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閻王好見,小鬼難擋】(諺)求見閻王還容易,和閻王手下的小鬼打交道卻很難。比喻首領人物還好應付,辦事人員反而會百般刁難。 也作閻王好說,小鬼難纏。 閻王好見,小鬼難求。
【第2句】:【不管三七二十一】(慣)1指不顧一切。2指不問是非曲直。 也作不問三七二十一。 不分三七二十一。 管他三七二十一。
【第3句】:媽媽讓我買一瓶醬油,我卻買回來一瓶醋。媽媽說:“你呀,真是耳朵大,把心丟了。”(河北·唐山)
【第4句】:【癩蛤蟆上腳面,不咬人膈應人】釋義:腳面:腳背。膈應:厭煩。比喻人行為讓人惡心、厭煩。“上腳面”又作“爬到腳背上”。例句:小瑩一甩辮子沖了過去:“癩蝓蟆上腳面,不咬人膈應人!”說完,唾了一口,扭頭走了。
【第5句】:叔叔成天大吃大喝的,就是不愿意干活。爸爸對他說:“找點活干吧,行走三分利,坐吃山也空啊!”(湖北·鐘祥)
【第6句】:【天無絕人之路】(諺)老天不會讓人無路可走。指人在絕境中總能找到出路。為鼓勵人戰勝困難的常語。 也作天下沒有絕路。 天不絕人。
【第7句】:惡狼裝羊——居心不良
【第8句】:【貓兒眼,看時候變】釋義:貓眼的瞳孔隨光線的強弱縮小或放大。比喻人察看情勢變化處事手段。含貶義。例句:申耀宗是個貓兒眼,看時候變。
【第9句】:【珍饈百昧,一飽便休】(諺)珍饈(xiu):珍美的食物。指再好的美食,也不過是吃飽肚子就算了。勸人不必貪求美食的常語。
【第10句】:【沒見過大陣仗】(慣)陣仗:陣勢,軍隊打仗的場面。比喻閱歷少,沒見過大世面。 也作沒經過大陣勢。 沒見過大世面。 沒見過世面。
【第11句】:【走道拾元寶,只花個彎腰的工夫】釋義:比喻不費多少力就得到很大好處。例句:劉萬說:“是呀,這回你是走道拾元寶,只花個彎腰的工夫,破費幾個錢也是應當的。”
【第12句】:【人到難處才見心】釋義:困難時才能看出人的真心。例句:“老婆過去雖說很進步,可眼下受了災,日子困難,‘人到難處才見心’哩,她會不會變呢?”
【第13句】:【不說不笑不熱鬧】指空閑時有說有笑,心情愉快。《馬烽 小說選》:“不說不笑不熱鬧,那兩個年輕人整天忙工作,讓 他們也歇一歇,喘一喘。”
【第14句】:【 狗咬狗,爭骨頭】為了爭奪權利,而互相傷害。成語:爭 權奪利。古華《浮屠嶺》:“山外邊那花花綠綠、亂亂轟轟、狗 咬狗,爭骨頭的地方去不得!”
【第15句】:蜜蜂叮在玻璃上——看到光明,沒有出路
【第16句】:【開小差】(慣)原指軍人擅自離開部隊。比喻思想不集中或未經同意擅離崗位。
【第17句】:含著骨頭露著肉——吞吞吐吐
【第18句】:【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穩】釋義:領導者遇事沉著,群眾才臺自安心。例句:“以后有事兒要沉著。把舵的不慌,乘船的才臺能穩當。”
【第19句】:六一快到了,媽媽給我買了一條花裙子。回到家,我迫不及待地要媽媽給我穿上。媽媽指著我的小腦袋,笑著說:“你真是炒蝦子等不得紅啊!”(江蘇·南京)
【第20句】:【 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不是你死我活,就是你活我死。此 為省略式.進一步的省略式為:“不是你(他),就是我”,意即 拼命。成語:不共戴天。蕭軍《八月的鄉村》:“這年頭非干 不行。反正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眼看日本兵一天比一天 兇!”
