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句】:【禪心佛語】莫撃念念,成生死河。輪回六趣海,無見出長波,念想由來幻,自性無始終,若得此中意,長波自當止,余本性虛無緣妄生人我;如何息妄情,還歸空虛坐?虛無是實體,人我何所存,妄情不須息,即泛般若船。
【第2句】:【佛心禪語】“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云卷云舒。”人到無求,便會刪除浮躁,淡化名利,擯棄雜念。諸葛亮說:“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第3句】:禪心生,道乃正;禪心定,人自在。悟禪,是人生清醒的一開始。禪機寓于萬象之中,要用心領悟;萬象皆是禪機的昭示,不要褻讀。善是禪的根本,學會用微笑迎接困境,學會用寬容包容殘缺。生活總是在我們最軟弱的地方給我們重擊,令我們成長。坐亦禪,行亦禪,禪意人生,福在其中。
【第4句】:你是否偶爾覺得心里很空?這個空并非空空蕩蕩,而是一種被填滿的空,一種被擠壓得令人窒息的空。譬如你正在做一件自己喜歡但不能安身立命的事,同時又想著另一件自己不喜歡但必須完成的事,不自覺就會產(chǎn)生一種內(nèi)心的擠壓,這種擠壓越膨脹,你的心就越空。活在現(xiàn)實中,這種空你就必須坦然接受。
【第5句】:【楊升庵臨江仙詞】滾滾長江水逝東,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zhuǎn)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fā)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第6句】:常有人把修行誤認為是出家人的事,其實修行表現(xiàn)在日常生活中,是人人應有的生活修養(yǎng)——“修”是修心養(yǎng)性,“行”是端正行為。——證嚴法師
【第7句】:問:“開悟之人與常人有什么不同?”答:“悟了的人并非不食人間煙火、否定正常感情的怪人,而是對人對一切生命懷有博大無我、慈祥純真之情的‘真人’。脫俗而不避俗,隨緣而不染緣,凡人的身體與非凡的智慧、平常的起居與升華的精神、獨立的性格與廣闊的心胸、入世與出世,都和諧統(tǒng)一。”——心光
【第8句】:【佛心禪語】即使我們擁有了三干大干世界的一切財產(chǎn),或者是我們面前天天降臨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各種珍寶雨,凡夫的欲望仍然無法滿足:如《因緣品》中所說:“雖降珍寶雨,貪者不滿足”如果隨著貪欲放任自流的話,不但生死疲勞,還會成為欲望的奴隸,在輪回的苦海中無有出期。059。
【第9句】:不糾結于現(xiàn)在,不憂慮于未來。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剝奪的財富。人生有得有失,聰明的人懂得放棄與選擇,幸福的人懂得犧牲與超越。能安于真實擁有,超脫得失苦樂,也是一種至上的人生境界。
【第10句】:做人其實很簡單,只要你把我當回事,你的事就是我的事。好的東西不一定非得屬于你,該是你的終究會來,不是你的再強求也得不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是,紛繁塵世,誰又可以活得真正簡單。只能借著一絲禪意,脫得片刻的逃離。簡單,真好。
【第11句】: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人的覺悟本性并不像一棵菩提樹,先天純潔清凈的心也并不如同鏡子,原本就不是有形體的東西,又能在哪里沾染上塵埃。
