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揀高枝兒飛】(慣)比喻巴結攀附有權勢、有地位的人。
【第2句】:雪人烤火——不顧性命;命不長
【第3句】:【無根沙蓬——沒有個準地方】(歇)沙蓬:一年生草本植物,秋后枯死,被風刮走,無定所。指人沒有固定的住處或去處。
【第4句】:吃晚飯的時候,媽媽給我端了一碗雞湯,我一嘗,很香。媽媽說:“那當然啦,你沒聽別人說‘雞肉湯,鴨肉味,吃不著,掉眼淚’嗎?”(吉林·通榆)
【第5句】:王叔叔家并不富裕,可他經(jīng)常和一些老板應酬、交往。王奶奶生氣地說他:“你呀,真是丫頭的臉上打胭脂——和小姐們賽美,你比得了嗎?”(云南·個舊)
【第6句】:【砌屋三擔米,拆屋一頓粥】(諺)砌:用泥灰粘合磚石筑墻。請人建造房舍,要吃掉三擔米;拆掉房舍,只需要吃一頓粥。指建房很費力,拆房極容易。泛指破壞容易建設難。 也作砌屋三擔米,拆屋一頓飯。 砌墻千朝,拆屋一日。
【第7句】:【瞎子失了盲杖——一步一步摸】(歇)盲杖:盲人用的拐杖。指一步一步地試探著走,或有步驟地去做某事。
【第8句】:【百拙無一能】(慣)拙:笨。指一點本領、能耐都沒有。
【第9句】:頭發(fā)絲兒扣算盤——精打細算
【第10句】:狗頭長角——裝羊(佯)
【第11句】:【失晨之雞,思補更鳴】(諺)失晨:誤了啼鳴報曉。誤了報曉的公雞,很想再有個準時報曉的機會,以彌補失晨的過失。比喻犯了錯誤的人,很想有機會立功補過。
【第12句】:【自屋里做大】(慣)比喻在家里稱王稱霸。
【第13句】:【千穿萬穿,馬屁不穿】(諺)馬屁:拍馬屁,即專門用甜言蜜語奉承討好人。舊指無論什么東西都有可能被人看穿厭棄,惟有奉承話是人人愛聽的。
【第14句】:野狗跑進狼窩里——沒好事
【第15句】:【鋦鍋的戴眼鏡——找碴兒】(歇)碴兒:器物上的破裂處,諧“茬兒”。比喻故意挑毛病,找差錯。
【第16句】:【 只可智取,不可力敵】對方勢強,只能以計謀取勝,不能硬 拼。明代《古今小說》:“我兵少,賊兵多,只可智取,不可力 敵,宜出奇兵應之。”
【第17句】:爸爸被選為村上的調解主任。媽媽對他說:“這干部難當,有時還受氣挨罵,你不如讓給別人當,咱不進刺架,不惹刺掛。”(河南·沁陽)
【第18句】:吃狼奶長大的——兇惡極了
【第19句】:染坊里的木勺——色色各別
【第20句】:【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諺)指水土不同,人們的生活方式、風俗習慣也有所不同。也指一處地方的自然資源就養(yǎng)活著這一地域的人們。 也作一方水土一方人。 一處水土一處人。
【第21句】:【山中無老虎,猴子稱大王】沒有強者,本領不大的人成了 領導者。類似的:山中無虎狗稱王/山中無鳥,麻雀做王/山 中無鳥獸,螳螂自稱王/山中無大樹,茅草也稱王。海外聶 華苓《失去的金鈴子》:“我就不相信。山中無老虎,猴子稱 大王!準是個蒙古大夫!”