【第21句】:【臘八粥】臘月初八,我國人民有吃“臘八粥”的習俗。據說“臘八粥”源自佛教。佛教的創始者釋迦牟尼本是古印度北部迦毗羅衛國(今尼?白爾境內)凈飯王的兒子,他見眾生受生老病死等痛苦折磨,又不滿當時婆羅門的神權統治,舍棄王位,出家修道。初無效果,后經六年苦行,于臘月八日,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在這六年苦行中,每日食一麻一米。后人不忘他所受的苦難,于每年臘月初八吃粥以做紀念。“臘八”就成了佛祖成道紀念日。所以,“臘八”是佛教的盛大節日。解放前各地佛寺作浴佛會,舉行誦經,并效仿釋迦牟尼成道前,牧女獻乳糜的傳說,用香谷、果實等煮粥供佛,稱“臘八粥”,并將粥贈送給門徒及善男信女們。以后便在民間相沿成俗,傳說吃了“臘八粥”可以得到佛祖的保佑,所以,窮人把它叫做“佛粥”。南宋陸游詩云:“今朝佛粥更相饋,反覺江村節物新。” 至今我國江南、三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冬季吃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又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第22句】:【希望】“希望”是指人們期望達到某種目的,或者盼望某種情況的出現,是實現某種目標的欲期。毛澤東曾對青年人說“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 其實,“希望”這個詞最初指的是期待看到月滿月圓,并無它義。為何“希望”最初特指期待月滿月圓呢?這還得從“望”字說起。“望”字的產生與月亮有關。眾所周知,月有陰晴圓缺,造成圓缺的原因是月亮本身不發光,我們之所以能看見月光,是因為它反射太陽光的結果。月亮繞著地球轉,農歷每月月初之時,月亮轉到地球與太陽中間,月亮正對著地球的那一面因為照不到太陽,使得我們無法看到它,這就是新月,古人將其稱為“朔”。隨著月亮的轉動,被太陽光照亮的部分越來越大,月牙一天比一天“胖”,等到向地球的一面全部照到太陽光時,就成了滿月,古人稱之為“望”。《說文》解釋:“望,月滿也。”“望”在農歷的十五六,人們常說“十五的月亮十六圓”。滿月之后,月亮又逐漸變“瘦”,至完全看不見,新月時期又開始了。就這樣周而復始,永無止境。因此,月相變化的周期,也就是從“朔”到“望”,再從“望”到“朔”的時間。月圓月缺一個周期.恰好一個月。正因為“望”是月滿月圓之意,“希望”自然就是期待月圓之日的意思了。宋范仲淹在《十四月夜》中寫道:“天意將月圓,人心等滿時。已知千里共,猶訝一分虧。”表達了人心等滿,愿月滿無缺,花好月圓。圓月是美好光明的象征,自然“望”是大家所期(希)盼的。 “希望”一詞逐步引申演化為期望達到某種目的,實現某種目標,而達到一個“圓滿”的結果。
【第23句】:【臘雪是被,春雪是鬼】(諺)臘月下雪,像被子一樣覆蓋著麥田;春天下雪,像鬼魅一樣損害著麥田。 指立春前下雪,對麥田有利;立春后下雪,對麥田有害。
【第24句】:家里的生活條件好了,奶奶卻又發起愁來:“這有了金窩卻養不出靈鳥,有了果樹卻結不出甜桃。咱家啥時能出個大學生啊?”(河北·海興)
【第25句】:【大處著眼,小處著手】釋義:要從大的方面考慮問題,從小的事情上做起。例句:“……俗話說,杯杯酒吃垮家當,毛毛雨打濕衣裳。咱辦廠就得大處著眼,小處著手,一點一滴地節約。”
【第26句】:【飽漢不知餓漢饑】(諺)指能吃上飽飯的人,很難體會出挨餓是什么滋味。也泛指處于良好境況中的人,體會不到處于艱辛困難狀況中的人的痛苦。
【第27句】:【 此地無朱砂,紅土也為貴】沒有好的,次的提高了身價。 類似的:此地無黃金,黃土便為貴。老舍《誰先到了重慶》: “就連這樣,還四個報館爭著請我呢!這年月缺乏人才,此 地無朱砂,紅土也為貴。”