【第12句】:人生不是一潭死水,偶爾會有風吹草動,蕩起圈圈煩惱。學會簡單則收獲快樂。以簡單的心境享受生命中的陽光與溫暖,以從容的心態(tài)對待生活中的所有。用微笑搖曳出彼岸的春天,讓幸福像花一樣開放,讓平淡的時光在指尖綻放光彩,鐫刻出生命的最美。
【第13句】:人生,吃一塹,長一智,傷害就是明白,失敗就是懂得。我們會從失利中慢慢走出,重拾信心,繼續(xù)我們的努力與追求。憧憬的生活讓人輕松快樂,渴望的日子讓人身心愉悅。因為憧憬花草爛漫,因為渴望星月璀璨,有了憧憬就多了堅持的決心,有了渴望就多了追求的信心。
【第14句】:【禪心佛語】忙碌里,誰都有難處,現(xiàn)實中,誰都有苦楚,人生,總有太多的糾結,讓我們無助;總有太多的奈何,讓我們無可。所以,有些事,可以認真,但不要較真,心若輕松,路才順當。有些事想不通,就不去想;有些人猜不透,就不去猜;有些理悟不透,就不去悟;有些路走不通,就不去走。
【第15句】:【禪語人生】有一天你將破蛹而出,成長得比人們期待的還要美麗,但這個過程會很痛,會很辛苦,有時候還會覺得灰心。面對著洶涌而來的現(xiàn)實覺得自己渺小無力。但這,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做好現(xiàn)在你能做的,然后,一切都會好的。
【第16句】:【佛心禪語】追求完美也要講究一個度,十全十美的人是找不到的,抓住已有的幸福,活得就會心滿意足,不幸常常是因苛求完美而導致,本色就是最美,無需過多裝飾,盡己所能就是完美的一種境界了。
【第17句】:家庭貧窮,生活拮據(jù),不一定是因為運氣不好或社會分配不公,如果沒有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運氣再好,社會分配制度對自己再有利,遲早必然陷入貧窮中。《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jīng)》所談的六種“錢財日耗減”的不良習慣,正是許多人變貧的原因。
【第18句】:【禪語人生】學會安靜的觀察世間,不有意逢迎,也不刻意拒絕,適應的那些自然而然,生活需要去活出一片隨緣,就算還有許多的對面風沙,也記得笑看悲辛,抒懷遼闊,這就是活法。
【第19句】:【緣木求魚】以若所為,求若所欲,猶緣木求魚也。(孟子》)☆以您(宣王)現(xiàn)在的做法來實現(xiàn)現(xiàn)在的愿望,就好像爬到樹上去捉魚一樣。這句話比喻方向或辦法不對頭,勞而無功。
【第20句】:許多人不犯法,不做缺德事,有時甚至還會做些好事,看上去是個“好人”,但命運并不好,因此懷疑善惡報應無定數(shù)。其實,做個好人,管好自己的身體還不夠,還要管好自己的思想,管好自己的嘴巴。
【第21句】:【禪語】遺漏的是沙漏,無法倒流的是時光,帶不走的是歲月的芬芳,回不去的是年華的滄桑,留不住的是時間的流淌。命運就像五線譜,關鍵在于掌握,行之輕敲慢打,彈之緩慢有聲,品之細聞有形,聽之音婉動人,站在生活的舞臺上,只有努力地彈奏出優(yōu)美曲調(diào),盡情的發(fā)揮自我的潛能,才能演奏出璀璨多姿的精彩人生。
【第22句】:為什么每當人們在遇到困難和挫折時,逃避都是第一選擇?為什么不試著換一個角度,以另外一個視角去看待、去解決問題呢?這就是因為我們太拘泥于各種各樣的形式當中。
【第23句】:【禪語人生】幸福,是一種感受,更是一種境界。生活是個萬花筒,酸甜苦辣盡藏其中。幸福是一種感受,只是,不是所有的感受都幸福。人生,到底還是活一回心境。境界不同,心境迥異。看重者心苦,看輕者灑脫;執(zhí)著者迷,了悟者空;多欲者勞累,無欲者清閑。清茶一盅,淡看風云變幻,心淡了,幸福就多了。
【第24句】:【禪語人生】在一切的是非面前我們總是想求得公允,但是即使得到了公正的判決,我們自認會獲得吉祥,殊不知但凡是紛爭即便是獲勝了,這里的獲勝還要加引號的,因為世間評判的標準是以什么為依據(jù)的都很難說呢,所以“殺敵一千,自傷八百”的道理我們都要徹悟。