【第22句】:哥哥談對象,談了吹,吹了談,總沒著落。媽媽著急地說:“你是瓜地挑瓜,挑著眼花,啥時挑到頭啊?”(河南·林州)
【第23句】:【三年早知道】(慣)指什么事情都比別人知道得早。含諷刺義。
【第24句】:閻王爺拉風箱——扇陰風
【第25句】:【 萬金油干部】上海以前出產(chǎn)過“萬金油”,又稱“老虎油”, 即今之清涼油(yipinjuzi.com)。不能治大病,卻可以治多種小病。借指沒 有專長的干部,而又可以在任何部門勉強任職。王蒙《湖 光》:“我算是一事無成的萬金油干部哩!反正是除了婦聯(lián) 主任以外,我什么工作都干過。”
【第26句】:扳不倒兒的屁股——坐不穩(wěn)當(扳不倒兒:不倒翁)
【第27句】:小鼎鍋想燉牛頭——胃口太大
【第28句】:爸爸在外婆面前數(shù)落媽媽的不是。外婆說:“你倆的脾氣呀,我看是黃花菜炒雞蛋,對色了,誰也別挑誰的理!”我在一旁聽了,笑著對爸爸說:“早知現(xiàn)在,何必剛才。您不是自討沒趣嗎?”(安徽·滁州)
【第29句】:【躲過了初一,躲不過十五】釋義:遲早逃脫不了,總會找到。例句:“……躲過了初一,也躲不過十五,將來總有抓住他的機會哩!”
【第30句】:【拜錯了廟門】(慣)比喻求錯了人。
【第31句】:我問媽媽要錢買東西,媽媽說:“今天要,明天要,沙窩淘井,越淘越深。”(河南·新野)
【第32句】:【把吐出來的唾沫再舔起來】唾沫不能再舔,說話不能不算 話。成語:食言而肥。李準《大河奔流》:“我們?yōu)拿竦寐犇?講一句話。相信你不會把吐出來的唾沫再舐起來!”
【第33句】:【一輩子不出嫁是個老閨女】指保守,沒有長進。或說:閨 女不出門,到老不成人。成語:因循守舊。柳青《種谷記》: “你不練習,一輩子不出嫁是個老閨女。”
【第34句】:【量體裁衣,看菜吃飯】見“看菜吃飯,量體裁衣”。
【第35句】:【常常坐首席,漸漸入祠堂】(諺)首席:宴席上的首位。祠堂:死后排列靈位的廟堂。指人年事已高,在宴席上常坐首位,就意味著死期快到了。
【第36句】:【促膝談心】“促膝談心”形容兩個人談話很投機,能把心里話說出來,是心與心的交流。“促膝談心”與古代人的坐姿有關系。 “坐”字形狀是“二人土上坐”,古代沒有凳子,所以古人生的姿勢跟我們現(xiàn)代人的坐姿有很大區(qū)別。其中最常見的一種坐法是:兩個膝蓋著地,臀部壓在腳后跟上,叫做“安坐”。三國時候有一個人,名叫管寧。他經(jīng)常坐在一個木榻上,時間長了,木榻上放膝蓋的地方都被磨穿了。可見,三國的時候人們還是這樣坐的。 “促膝談心”就是兩個人面對面地坐著談心,越談越近乎,兩個膝蓋就不知不覺地向前蹭,直到蹭不動了,這才發(fā)現(xiàn)兩人的膝蓋已經(jīng)頂在一起了。如果像我們現(xiàn)在這樣坐在凳子上,要想促膝談心,那可就不容易了,因為你的重心全在凳子上,無法向前“促”,要想前進,只能搬。我們今天用“促膝談心”,不是非要頂膝而談,只要是發(fā)自內心的交談,坐著、站著都一樣。
【第37句】:叔叔的兒子學習成績很差,叔叔每次問起他考的分數(shù),他不是裝聾作啞,就是一溜煙兒跑開。在一旁的嬸嬸常對叔叔說:“窮怕客,富怕賊,麻花褲子怕站歪。咱兒子就怕提學習的事兒。”(河南·濮陽)
【第38句】:【虎伏深山聽風嘯,龍臥淺灘等海潮】(慣)比喻有野心的人潛伏起來等待時機到來。
【第39句】:【進了仙觀,忘了舊廟】(慣)比喻人生活環(huán)境好了,就忘了過去。
【第40句】:佛殿里的羅漢——肚子泥(一肚子疑)
【第41句】:圈里豬兒——有日數(shù)的
【第42句】:【豁出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見“拼著一身剮,敢把皇帝拉下馬”。
【第43句】:【尿不到一個壺里】(慣)比喻合不來,不能合作共事。
【第44句】:【黃牛過河——各顧各】(歇)指各人只顧自己,不顧他人。 也作“黃牛過水——各顧各”。
【第45句】:【泥菩薩,不開腔】如同泥菩薩一樣,不說話。成語:寡言 少語。艾蕪《邊寨人家的歷史》:“我的哥哥是個泥菩薩,成 天不開腔。”
【第46句】:【 愛吃蘿卜不一定愛吃梨】人的愛好、需要,各有不同。《人 民日報》(1981,4,7):“俗話說,愛吃蘿卜不一定愛吃梨。很 多人因職業(yè)、年齡、氣質、生活習慣不同,而有獨特的消費要 求,怎可強求一律?”