【第28句】:【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朋友越多越好,可以得到眾多的幫 助。相關的:交一個朋友開一條路,得罪一個朋友堵一道 墻。李準《黃河東流去》:“在西安住了不到一個月.左鄰右 舍,老鄉朋友認識了一大堆。用她的話說就是在家靠父母, 出門靠朋友,多一個朋友多一條路。”
【第29句】:【目邊之木,田下之心——相思】見“木邊之目,田下之心—一相思”。
【第30句】:【助一臂之力】(慣)指給人一些幫助。
【第31句】:【盡忠難以盡孝】(諺)指要報效國家,就不能在家孝敬父母,自古忠孝不能兩全。 也作盡忠者不能盡孝。 盡得忠來難盡孝。
【第32句】:小軍平日很驕傲。這次考差了,神態沮喪極了,他爸爸說他“就像老綿羊的尾巴——翹不起來了”。(河南·浚縣)
【第33句】:【在家靠娘,出門靠墻】(諺)指在家睡覺靠娘和出外住宿靠墻,都有一種心理上的安全感。
【第34句】:【見了兔子開槍,見了老虎上香】欺侮弱者,向強者屈服。成 語:欺軟怕硬。臺灣李敖《臭屎·臭屎·堆》:“俗話說:見了兔 子開槍,見了老虎上香。上香行為本是一種迷信的頂禮模 式……堂堂中央大員豈可提倡迷信?”
【第35句】:【不栽桃李種薔薇】釋義:薔薇:花木名,枝有刺。不栽桃李樹,卻種薔薇花。比喻自找棘手的事睛。例句:黃人所謂不栽桃李種薔薇,但見荊棘滿林而已。
【第36句】:【年年有儲存,荒年不慌人】(諺)指年年都儲備糧食,縱然遇到災荒年景,心也不慌。也指平時在錢財上有積存,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受制。
【第37句】:【留得住人的身,留不住人的心】(諺)人決意要去時,你能留住他的身,卻留不住他的心。指人心難留。
【第38句】:【吹牛不打草稿】說大話露出破綻。臺灣瓊瑤《月朦朧鳥 朦朧》:“雪地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朵?還有成千成萬的 蝴蝶?你真是吹牛不打草稿。”
【第39句】:【兵對兵,將對將】(慣)指較量的雙方勢均力敵。
【第40句】:【 鼉鷥不吃鷺鷥肉】比喻同類不相傷。明代《西游記》:“悟 空,且休爭競。我們既進來就出去,顯得沒了方情。常言 道:鷺鷥不吃鷺鷥肉。他師既是不在,攪亂他做什?”
【第41句】:前幾天,我們這里的天氣裉不正常,有時晴空萬里,風和日麗;有時陰云密布,狂風大作。昨天還出人意料地下了一場小雪,北風吹得冷颼颼的。我對媽媽說:“真奇怪,春暖花開了還下雪。”媽媽說:“老話說得好:清明斷雪不斷雪,谷雨斷霜不斷霜。這都是看怪不怪的事。”(山東·招遠)
【第42句】:沙石打青石——石打石(實打實)
【第43句】:【大意失荊州】關云長鎮守荊州,因驕傲輕敵,荊州失守。 現指遇事不可疏忽大意。陳登科《淮河邊上的兒女》:“快 吧!不要大意失荊州,我們不靠圩邊走,奔南河底去。” 擔遲不擔錯意為要慎重,不可出錯。擔,也說:耽。明 代《金瓶梅》:“假如靈柩、家小、箱籠一同起身,未免起眼,倘 遇小嘍羅怎了?寧可耽遲不耽錯。”
【第44句】:老人吃油條——全靠磨勁
【第45句】:【牛鼻子穿環——讓人家牽著走】(歇)指自己沒主見,完全聽從別人。也指受制于人,只能任人擺布。 也作“牛穿鼻子——任人牽”。
【第46句】:【男兒膝下有黃金】黃金貴重,男子漢不應該輕易下跪屈 服。劉云若《小揚州志》:“知道除了再作進一步賠禮更無別 法,便也顧不得男兒膝下有黃金,雙膝一屈跪在她面前。”
【第47句】:【今天天氣哈哈哈】指見面無話可說,或不談正題,支吾敷衍。 傳記圖書:“逢到這時,他只好答非所問,今天天氣哈哈哈。”
【第48句】:導彈打色機——同歸于盡
【第49句】:【盆朝天,碗朝地】(慣)形容東西放置無序,亂七八糟。
【第50句】:【老牛不喝水,不能強捺頭】釋義:比喻強迫命令不行,辦不成事。例句:世界上一切事情,都有自己的規律。老牛不喝水,不能強捺頭。順乎自然,因勢利導,就是紡紗和很多事物的竅門呢!