【第25句】:當你對自己微笑時,世上沒煩事能糾纏你;當你對自己誠意時,世上沒人能欺騙你。活在別人的掌聲中,最易迷失自己;處在別人的關愛中,最易弱化自己。敢于面對困境的人,生命因此堅強。要感謝給你提意見的人,他使你成熟;要感謝給你造困境的人,他使你堅強。
【第26句】:名字只不過是一種符號而已,為什么一定要固執(zhí)己見,耿耿于懷呢?社會對你的承認,不在于這些外在的東西,而在于你自身的實力及對社會做出的貢獻。
【第27句】:長不大的人最重要的標志,就是跟自己人,跟自己所愛的家人無謂的爭長短,論輸贏。那些看起來很愛面子的人,其實,通常內(nèi)心充滿著不自信的膽怯!那些裝成堅強、從不會懂得認錯和讓步的人內(nèi)心往往都充滿著嫉妒、狹隘,很難讓陽光照進他們的心靈。
【第28句】:【禪心佛語】人生苦短。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身心本無累,累的是背負太多,再苦,都要用今天的微笑,把它吟詠成一段從容的記憶,再累,都要用當下的遺忘穿越萬道紅塵,讓心波瀾不驚,對得到的要珍惜。
【第29句】:【禪心佛語】經(jīng)一番挫折,長幾成識見;容一番橫逆,增幾分器度;省一分計較,多幾分慈悲;學一分退讓,增幾分寬容;吃一次虧損,積幾份陰德。
【第30句】:【佛家禪語悟道人生】世上一切的苦,都根源于這個“我”;佛法之所以幫助人究竟離苦的方法,就是幫助人破除這個“我”。破除“我”有許多善巧的方法,循序漸進,例如揭示因果之理:布施貧苦,能感得富裕;隱忍安詳,能感得相貌莊嚴;尊敬他人,能感得地位尊貴。越是為人,越是利己,真實不欺。
【第31句】:比如一個人人住高級酒店,房間里有各種豐盛的美食及飲品,他以為都是免費的,于是隨心所欲地享用,然而當他離開時才發(fā)現(xiàn),這些享用都會從押金里扣除。同樣,在短暫的人生里,人們過度地開發(fā)資源,破壞大自然,肆意浪費食物,并心安理得,然而當他離開人世時才發(fā)現(xiàn),這些奢侈都會從自己的福德里扣除。
【第32句】:【禪心佛語】然而隱修茅棚遭到旅游開發(fā)的驅(qū)趕,從前山被強行遷至后山,此后又被各類開發(fā)商覬覦,屢次險遭“滅頂之災”,但因僧俗全力護持得以保全。而前山被劃入雞足山景區(qū)的諸寺院也始終在旅游部門的制約下生存,不得應有之自主。
【第33句】:【禪心佛語】但凡拜讀過守培法師《解深密經(jīng)》及《天臺四教儀》著述的人,都無不驚嘆老人學術理論的嚴謹、廣學宏辯之精密。然而,如此偉大的鴻篇巨制,居然是在入廚幫忙、勞作無暇、一被一帳、粗棉過冬的簡單生活中一一完成的,作為禪和子一味平懷的修行本分,真如旃檀香林,愈沉愈香。
【第34句】:【禪心佛語】懂你的人,會用你所需要的方式去愛你。不懂你的人,會用他所需要的方式去愛你。于是,懂你的人,常是事半功倍,他愛得自如,你受得幸福。不懂你的人,常是事倍功半,他愛得吃力,你受得辛苦。兩個人的世界里,懂比愛,更難做到。所以,要讓那個能懂你的人愛你。
【第35句】:生活的禪法,在于客觀的智慧,容忍與接納,分享與寬恕,克服內(nèi)心的那些盲目與失落,或者說度過那些寂寞與煎熬,活出適合幸福的方式,和做出適合幸福的選擇,更活成生命的不可思議,人生冷暖是百味,活的就是內(nèi)心的那份意志。
【第36句】:【佛禪語】如果你愛虛榮,攀比心,嫉妒心都比較強,那么不管你外在的財富有多少,你都會覺得比不上人家,會覺得很煩。所以,你若想得到幸福,想要心安,把自己攀比心、嫉妒心轉(zhuǎn)化為平等心,隨喜心,那么你自然就不會有煩惱,而時刻都處在一種快樂,歡喜狀態(tài)之中。