【第47句】:【春江水暖鴨先知】釋義:這是蘇軾《惠崇春江晚景》詩句。比喻首先體察和領受到。例句:雷公樂呵呵地說:“你們看,這真是‘春江水暖鴨先知’呵!”
【第48句】:【玻璃罩里的蒼蠅——眼見光明,沒有出路】(歇)指雖然看到光明的前景,卻找不到現(xiàn)實的出路。
【第49句】:熟戲要當三分生,練成要加三分功。
【第50句】:【猴子不上竿,多敲兩遍鑼】(諺)指猴子不肯做爬竿表演,是鑼聲催得不緊。比喻事情不成功,是措施不力,壓力不夠。 也作“猴不上竿緊打鑼”。
【第51句】:【將軍肚】“將軍肚”就是我們所說的大肚子,也有叫“啤酒肚”的。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將軍肚越來越多。在過去很多人以將軍肚為榮,認為有氣派。其實,將軍肚對身體健康危害很大,所以現(xiàn)在時興減肥。將軍不一定都是大肚子,那么,為什么把大肚子稱為“將軍肚”而不稱作宰相肚呢?這和清末一位著名的將領有關,他就是湘軍統(tǒng)帥之一的左宗棠。左宗棠身材魁梧,喜歡開玩笑,詼諧幽默,他曾指著自己的大肚子說:“將軍不負腹,腹亦不負將軍。”“將軍肚”因此廣泛流傳開來。左宗棠尤其喜歡拿自己的大肚子開玩笑。左宗棠領兵駐甘肅時,炎夏的一天,他躺在榻上,撫摸著自己的大肚子,問身邊的侍從:“你知道這大肚子里裝的是什么嗎?”侍從回答說:“都是燕窩魚翅。”左宗棠聽后,笑斥道:“你說的是什么話?”侍從又說道:“那裝的是甲魚、火腿了。”左宗棠聽后大笑:“你不知道這里面裝的是絕大侖嗎?”侍從不解,卻又不敢直言左帥,出來對人說:“什么樣的金輪,將軍能吞到肚子里,何況還是絕大的。”人們聽了被逗得捧腹大笑。還有一次,左宗棠向左右說:“你知道我肚子里裝的是什么東西嗎?”有人說是滿腹經(jīng)綸,有人說是甲兵百萬,也有人說是包羅萬象。左公聽后搖頭說都不對。忽然一小校站起來大聲說:“大帥的肚子里沒有裝東西,都是屎。” 此語一出,驚壞了四座,人們都為這個膽大包天的小校捏了一把汗,不料左公不但沒有處罰這個小校,還帶著喜色地說:“這話還差不多。”像這樣的故事在左帥身上發(fā)生過不止一次,每次都是以溫和幽默的方式處理,可見左帥為人之率真。
【第52句】:【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一俗語的意思是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典出《太平御覽·人事,口》:“福生有兆,禍來有端。情莫多妄,口莫多言。蟻孔潰河,溜沉傾山。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宋代太平興國二年,宋太宗(趙炅)命李昉等十四人編《太平御覽》一書。這本書引用的材料非常豐富,保存了許多原始資料。其中有一處寫道:“福氣的到來是有征兆的,禍害的到來也是有其原因的。不要放縱情感多做不適當之事,也不要放松自己的嘴巴而多說話。蟻穴的孔隙能使河堤崩潰,小股的水流能夠沖倒高山。疾病是由于飲食不慎引起的,災禍是因為言語不妥招來的。” “病從口人,禍從口出”這個俗語現(xiàn)在還有很強的警示作用。
【第53句】:八月十五吃年糕——還早
【第54句】:【 死棋走不活】指沒有辦法,沒有出路。用反義則表示擺 脫困境。古華《浮屠嶺》:“想前想后,來來去去,只有這一 著,能把我們浮屠嶺這局死棋走活了!”
