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箏如何彈出韻味來
導語:也許很多人都覺得,古箏演奏必須先達到一定的高度,然后才追求“韻”的味道。那么古箏如何彈出韻味來,一起來學習下吧:
韻味這東西說起來有些虛無縹緲,似乎難理解,難是因為它是個抽象概念,不像其他事物可以具體描述。其實如果明白了也很簡單,因為美感就在你心中,演奏時學會理解和共情,把樂曲當做表達情感的一種語言工具,而不是永遠只停留在模仿階段,就好比一個三歲小孩背古詩“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可是三歲孩童是無論如何也不會表達出李白的豪情,只因他無法理解與共情。
古箏學習也是這樣,初期模仿只是為了讓我們學會和掌握演奏技巧這個工具,但是要表達的內容卻不是模仿來的,“美”在我們心中。我們要用音樂語言表達的是我們內心的美,是樂曲給我們帶來的觸動,是生活給我們的感悟。
說到這里也許有人要問,平時學習過程中我們該如何去提高自己對樂器的理解以及演奏感染力呢,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首先,多聽。帶著享受、發現的眼光去聽音樂。只有聽得多了才能提高我們對音樂的“閱讀”能力,從而讀懂樂曲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然后這種理解會引起我們內心的`共鳴,此時再演奏,自然而然“韻”由心生。
其次,每次演奏即使是在練習,也要帶著情感去撥動琴弦,并用心體會不同場合和心境下所演奏出來的音色區別。久而久之就會達到琴心合一,演奏時給聽者的感覺就豐富很多,心中所想,琴聲曼曼!
第三,保持獨立思考的習慣,要帶著批判的眼光去看樂評和別人對樂曲的理解,這么說并不是說樂評和別人的理解都是錯的。因為每個人生活環境不一樣,心性不一樣,所以對于同一首曲子的理解也一定不一樣,千萬不要人云亦云二放棄思考和獨立感受的能力。
第四,練習。這個無需訴述相信大家都明白,音樂既然是一個表達工具,你只有用的得心應手才能最準確的表達自己。
最后,閱讀。這是個漫長而持久的過程,不會對你的琴藝馬上有所改善,但是讀書養性,陶冶情操。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大量的閱讀不僅能增長知識面,同時閱讀也是對思維和理解能力的鍛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