【第37句】:【禪語人生】一個人總是非常苦惱,找佛陀求解脫。佛對他說:“能幫你解脫的,只有你自己。”“可是,心中充滿了苦惱和困惑的正是我自己啊。”“你心里的苦惱和困惑,是誰放進去的?”佛陀繼續(xù)開示:“是誰放進去的,就讓他拿出來吧。”那人恍然大悟:苦惱不過是自己的一種執(zhí)著,解脫最終也只能靠自己。
【第38句】:以寬容的胸襟處事待人,是每個人都應該具有的一種生活態(tài)度。個人若能具備“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氣魄,以一份豁達的心境面對人與事,那么這個人就能除去很多煩惱,保持一顆寧靜的心。
【第39句】:【禪心佛語】人生之路總有障礙,而障礙往往不是來自外界,卻是由自己的心里生出障礙。所以我們走在人生的道路上,必定要有堅定的信念去克服障礙;若是遇到障礙就退卻信念,便像一輛深陷泥淖的車子,推不掉魔障,而永遠無法前進。
【第40句】:【佛心禪語】禪悟人生:“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心頭掛,便是人間好時節(jié)。”這是宋朝無門慧開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第41句】:佛家的慈悲要靠智慧來燭照,才能切實地普度眾生。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發(fā)善心、行善行也是如此,要有做事的方法和智慧,才能實實在在地幫助他人,就像照顧花草也要依據(jù)花草的不同生長特性區(qū)別對待一樣。
【第42句】:【經(jīng)典禪語】聞茶香,香而不膩,沁人心脾至深處;品茶味,暖暖流香潤人心。喧囂中的寧靜,唯一杯好茶;繁忙后的靜處如品茶,淡到極致最美。水霧縈繞的清香夜,伴一曲古典樂,品的是茶,靜的是心,悟的是人生,滌的是靈魂。
【第43句】:【佛心禪語】參加四祖寺的禪文化夏令營,七天的禪林生活,七天的禪文化熏陶,對與會的大多數(shù)青年朋友來說,只是一個開頭,只是一個起點;有了這個開頭,有了這個起點,孜孜以求,不要放松,循此以進,日積月累,自然功夫不負苦心人,天天會有收獲,時時會有進步。
【第44句】:【禪心佛語】過去是生命的銀行,是人生的倉庫,是心靈藝術的展廳,我們都將由它來體現(xiàn)自身的價值,我們的一切都將儲存在這里,它就是我們的天地,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過去就是我們路過的旅亭和住過的客店。
【第45句】:活得真累,有些時候我們會禁不住這樣感嘆,那些不順心的日子,我們也總感覺活得真煩。在尋找了千百種理由之后,驀然回首曾經(jīng)走過的那些歲月,驚奇的發(fā)現(xiàn),其實生活賜予的,并沒有與別人有什么不同,呈現(xiàn)在視野里的生活,每個人其實都一樣,不同的僅僅是每個人胸襟中缺少的那一份“坦然”。
【第46句】:【禪心佛語】很多人非常執(zhí)著今生的財產(chǎn)金錢,特別在意放不下當下的生活,就像永遠活在這個世界上一樣。不知道已經(jīng)在往生的路上排著隊了,最多也就幾個十年,幾分鐘或者幾個小時。因此大家一定要修一個暇滿的人身,解脫才有希望。
【第47句】:【生活禪語】當你陷入困境時,千萬不要對著別人哭訴,更不需要解釋和傾訴。因為,懂你的人,都在你的身邊。不懂你的人,講給他們聽也沒用。所以,沒人能懂你的眼淚,也不需要解釋,只要讓自己對著世界微笑。記住啊,只有微笑是最有力量的:讓愛你的人放心,讓恨你的人失落。
【第48句】:心靈禪語:看不開,就記著。放不下,就背著。舍不得,就留著。等有一天記不清了,就看開了。背不動了,就放下了。留不住了,就舍得了。所以說有些事情不要太計較,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一切就會過去的。珍惜眼前人,做好眼前事,少留一些遺憾,人生就是美好的。記住,陰天,不一定會下雨。
