大量的農村剩余勞動力;望豐都人民能抓住機遇,發展才是硬道理。
這充分體現了汪書記對我們豐都的關懷,切實體現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大家普遍感覺精神更好,干勁更足,只要我們廣大群眾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這次黨代會繪就的藍圖就一定可以變成美好的現實,我們一定能夠提前過上幸福的小康生活。
三、前途光明,未來美好。
10年來,豐都縣委、縣政府抓住了三峽移民搬遷機遇,南遷后的新縣城像一座大花園,街道寬闊,設施齊全,連醫院、學校的條件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規模變大了,環境變美了,醫療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了。
汪洋書記談到,他看到豐都的變化,喜上眉梢,樂在心頭。
望豐都人民繼續發揚艱苦樸素精神、樹立“八榮八恥”榮辱觀念,為加快豐都發展而努力奮斗;同時,汪書記表示,今后重慶一是將大力改善鄉村醫療條件,推動農村合作醫療,讓農民看得起病,治好病;二是積極化解農村教育債務,加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讓孩子能上學,上好學;三是將加快農村文化陣地建設,統籌城鄉發展,改變目前的城鄉二元結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最后,汪書記對參加座談會議的各位代表提出了具體要求,望廣大黨員干部,一定要從講政治、顧大局的高度,把人心和力量凝聚到做好自己當前的本職工作和幫扶工作;深入開展宣傳、教育活動,把思想統一到市委要求上來,進一步樹立危機感、責任感、使命感,以正確的態度、積極的措施去應對各種困難和挑戰。
太原近年來的變化(對比的)
太原簡稱“幷”,古稱晉陽,創建于公元前479年。
至今已有2500余年歷史。
早在西漢時期,晉陽就成為全國十三個州部治所之一,隋朝時晉陽在全國是僅次于長安、洛陽第三大城市。
唐王朝發祥于晉陽,唐初先后封晉陽為“北都”、“北京”與京都長安、東都洛陽幷稱“三都”、“三京”。
五代十國時的后唐、后晉、后漢等都以晉陽為都或陪都,因此,太原素有“龍城”之別稱。
太原是山西省省會,位于山西省中部,晉中盆地北端,東北西三面環山,黃河第二大支流汾河縱貫南北,平均海拔800米,全市總面積6988平方公里,轄一市六區三縣,總人口逾300萬。
太原礦產資源豐富,含煤面積1282平方公里,探明儲量185億噸,鐵礦儲量
【第1句】:7億噸。
非金屬礦中石膏礦質量全國著名,探明儲量5435萬噸。
太原是著名的重工業城市,有全國特種鋼生產基地——太原鋼鐵有限公司,全國重型機械行業龍頭——太原重型機械工業集團等。
太原在歷史上有過“晉人善賣”的輝煌,作為北方重要商業都會,早在西漢時期,太原就與西域、中晉有密切的貿易往來,經過唐、宋、元、明、清歷代發展,太原的錢莊、票號、商行遍及華北和東南沿海,雄踞“十大商幫”之首。
建國以來,太原一直是山西省重要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消費中心和商品集散地。
太原市地處內陸,人杰地靈,民風樸實。
名勝古跡史載有:烈石寒泉,雙塔凌霄,汾河晚渡、天門積雪,西山迭翠,土堂神柏等。
市區有晉祠圣母殿宋塑侍女像,天龍山石窟北朝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經,純陽宮關羽立馬銅像及唐太宗李世民手撰“貞觀實翰”《晉祠銘幷序》碑文。
全市有國家級文物保護景點20處,省級20處,旅游景點30多處。
唐代宰相狄仁杰、詩人白居易、王之喚、柳宗元、溫庭筠、宋代名將楊延昭、《三國演義》作者羅貫中等籍貫幷州。
久居太原的人們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近年來,這個古老的城市正在一天天變得年輕起來。
街道拓寬了,高樓大廈多起來了,現代化的超市、購物中心環境幽雅,商品琳瑯滿目,酒吧、網吧、迪吧吸引著年輕人,夜晚的太原更是萬家燈火、流光溢彩。
其實,這些僅僅是表像,真正的變化在于,太原經濟已經走出了長期徘徊不前的困境,經濟的質量和效益正在穩步提高。
改革開放以來,太原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
GDP年平均增長
【第9句】:8%,人均GDP增長
【第7句】:7%,工業總產值增長
【第9句】:9%,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
【第14句】:7%,農民人均收入增長
【第15句】:2%。
“九五”期間,雖然受亞洲金融危機、投資增速減漫、消費持續走低和自然災害等影響,但太原市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保持了較好的發展勢頭。
GDP年均增長
【第8句】:6%,高于全省平均增速0.4個百分點,人均GDP年均增長
【第6句】:7%,高于全省2倍多,1997年,據國家統計局對全國219年地級以上城市綜合實力進行評估,太原排名第23位。
2000年,太原在全國27個省會城市排序中,GDP第17位,人均GDP第12位,地方財政收入第19位,工業總產值第19位。
太原作為山西省省會,集聚了全省最先進的生產力,在經濟社會發展中一直發揮著龍頭作用。
2000年,太原GDP占全省的
【第21句】:3%,人均GDP是全省平均水平的
【第2句】:2倍,財政總收占全省的29%。