【第55句】:【草多不燒灶,虱多不壓秤】(諺)指野草再多也不能燒灶煮飯,虱子再多也增添不了人的體重。比喻無足輕重的人說話做事當不了家也作不了主。
【第56句】:梭子兩頂頭——尖對尖
【第57句】:【債臺】人們形容借錢多數(shù)額大且無力償還為“債臺高筑”。借債為什么用臺來形容呢?這源自一段中國歷史史實。戰(zhàn)國時候,周王室日益衰微,名存實亡。末代天子周赧王軟弱無能。雖然貴為天下之主,卻不能左右各國諸侯,毫無實權。秦國卻日益強盛,有覬覦天下之野心。周赧王十分恐慌,欲抗秦卻力不從心。恰在這時,接到楚孝烈王聯(lián)合各國一同出兵抗秦的倡議,便同意楚王的倡議,出兵抗秦。但是,國庫早已空虛,軍費一時難以籌措,周赧王只好硬著頭皮向豪門富戶商借,并且立下借據(jù),寫明戰(zhàn)后加利償還。然而,天子令下,響應起兵的只有楚國和燕國。拖了三個月,仍然不見別的諸侯派兵,只得偃旗息鼓,不了了之。這時候,借款給周王室的豪門富戶紛紛要赧王還債。赧王拿不出錢來,不敢見他們,于是躲在一座僻靜的高臺上。這座臺,后來就被稱為“債臺”。
【第58句】:【臘雪是被,春雪是鬼】(諺)臘月下雪,像被子一樣覆蓋著麥田;春天下雪,像鬼魅一樣損害著麥田。 指立春前下雪,對麥田有利;立春后下雪,對麥田有害。
【第59句】:【 凍死迎風站,餓死不彎腰】寧死不低頭。類似的:寧愿站 著死,決不跪著生。成語:寧死不屈。韓志君等《古船·女人 和網(wǎng)》:“男子漢大丈夫,凍死迎風站,餓死挺肚兒行!你打 不起精神來,會讓鄉(xiāng)親們笑話!”
【第60句】:【 扔到咸菜缸里】謂泡著,閑(咸)著,指拖延,耗費時日。 西戎《燈心絨》:“什么事要叫你操心辦,那算是扔到咸菜缸 里了,慢慢等著吧!”
【第61句】:【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諺)指凡在危及生命的緊要關頭,只有親如父子兄弟的人,才會舍生忘死地相互救助,拼命去干。 也作打虎不離親兄弟,上陣不離父子兵。 打虎親兄弟,上陣父子兵。
【第62句】:【說大話不怕風煽舌頭】說空話說大話沒有用。類似的:說 話不怕牙疼/說大話不怕噎嗓子/站著說話不怕腰疼。浩然 《艷陽天》:“說話不怕風煽舌頭。我要像她們那樣,無牽無 掛,我也當積極分子,整天跟你一塊開會、辦公!”
【第63句】:【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釋義:借指在外地做事的人,最終還會回到故鄉(xiāng)。例句:俗話說,“兔子滿山跑,還得回老窩”做官有做一輩子的,有做十輩子、二十輩子的嗎?
【第64句】:【靠著大河有水吃】釋義:比喻依靠有錢有勢的人有利可圖。例句:砂鍋子說:“靠著大樹好乘涼,靠著大河有水吃,有你這個老人在,也算輪不著我挨餓了,可是也叫人怪不好意思的!”