【第49句】:不管世界多么喧囂,被喧囂包裹的卻可以是我們內(nèi)心的安靜。人們往往認為世界的紛繁復雜是外在的存在,卻不明白那也是人內(nèi)心的映射。如果你的內(nèi)心無法安靜下來,這個世界在你看眼中就是無比喧鬧的。我們捧著一本書,如果靜不下心來,再好的書也讀不進去,更不用說領會其中的妙處了。
【第50句】:【靜心的禪語】人能做到事事知足了,你就能控制自己無限膨脹的欲望,做到平淡自足。人生的起起落落,欲望是其根源。因此,自我控制的層次,亦可視為個人修持成就之指標,不能控制六根欲望的人,自然就得不到安詳。
【第51句】:【禪語人生】我也有三個省,一省性中有沒有脾氣?有人拂逆我的時候,我的性里起什么作用?二省心里知不知足?有沒有偏私?吃虧的時候,心里是什么滋味?三省行為正不正當?確實會做什么?這是我的三省。
【第52句】:【禪心佛語】蘇東坡說:“人皆養(yǎng)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唯愿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這雖然是蘇東坡對當朝的諷刺,但也說明,一個人徒有聰明才智,如果沒有培養(yǎng)福德因緣,也是很難立身處世。
【第53句】:【禪語感悟】火在佛法中,又稱為無明火,還包括了怨恨、憤怒和仇視。對于能夠順自己意的事就很歡喜,可是往往我們在世間不如意事十常八九,遇到不如意,心中就有火氣,這就是無明火。
【第54句】:佛說:地獄在哪里?地獄就在我們的身,心里。我們由于欲望難以滿足,而產(chǎn)生貪欲之渴與憎恨不滿之火,焚燒我們的身,心。期求解脫之道的人,亦必須遠離欲望之火。人的欲望是永遠也無法得到滿足的,欲望過多,不僅會導致痛苦,而且會導致罪惡。有求皆苦,無欲則剛。
【第55句】:【禪語感悟人生的文案】好逸惡勞是人的通病。由于好逸,造成心神散漫,做事就不容易成功;因為惡勞,所以希求近利,只求速成,一遇到挫折就灰心,一碰到困難就畏縮,甚至怨天尤人,不但對于前途毫無助益,反而起惑造業(yè),空費大好光陰,實在可惜。對治之道無他,唯有精進、勤勉、堅強、踏實,少一些顛倒妄想而已。
【第56句】:走過的歲月,總有圓滿,總有殘缺;人生如歌,匆匆似水流年不復。在人生的重要時段,某個環(huán)節(jié)的失誤,都是影響整個人生不盡完美的因素。這樣的插曲,往往令我們糾結致死,卻又彌補不來,只能悻悻跳過,繼續(xù)前方的路。
【第57句】:【禪心佛語】當你心若旁鶩,淡看人生苦痛,淡薄名利,心態(tài)積極而平衡,有所求而有所不求,有所為而有所不為,不去刻意掩飾自己,不去勢利逢迎他人,只是做一個簡單真實的自己時,就會無所謂得與失。
【第58句】:腰纏萬貫是世人所渴望之美事,然而禪之證悟,非為美事之滿足,而是美丑無拘,生命進入絕對之自由境界。無論是權臣還是巨賈,往往求權求利,反為權利所困,不能“使得十二時”,終究是個輪回生死的凡夫。
【第59句】:始學工巧業(yè),方便集財物,得彼財物已,當應作四分:一分自食用,二分營生業(yè),余一分藏密,以擬于貧乏。《雜阿含經(jīng)》卷四十八,第1283經(jīng)
【第60句】:【禪語心燈】恒唯法師:幸福也可以理解為是一種人生的意境,或者說是生活的領悟,有悲觀失落,也有黯然神傷,當然更有美好時光,不管生活里邂逅什么酸甜苦辣,學會面對和相逢,好好活下去,泰然去接受,生活里有許多未知,更有許多無奈,這并不是生活的悲哀,可以理解為是生活的另外一種別開生面。
【第61句】:【禪心佛語】人生不是完美無缺,所以生活中我們力求完善自我的心靈世界,讓我們的人生生活著快樂多些,煩惱少些。完善自我心靈的法門還得從佛法去尋找獲得,才能讓心靈得到自在清涼。