太原是全國特大城市之一,中部地區重要的中心城市,在全國經濟發展格局中具有承東啟西,連接南北,雙向支撐的戰略地位。
太原體現著山西的經濟發展水平,代表著山西改革開放的形象。
太原是國家重要的老工業基地,擁有國家特種鋼生產基地、主焦煤基地、化工基地、重型機械重點企業和大型電廠等一批在全國有較大影響的國有大中型骨干企業,形成了以煤炭、冶金、機械、化工四大傳統產業為支柱,兼有紡織、輕工、電子、食品、建材、精密儀器等14個大行業,門類齊全、基礎雄厚的工業體系。
太原匯集了全省52%的高等院校和46%的科研機構,其中,中科院煤化所是全國一流水平的重點科研機構,有一支實力較強的科技隊伍。
太原擁有全省唯一的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的增加值占全市的GDP的
【第9句】:3%,位居全省11個地市第一位。
信息網絡、新型材料、生物醫藥、現代物流等為主的高新技術產業已有一定規模,發展前景廣闊。
2000年,擁有高等院校在校生占全省的
【第60句】:6%,縣以上政府科技機構占全省的46%,科技人員占全省的
【第62句】:6%,其中自然科學中級以上科技人員占全省的62%。
資料和多媒體用戶、上網用戶發展迅猛,位居全省之首,蘊含著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知識經濟和具有巨大潛力。
近年來,太原興建了一批重大基礎設施骨干工程,城市的綜合承載能力顯著增強,太原是華北地區重要的交通樞鈕,是全省六條鐵路干線的中樞,省內八條公路干線以太原為中心向全省輻射,太原機場是北京國際機場的備用機場,是華北地區最大的航空港之一。
太原郵電通訊設施較為完善,目前市話交換總量達到85萬門,占全省的
【第1句】:6%;移動通訊
【第30句】:18萬門,占全省的
【第61句】:4%。
太原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很大變化,城市居民的生活環境有很大改善,投資近
【第5句】:2億元的汾河太原段治理美化工程是一項集綠化、美化、環保、水利、防訊、娛樂于一體的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截止目前,蓄水工程已全面竣工,綠化和景點建設已基本完成,6公里長的汾河城區段,清水渠已經蓄水,形成了130萬平方米的水面,東西兩岸各100米寬的綠化帶。
這一工程極大地改善了太原的生態環境,成為全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太原市政府合理確定了太原市的城市性質、規模和總體布局,幷相繼完成了城市供水、燃氣、集中供熱、防洪、排水、環衛、園林綠化、道路交通等詳細的專業規劃,本著五十年不落后、一百年不后悔的原則,高起點、高標準編制了區域性總體規劃,興建了一批重要的基礎設施。
太原市以塑造城市形象為目標,相繼建成了迎澤大橋、濱河東西路、濱河體育中心、省建行大樓、華宇購物中心、山西日報大樓、東華苑小區、匯豐苑小區等一批既有古城特點,又兼具時代特征的精品工程。
以五一廣場為中心、以迎澤大街為主線,以“三街三路”(迎澤西大街、府西街、漪汾街、建設南路、新建路、解放路)和柳巷商業區為襯托,點線面相結合的燈飾工程,把太原裝扮成一座繁華的不夜城。
現在太原市的旅游基礎設施配套也初具規模。
有旅行社90多家,星級飯店35家,其中山西大酒店、迎澤賓館、愉園大酒店為四星級酒店,三晉國際飯店、幷州飯店等為三星級酒店,高、中、低檔類飯店星羅棋布,幷具東、南、西、北各色菜肴,飲食已成為太原的一種文化現象。
太原是我國中西部地區重要的人流、物流、商流中心城市,擁有全省最發達的貨幣、證券、期貨等金融市場,服裝、建材、裝飾等一批專業市場在全國和“三北”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和輻射力,連鎖經營、超市等新型業態發展迅速,華聯、山姆士等一批國內外有影響的大型超市已在太原落戶。
2000年,太原市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占到全省的
【第23句】:5%。
作為國家第一批內陸開放城市之一,太原在對外開放中發揮著重要的“窗口”作用。
2000年,太原的對外進出口總額占到全省的
【第71句】:1%,外商投資占到全省的40%,“三資”企業數占到全省的
【第40句】:%。
2001年,市政府提出了進一步加快省城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思路,這就是:全面實施“四大戰略”(結構優化戰略、城市功能提升戰略、科教興市戰略、環境創新戰略),重點抓好“六大工程”(規模化高效農業工程、工業集團化改造工程、專業市場培育工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城鄉生態建設工程、科教文化產業工程),努力實現“三個提高”(提高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提高城市的承載能力和綜合服務功能、提高城鄉人民生活質量和水平),充分發揮省城在全省經濟建設中的龍頭帶動作用、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中的示范作用和對外開放中的窗口作用,把太原建設成為國家重要的工業基地,中西部地區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
上一篇:三十五年同學聚會老師感言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