【第51句】:【驢唇不對馬嘴】見“牛頭不對馬嘴”。
【第52句】:【膽小不得將軍做】(諺)膽小怕事的人做不了將軍。指只有膽量大的、敢作敢為的人才可以領兵打仗。也泛指膽小的人成不得大事。 也作膽小的得不了將軍位。 膽大做將軍。
【第53句】:【無例不可興,有例不可廢】(諺)沒有先例的,不可隨便去做;有了先例的,不可隨便廢止。原指舊時衙門辦案,以有無先例為依據;后泛指做事要遵循先例。 也作“無例不興,有例不廢”。
【第54句】:【堵窩掏螃蟹】(慣)比喻在對手的老窩穩穩地將其抓獲。
【第55句】:【晴天還要防陰天】見“好天也得防陰雨”。
【第56句】:姑姑的兒子來到我家,每逢吃飯總要與我弟弟占桌子搶板凳,爭碗奪勺。爺爺笑著說:“你倆是反貼門神不對臉,一個槽上拴不住倆叫驢啊!”(河南·汝南)
【第57句】:【 死馬當成活馬醫】明知道無效,也盡力挽救。曹禺《北京 人》:“也好吧,死馬當做活馬醫,就照他的意思辦吧。”
【第58句】:花生的殼,大豆的皮——層管一層
【第59句】:急水灘頭紅翅魚——經過風險
【第60句】:【佛多不靈,眼大無神】釋義:佛爺多了不靈驗,眼睛太大了沒有精神。也比喻人多干事互相依靠,不盡職。例句:這龍門山上共有十萬多尊佛像,大的幾十丈高,小的有落花生那么大。常言說,“佛多不靈,眼大無神”,海老清和雁雁轉了半天,把這些佛像只好當作景致看了。
【第61句】:【 捂著葫蘆蓋著瓢】捂著蓋著,遮遮掩掩。電影:“他能把 小廠搞得這么好,我看人就不錯。還捂著葫蘆蓋著瓢,等到 什么時候?”
【第62句】:【騎著驢騾思駿馬】釋義:比喻人的欲望沒有止境。例句:爭名奪利幾時休?早起遲眠不自由!騎著驢騾思駿馬,官居宰相望王侯。
【第63句】:【提了頭就知道尾】謂熟悉,精通。清代《儒林外史》:“到 了二十多歲,學問成了。一切兵、農、禮、樂、工、虞、水、火之 事,他提了頭就知道尾,文章也是枚、馬,詩賦也是李、杜。”
【第64句】:【好花自有人采采】睬諧音,指好人自有人理睬,自然會 受到歡迎。《小說月報》(1982,2):“是稀泥抹不上墻,是好 花自有人采。五年以后再看吧,看俺留在大李莊不?”