【第62句】:【禪心佛語】了解別人最重要的是搞清楚他究竟需要的是什么。搞清楚別人的需求就很容易理解別人的行為,滿足了對方的愿望,自然就可以彼此和睦地相處了。
【第63句】:【佛心禪語】不能很好地自控,便會被人所控。能夠善待不太喜歡的人,并不代表你虛偽,而意味著你內(nèi)心成熟到可以容納這些不喜歡。在成為你想要成為的人之前,做好兩件事:活著。忍著。
【第64句】:現(xiàn)代的子女,往往使父母傷心,原因是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太大,不斷與別人的子女相比較,以自己的標準來要求子女,結果引來子女的反感。
【第65句】:【禪心佛語】人生,總要經(jīng)過一些疼痛,才會讓我們刻骨銘心;歲月,總要留下一些痕跡,才能證明我們曾經(jīng)走過;時間,總要給予一些記憶,才是我們過去執(zhí)著的愛戀。生命只有經(jīng)歷過才算完整,痛過方能明了。可是,要有多勇敢,才能輕輕的說別離;要有多灑脫,才能微笑道珍重。
【第66句】:無常是苦,同時也是人生的好事。無常的本質(zhì)是變化、轉(zhuǎn)化,快樂固然不長久,但痛苦也不會永恒。因此,有死的無常,就有生的無常;有不幸的無常,便有扭轉(zhuǎn)不幸的無常;有無常的這一半發(fā)生,就必定有另一半存在。一切都在無常中變化、相互轉(zhuǎn)化,因此,吃苦也是吃補,受難也是享福。
【第67句】:【佛心禪語】“若有比丘先未病時,未斷五下分結,若覺病起,其身苦患,心不調(diào)適,生分微弱,得聞大師教授、教誡種種說法,彼聞法已,斷五下分結,阿難。是則大師教授說法福利。”
【第68句】:【禪心佛語】很多人愛說別人,愛評價別人,說他人做的如法或者不如法,這都是宿世的業(yè)障,也是生生世世積累的不好的習氣。說這個好,那個不好,這是你的責任嗎?這是上師三寶給你安排的任務嗎?不要這樣,管好自己,以正知正念來守護自己的三門,這是不會有錯的。
【第69句】:【禪心佛語】過度追求快樂,實質(zhì)是縱容不斷膨脹的欲望。當被欲望沖昏頭腦時,最終將會被它埋葬。人不能太沉迷于幸福或者挫折,既沒有永遠的痛苦,也沒有永遠的快樂,坦然平和地去面對這一切,才是一個真正的強者。
【第70句】:【禪心佛語】誰把誰的通訊錄一鍵刪除,誰又把誰的聊天記錄一鍵刪除然后把對方號碼放進黑名單。我最怕看見的,是明明相知相愛的兩個人變成陌路,再也不聯(lián)系也不會因為對方的名字掀起一絲波瀾。其實你明知道,回憶里的人是不能去見的。去見了,回憶就沒了。人都是會變的。愛情也好,友情也罷。
【第71句】:【禪語人生】效法菊花的淡雅:菊花的淡雅,給我們一種高貴的感受,我們在世間耳聞目睹“一聲鑼鼓歇,將相隨幕落”,體悟到榮華富貴的鏡花云煙,許多達官豪賈爭逐名利,但不見得比村野小民安貧樂道好多少。
【第72句】:與其背著包袱彎腰受罪,不如放下包袱享受生活;與其徒勞地抱怨命運不公,還不如淡定從容地笑對人生。學會放下,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第73句】:【禪語人生】優(yōu)于別人,并不高貴,真正的高貴應該是優(yōu)于過去的自己。——(美)海明威。人比人氣死人。人不要輕易與別人相比,因為每個人的起點不同、背景不同、機會不同、能力不同。但是,人要學會不斷與自己的過去相比。超越自我,其實就是超越昨日之我,就是今天做得比昨天更好,明天做得比今天更好。
【第74句】:【佛心禪語】一切法皆是佛法,皆不可得,也可以說一切法皆不是佛法。總之,學佛要放下任何執(zhí)著,掃一切法,離一切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皆不可得,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第75句】:【禪心佛語】大家學佛經(jīng)的時候,要是從那個最不理解的、最深入的地方入手,不論密宗的大手印,還是《華嚴》、《法華》,如果無法理解的時候,怎么辦呢?回過頭來,從自己現(xiàn)在的一念心入手,如果把現(xiàn)前一念心掌握住,煩惱就是菩提,貪、瞋、癡就是戒、定、慧。