【第65句】:一個書法家伯伯來我家看我寫字。我怕寫不好不敢寫,伯伯說:“寫字不怕丑,只要筆筆有。”(河南·博愛)
【第66句】:【前車有轍,后車有道】(諺)指車前行要遵循轍道,不可亂行。比喻做事要遵從以前的規(guī)程,不得隨意。
【第67句】:【膽小如鼠,狡猾如狐】釋義:形容人膽小、狡猾。例句:“膽小如鼠,狡猾如狐。”這句話,大致可以概括周拐子的閏倒寺征了。
【第68句】:堂前中央掛燈籠——正大光明
【第69句】:【八九不離十】(慣)形容差不離兒,十分接近。
【第70句】:【拉硬套】(慣)指干重活或承擔重要的工作。
【第71句】:【做順水人情】(慣)順水人情:不費力的人情。指順便給人好處。
【第72句】:【盼星星,盼月亮】(慣)形容盼望的心情非常急切。
【第73句】:【舍不得姐嫁走,哪能當小舅】(諺)小舅:妻的弟弟。姐不出嫁,就當不上小舅。泛指有所失才能有所得,得是用失換取的。
【第74句】:【靠著米囤挨餓】謂不會開發(fā)利用。類似的:守著烙餅挨 餓。明代《醒世恒言》:“常言道:有千年產(chǎn),沒千年主,不如 將來變賣,且作用度,省得靠著米囤卻餓死了。”
【第75句】:【遠水救不了近火】事情緊急,刻不容緩,不能指望不切實 際的辦法。海外張愛玲《傾城之戀》:“在香港倒有不少朋 友,就可惜遠水救不著近火。”
【第76句】:【經(jīng)還沒念,就先打起和尚來了】(慣)比喻事情還沒辦成,就先懲罰辦事的人。
【第77句】:小芳見小虹買了一件漂亮的新衣服,回到家也向父母要。她爸嘆氣說:“芳,不是當爸的不給你買,穿衣看門房,吃飯量家當。咱們家的條件不能跟人家的比呀!”(河南·輝縣)
【第78句】:【 死水怕勺舀】沒有來源,花費不起。清代《醒世姻緣傳》: “其一切打銀帶,做衣服,買禮物,做盤纏,都是丁利國這碗 死水里舀,卻也當真舀得干上來了。”
【第79句】:【七月的天,孩子的臉】(諺)指七月天忽晴忽陰、忽熱忽冷,就像小孩的臉一樣哭笑無常。
【第80句】:【三十六計】常言說,三十六計,走為上計。那么,“三十六計”是怎樣形成的呢? “三十六計”之說,最早見于南北朝梁朝時成書的《南齊書》中“檀公三十六計”。約在晚明或清代有人據(jù)此撰成《三十六計》一書,撰者不詳。三十六計分六套,每套各六計。前三套為優(yōu)勢之計,后三套為劣勢之計。勝戰(zhàn)計: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以逸待勞、趁火打劫、聲東擊西。敵戰(zhàn)計:無中生有、暗渡陳倉、隔岸觀火、笑里藏刀、李代桃僵、順手牽羊。攻戰(zhàn)計:打草驚蛇、借尸還魂、調虎離山、欲擒故縱、拋磚引玉、擒賊擒王。混戰(zhàn)計:釜底抽薪、渾水摸魚、金蟬脫殼、關門捉賊、遠交近攻、假道伐虢。并戰(zhàn)計:偷梁換柱、指桑罵槐、假癡不癲、上屋抽梯、樹上開花、反客為主。敗戰(zhàn)計:美人計、空城計、反間計、苦肉計、連環(huán)計、走為上。
【第81句】:【狼趕到屁股后頭都不著急】形容人慢性子。張賢亮《靈與 肉》:“我們清清她爹可是個老實巴交的受苦人(干活的),三 腳踢不出一個屁來,狼趕到屁股后頭都不著急。”
【第82句】:【黃連】“黃連”是味名貴的中藥材。這草藥的名字還有什么說道嗎? “黃連”這味中藥是用兩個人的名字命名的。據(jù)傳,三國時期,名醫(yī)華佗被曹操殺后,他的兒孫怕株連,逃到一個山村隱居,改姓陶(逃),世代為醫(yī)。有一代陶醫(yī)生辟了百草園,請了姓黃的孤兒幫助管理。一天,陶醫(yī)生之女陶連妹,在陰濕的山路邊,挖了一株開淡黃白花的小草回來,種在百草園里。經(jīng)過小黃精心侍理,后來繁殖成一片花圃。這年秋天,連妹病了,口燥發(fā)燒,又吐又瀉,恰巧他父親又遠行給人醫(yī)病,全家急得團團轉。這天,小黃給百草園除草,誤將一株小花拔了,無意送到嘴里嚼了幾下,苦得要命,他眼睛一亮:苦口良藥呀!我已嘗過,如無毒,就不妨煎給連妹試服,也許病能治好。第二天早上,他悄悄拔了一把煎成汁,給連妹服下,結果,竟把連妹的病醫(yī)好了。陶醫(yī)生回家知道后,經(jīng)過仔細考察分析,又核對了連妹病情乃腸胃熱重,此藥對癥,便確定這種性寒味苦、具有瀉火、燥濕、解毒特效的小花草,是一味良藥。因為它是連妹挖來家種,又由小黃先嘗,并第一個用來治病,遂將這種中藥取名為“黃連”。后來,小黃與連妹結為夫婦,繼承祖業(yè),為民行醫(yī)治病。