【第65句】:【為著別人的豆子,炸了自己的鍋】(慣)比喻為給別人辦事,損害了自己的利益。
【第66句】:昨天是我的生日,晚上,爸爸做了一桌子豐盛的飯菜,我盡情地吃了起來。過了一會兒,我的肚皮撐得像皮球似的。第二天早上只喝了一杯水就上學去了。中午,又是一桌豐盛的飯菜,我還是不想吃。爸爸說:“這真是一頓吃傷,十頓喝湯啊!”(河南·許昌)
【第67句】:染坊里拜師傅——好色之徒
【第68句】:【俏眉眼做給瞎子看】(慣)比喻說話做事不選擇合適的對象,再好也不會受賞識。
【第69句】:【扯著耳朵腮幫子動】關系密切,互相牽連。《小說月報》 (1982,4):“他們是被看成大公無私者,與任何一個農民都 沒有扯著耳朵腮動彈的瓜葛,他們吃的是商品糧,年景豐歉 無所謂,鐵飯碗照端。”
【第70句】:奶奶六十多歲了,總愛說一些有趣的民謠。一天,吃飯的時候,她看見桌上擺著一碗蒸熟的大蝦,就高興地說道:“蝦吹簫,蟹打鼓,螳螂拿旗舞呀舞,水蛙坐轎眼凸凸。”我們聽了,都樂得哈哈大笑起來。(福建·羅源)
【第71句】:【小腳一雙,眼淚一缸】(諺)小腳:舊禮教摧殘婦女,女孩從七、八歲時起纏足,折斷趾骨,彎成三寸小腳。女子纏就一雙小腳,眼淚就得流滿一缸。指纏足是非常痛苦的。 也作“小腳一雙淚一缸”。
【第72句】:鄰居王奶奶,總愛燒香拜佛祈求過好日子。我奶奶說:“求上帝不如求自己,靠佛祖不如靠雙手。”(河南·焦作)
【第73句】:【親戚不共財,共財再不來】(諺)指親戚間不可在錢財上糾纏不清,不然就會破壞彼此之間的關系。
【第74句】:【人往高處走,鳥往亮處飛】見“鳥向明處飛,人往高處走”。
【第75句】:【一法通,百法通】(諺)指精通了某一方面的方法、技巧,其他相關方面的技術也就融會貫通了。
【第76句】:【寵婢作管家,鑰匙不晌手撥刺】(諺)撥刺:用手撥動使它發出響聲。指受寵愛的婢女當上了管家,故意搖響鑰匙串來顯示自己手里有了權力。指得志的小人總喜歡在人前炫耀。
【第77句】:【事不關心,關心者亂】事不關心則已,關心起來精神上勢 必有負擔。明代《警世通言》:“事不關心,關心者亂,打點做 這節非常的事,夜里就睡不著了。”
【第78句】:運動是健康的源泉。
【第79句】:【有根才開花,有蔓才結瓜】(諺)沒有根的草木開不了花,沒有蔓的植物結不出瓜。指凡事必定先有根本,然后才能發展壯大。
【第80句】:叔叔領回工資后,大吃大喝的,不幾天就把錢揮霍掉了。奶奶數落他:“老鼠還有三天余糧呢!花錢可不能大手大腳的,要知道,吃不窮,穿不窮,計劃不周一世窮。”(江蘇·江都)
【第81句】:【張飛穿針——粗中有細】(歇)指粗魯的人也有細心的時候。也指人看起來很粗魯,辦起事來卻很細心。
【第82句】:【 文來文對,武來武擋】做好文武兩種準備,應付挑釁。明 代《水滸》:“不怕!隨他怎么奈何我,文來文對,武來武對!”
【第83句】:【麥糠揩屁股】(慣)比喻做事情不利落,沒完沒了。
【第84句】:跛腳青蛙碰上瞎田雞——難兄難弟
【第85句】:【一言出口,駟馬難追】(諺)駟馬:四匹馬所拉的車。說出一句話,四匹馬拉的車也追不上。指話一說出口,就難以收回。 也作一言既出,如白染皂。皂:黑色。 一言既出,金玉不移。 一言駟馬追不到。
【第86句】:剛備鞍的馬駒子——挨鞭子的日子到了
【第87句】:【女不女,男不男】見“男不男,女不女”。
【第88句】:【水豆腐——不經打】(歇)打:本指拍打,轉指打擊。形容虛弱,經不住打擊。
【第89句】:【十月無工,只有梳頭吃飯工】(諺)農歷十月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時節,除去洗臉梳頭、做飯吃飯,簡直就沒有做活的時間。指農歷十月白晝最短。
