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相關詩詞
立冬,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9個節氣,也是冬季的開始。在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立冬這一節氣充滿了濃濃的鄉愁和深沉的思念。
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是唐代著名詩人,他的《登鸛雀樓》描繪了秋高氣爽、天清云淡的優美景色,也表達了人們探索未知、追求進步之不息努力。這首詩中,“黃河”、“千里目”等意象都暗示著立冬后寒意逼人、天氣清寒的特點。
宋代文學家蘇軾《東籬樂府·其一》
梧桐樹臨別殷勤,把美人兒語重心長。自家蠟炬成灰淚始干。
蘇軾是宋代最杰出的文學家之一,他的《東籬樂府》以其溫情脈脈、慷慨激昂的詞句風靡一時。在這首樂府中,“梧桐樹”、“美人兒”等意象勾勒出了秋天殘照下女子離別的場景,也暗示著立冬后氣候寒冷、萬物凋零。
明代文學家于謙《山坡羊·潼關懷古》
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于謙是明代最著名的文學家之一,他的《山坡羊》以其深沉凝重、富有哲理性的表達方式廣為流傳。在《潼關懷古》中,作者筆下描繪了黃河之上孤城萬仞山和玉門關等壯麗景色,也抒發了對往事歷程的憂思和感傷。這首詩中“春風不度玉門關”的意象,則是對立冬后刺骨寒風、無情歲月的映射。
結語
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筆下,立冬這一節氣總是充滿了鄉愁、思念和沉郁。這些詩詞雖然已經過去了幾百年,但仍能給我們帶來啟迪和靈感。無論是面對哪些困難和挑戰,都要像這些文人墨客那樣,用心感受四季變幻之美,并以此不斷激發自己的創造力和生命力。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