【第83句】:【貪天之功,據(jù)為己有】(慣)把天意成就的功勞,說成是由自己的力量取得的。指把別人的功勞都算在自己頭上。 也作“貪天之功為已有”。
【第84句】:【裁縫的尺子——量人不量己】(歇)量(liang):本指用尺子量身材,轉指估量。指人只知評說別人的長短.不掂量自己的分量。
【第85句】:【呂端大事不糊涂】呂端為北宋大臣。宋太宗要任命呂端 為宰相,有人說他“為人糊涂”,宋太宗說他“小事糊涂,大事 不糊涂”。借指能夠分清大是大非,不計較小事。魯迅《華 蓋集續(xù)編》:“呂端大事不糊涂,猶言小事不妨糊涂點,這自 然很足以顯示我們中國人的雅量,然而我的胃病卻因此延 長了。”
【第86句】:【老人家】“老人家”一詞,是對老年人和長輩的尊稱。但它并非是漢語的土產(chǎn),而是外來語的意譯。據(jù)《宗教詞典》載,“老人家”一詞,是解放前中國伊斯蘭門宦對教徒的一種尊稱,是阿拉伯文“穆爾西德”一詞的意譯。它源于“道路”(指修煉過程),意為“引路的人”,指伊斯蘭教蘇非派某些教團的宗教導師,負責接受和指導新參加教團的信教人。十三世紀后期,伊斯蘭教隨著部分中亞西亞人、波斯人和阿拉伯人的遷居傳人中國,并發(fā)生語言的融合。從此“穆爾西德”被譯為“老人家”,出現(xiàn)在元代及以后的漢語和文學作品中。此譯一出,便同中華民族的愛老敬老傳統(tǒng)美德相契合,便在國人中很快流行起來。
【第87句】:【 車到山前必有路】到時候自有辦法克服困難,不必預先 擔憂。類似的:路走到盡頭會轉彎。葉辛《蹉跎歲月》:“事 情總算跑妥了!我早說過,車到山前必有路,總有辦法的。”
【第88句】:【安勞苦易,安閑散難】(諺)安:安心。人安于勞苦是比較容易的,但要安于閑散卻很不容易。指閑散的生活容易使人產(chǎn)生邪念。
【第89句】:【打破沙鍋璺(問)到底】璺,是發(fā)生裂紋的意思。此字當是 “紋”字讀去聲轉成的動詞。沙鍋破,則裂紋到底。問、璺同 音借用,指仔細追問。成語:刨根問底。海外聶華苓《失去 的金鈴子》:“打破沙鍋問到底,小姑娘問這些干什么?”
【第90句】:高梁稈當頂門杠——經(jīng)不起推敲
【第91句】:八哥兒的嘴——跟著人說話
【第92句】:【說不出的才是真苦,撓不著的才是真癢】(諺)指悶在心里無可訴說的苦衷,才是最折磨人的。 也作“說不出的才是苦,撓不著的才是癢”。
【第93句】:六月的云,少女的心——變幻無常
【第94句】:【三個核桃兩個棗】見“仨核桃倆棗”。
【第95句】:【喝口涼水也塞牙,放屁都砸腳后跟】釋義:比喻做什么事情都不順利。例句:我比他們誰矮一點兒?為什么我這么不吃香?喝口涼水也塞牙,放屁都砸腳后跟,毛病挑不完,出氣都不勻實,還不就是因為咱們是個解放軍戰(zhàn)士嗎?
【第96句】:【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采樵人,打柴的。謂有意偽裝, 以智謀取勝。清代《說岳全傳》:“明知山有虎,故作采樵人。 因你城中固守難攻,故用此計。”
【第97句】:惡狼裝羊——居心不良
【第98句】:【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慣)指了解事情不全面,只了解一個方面,不了解另一方面。 也作知其一,不知其二。 徒知其一,不知其二。
【第99句】:【吃的河水,管得寬】吃河水,不必關心河的寬闊。謂干涉 太多,多管閑事。或說:吃河水長大的,管得寬。周立波《暴 風驟雨》:“你吃的河水,倒管得寬,這是你說話的地方?也 不脫下鞋底,照照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