【第90句】:【寒食節】現在寒食節是一個為故去的親人(特別是父母)燒紙錢的節日,是一個全國性重大的民俗節日。唐代大詩人杜牧有首描寫清明節的詩:“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魄……”后來,清明節與寒食節混為一談,甚至有些年輕人只知清明,誤把寒食當十月一(與故去的親人燒紙送寒衣)。 “寒食節”始于春秋時期晉國的一個歷史事件。寒食節本是個禁忌性的節日,也是一個紀念性節日。所謂禁忌,寒食節也叫禁火節、禁煙節,是在節日不準生火做飯,而要冷吃事前做好的飯或水果之類,所以叫寒食節。所謂紀念,是相傳這個節日起源于紀念介子推。兩千六百多年前,晉獻公的兒子重耳為了躲避后母驪姬的陷害,在國外流亡多年。一次路過衛國的時候,重耳和他的隨從被人追擊,慌不擇路,逃到一個渺無人煙的地方,甚是饑餓。這時重耳發現大臣介子推不見了,別人說他乘危逃脫,重耳相信介子推不是那種人。果然過了一會兒,介子推給公子端來了一碗肉湯。重耳饑不擇食,狼吞虎咽,一飲而盡。這湯原來是介子推從自己腿上割下來的肉熬的。公子得知此情,表示即位之日,一定重加封賞。后來重耳真的即位成了晉文公,并成為春秋五霸之一,在犒賞功臣時卻唯獨忘了介子推。介子推不愿邀功請賞,悄悄地到山林里躲了起來。人們贊賞介子推的這種行為,同時也對晉文公不滿,于是,有人在他的門上掛了封信。晉文公見到信,猛然想起介子推,遂派人去請介子推出山,介子推不從。有人給晉文公出主意放火燒山攆他出來。不想,介子推在大火中抱樹而死。晉文公有感于此,下令以后每年介子推被燒死的這天,全國禁火,吃干糧、冷飯。關于禁火的日期,也就是寒食節的節期,歷來說法不一。它不是固定在一年的某月某日,而是給出一個相對的參照點推算。參照點有兩個,一是清明,一是冬至。一般說法是清明前一天或兩天為寒食節。另一種說法是以上年的冬至為基準,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或一百零六天為寒食,所以寒食節又叫“百五節”、“百六節”。《荊楚歲時記》云:“去冬節一百五日,即有疾風甚雨,謂之寒食,禁火三日……”兩種推算方法都與清明相鄰,所以,現在無論是給親人燒紙還是給英烈掃墓都在清明前或清明進行。俗諺有“早寒食,晚十月一”之說。
【第91句】:【褲兜子里的跳蚤,亂咬】釋義:比喻不顧事實,毫無根據地隨便供認別人干了壞事或說了壞話。例句:高百尺反駁說:“得!工農干部就這樣——褲兜子里的跳蚤,亂皎……像你們知識分子,一套一套的?”
【第92句】:【 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做不了具體事情。句末的文、武,亦 可換成表示其他職業的詞。清代《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 “只有伯明一個兒子,卻極不長進,文不能文,武不能武;只 有一樣長處,出來見了人,那周旋揖讓,是很在行的。”
【第93句】:神堂里的雞子兒——寶貝蛋
【第94句】:千人走路,一人領頭。
【第95句】:【雞蛋殼兒里發面——沒有大發頭兒】(歇)發頭兒:本指發酵程度,轉指發達、發展程度。指沒有大的發展前途。 也作“雞蛋殼兒發面——沒多大發頭兒”。
【第96句】:【唱空城計】(慣)空城計: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的故事:蜀將馬謖失守街亭,魏將司馬懿率軍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戰,故意大開城門,自己在城樓上鎮定自若地彈琴;司馬懿懷疑有詐,怕中埋伏,遂引兵退去。后用來指掩飾自己一方力量空虛以騙過對方的計策。1指用“空城計”。2指全部或大部分人不在。3形容沒有實力。 也作“演空城計”。
【第97句】:太平洋里洗腳——浩浩蕩蕩
【第98句】:【戲法人人會變,各有巧妙】不同謂各有各的做法,方法不 同。成語:異曲同工。魯迅《偽自由書》:“俗語說,戲法人人 會變,各有巧妙不同。其實是許多年間,總是這一套,也總 有人看,總有人huazaa,不過其間必須經過沉寂的幾日。”
【第99句】:【上山打虎易,開口求人難】釋義:向人求助不容易。“打虎”又作“擒虎”。“開口求人”又作“出門告人”。例句:老梭這人死愛面子,上山打虎易,開口求人難,再說剛才你們又戳了他幾篙竿。
上一篇:青樹林經典俗語大全大全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