【第76句】:【禪心佛語】各奮愚公之愿,即可移山;共懷精衛(wèi)之心,不難填海。人生須奮斗,失敗是成功之母,奮斗乃萬物之父。成功之花總是扎根于奮斗的土壤。
【第77句】:能擁有刻骨銘心的愛是一種幸福。愛極恨極都是情到深處,真正愛過恨過的人都會大徹大悟,我會感恩愛我或恨我的人。愛能燃燒自己溫暖別人,恨會灼傷別人毀掉自己。愛有如贈人玫瑰,手留余香,而恨卻傷了自己也傷了別人。所以心中不應有恨,學會寬容,讓自己的生命充滿愛吧。
【第78句】:錢財與法財:世人要求發(fā)財,無非是為物質(zhì)生活的享受,然而,錢財并無恒久性,往往遷變無常,轉(zhuǎn)瞬即失。世間財雖為人人所愛,卻是險惡無常,縱然積蓄很多財物,亦是五家——“貪官污吏、水、火等災害、盜賊以及不肖子孫”所共有,不可能永遠依照自我的欲望而擁有。
【第79句】:人生需要四種修為:一是忍得過。忍得一時之氣,消得百日之災;能忍,不一定是懦弱。二是看得破。最大的淡定不是看破紅塵,而是看透人生以后依然能夠熱愛生活。三是拿得起。做人要有擔當,不推諉,不逃避,直面慘淡的人生。四是放得下。放下偏執(zhí),放下記憶,放下不甘,放下欲望,平平淡淡,簡簡單單。
【第80句】:【禪心佛語】吵鬧,喧囂,摩擦,嫌怨,勾心斗角,爾虞我詐,都是爭的結果。爭到最后,原本廣闊的塵世,只能容下一顆自私的心。把看似要緊的東西淡然地放一放,你會發(fā)現(xiàn),人心就會一下子變寬。
【第81句】:凡學佛之人,無論在家出家,皆不得以安受坐享為應分,務必隨位隨力,日作其資生利人事業(yè),不得荒廢偷惰。(民國)太虛《學佛者應知行之要事》
【第82句】:【禪語悟道】任何選擇,都意味著放棄另一些東西。無論你怎么選,都難免會有遺憾。沒有什么辦法能夠讓你能完全彌補遺憾,做到十全十美。所以,與其把時間花費在遺憾和淡淡的憂傷上,不如全心全力走好已經(jīng)選擇的路,不去羨慕其它路上的風景和繁華。否則,你一定會后悔的。
【第83句】:【禪心佛語】供水的時候要把自己的心在佛面前,透徹地毫無保留地懺悔。很多人的懺悔是有保留的,人與人之間都是有保留的,因為人有自尊心,不敢把自己丑陋的事告訴他人,但在佛面前可以說,可以與佛溝通,把心中丑陋的部分如實去懺悔,清凈。我供的不是丑陋的心,我將要供的是如清水一般清凈的心,這是很重要的。
【第84句】:【道家禪語】一切的焦慮與恐懼,一切無量無邊的痛苦,它們的泉源都是心。災難來臨時,讓我們先調(diào)伏自心,當內(nèi)心平靜下來,就能安住當下,這是對付苦難最有效的方法。多念心經(jīng),讓心平靜。咒曰:揭諦揭諦,波羅揭諦,波羅僧揭諦,菩提薩婆訶!
【第85句】:【禪心佛語】圣慧法師:苦樂無二境,迷悟非兩心;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人生的痛苦和快樂,一半來自生命里的境遇,一半來自自己的心態(tài)。凡事有得必有失,就看你如何看待。看淡了,是是非非也就無所謂;放下了,成敗得失也就那么回事。
【第86句】:善用其心用心養(yǎng)花,花花皆是芬芳;用心燒菜,菜菜皆是美味;用心作人,人人皆是好人;用心交友,友友皆是貴人;用心愛人,人人皆是親人;用心做事,事事皆是好事;用心念佛,念念皆是功德;用心學法,法法皆可明心;用心參禪,禪禪皆可見性。降伏自心,心魔皆可凈除;善用其心,無心卻也有心。
【第87句】:【禪語人生】我們關心的,遠比我們知道的少;我們知道的,遠比我們所愛的少;我們所愛的,遠比我們能愛的少;我們所表現(xiàn)的,遠比真正的我們少。
【第88句】:【禪心佛語】人世間有的人把自己的長處無限的夸張,稱作非主流。有的人把自己的短處無限的渲染,稱作憂郁癥。且看古詩說的好,什么事情都有短長,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相信自己生命還在希望中。
【第89句】:總以為,那個一路陪著的人不會走,那雙一直牽著的手不會松。誰曾想,再見只是一句脫口而出的話語,訣別只是一個簡單隨意的轉(zhuǎn)身。看看身邊,有很多人,慢慢地就散了,有很多事,漸漸地就淡了。有些路段,只能你一個人寂靜地走;有些辛酸,只有自己一個人無奈地嘗。
【第90句】:【禪心佛語】佛說:物隨心轉(zhuǎn),境由心造,煩惱皆由心生。命里有時終須有,命里無時莫強求,不要去強求那些不屬于自己的東西,要學會適時的放棄。在生活中,一個好的心態(tài),可以使你樂觀豁達;一個好的心態(tài),可以使你戰(zhàn)勝面臨的苦難;一個好的心態(tài),可以使你淡泊名利,過上真正快樂的生活。
【第91句】:【一句禪語一種人生的經(jīng)典文案】我們都曾經(jīng)以為,有些事情是不可以放手的。其實,沒有什么東西是不能放手的。時日漸遠,當你回望,你會發(fā)現(xiàn),你曾經(jīng)以為不可以放手的東西,只是生命瞬間的一塊跳板。所有的哀傷、痛楚,所有不能放棄的事情,不過是生命里一個過渡,令你成長。
【第92句】:【心靈禪語】有一種承擔,叫提得起,放得下;有一種負擔,叫提得起,放不下。向前走,走過那不屬于自己的風景。瀟灑的,不是唯美而是心情;收獲的,不是滄桑而是淡定。因為愛,我們選擇離開;因為恨,我們選擇遺忘;因為痛,我們選擇包容;因為還有夢,我們選擇堅強。因為幸福始終在當下,所以,心,永遠在路上。
【第93句】:【禪心佛語】六和文化:人生難得糊涂。所謂糊涂,并不是腦袋進水,而是內(nèi)心明白裝著糊涂,也就是所謂的大智若愚。想得開,看得透,放得下,不被瑣事糾纏,不為是非所擾,將智慧深埋于心中,面對過于復雜的世事,簡單做人、謹慎處事,逢人不急,遇事不惱,不計較,不爭辯,隨遇而安,享受生活那份自在與安然。
【第94句】:天空飄著細雨,我知道云層的背后就是朝陽,霧蒙蒙的遠方有你的身影。鳥兒依舊鳴囀,時而在空中穿梭,雨絲在羽毛的邊緣輕輕滑落。信念就是你的羽毛,希望是一把撐開的傘,在雨霧中飄過,向著朝陽的彼岸。雨是人生的一道風景,是彩虹的前奏,陽光的旅伴。若我是風雨,朋友,你就是彩虹和陽光!
【第95句】:恒愚法師:生活的種種經(jīng)歷,是對每個人生命的持續(xù)考驗,也是一次次認識自我、超越自我的契機。而我們所需努力的,就是在這一次次的磨礪里,與自己的內(nèi)心達成一種坦然、明了、洞悉,并在這些過程里積累、強大內(nèi)心的力量,在困頓中突圍,最后成就生命的蛻變。
【第96句】:日常生活中當我們看到他人做了一件好事,我們能做到發(fā)自內(nèi)心的為對方歡喜、贊嘆,不僅可以使我們自己內(nèi)心得到清涼。而且可以剔除我們的嫉妒心,傲慢心,讓自己慢慢放下高傲的心,讓自己的人際關系相處更融洽。雖然我們什么也沒有做。
【第97句】:【禪語人生】亦不念佛,亦不捉心,亦不看心,亦不計心,亦不思惟,亦不觀行,亦不散亂,直任運;亦不令去,亦不令住,獨一清凈究竟處,心自明凈。
【第98句】:【禪心佛語】堅持下去,并不是我們真的足夠堅強,而是我們別無選擇。并不是我們喜歡一件事情就可以把它做好,而是我們在做的時候,學會了喜歡它。我們沒有別的,只有熱血,辛勞,眼淚和汗水可以奉獻。這些都是我最寶貴的財富。請記住:永遠永遠永遠都不要放棄你自己。
【第99句】:【一禪文案】心中有愛,才能春暖花開;心中有善,才能美麗常在;心中有德,才能涵載萬物;心中有道,才能自如去來;心中有慧,才能走出愚昧;心中有志,才能成就人生;心中有誠,才能感化他人;心中有真,才能超越凡塵!
下一篇:返回列表